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小正太 > 第三章 大太监兴安
    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小说阅读网。(小说b。更新)明朝小正太3:更新时间:2-9-29:2:2。第三章小。新

    “我现在就是朱见济了!我现在是朱见济,我现在是朱见济。”林之凡在心里不断的自我催眠。但看着镜子里胖嘟嘟粉可爱的小男孩,还是很难真的接受自己变成了如今的模样。7923

    这时彩菱和彩莲端着铜盆等物进来,服侍朱见济洗脸,又让朱见济用青盐擦了牙,漱了口。很快几个小太监捧着食盒进来,一样一样摆在桌子上,一罐粳米粥,配着各色小咸菜。领头的小太监跪倒:“奴才恭喜小爷病体痊愈,这粥是皇后娘娘吩咐小厨房做的,”然后站起身来,“娘娘派来的林妈妈传话说小爷刚痊愈,胃气还虚,且不要油腻着,先不必按膳单上膳。”朱见济忙站起来:“谢母后关爱。”

    肚子还真是饿了呢。闻到粥的香气,肚子叽里咕噜叫了起来。狼吞虎咽的吃了两碗粥,放下碗筷,小太监收拾了,躬身退下。看两个宫女似乎在偷偷的笑。“彩菱姐姐,你们为什么笑啊?”

    “奴婢伺候太子殿下几年,您有时吃几口就放下,有时筷子都不动,还从来没见您吃得这样香呢!倒像我们未进宫时在家里兄弟姐妹多,吃饭要抢,见了饭不要命似的。”

    “呵呵,”朱见济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彩菱忙说:“小爷这样吃饭才好!以前动辄不吃,奴婢们真是心焦。”

    正说着话,小太监双喜跑进来,说到:“皇上让人来传旨。”

    进来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太监,着大红蟒袍,腰系玉带,虽不甚高,但眉目舒朗,鼻直口阔,顾盼间自有一种久居上位者的气度。朱见济心中不禁喝彩,好一个相貌堂堂的太监!

    “皇上口谕:太子病了才刚好,暂不必到文华殿读书,亦不必各处请安,且安养几日,钦此!”

    朱见济立着听旨,此时忙一弯腰:“儿臣领旨!”

    那太监嘻嘻一笑,跪下磕头:“奴才兴安给小爷请安,小爷这些日子病着,皇爷实在焦心,也实在见得皇爷对小爷真是爱得像心头肉似得。恭喜小爷康泰,如今是否极泰来,以后自然百病不侵!富贵绵长。”

    一段话说的又快又清亮,端的是好口齿。

    “兴公公快请起,多谢公公记挂,您是有职分的,又是父皇身边的,还是自称‘臣’吧。”朱见济忙亲自去扶起来,顺手从抽屉里摸出一个五两的金锞子的塞在兴安手中,“父亲回去还没有安寝吗?”

    “谢小爷赏赐。皇爷没有回宫,直接去了前殿,大臣们都在等着早朝。皇爷还真是宵衣旰食,操劳国是,简直和太祖爷一样,恐怕连历史上的唐太宗宋太祖也比不上咱们皇上哪!”

    朱见济暗觉的好笑:“这马屁拍的!都没边了!唐宗宋祖,还秦皇汉武呢!景泰帝在明朝的皇帝里也还算中等,不是因为干得好,而是还有很多都是不靠谱,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胡作非为太出名,万历倦政,嘉靖根本就不理朝政,木匠皇帝的朝政是魏忠贤帮忙处理。不要说太祖成祖,景泰就是比起他的父亲宣宗那也是拍马也赶不上的。”但表面上还得一副心有戚戚的样子:“父皇太辛劳了,做儿子的恨不能立时长大,为父皇分劳!兴公公也要多劝父皇,身体是要紧的,天下内外臣工都仰仗父皇,还要保重龙体才是。”

    “太子纯孝,皇上一定会很欣慰。”兴安又是一屈膝,“奴才这就回去向皇爷复旨,太子的话奴才也会带给皇上。请殿下您安心休养。”

    送走了兴安,朱见济回头看着几个手下:“给孤说说这个兴安。“

    “啧啧,兴安目今可是皇上面前第一得用的红人,”兴旺抢着说,“目前在司礼监做秉笔太监,地位仅次于掌印太监金英。这几年干了几件大功劳,很得皇上的心,势头连金英也不及的。”

    “哦!且说说是哪几件功劳。”朱见济来了兴趣。

    “第一件还是在正统年间,那时兴安在几个秉笔太监中居末,正统皇爷亲近王振,连金英也得靠边站。也先内寇,当时的正统皇帝,当今的太上皇在王振怂恿下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连上皇也被俘去,也先还带兵逼近北京城下,太后召集城里的大臣会议,于谦、胡滢、徐循等都誓死要守社稷,却也有一个侍讲学士叫做徐珵的倡言说看天象北京城是守不住了,必要迁都南京的,当时站班的太监兴安朝那徐珵学士啐了一口,骂他不学无术,着人赶了出去,才没人放言迁都。”

