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幻想初唐传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失败的纳言司
    若是李宽现在在朝堂之中,一定会为李二的这个政令喝彩三声,李二不愧是被历史称之为千古一帝的皇帝,他居然能够从一副手套上面联想到了类似申述机构一样的纳言司!?这到底是何等样的想象力才能够想到这上面去?而且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李二的这个极其超前的想法在大唐还真有很大的效果,前提是他真的能够顶着压力将纳言司开下去。

    古人普遍都很看重自己的名声气节,有的时候甚至将名声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若是李二的纳言司真的能够建立起来并且开始在全大唐运转的话,那么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名声就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的某些行为。比如贪污啊、受贿啊之类的事情绝对不会再有那个官员敢明目张胆的去做,而许多想要做坏事的乡绅士族豪门也要掂量掂量,那些本就手脚不干净的人也要战战兢兢地过一辈子了,毕竟相比起远在长安城里的御史们,百姓的目光显然要闪亮的多,谁都不敢保证自己干的事情真的能够隐瞒一辈子,要是被人给纳言司进言的话那乐子可就大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纳言司的权能过大,让大臣们同意李二实行这个政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场的众臣们谁家里没有点龌龊的事情?即便没有那些龌龊事,谁家里没有个把纨绔子弟整天惹是生非?就算现在还没有谁又能够保证将来会没有?

    而且御史台里那几十号御史的存在,本就已经让在场的大臣们天天犯怵了,这要是全大唐的百姓甚至是他们的家奴都可以行使御史的职权的话,那他们还要不要活了啊?最让大臣们担心的就是,要是有人为了出人头地直接捏造事实诬告他们,即便最后能够证明他们的清白,可是那个时候他们的名声也算是毁了啊!

    哪怕是一直以直臣自称的魏征,此时在心里虽然为李二的这个想法赞叹不已,但是却也不会站出来赞同李二的决定,甚至等一下若是没有人站出来阻止李二的话,魏征就一定会站出来阻止他!魏征是个直臣没有做,但那并不代表他不明白这件事情的后果,若是纳言司真的被组建起来的话,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官员们被百姓监督不敢胡来,天下真正的达到古之圣人所希望的那种完美世界,另一种则是各地豪门世家、割据一方的将领被李二逼的造反,大唐再度迎来隋末一样的乱世!而后一种可能在魏征看来几乎是板上钉钉一样,是必然会发生的!

    “圣上此举圣明!建立纳言司让百姓们进谏乃是明君之举!”还没等魏征等看明白其中道道的大臣站出来阻止李二,就有人抢先走了出来赞同了李二的想法,而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是,这个人居然是杜如晦!?

    要说杜如晦没有看出纳言司建立起来的后果,估计在场的明白事理的人当中是谁也不会相信的,可是为什么杜如晦要赞同这个几乎可以说是断绝了大唐所有功勋豪门后路的想法呢?不管是魏征还是房玄龄,甚至是长孙无忌都难以置信的看着站出来的杜如晦,估计他们心里肯定是这样想的,平时那么聪明的杜如晦今天是不是脑子抽风了?

    杜如晦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自然不会是脑子抽风了才站出来赞同李二的提议的,实际上杜如晦很清楚一件事情,李二这个皇帝在自己登基的第一年第一次大朝会上,提出的建立纳言司这个提议,根本就没打算和他们这些大臣们进行商量。李二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是摆明了要坚持到底,谁站出来反对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李二随随便便找个阻碍圣听的理由就能够让在场的任何一个人万劫不复!

