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齐开国传 > 第七十六回 狗血浇杀龟精 元寿激怒碣石
    此时,公良无尘、三剑圣、牡丹四宝等也已聚来。公良无尘、三剑圣看着魏通恨得牙痒痒,上去一顿锥刺、剑劈,杀得火花飞溅,魏通只作没事一样,咕咕怪笑,道:“打吧,打吧,累死你些混蛋!”

    牡丹四宝道:“你别得意,看你小爷们的宝贝!”打个招呼,四宝一齐打出金刚牡丹,也只打得火花四溅,魏通虽被震得头昏眼花,却照样伤不了性命。

    魏通不理这些人,不解地问丘全胜道:“臭老道,老子的摄魂夺魄术为何伤你不得?难道你没有魂魄?”

    丘全胜微微一笑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大道真玄,岂是你这孽畜所能悟解的?”

    原来丘全胜适才让魏通光雾射中时,真神早出壳跑了,所以魂魄未被夺去。丘全胜却不说破,只教魏通纳闷。

    公良无尘道:“丘道长,这妖孽留在世上,终是祸害,不如趁早想个法除了他。”

    丘全胜道:“你先把他的头打入腹腔封住了,我自有法。”

    公良无尘就拿锥刺魏通的眼,魏通又要作法,不料锥头射出一股真气,吓得魏通忙把头缩进身去,不敢出来。

    丘全胜把狗血袋递给公良无尘,以目示意。公良无尘会意,打开袋子,照魏通头上浇下去,一股狗血下去,魏通闷哼一声,现了原形,一只硕大的玄龟在地上乱爬,被吕凤翔祭起飞天剑削下头来,一命呜呼。可怜五百年道行毁于一旦。

    丘全胜除了魏通,差人报知子牙。子牙令大军前行与丘全胜兵马会于宁津城下,团团将宁津城围了,逼宁津关守军投降。

    宁津关守军副将吴峰,见魏通被杀,齐军势大,其中又多异人奇士,自知不敌,便打出旗子,乖乖献了城池。太公叫大军休扰百姓,出榜安民。在城中休整一夜,第二天留许衡率三千人马守城,由吴峰领路,往遂国都成皮丘而来。

    早有探马报告遂伯。遂伯惶恐,急召文武众官商议。

    遂伯,妫姓,字不满,乃舜后,生性好让善良,完全秉承了其先祖舜的性格品德。其父嫌其懦弱,才赐字不满,但终不能改其天性。

    众官聚来,商议半天,都没有好主意,主降者占了八成。这就是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主张力战者为薄姑侯妘雨源和妫不满的侄子妫元寿。

    妘雨源献计道:“姜子牙虽兵多将广,但其长途跋涉,天寒地冻,道路难行,至此已是强弩之末。伯爷若在龙王河北岸埋伏一支奇兵,待其渡过来,突发攻击,定可一举击溃之。”

    妫元寿道:“薄姑侯之计甚妙。我去请两大高人来助,一并捉了姜子牙,也好解我心头之恨!”

    妫不满没有主意,只好听两人的。妘雨源主动请缨,愿率军前往。妫不满拨三万人马与妘雨源去埋伏,妫元寿去碣石、燕山请碣石老人和北极真人。

    妫元寿来到碣石山避波洞,知师父一心清修,不愿管凡间事,因此见了师父跪下放声大哭。碣石老人道:“你哭什么,没出息,有事只管说!谁欺负你了?”

    妫元寿泣不成声地道:“徒儿受欺负也就算了,怨徒儿学艺不精。姜子牙那厮实在可恶,不但要吞并我叔叔的国土,还肆意滥杀无辜,把无棣城和宁津关的百姓用妖术屠了个干干净净。徒儿打不过他,说出师父的名号,想把他吓走,阻止他屠杀。可他全不把师父放在眼里,还破口大骂师父。”

    碣石老人素知其弟子德性,故而疑道:“我闻姜子牙乃人中仙圣,造诣高深,有好生之德。其替天行道,伐纣有功,怎会滥杀无辜?”

    妫元寿道:“师父耳闻,纯粹西周人造谣。他骂师父的话恶毒之极,徒儿都说不出口。”

    碣石老人道:“他骂师父什么?”

