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晋末风云录 > 精彩书评汇编2
    p9527(道人注:和狂人一样,是桓温的铁杆支持者):

    首先,我没说恒温是神仙,我说的前提是石赵乱后恒温才会动心思北伐,没说现在恒温就在想着北伐,要是他真那么猛我立刻就不看这书了,敢情他都成大神了其次,完全控制汉中和荆州对现在的恒温来说是不可能的,这在谢家企图联络老卫去河南这一点上就很清楚,现在的恒温不可能完成割据荆州的能力在江左他的对手还太多了另外还有个潜在的原因以前的书友也讲过,现在的恒温就跟当年欲杀董卓的曹操一样,还是有那么点匡扶天下的心思在的还有个老卫期待发挥作用的猛人:王猛

    至于说要消化益州的成果我也很赞同,但不表示恒温调不出兵,我说的北伐不是要大规模的出兵只要小规模的调动两到三万人策应而已,这样的兵力如果恒温不调的话,那他的政敌一定会调的就因为两个字:战功现在包括后来的恒温之所以能巩固荆州还是他的战功为他带来了站稳脚跟的机会,这点他的政敌也清楚在中原大乱的情况下要是他们能排出一个捎有点能力的人在这个时期取得战功,再经过健康中的政敌的运作随时会让恒温的政敌也掌握到一定的兵权届时恒温再想过的那么舒服就难了,恒温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

    Hellwlf:(道人注:现代纵横家,以天地为棋盘,以万军为棋)

    p9527兄,你的判断,是基于对桓温的性格不理解而做的常规判断,桓温的父亲桓彝官拜宣城太守,在苏峻之乱的战事中遇害,桓温探听到杀他父亲的参与者中就有泾县县令江播,十五岁就已暗下决心要报仇恨。十八岁那年,江播去世,三个儿子在灵堂里暗藏利刃,以防桓温来报仇。桓温就怀揣凶器,装扮成吊丧的宾客,混入灵堂,乘人不备,将仇人的三个儿子一刀一个给捅了。成年后的桓温身材雄伟、性格豪爽且有风度,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是孙权、司马懿一类的人。

    p9527:

    至于说到趁政权交替时攻伐是不义,我到想问一下,现在石赵是不是没立有皇帝冉闵叛乱时是不是就要等到他们打完了再立过一个皇帝稳定以后才能打这都不现实,名义这东西是最好编的,到时只要喊一句很么协助平叛或是别的什么就行了,中国的文人永远都会这招最后也永远都是胜利的代表正义至于说慕容一族可能出兵的情况,狼兄似乎忘了现在他们还是称臣于江左的,要是以江左的名义出兵慕容再要对着干那失义的是他们

    Hellwlf:

    桓温出兵成汉之时,东晋朝中众多的反对声中,惟独桓温的好友刘惔认为桓温必胜。有人问他怎么就这么有把握,刘惔回答说:“这一点从赌博就看出来了。桓温是个赌博的好手,不是绝对有把握得到的他绝不会去冒险。只恐怕攻克蜀地之后,桓温将在朝中掌握大权了。”——另外,桓温尚南康公主,这些说明了两件事:1、这个人是个好赌徒,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2、他的野心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广为人知,并且本人也没有否认的意思。(狂人注:永和六年的桓温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狂人也一直在权衡。因为这将影响到情节的发展,如果桓温的野心还是要成为江左第一门阀,如同庾亮那样,那么他最好的选择是镇寿春,做出北伐的态势,视河南的局势而定,博取一个好名声,对于卫浚,他会一路开绿灯,给他合法的身份,但实质帮助会欠奉,因为赵国还不够乱,北伐时机还不成熟,只能准备,不能出兵。若是他的野心已经达到了王敦的程度,那么他会找借口灭掉司马勋,占领汉中,若卫浚强,则极力笼络卫浚,若卫浚弱,说不定等汉中大定后会联合关中豪族灭了他,以牢牢控制西面的即有地盘。他会并不急着去北伐,等到北方大乱之时再伺机占点便宜。雒阳虽好,却不好吞,一个不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王敦就是如此,终他一生,未曾北伐。)

    p9527

    狼兄,正是因为恒温是孙权,司马懿这样的政治家所以才更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兵,因为这是必须要出的!成,那就是江左第一权臣,统兵在外,战功无双,就算你不想封也必须要封!败,恒温会有什么损失最大的替罪羊就是老卫,就算败了,石赵也不会存在了,又有谁能给压力江左来杀他他还是赚了名声,至于他的政敌,要是有办法对付他他也不能在荆州过的那么舒服了。

