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小正太 > 第五章挑灯读书
    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小说阅读网。(。)明朝小正太5:更新时间:2-9-27:2:5。说b更新

    放置蟋蟀罐的架子摆在一个角落里,真难为绣儿这么快找得到。架子上摆满了各种蛐蛐罐儿和斗盆,有瓷的,也有陶的,还有很多蝈蝈葫芦,又有水槽、过笼等物,所有养蛐蛐斗蟋蟀的器具一应俱全。不用说,这些都是那位著名的“蟋蟀天子”宣德皇帝在东宫的时候置办的。故而虽是玩物,也是极尽精细,瓷器多是景德镇制作,还有些是北宋流传下来的珍品,朱见济觉得最豪华的应该是一个和田玉镶红蓝宝石的斗盆和一杆精巧的玉质小称,不像称银子用的小戥子,难道是称蟋蟀的体重的?792

    绣儿欢呼雀跃,让兴旺拿过一个提盒,先把和田玉斗盆放进去,又挑了几个细瓷的蛐蛐罐和其他用具。朱见济又笑着放进去几个陶制的,一个提盒就满了。绣儿又看好了几个葫芦,放不开,就把朱见济放进去的陶罐又拿来出来。

    “那可不是普通的陶罐哦!那可是山东东昌府出的澄浆泥蛐蛐儿罐,是用沉淀千年的黄河渍泥为原料烧制的,这种罐儿的优点不在它的外观,而是保温保湿性能好、适合蛐蛐儿在里面生存。过笼儿也得是澄浆泥的,蛐蛐儿喜欢在暗处呆着,过笼儿就是蛐蛐儿的窝,澄浆泥的不透光,瓷的透亮可不行。”朱见济说着又拿过两个澄浆泥的叫罐。

    绣儿半信半疑,不过还是依言把那几件澄浆泥的又放了进去。兴旺看了朱见济一眼,奇怪一个六七岁的小孩从哪里知道的这些。

    将提盒让兴旺拿了,几个人从藏珍阁满载而出。还是外面的空气好啊!里面的灰尘让鼻子痒痒的。“改天要让人好好打扫一下了,里面说不定还有什么宝贝呢!”看着手里的青铜宝剑,朱见济想。

    回到前院,看到几个公主身边的人正垂手而立。“太子哥哥,改天我们斗蟋蟀吧!”

    朱见济心知道绣儿公主的蟋蟀应该不是斗蟋,大概是灶蟋,在这冬至月,连棵绿草都没有,蟋蟀早就死光了,也只有这种褐红色的小小灶蟋藏身温暖的室内,在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严冬,仍能听到它的叫声。但朱见济也不说出来,免得绣儿失望,而是笑着说:“好啊!等我病好些就亲自去给母后请安,也去看你和你养的蟋蟀。”

    绣儿走后,朱见济又晒了一会太阳。正午的太阳晒得身上暖洋洋的,兴旺絮絮地说着:原来绣儿公主和朱见济并不是嫡亲的兄妹,绣儿的母亲是原来的皇后汪皇后,而朱见济的母亲是新皇后杭皇后,汪皇后因为反对景泰帝改立朱见济为太子而被废去后位,现今住在皇宫紧东北角的松涛斋。虽然不是同一母亲,但二人关系却是极好的。

    日高人暖唯思睡,西南风好入君怀。渐渐地瞌睡上来,朱见济便不吃午饭,直接睡下了。这一睡就睡到了天黑,兴庆撑了灯,服侍朱见济洗了脸,然后膳房又呈上晚饭,六七个小太监在外间的大桌子上摆好,三十多道菜,基本全是肉食,朱见济虽然前世爱吃肉现在也有点克化不了。就着一碗野鸡冬笋吃了半碗米饭,又从炖肘子的热锅里捞了几筷子白菜,喝了一碗醴醪也就停箸不食了。

    估摸着也就是八点,这刚醒过来现在就又睡实在说不过去,而且也睡不着。干点什么呢?和他们打麻将?不是六七岁孩子能做的吧!下围棋?自己又不会。还是看书吧!对了,自己识字吗?问一问吧:“兴旺,拿我的书来!”