    杜如晦明白,若是其他人提出建立纳言司,甚至是其他的帝皇提出来,大臣们都可以找各种理由进行阻挠驳斥或者是阳奉阴违,但偏偏提出来的人却是李二这个史无前例的上天钦点的真命天子!而且李二手里还握着天赐的传国玉玺,可以说李二根本就不需要和大臣们商量什么,直接一道圣旨下来就不会有谁敢反抗,皇权天授的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而李二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这样做,而是仅仅口头上提起了这个事情,虽然他这个皇帝的话就相当于圣旨了,但是在这之中却又有了一丝转圜的余地。

    “哈哈!还是克明了解朕的心思!”李二见杜如晦站出来赞同自己的提议,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其实一开始他想到要建立纳言司时也很担心会受到文武百官们的反对,毕竟纳言司的存在就像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一把利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掉下来要了某些人的老命,百官们会无法接受也早就在李二的计算之中。甚至李二都已经做好要舌战群儒以及最终对大臣们进行妥协,暂时放弃建立纳言司的准备。

    可现在居然有人站出来赞同了自己的提议,而且这个人还是李二最依赖的谋臣之一的杜如晦,这让李二如何能够不开心?只要有一个人赞同他的打算,那么就一定会其他的人也会站到他这一边,到时即便是和百官们争辩李二也能够比较有底气一些,单凭他一个人去对抗文武百官的发难的话李二还是有些犯怵的。

    许多大臣们都深深的皱起了眉头,他们心知肚明,若是纳言司真的被建立起来的话,将来他们这些人以后可就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了。而许多家里本就有多少不干净的官员此时也是脸色难看万分,许多拿不上台面的事情要是被他们的家奴或者是知情的百姓们抖露出来的话,势必会打击到他们在朝堂上的名声,严重的甚至会因此丢官弃爵连性命都不保!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这纳言司说什么也不能让它建立起来!

    但是让百官们心情郁闷的是,以李二现在在民间的声望以及权力,他们想要让李二收回成命也是千难万难的事情,而且现在的情况是杜如晦已经站到了李二的身边为他增添了战斗力,要和皇帝李二据理力争不让李二建立纳言司,势必会和杜如晦对上,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杜如晦虽然一直以善断闻名,但那可不代表杜如晦在诡辩之上就好欺负,而且他们无论怎么说在这个事情上面也占不到一个理字啊!

    不过李二和其他大臣们显然是想多了,杜如晦赞同李二建立纳言司正是为了阻止李二,他看了看明显已经了然于胸的房玄龄等少数几个智者,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对李二进言道:“圣上此举确实圣明,只是臣等不知这纳言司到底司职为何?是只负责接纳民间百姓的进谏,还是也要负责解决百姓的问题?若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和各地府衙的职权相仿?这样的话建不建立纳言司又有什么区别?”

    杜如晦的话直指问题的中心,让李二一下就傻眼,其他脑子灵活的大臣们心思也一下活络了起来。是啊!这纳言司说白了就是给百姓一个向皇帝直接诉苦的渠道,这和平时各地的县令们在做的事情也差不到哪里去啊!唯一的区别就是那些县令有没有能力代替皇帝处理百姓的疾苦而已,就算那些县令遇到了某些处理不了的事情,他也可以去找自己的上官来处理,而纳言司就相当于是让百姓直接找到皇帝这个最高领导人的头上而已。

    要是李二给纳言司赋予纳谏的职权,那么为了让人觉得他很重视纳言司的事情,他就必须时常的去翻看纳言司送来的奏章,可是李二现在需要审阅的奏章都已经多的看不完了,又哪来的闲工夫去看民间传上来的奏章?而若是连临机决断的职权都赋予纳言司的话,那样又和各地府衙在职权上起了冲突,而且还会徒增大量的官员浪费国力,李二可是一直都有清理大唐有些臃肿的官员数量的心思,哪里可能会继续增加新的官员?