    Hellwlf

    现在的桓温,对内并没有掌握朝廷的大权,对外也没有足以号令天下的重兵,它仅仅是一个zhan有了荆州,又刚刚在益州立了点小功劳的军阀而已,虽然将来天下人都对他寄予厚望,但现在他还什么都不是。今年灭蜀,明年就北伐,不要说桓温,换谁都是不会做的。司马勋为什么着急?因为他知道,桓温一旦稳定了蜀中,下一个开刀的就是他!

    p9527

    赌徒恒温,完全同意!不知狼兄平时赌吗小弟平时到是颇好此道,要是我就必赌这一局,赢了的好处是什么我想狼兄不会看不到吧可以说要是赢了恒温完全可以把他的政敌扔到一边了,光复名臣啊!就算皇帝想杀都要仔细想清楚了,届时恒温的高度只会成为李广,难封啊!我是打死也不信恒温会是个皇帝想杀就乖乖让他杀的人

    Hellwlf

    慕容鲜卑称臣江左,可不是向桓温称臣!真的要是有利益之争,相信桓温失败了健康的政客们会比谁都高兴的。眼前是空虚的本来就是晋国土地又很关键的汉中,与拥兵号称百万的中原石赵,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不用思考,桓温是个政客,政客总是先考虑风险和收益的。

    p9527

    司马勋现在急的是他,不是恒温,我只想说四个字:冢中枯骨汉中的地势决定了他要想出头只能朝长安方向发展,进益州是那么好进的吗蜀道是什么情况是个军事家都知道,只凭一路进攻,还是在各方面都不占优的情况下那是不可能滴也只有刘季玉只流才会引狼入室让刘备这家伙先把兵带了进来,就算如此还是费了好大一股劲才摆平所以我说只要老卫能击败司马勋,那他就只要等死的份,要拿下他只要恒温啥时候腾出手来就行了,顶多就是过程再曲折点

    风险和收益光复原来的都城会比汉中的得益小不是向恒温称臣那只有在恒温出兵时江左的那个傻子突然出来说:恒温叛乱拉!!!这样慕容鲜卑才有借口吧可能吗我脑子有点乱了风险要是石赵乱了,老卫从长安出兵,恒温从荆州出兵,冉闵在里头捣乱,石赵还有多少兵力可用人心惶惶还差不多,难道司马勋能在被老卫击败后再变个十万八万的天兵来拖后腿最大的威胁是慕容鲜卑吧还在辽东呢,等他一路杀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Hellwlf

    此时桓温手上有多少人马?灭成汉时先锋不过2千,甚至不敢分兵,可见他当时控制的部队,决不会超过3万人,灭汉以后,蜀地驻扎的兵力至少1万,否则连维持治安都困难,就这么点实力,以他不稳操胜券决不下注的性格,难道会把希望寄托在2万人的北伐上?李广难封,送死容易,带着2万人马北伐,然后提前让冉闵一支偏师放翻?还是让主角的老丈人早点为殷浩除了心腹大患?你想赌,桓温还想多活几年做司马懿呢?北伐三次终究没有攻入长安,最终到病死也没有扯旗造反,在历史的关键抉择中,他都退缩了,这就是桓温!

    p9527

    人性啊,原来的晋末没有老卫这号人,现在呢长安在老卫手上,要是老卫这时候掉链子,被击败了,长安丢了,叫我我也不北伐现在呢我又没说要恒温拿这两万人打到邺都去,你要是想跑到那转转冉闵不一枪把你放我趴下我都要把他放趴下只用这两万人过江,趁石赵大乱打打顺风仗就能名利皆得,不去的才傻人马不足我又不是做主攻的,那不用我担心,要担心人马不足的老卫,现在石赵已经把他当头号大敌了,兵力都往他的方向去聚呢,我要担心什么劲不对头我溜回来就是了,死又不死我