    书拿来了,是一本《千字文》、一本《论语》,还有本《大学》,这些应该算是启蒙读物吧?翻了翻,除了《论语》是在初中学过个《论语六则》外,其他都从来没看过,而且还是繁体字,蛮多字都不认识,不由得暗暗叹息:“自己这个大学生到这个时代也就是个半文盲水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反正是闲着,读什么不是读啊,朱见济摇头晃脑的大声朗诵,至于是什么意思就完全不懂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段看懂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听说过。

    读了有半个多小时,就觉得眼睛酸胀,虽然多点了好几支蜡烛,光线亮度还是不能和电灯相比,而且烛影摇动,格外累眼睛。

    “好孩子,你大病才好,莫要累着了。”门外传来一个声音。

    “参见皇后娘娘!”太监宫女们都跪下来。来的正是朱见济的母亲杭皇后。

    “参见母后,”朱见济起身就要跪下,航皇后连忙拦住:“济儿这一病,也懂事多了,竟知道读书了。只是你还小,莫要累着了。前两日你父皇接到一个御史上的折子,说该给太子选老师出阁读书了。不想第二日你就病了,因此也就作罢。既是你如此好学,等过几日你的病大安了,让你父皇为你选个好老师开蒙读书。”

    听了皇后的话,朱见济脑子里好像灵光一现,却又未能抓住,此时又不能细想,只好顺着皇后的话说:“孩儿读书,是希望能够明理,更希望能够快快长大为父皇分劳。”

    “你有这份心,你父皇和我真是高兴。你才好,别累着,我亲手为你煮了碗参汤,快喝了吧!”

    平生第一次喝参汤,朱见济自然要好好品一品,只见汤汁呈琥珀色,喝着有点苦,似乎并不只是只有人参,还有别的药材,至少还能喝出甘草的味道来,喝下去就感觉肚腹中热流回旋。

    “天色不早,济儿也别读了,早些睡下吧!哀家这就回去了。”

    送走了皇后,朱见济回到炕上坐着,仔细想刚才皇后说的话,到底是哪句话触动了自己。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来。决定干脆不想了,睡觉!

    此时的内书房依然灯火通明,景泰帝还在忙着批阅奏折。说是皇上批阅,其实是太监在批阅,皇帝在一边喝茶。明朝只有太祖朱元璋才是完全自己批阅奏折,明成祖朱棣创立内阁作为自己的秘书,先于皇帝审阅奏折并把处理意见写在一张小纸条上供皇帝参考,即“票拟”,皇帝把票拟用红笔抄在奏折后面就行了;自从宣德皇帝开始,教太监读书,然后把票拟抄到奏折上的任务也就交给太监了,因为批阅用红笔,所以叫做“批红”。一般批红的执行者是司礼监的太监。司礼监的最高长官称为“掌印太监”,现今的掌印太监叫金英,在景泰帝初登基的时候也是立过功的,因为在立储问题和景泰皇帝不一心,所以近来有些被边缘化了,但名誉上依然是司礼监老大。还有四个秉笔太监,执行批红的一般是排名第一的兴安,或者排名第二的是王诚,老三舒良掌管东厂,老四是张永负责和军队有关的事务处理。其实太监批阅比皇帝尽责的多,至少在抄之前还看看是怎么一回事,重要的向皇帝汇报,不过如果太监有私心的话就是另一回事了,毕竟权力越大,能量越大,为害也越烈。此时的内书房里四个秉笔太监都在,还有内官监太监成敬也在。

    “那件事调查的怎么样了?”景泰帝不说是哪件事,但显然几个大太监都知道。

    “在糕点转手的过程中有一个小太监嫌疑最大,他将糕点从小厨房带到小爷的宫门口,然后是东宫掌事魏东亲手接了过去。现在这个小太监的尸体在御沟里找到,脖子上有指甲的掐痕,身上绑着石头。小太监虎口有茧子,应该是练过武功的。但毫无还手地被掐死,说明对他下手的人是他认识的,而且也要会武功。”王诚首先回奏。

    “我调查了小太监的身份,竟然是十月才自宫选进来的,选他进来的就是金英!”成敬补充道。

    “是金英要害太子?”景泰帝在地上踱来踱去,“金英历侍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和朕,虽然在朕改立太子的时候倾向沂王,但他真的竟然敢谋害朕的太子?”

    “那个小太监的尸体我也看了,喉头被一下捏得粉碎,杀死他的人练过‘捻玉指’。”兴安补充道。

    “捻玉指?”景泰帝震惊地重复道,他当然知道捻玉指在内廷只有两个人会,那就是金英和兴安,因为他们都来自安南,是永乐年间战胜后带回的战俘净身进宫的。

    “这杀才,看来是心念旧主,不把朕和朕的儿子害死是不甘心的!”景泰帝的步子越来越快,气喘了起来还不肯停,“但毕竟是有过功劳的,而且服侍了五代皇帝,做到内官第一人的位子,朕也不愿将他显戮,赐他自尽吧!”

    明朝小正太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