    所以说李二此时的想法只能说是异想天开而已,纳言司的确是个好东西,但是在大唐当前时期还没有办法落实到地方去,顶天就是在长安城里设置一个意思意思,表示李二这个皇帝也很关心百姓们的想法而已,实际上在现代社会这种申诉机构也只剩下这么一个功能,更不要说是在大唐这个时代了。

    李二现在是很想将他早就想好了的,关于纳言司的职权拿出来和杜如晦讨论讨论的,但是张了张嘴他到底还是没有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因为他也发现自己的想法有些过于不切实际了。但是就这样放弃纳言司的话又让李二有种自己打自己脸的感觉,这让骄傲的李二如何能够受的了?虽然他不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但是在贞观开元第一次大朝会上提出的第一个政令就这样草草收尾的话,那也实在是太让他受不了了!

    “克明此言差矣!圣上此举还是有许多值得赞许之处的。”就在李二内心纠结的时候,房玄龄缓缓的开口了:“某也是很赞同圣上建立纳言司的事情的,若是有了纳言司,我大唐将会多出无数御史时刻监督着我等,让我等能够时刻警醒自身,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坏了自己一世的清名,老夫以为这纳言司还是应该建起来的!”

    文武百官这时已经是彻底的麻木了,明眼人已经看出这是几个朝中的大臣在变着方的劝李二打消建立纳言司的念头,而且还有人为李二准备好了台阶让他下,免得李二在面子上过不去。他们都安静的坐在那里等着看最终的结果如何,反正到最后这个纳言司即便是建立起来了,也只能算是一个面子上的东西,估计是很难威胁到他们的地位的了。

    而李二此时自然也不会看不出来,他有些无奈的挥挥手阻止了还想要说什么的房玄龄,自嘲的笑了笑说:“玄龄莫要再说了,此事是朕太过于想当然了,朕只想着要聆听百姓的声音,却是没有考虑到多出一个纳言司会多出多少麻烦来,朕的御书房里还堆着许多奏章没来得及看呢,又怎么有时间去看更多的奏章?此事暂时就先放下吧!”

    “圣上圣明!”既然李二将自己的话都收了回去了,那么房玄龄等人也就不需要继续下去了,不过一些心里有鬼的大臣们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安,因为李二最后说的是暂时放下,这就是说李二还没有放弃他的想法,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啊!

    不理会下面的百官心里都在想什么事情,李二挥挥手就将这件事情直接略了过去,反正他现在才刚刚二十多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没有人能够撼动他现在的帝位,以后他有的是时间来慢慢的完善自己心里的计划!他淡淡的说:“朕已经从逍遥子道长那里得知,今年将会发生的旱灾正是盛世三灾的第二灾,诸位臣工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李二的话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将还没有从纳言司的事情中反应过来的百官们炸的头晕脑胀的,虽然说往年的第一次大朝会都会有些大事发生,但是今年的大事未免也太多了吧!?而且李二你丫的也没有给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一点反应的时间,这明摆着就是李二想要发泄自己第一道政令无疾而终的怨念啊!李二你那么腹黑,还让不让文武百官和他们的小伙伴愉快的玩耍了?

    李淳风预测出今年会发生旱灾的事情虽然早就被李二下了封口令,但是知道的人还是不少的,至于相信的人那就不一定有多少了,毕竟此时的李淳风名气还没有大到人尽皆知的地步。可是逍遥子就不一样了,李二当初可是当着许多大臣的面用对讲机和逍遥子通过话的,而且盛世三灾的事情也早就在长安城里传的沸沸扬扬,加上李二获得上天赐下传国玉玺的祭天仪式,也被有心人探听到是逍遥子让他举行的,所以逍遥子在大唐的高层中早就被当成了上天的使者,真正的仙家子弟了!

    仙家子弟的话怎么看也比李淳风这个凡间的道士要靠谱的多,更何况之前的事情也早就认证了逍遥子的神奇之处,他说今年会发生旱灾那就一定会发生旱灾!旱灾本来也不算什么,隔个几年华夏大地上总会发生一两次的,但问题是这次的旱灾和盛世三灾挂上钩那就不一样了,盛世三灾是什么很多人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懂,但是一想到之前突厥入侵也是盛世三灾之一就可以知道,这盛世三灾肯定无一不是能够动摇国之根本的灾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