    Hellwlf

    冉闵会不会造反,只有作者知道,而且就算造反,也绝不是现在!没有把主角镇压下去之前,石赵再乱也有几十万大军和无数名臣宿将。桓温呢?平蜀后,蜀人反叛不断,被平定后又有晋将萧敬文之乱,是年平息。桓温虽然名义上都督八州之地,但可以推测,永和九年以前,他能够获得稳定后勤供应的,只有荆州。而荆州人口有多少呢?一百万左右。考虑到当时世族势力的强大,能够交纳赋税的人口当远少于此。而他的北方对手,谁没有2、30万的大军,骑兵以10万计,他能不犹豫么?

    2万人马对桓温来说就是命根子,凭什么跑到北方为了个光复中原的虚名和主角遛一圈,步兵也就两条腿而已,出场费谁给?粮草谁买单?放着眼前的汉中不取,奔到河南找抽?除非桓温脑袋被门夹过了。桓温的近期目标,就是能够调动整个东晋的资源,来进行北伐。整个东晋,人口也不过三四百万而已,在东部扬州、会稽,世族势力更加强大,即使在桓温日后控制了这些地区之后,他能够调动的资源仍然远逊北方。王羲之在写给司马昱的信中警告“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并不是危言耸听!

    p9527

    我说的第二个成立北伐的原因里说了啊,冉闵叛乱,石赵大乱,我没说叫他现在就上啊!!!这道理老卫也清楚,所以他才会想待在关中,不想去河南就因为老卫知道长安对恒温的重要性,至于那2,30万大军,那也不是恒温要考虑的,是老卫要考虑的起码现在老卫还有个潼关顶一下,所以老卫现在想的不是劝恒温立刻出兵北伐,是怎样拖,拖到石赵乱!我说了,幼主在朝,权臣在野,必乱!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我个人觉得我说的那两个条件成熟,那恒温必定会想尽办法北伐,而且一定是要当主将至于兵力问题,我没说恒温只靠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凭恒温的能力,在中原大乱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关系说动江左朝廷再掉点力量过来不难要是这都被卡死,那我真怀疑恒温为什么能活那么久了而且要是真到那样的局势,就算恒温不想去,别的想立功的门阀多的是,还用担心这个

    Hellwlf

    桓温这个人,可以称之为“谨慎的赌徒”,要他北伐有三个必要条件:1、北方大乱,而不是仅仅石赵混乱;2、内部统合,由他总督内外军事,并且稳定的掌握足够的根据地,历史上他是在控制了整个东晋之后才出兵的;3、权利独裁,只有在内部与他对抗的政敌无法产生威胁的时候,他才会出兵,否则很容易天翻地覆,为他人做嫁。

    现在主角都不用想这些问题,在桓温能腾出手来之前的这段时间,估计至少有两三年,主角只能依靠自己在关中立足,也只能在夹缝中挣扎求生,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历史上十六国时期,北方的战乱频繁,换皇帝走马灯一般,桓温为什么一直没有北伐?还不是因为没有准备好么?东晋的国力、本人的性格和生活的经历,已经决定了主角在这段时间要面临的局面。实际上桓温北伐的越迟,留给主角发展的机遇越多,桓温抓不住也不会去冒险抓的机会,主角都不得不去冒险,去把握,石赵现在的局面,各方势力相互牵制,平衡一旦打破,必定是混战的局面,主角的策略,就是固守待变。有了地盘才有稳定的收入和兵员,什么都没有,就指望着有人北伐来给你机会,那是做梦娶媳妇。

    p9527

    我也同意狼兄的见解,要说靠恒温的北伐来找机会那是不现实的。其实说北伐那有点太过了,我还是说回我的原意,小规模出兵策应。老卫联络恒温的目的不是指望他北伐什么的,当然也不会是找什么认可,那些虚的东西也许有用,但还不至于定要找恒温。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恒温能在老卫和现在石赵的兵力陷入坚持时能帮一把。现在老卫要面对的是石赵2,30万的大军,就算这里面真正对敌的打个折扣,1015万那老卫也够呛,更别说发展了。

