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异时空之汉武雄风 > 第二章 问策子长
    午时过后,我驱车前往司马谈府邸。司马谈迎出中门揖首道:“张大夫百忙之人,今日光临我府,必有要事,请。”

    我连忙揖首答礼道:“太史公乃家岳素交,小子不敢受礼。然今确另有要事,不得不求于公。望公有以教我。”

    一路边说边行,至府内后,司马谈挥退仆人道:“公今日来窨有何事,老夫乃清谈之人,恐对公所助不大。”

    我揖首道:“小子欲闻百越之事,公可否以教我?”司马谈抚须大笑道:“公此来算是问对人了,老夫虽对吴越之地所知不多,然犬子司马迁曾游学百越之地,经江淮至会稽,出九疑达沅湘。公可召来一问便知。”

    我大喜拜谢。司马谈感慨道:“石公尽收得好弟子!何其不公也?”我连忙道:“公言差矣,奕秋之徒,亦有贤愚。小子不才,不敢当公称赞。”

    过得片刻,司马迁到了。司马迁稽首道:“孩儿拜见父亲。”接着转头向我道:“这位一定是大破匈奴的张将军,子长(司马迁字子长)有礼了。”我见司马迁年纪与我相仿面有刚毅之色,目光炯炯,兼称我为张将军,心中大生好感道:“子长兄勿须多礼,太史公与家岳乃知交好友,若兄不弃,称某为弟亦可。”司马迁见我丝毫没有架子,面露欢喜之色却连称不敢。我笑道:“子长兄不须如此,今日弟勿忙而来实有要事问之于兄。”司马谈笑道:“你们谈吧,吾有事先出去了。”说罢向我一揖首便告辞而去。

    待司马迁坐定后,我便向他问及南方形势。司马迁侃侃而谈道:“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尉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高祖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使其和睦相处,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害。南越边界与北方的长沙接壤。

    高后时代,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双方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谗臣的意见,把蛮夷视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于是赵佗就擅加尊号,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打败了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正遇上酷暑潮湿的气侯,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又过了一年多,高后薨,汉军就停止了进攻。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威于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使他的领地从东到西长达一万余里。赵佗竟然乘坐黄屋左纛之车,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同汉朝地位相等。

    待到文帝元年(前179),天子刚刚统治天下,便派出使者向诸侯和四方蛮夷的君长,告知他从代国来京即位的想法,让他们知道天子的圣明美德。于是为赵佗在真定的父母的坟墓,设置守墓的人家,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又召来他的堂兄弟,用尊贵的官职和丰厚的赏赐表示对他们的宠爱。天子命令丞相陈平等推荐可以出使南越的人,陈平说好畴人陆贾在先帝时曾多次出使南越。天子就召来陆贾,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前往南越当使者,责备赵佗自立为皇帝。陆贾到了南越,南越王特别恐惧,向天子写信道歉,表示要长久做汉朝的藩属臣子,遵守向天子纳贡的职责。陆贾回京报告此事,文帝非常高兴。沿续到景帝时,赵佗向汉朝称臣,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天子。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一直窃用皇帝的名号,只是他派使者朝见天子时才称王,接受天子的命令如同诸侯一样。到建元四年,赵佗死去。

    赵佗的孙子赵胡当了南越王。这时闽越王郢发动战争,攻打南越边境城镇,赵胡派人向天子写信说:“南越和闽越都是汉朝的藩臣,不能擅自发兵相互攻击。如今闽越发兵侵犯臣,臣不敢发兵抗击,希望天子下诏书处理这事。”于是天子赞扬南越有忠义行为,遵守职责和盟约,为他们出兵,派遣两位将军前去讨伐闽越。汉军还没越过阳山岭,闽越王的弟弟馀善杀死了郢,投降了,天子于是停止了讨伐行动。天子派庄助去向南越王讲明朝廷的意思,赵胡深深叩头说:“天子是为臣发兵讨伐闽越的,就是臣死了也无法报答天子的恩德!”派太子婴齐到朝廷去充当宿卫。不过赵胡却一直没有来京朝拜。”

    我谢道:“兄果然大才,闻兄之片言,某以略知南越形势。还请兄多多教我。”司马迁连称不敢道:“兄乃经世之才,为国之中流砥柱。弟所好乃文史之道,只可为掾笔小吏耳。当不得兄如此谬赞。”我笑道:“兄实不必如此妄自菲薄,吾尝感兄文章之精妙,学问之渊博。兄之文章亦必可传扬千古。兄何言为掾笔小吏耳?”司马迁疑惑的看着我道:“吾自幼耕读于家,后游学南方,从未作出文章,兄何言耳?”我大感尴尬连忙转移话题道:“弟不尚虚言,吾观兄之才情乃生平仅见,故有此言。还请兄继续为弟讲述东越之事。”