    妫元寿道:“徒儿不敢说。”

    碣石老人道:“怕什么,你只管说!”

    妫元寿暗喜:师父终于上我的套了。却装作难以启齿的样子,仿佛鼓足了勇气才敢说,吱吱唔唔地道:“他,姜子牙,他骂师父是……顽、顽石不化,邪、邪魔不灵,不知道德之理,不懂阴阳真玄。还,还说什么只有他昆仑派才是正门正派,修的是真理大道。我们这些东方之徒,全是巫门歪道。”

    碣石老人终于忍不住,怒道:“姜子牙欺人太甚!”两眼闪道毫光,从镇风床上飘到地下,站在妫元寿头前大声说:“你带师父去会会这个狂徒!”

    妫元寿跪而不起,迟疑地说:“徒儿怕师父一人去,双手难敌八脚。”

    碣石老人不耐烦地道:“怎么,连你也瞧不起师父?”

    妫元寿道:“徒儿不敢!只是姜子牙约了许多邪魔术士帮忙,其中一个长发老道十分了得。不仅徒儿败在他的手下,还杀了北极真人的高徒魏通。其造诣之深,恐不在师父之下。”

    碣石老人道:“那又怎样?”

    妫元寿道:“徒儿的意思,师父不如去约了北极真人,一来有取胜的把握,二来也好替他徒儿报仇。”

    碣石老人道:“不枉师父教你一场,还知道替师父着想。好,师父就听你的。你先回去吧,我约了北极真人接着就到。”师徒二人分头而去。

    姜子牙率军来到龙王河边,见河水滔滔东流,姜子牙问带路的吴峰:“数九寒天,这河水为何不封冻?”

    吴峰道:“禀姜侯爷,这河叫作龙王河,传说是五百年前北海龙王敖顺出行回来,见这里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当地百姓无以为生,十分悲苦。北海龙王怜悯苍生,便划了一条河,从此这里百谷丰登,万木葱茂,人们过上了好日子。当地人为了感念北海龙王的救生盛德,便把这河叫做龙王河,下游叫做宣惠河。这河一年四季碧水荡荡,永不干涸,冬天也不封冻。”

    姜子牙点点头,对丘全胜道:“这是北海龙王感念舜帝的圣明崇德,对舜帝后人的特恩眷惠啊。”

    丘全胜亦不胜感慨,道:“是啊,一代圣君德动天地,惠及百代。往后怕是难了。”

    姜子牙默然不语,心里却在想:时势变幻,人性退化,利欲熏心,谁还会抱残守缺,固持那点纯真善朴呢。

    公良无尘过来问道:“侯爷,这河水没封冻,大军如何过去?”

    太公道:“不急,我观对岸有伏兵之气,先令各军就地扎营,埋锅做饭,吃足了喝足了,再听孤号令。”

    公良无尘传令去了,令大军分三营,成三奇阵形,各自埋锅做饭,充饥取暖。

    太公与丘全胜弃了坐骑沿河巡视,踩得雪地咯吱咯吱地响,留下两行深深的脚印。

    公良无尘看着两行深深地脚印发呆,暗思:以二人的造化,皆可踏雪无痕,为何走起路来显得这般沉重?

    丘全胜打破寂寞道:“子牙公,贫道给你做这趟军师,怕是要失职了。”丘全胜心里隐隐觉到一丝不安,却说不出是怎么回事。

    其实子牙也感到了一种暗藏的危机,只是其中掺杂着一股莫明的伤感,竟不能辨析这危机来自何处。

    过了一会儿,姜子牙道:“道长感觉到了什么?姜尚只是觉得心里堵得慌。”

    丘全胜道:“这是从没有过的感觉,说不清楚。”

    子牙道:“咱们起一课?”

    丘全胜道:“起一课也好,也许玄机就会显露。”

    太公起得《未济》之卦。太公审视良久,自语道“原来如此!”

    邱全胜道:“怎么样?”

    太公道:“你我之困惑,是让情感迷了灵根,是以不得其解。前面虽有凶险,但无大碍,只要咱们以德行事,彰显舜帝先君的圣明,终吉。”

    丘全胜恍然顿悟道:“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火在水上,君子之光灼灼,以辉照耀四方,其志可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