    而老卫要是能击败司马勋,然后以潼关据守,那要实现僵持并不是不可行的。而在这时要是恒温能调出兵力进攻石赵,扰乱石赵的后方那取得胜利并不是没有希望,胜利估计接近五成。而从最近章节中看,恒温有些犹豫,甚至说还是决定不明确支持这就说明了他的赌徒心态了。在没有把握的时候绝不倾尽全力。你说恒温不敢调益州的兵力我绝不相信。只要他能获得的收益大于现在他的筹码他绝对会干!益州就算复叛只要他能解决这边的事要再打回来是很有把握的。毕竟就算益州叛乱要成气候也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

    单身也不错

    靠!晋末就土改了!你是不是想统一地球还是占领全宇宙呀!回到古代还不是想过把地主瘾再泡两美眉!现在都21世纪那些GD的人哪个不是23568奶,你回到古代了还做圣人了,我看那人生理心理都不正常的很,估计太监很久了!靠,太监也猥亵呀除非他有着男儿女儿心,十足的新一代变态狂(道人注:这位大大牛,其实这个土改的含义是很广泛的,许多大大关于此问题都有精彩的论述,不改革土地,打击豪族,是不可能有发展的。王猛后来在前秦就做了此事,秦国前期才得以有充足的粮草和兵源来征战。)

    Hellwlf

    潼关在手,关中无忧。历史上这条线上多少尸骨,六国联军在函谷关和潼关碰壁还少了?兵力对比10倍的强攻都很困难,何况是骑兵为主的石赵军?而且现在石赵内部处于很微妙的平衡状态,谁都有那么点实力,谁又都想保存实力等着最后的权利角逐,所以东面的关键是冉闵等人的态度,如果大家都像蒲洪那样惦记着关中,那就另当别论了。

    桓温是不可能出手的,就算他想,得到消息再从蜀中调兵也来不及的,从汉中到关中都要十多天,何况是益州?最有可能出手的还是主角的便宜老丈人,历史上石虎没死,人家就已经发兵南下,“夺得幽州,迁都于蓟”了,现在虽然少了代国作帮凶,可是送上门的便宜谁都会占的。距离石赵的旧都城襄国,新都邺城,可比关中近得太多了!虽然没有灭赵的实力,但是打落水狗的本事还是有的。

    p9527

    着啊,潼关在手,关中无忧。多少人的碰出的名言,老卫当然也可以有样学样,只是可惜老卫不是秦,古代战争更多的是因人成事。狼兄不会真以为老卫无忧吧?我说了老卫没时间发展,一开始就说了,老卫必须联络各放势力在石赵大军对付他而后石赵内乱时来打这只落水狗。为什么?内部不稳,老卫自己手头的兵力就参差各异,各含鬼胎,还有他背后土族毫强,外族兵力。要是这些势力在老卫和石赵的大军在潼关对持时从背后来一下或弄个什么反间计之类,老卫还敢说潼关在手关中无忧?狼兄有些想当然了吧?

    至于说老卫的便宜老丈人那就更对了,要是连慕容鲜卑都动手了而恒温没动手,我估计到大事一定恒温自杀的心思都有。那时侯的石赵还不乱成一锅粥难道还能指望他们认为慕容鲜卑是神仙,倒履相迎,再认为恒温是大魔头倾尽全力来对付他?再说兵力问题,我前面也说了,乱局一成,兵力就不成问题了。就算恒温不想动手,那他的政敌也会动手,要是恒温没办法组织兵力,那谢家也会想办法帮他组织兵力!因为这是入主中原,起码是为以后北伐立桥头堡的最好机会,但凡一个想立功成为新的江左门阀的人不可能放弃的机会。