    司马迁显然正说到兴头上,倒也没有深究继续道:“闽越王无诸同越东海王摇,他们的祖先都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姓驺。秦朝吞并天下后,都被废除王号,成为君长,把他们这地方设置为闽中郡。待到诸侯反叛秦朝,无诸和摇便率领越人归附鄱阳县令吴芮,跟随诸侯灭亡了秦国。在当时,项籍把持向诸侯发布命令的大权,没有立无诸和摇为王,因此,他们没有归附楚王。高祖攻击项羽,无诸和摇就率领越人辅助汉王。高祖五年(前202)时,重新立无诸为闽越王,在原先的闽中这地方称王,建都在东冶。汉惠帝三年,列举高帝时越人的辅佐之功,朝廷认为闽君摇的功劳多,他的百姓也愿意归附,于是就立摇当了东海王,建都在东瓯,世俗之人称他为东瓯王。

    过了几代人之后,汉景帝三年(前15)时,吴王刘濞谋反,想让闽越跟随他反叛汉朝,闽越不肯采取行动,只有东瓯跟随吴王造反。等到吴国被攻破,东瓯接受了汉朝的重金收买,在丹徒杀死了吴王刘濞,因此都没有被诛杀,回到了自己的国中。

    吴王的儿子子驹逃亡到闽越,怨恨东瓯杀了他父亲,经常劝说闽越去攻打东瓯。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出动军队围攻东瓯。东瓯粮食用尽了,蒙受困难,将要投降,就派人向汉天子告急。天子向田蚡询问此事,田蚡回答说:“越人之间相互攻打,本来是常有的事,其态度又反复无常,不值得烦扰中国前去救援。从秦朝就开始抛弃他们,不把他们当做从属国。”于是中大夫庄助就诘难田蚡说:“只是担心力量不足,援救不了他们,恩德浅薄,不能覆盖他们;如果真有能力救助他们,为何要抛弃他们呢?而且秦国连整个咸阳都抛弃了,何况是越人呢!如今小国在遇到困难没办法时,来向天子告急,天子不去救援,他们将向哪里去诉苦求救呢?天子又怎样来养育保护万国民众呢?”天子说:“太尉(田蚡)的主张不值得商议。我刚即位,也不想拿出虎符从郡国调动军队去打仗。”于是就派遣庄助拿着符节到会稽去调兵出征。会稽太守想对抗命令,不给庄助调兵出征,庄助就杀了一位军司马,明白地申明天子的旨意,会稽太守才发兵从海上去救援东瓯。军队尚未到达东瓯,闽越就领兵撤离了。东瓯请求把全国都迁徙到中国去,于是就率领全体民众到中国来,居住在江淮一带。

    到建元六年(前135),闽越攻打南越。南越遵守天子的约束,不敢擅自发兵回击,而把这事报告天子。天子派遣大行令王恢领兵走出豫章,大弘农韩安国走出会稽,都担任将军之职。他们的军队还未越过阳山岭,闽越王郢就派出军队守在险要的地方,对抗汉朝军队。郢的弟弟馀善杀死了郢,派使者带着他的头送给了大行王恢。王恢说:“我军来这里就是为了诛杀东越王,现在王的头已经送到,东越也已谢罪,没有打仗就消除了祸患,没有比这再大的好处了。”停止了军事行动,并把情况告知了大农韩安国,又派使者携带郢的人头急驰长安,报告天子。天子下诏书,让王恢和韩安国的军队停止军事行动,说:“东越王郢等首先作恶,只有无诸的孙子繇君丑没有参与这个阴谋。”天子便派郎中将去立丑当越繇王,奉行对闽越王的祭祀之礼。

    馀善杀了郢以后,他的威望传布全国,国中的百姓多半归属于他,他就自立为王。繇王不能矫正他的民众的错误,使他们保持正道。天子听到这事后,认为不值得为馀善的事再兴师动众,说:“馀善屡次同郢阴谋作乱,以后却首先杀了郢,使汉军得以避免劳苦。”于是就立馀善做东越王,同繇王同时并处。”

    听到这,我问道:“兄目前可曾入仕?”司马迁脸有羞愧之色道:“不曾。”我笑道:“依兄之才,绝不会被埋没。弟将上报陛下为兄求得官职。”司马迁连忙拒道:“谢兄长关爱,然弟此时实无出仕之意而潜心学问之道。还请兄万勿如此。”我笑道:“大丈夫生于世间,自当建功立业,兄如此年华,何堪皓首穷经?”司马迁脸现讪然之色道:“目下弟正随家父研习经史,恐不便……”我笑道:“如此弟请陛下求之,谅司马公必允!”司马迁不再拒绝。过了一会司马迁低声道:“张大夫可是要去南方建立功业?”我低声道:“不瞒兄,正是如此。”司马迁刚毅的脸上间现出一丝忸捏之色道:“这个……这个……吾……”我低声问道:“兄可愿随我去南方建功立业?”司马迁点了点头不再说话。我大喜道:“如此甚好,此番军中主薄非兄莫属了!”司马迁亦大喜向我拜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