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黄河汉子 > 第十六章 重建家园
    家园被一场洪水瞬间毁灭了,几千人瞬间就失去了眼前的一切,上天就是喜欢开玩笑,然而玩笑过后却又要让弱小的人类来承受其结果。幸运的是人类有智慧,不断与大自然抗争,将其智慧施展得淋漓尽致,学会了许多生存本领,从而在一次次的灾难面前不低头,依然昂着头继续开拓。

    重建的工作注定是艰难的,所以人们没有急着打地基,挖土烧砖等工作,而是慢慢的用耐心等待着,毕竟发了洪水,地底绝对会被水泡松软,贸然建设必然导致土层松动而一切努力白费的。反正在几周的救援里,所有人齐心快干好的时候,朝廷的救助才姗姗迟来,尽管迟了,但来了总比没来好,替下了奋战这么久的疲劳的衙役后,吃着救济款,慢慢等着吧!

    不过,李举科可忙坏了,朝廷有人来,他作为知县,怎能找个地方躲起来,因此整天要应酬、招待上层,至于救济的款项等物资都是甩开手,把刘燕斌拖到办公地,将公文等交给他包办处理。

    刘燕斌也是倍感压力,朝廷的文件之类的东西是算做重要机密的,按照大宋律是要被砍头的,他犹豫不敢接,李举科就拍着胸脯保证没事,所有文件交给他就走了,刘燕斌只得硬着头皮战战兢兢的处理着,当然,大事他是不敢拿主意的,就交给李举科去。

    临县的王大人在完成大致的救援之后,就带领着人走了,长时间的离职被监察官上报就完蛋了。这场雨说来有点怪,相邻的县,一座山之隔,东边日出西边雨。

    朝廷下来的是当今丞相的心腹,据说丞相担心这么大批财物在半途出错,所以将心腹派了出来一路护送,所幸平安无事。

    每天太阳准时升起,又准时落下,光芒炙烤着吸足了水的地面,一天天过去,人们的重建的希望越发的迫切,终于在此时开工了。没有了劳动工具,这不有铁匠;没有钢铁,那就到别处购买。铁匠的生意在这几天火了一段时间,主要是镢头、镰刀等工具的稀缺,后来,山上常常传出砍树的声音还有挖土的咣当声。

    县衙也倒了,所以几乎是全城尽是热烈建设的壮观图。与此同时,在黄河岸边还有众多的人,全是着上身,用力搬着石头的壮士。这是刘燕斌授意的,流水带来的泥沙淤塞在河底上,只是暂时疏通,还需要彻底清淤,开凿河道,重修河堤。带头的就是李家三兄弟。虽说刘府没了,刘燕斌的话在佃户里还是很有用的,更何况此时人人有责,所以建河堤大伙商量好了,就地取材,还是很经济的方法。

    李举科整天陪着朝廷的人东走西查的,这样子,不像是简单的护送救济款,还像是下来进行考察的,李举科不敢怠慢。刘燕斌有时想找李举科都一连几天失望而归,还好,还有王叔,他作为县衙的元老,还是很博学的,基本上算是他们俩人在处理公文。

    每次听说李举科陪着上层到某处视察了,刘燕斌辛辛苦苦跑一趟,结果就是失望的,不是刚走就是还没到,跑了几天,他也跑急了,干脆放下公文到处游走,王叔只好将他们放下的文件拿起先处理着。王叔倒不怕什么,他是县衙的人,知县的师爷,在律法上是受一定的保护的,倒不用像刘燕斌一般战战兢兢。

    “刘哥,你怎么会有时间过来?你不是被李大人拉去县衙了吗?”李忠赤着胳膊,站在河床边上望着和蔼的刘燕斌欣喜的问道。

    刘燕斌背对着阳光,轻松的开玩笑道:“怎么?没事我就不可以出来吗?如果我整天呆在县衙,你们把这大堤建成废的,那怎么办?所以,我是过来视察的,要好好干,知道吗?可关乎人民的生产生活呢!”

    “呵呵!刘哥你就吹吧!我知道,累了吧!过来看看吧,我们还是很不错的!”三兄弟凑过来一起哈哈笑起来。

    他们还是很能干的,原来的堤坝冲垮后,他们将废渣和厚厚的淤泥一点点的清理出来,露出干干净净的河床,然后又用石块镶了一遍,才又用坚固的花岗岩和着泥沙等材料按照上窄下宽的结构砌起来。工作有他们三个的监督,做的是一丝不苟,刘燕斌很满意。

    走到曾经的县城中最繁华的地方,建设也同样热火朝天,和泥的、搬木材的、砌墙的等等都在专心的忙碌着各自手上的事情,因为此次洪水的爆发,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些后怕了,建房时特别的将地基打得比较高,比较结实,大大降低渗水性。

    可能是对未来的美好追求,每个人都很卖力,有的比较勤快的,已经连续几夜努力,终于建好了自己的小屋,只等着太阳晒上几天就可以入住了。田地里的淤泥还在堆积着,没有人去清理,种植的话似乎有些玩笑,收割时间才过,还有一段时间才到下次种植的最佳时间,吃的粮食不是没有,朝廷这不每家每户都发了吗,只要专心完成重建,其他事等以后时间到了再说。

    朝廷的官员下来已经快一周了,一开始倒是很负责任的忙碌救灾的工作,忙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让李举科带着四处走走,既不像游山玩水,也不像间接索要贿赂,整天就是到曾经的农田、乡下、城镇、重大的工程设施等地方走走,或是交流为官一年的想法。李举科都是极认真的答复,他心里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建设抓得很紧,没有县衙官兵的催促帮助,全凭群众自己的能力,终于在两周后大部分完成了建设工作,商店正在装修,预备着重新营业,老百姓倒是悠闲些,偶尔走到田间地头,看着覆盖的厚厚的泥沙,独自哀叹。

    那些前方流浪而来的灾民趁着这个时机,也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幸福小窝,准备在此重新安家落户,逃亡不是唯一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