    狼兄很多事都以历史为依据了,可惜那时候没有老卫这号人,现在有了。蒲氏惦记的长安现在在老卫手上,所以他们要对付的还是老卫,关我恒温屁事?先莫说现在恒温根本不知道这里面有个后秦霸主符坚,就算知道了也就当他是个小杂毛。才10岁不到的孩子又没兵又没权能上天去?莫非符老大也是穿越的人才?10岁就能王八之气一出天下慑服?所以我坚持认定恒温这一局必赌,而且还是身家性命压上去赌,益州我说了就算调走了兵会有一丝混乱,要再拿回来难度还不是很大的。何况荆州现在也一定留守有足够的兵力。

    老实说,和狼兄喊那么久,我也有点累,想我潜水N久,现在居然冒泡打那么多字?赶上一章小说了,而这样喊来喊去是不会有结果滴,可恨的是大大这家伙也不冒个泡来透露点“剧情”,累我们在这瞎猜猜,他给个精华就闪一边去了,不值啊!所以我确定,狼兄要再反驳我我是说什么也不接口了,只是希望狼兄别再拿兵力不足,稳定发展来说事,在古代想要稳定不是那么好办滴。不知狼兄可记得曹操?当时的曹操刚当官的时候只是想明确法纪就被当时的土豪门阀整的够呛,何况老卫要真按你说的土地改革那只怕全五胡人民全都想灭了他。

    信达雅

    桓温要动也得等潼关这一局结束,否则他出兵也只是替主角挡灾而已蒲氏想入关中,姚羌就不想吗他们可以用谋略,主角一样也可以

    Hellwlf

    主角的能力是无法改变历史人物本身的性格和社会矛盾必然发生的走向的,但是改变身边的人,或者是改变某些可能避免的错误,还是力所能及的,历史是无数必然堆砌出来的偶然纪录,桓温是不是北伐、冉闵会不会杀胡,这些都不是主角现在可能改变的必然,但是影响身边的人,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被历史的巨浪所淹没,一个强者还是能够做到的。比如实现武装割据、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强化军队的战斗力等等,很多人都被唯武器论和美国式的暴力人生观所毒害,高喊着杀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可能就是胡人呢?

    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脱离当时的历史现状而存在,冉闵是满足了他的杀戮快感,痛痛快快的作了英雄,但是,对中华文明和子孙后代呢?他是没有这么高的境界的,作了什么事是他的决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解读他的行为,都是后人的一厢情愿而已。书上的描写也绝不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全部,每个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历史人物也一样,有些可能会发生蝴蝶效应,但是有些则不然,刘备有机会一定会篡位,但曹操就算有再好的机会也不会,这是性格和环境使然,决不是人的外力可以改变的必然,但曹操还是奸雄,毋庸置疑。

    从西晋“八王之乱”到西魏府兵制形成以前,除汉人建立的冉魏、北燕、前凉、西凉及汉化程度较滦的前燕、前秦、后燕等政权外,北方许多政权的兵制都有一个特点:军队主力一般为少数族部落兵组成,汉人一般不当兵,而只是忙于耕作,为少数族政权提供衣食和军需。这个特点,从行政管理角度看是胡汉分治,从军事角度看是耕战分立。部落在建权之初都是实行部落兵制度,如果这些政权统治着大量的汉民,首先便要让他们供给其军队给养,于是往往实行居者专耕,出者专战的耕战分立制度。

    Hellwlf

    后赵仍然沿用胡汉分治之制,兵员仍主要在六夷中由征发,但也经常强迫汉人从军。石虎曾大规模征兵,使后赵军队(加上邺城旧军)达到50万,各州郡还必须另有50万人专为军队制造甲胄。——可见汉军在后期数量还是很庞大的,否则很难单单凭借少数民族的部落兵,达到百万之众的。不过最强大的还是中军,东宫卫士是从民间挑选上来的身强力壮的人,号称“高力”,统领他们的军官叫高力督,梁犊倒是可以自称一下(笑)。

    陈本布衣

    关于大将军,亦同汉制,况且宣王曾为大将军,所以晋代为大将军者较少,多以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骧、典军、上军、辅国者加大将军号。东晋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下,所以权臣多加丞相衔,少为大将军。司隶校尉乃司州刺史职,东晋京畿在扬州,所以司隶校尉的地位被扬州刺史取代。