    兴旺讲得眉飞色舞,朱见济听着,也暗暗记下几位大臣的名字。

    “第二件当也先的部队进到德胜门外时,兴安受命与武清伯石亨、兵部尚书于谦整理军务。太监而能执掌军事,真是咱家们的楷模。”

    “石亨!”朱见济闻听拍案而起,心中极为震动。听到的几个名字中除了于谦,只有这个是在历史课本上有的,却不是因为北京保卫战,而是因为他在南宫复辟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正是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趁着景泰帝病重,扶着英宗夺回了皇位,而且他还是害死大忠臣于谦的罪魁祸首。

    兴旺等人不知道为什么太子听到石亨的名字会这么激动,赶紧转而讲起石亨来:“石亨在北京保卫战中把守德胜门,因功已经升为武清侯,而且还封为太子太师,说起来也算是您的师傅呢!”

    见朱见济不出声,兴旺又继续说:“说起兴安的第三件大功却是和太子殿下有关的:咱们皇上受命于危难之际,起初是作为监国,辅佐两岁的太子,现在的沂王,但主少国疑,社稷不安,皇上才接掌帝位,可是沂王仍为太子。您想啊,从来都是皇帝的亲子做太子,哪有侄子做太子的道理?所以皇上便欲立殿下为太子,当把这事交付朝臣议论时,各大臣都不敢表态。兴安便对他们厉声说:“这件事今就得表态,也不用迟疑,赞成的上表请皇上改立太子,不赞成的不用签名就是了。”结果朝臣无一人反对,都纷纷签名表示赞同。”

    原来自己的太子位子是这么得来的,朱见济有点哭笑不得。这种方法还真是古今通用:转生前所在局里的领导让表决的时候就说:反对的举手。结果就全票通过。其实赞成的举手也会全票通过的。人就是通过从众来保全自己的,提反对意见是需要勇气的,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此时他们谈论的兴安已经回到大殿,正站在御案前。景泰皇帝虽然脸上还有倦容,但兴致很高:“太子前日饮食不当,导致肠胃不适,朕甚忧心,今日早晨太医胡安进良方,使太子的病立时痊愈。有功不可不赏,着即升为太医院院判,赏银五百两。”

    昨天辍朝一日,朝臣都知道是太子病危,皇上不眠不休的守护着,怕是难保了。今天却听皇上宣布太子已经痊愈了,都感觉匪夷所思,有感叹名医圣手妙手回春的,有盛赞太子吉人天相,百灵佑护的。满堂都是恭喜皇上恭喜太子的赞颂声,景泰帝满面笑容接受众臣的道贺。

    退朝之后,景泰帝在兴安、成敬等几个大太监的陪同下回到了御书房。一进御书房,原本精神饱满,兴高采烈的景泰帝脸色一下就黑了下来。

    “舒良,让你查的事可有眉目了?”

    “回皇上,太子当日所食糕点为慈庆宫的小厨房自制,能接触到的有八人,五个小太监三个宫女,都已送北镇抚司审讯,但都没有招认下毒的,有一人死在严刑之下。几人的住处也都进行了仔细搜索,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没有可疑?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要是连东厂和北镇抚司都出动了还找不出点蛛丝马迹,你们说有什么人能有这种能量做得天衣无缝?”停了一停,景泰帝继续说:“既然下毒谋害朕的太子,朕怎么也要有些表示才是,否则他们大概不知道什么是天子一怒了!”

    兴安看着皇上的脸色,小心翼翼的说:“其实动手下毒的人不重要,关键是主使的人:也无非就是几个可能的,慈宁宫那位、南宫那位、还有就是些心里念着正统帝的太监和朝臣。”

    “嗯,朝臣可能不大,他们没有这么大能量,使唤宫里的人还做得这么严密。太监嘛!成敬调出内官档案,看看哪些是正统年间提拔的和伺候过正统皇帝的,逐个排查。心念故主是好事,送他们去底下等着他们的故主也好。慈宁宫的人员进出要看紧了,别带着不该带进带出的物事,没有证据不要动慈宁宫的人。倒是我那位好皇兄,这么些人意图不轨,大约在南宫还不肯安稳地做太上皇,时常和外界联系,煽风点火哪!王诚,你带几个泥瓦匠把南宫的门窗封上些,别让人行刺了。”

    p:这几天写的可能斗争不激烈,铺陈的多些,希望谅解,故事还没展开,楠竹还在熟悉环境阶段,以后情节会有所变化。小宝冒昧地请求各位亲推荐和收藏,有喜欢本书的欢迎打赏,小宝感激不尽!

    明朝小正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