    关于校尉,晋承魏制,校尉是比两千石的高官,和执金吾同级。《晋书》记载:“汉时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晋沿袭而不革,犹领营兵,并置司马、功曹、主簿。”统治少数民族的长官亦是校尉,同为比两千石高官,杂号校尉位低在正号校尉之下。汉唐不同兵制,唐代的校尉成为低级军官,为营的统领,是因为府兵制的关系。

    Hellwlf

    称呼“太后”,不用说是石季翘辫子了嘛!石尊浦洪打的凶,也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咯!石斌小命不保了,当真以为自己能用汉人的政治斗争来取代胡人的腥夺权,未免天真过头了,这是所有汉化太深的胡人共有的特质啊,想想历史上的付坚也是如此,此之良药,彼之毒药啊!石尊的选择就比较难猜了,不过消息既然已经走漏,丢下主角回师的可能会更大一些,司马勋这次死定了,拖了一两个月,汉中是铁定没有了,主角打生打死,桓温这便宜捡得倒是轻松啊!

    浦洪的惊讶有点奇怪,石赵的军对本来就是6部混编的,而且石虎对氐羌2部的疑惧始终没有减少过,河南对北军的汉人和羯人而言都是故土,他们与石赵不是简单的民族矛盾,更多的是阶级矛盾,浦洪应该是在打分化诱降北军中的羯人的主意了。危险噢!

    历史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都具备了,冉闵在撤军时会对石尊怎么说,实在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浦洪的下场不会比历史上好,就算主角不出现,冉闵也是不会放过一个可以让胡人自相残杀的机会的——洪本关中土著,今关中氐人,不下十数万户,洪若得之,再不可制矣!浚一勇匹夫,全无根基,且士卒思乡,公既定大宝,一旨赦书,关中自安,皮肤之疾尔,然纵洪入关,百年之祸,断不可取!尊善之,遂召洪退兵,是时,洪破关在即,太惜曰:“误国者尊也,灭国者浚也,乱国者闵也”,尊问之,阴使鸩杀洪。

    浦洪本人一开始还是自信可以在中原创一番事业的,不过碰壁之后才想起来还是关中故地最好,不过那时他已经快死了,现在的浦洪,相信是已经意识到关中的重要,但还没有下定决心的阶段吧。

    信达雅

    明明知道赵兵强晋兵弱还不多派兵守潼关,既然以主力对晋军就应当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偏偏还要断彼粮道打持久战,不是找死是什么主角个250这次能躲过一劫纯属运气,继续犯傻下次就保不住脑袋了

    -如果向司马勋散步谣言说关中豪族与卫浚勾结企图伏击他,同时对关中豪族说已经向司马勋上表请降然后引兵急攻等司马勋确定情况时估计关中豪族也被清的差不多了这时就算蒲洪乘石赵内乱入关主角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毕竟那时主角的补给情况肯定比蒲氐好些

    -p9527

    -怎么老天爷还不快把我一把雷电劈到恒温身边啊???连下两日暴雨打雷闪电的,我都跑出们去举着根钢管,怎么还不劈我啊!?让我回去怎么着也要说动恒温就算不起兵也要做好准备啊!!如此好的形势一点准备都没有太说不过去了!无论如何恒温都是有大便宜赚的,还不早做准备莫非真要待到大局以定才徒呼奈何!?难道着渔翁恒温也不想做?待到他万事皆备别人也万事皆备了啊!现在恒温是可求稳可行险,难道他就真看不出来吗??

    -好读书不求甚解

    -首先给五票,然后开始胡扯。形势颇有些像当年的德军啊!两次大战都面对两线作战,第一次在西线陷入阵地战后,意图全力在东线击败俄国,未果。二战迅速解决西线以致势不可挡。如今西面敌人较弱,应当速破之,再挥师东进。说白了,赵军强攻下,潼关是守不住的,但是它的迟滞作用才是关键,只有拖,才可以等到主力东进,恒温摸鱼,最后是重中之重的石赵内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