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小正太 > 第八章 很黑,很黑!
    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小说阅读网。(说b新)明朝小正太:更新时间:2--9:3:5。第八章很黑,很黑!说。b新

    (国庆七天结束了,又要开始上班了。7923

    我也要努力的写了,希望大家支持我,多多投推荐票,多多收藏,小宝在此跪谢!)

    朱见济拿着剑,对着门闩砍了几下,果然应手而断,高兴的手舞足蹈,随即让兴旺找丝绦穿起来要挂在腰上。

    来回走了几步,这把纯钧剑只有大约半米,做大人的佩剑是太短了,不过对朱见济却是恰到好处。

    又对着镜子端详了一番,果然是宝剑配英雄,腰间带上宝剑后,镜中那有些婴儿肥的小男孩竟也有了几分英武。

    “还有一事禀告小爷,皇上已经在为小爷选师傅,但年关临近,怕是要等来年才能正式出阁读书了。

    因此皇上命臣先教小爷读书。

    从明儿起您每天读书两个时辰,不知小爷觉得上午好还是过午好?”

    朱见济想了想,觉得上午最好早起跟着新来的几位一起练武,就说:“要不下午吧!冬天天短,我也就不必午休了,咱们吃过午饭就开始,两个时辰差不多天也就快黑了。

    成先生,那就有劳您了。

    “‘先生’二字是万不敢当的,太子自有师傅,臣只是陪伴着太子识几个字解闷罢了,您不妨称臣的表字‘思慕’。

    臣在内官监尚有些事务,不能长在太子身边伺候,只能每天下午来陪您读书,回头臣就派人把笔墨等物送来。

    成敬退了出去,兴旺笑着恭喜朱见济:“皇爷竟然指派成总管来指导太子读书,成总管是内廷第一有学问的人,可见皇爷对殿下实在爱护的紧呢!”

    “哦!成师傅学问有多高?”

    “说起来成总管是个传奇人物呢!永乐十六年,成爷就中了进士,当今首辅于少保是永乐十九年的,说起来还是成爷的后辈呢!成爷是三甲第四十七名。

    这名次是不起眼,不过才是个同进士出身,但此时的成爷可才刚刚十五岁哪!太宗起了爱才之心,钦点其为庶吉士,入翰林院读书。

    多大的荣耀啊!在翰林院读了几年书,宣德二年成爷放外任去晋王府做奉祠,结果当年四月晋王爷就犯了事,成爷也跟着吃了挂落,判了个永远充军。

    成爷当时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也要发配充军。

    成爷不忍父母妻儿受牵累,便上书请求皇上杀了自己而不要让父母受罪,最终宣宗皇爷改判他腐刑,后来派到王府,伺候当今圣上读书。

    正是祸兮福所伏,成爷如今深得皇上信任,在内廷做到内官监,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呢!”

    十六岁的进士,那岂不是不到十岁就中了秀才了?算是古代的少年科技大了吧!那时候考进士可比考大学难多了,大学一个省几十万,进士全国才二百多人,还是三年一考。

    庶吉士就更牛了,别说三甲,二甲也只有很少的才能成为庶吉士,而且不是每一届进士都选,可以说庶吉士相当于中央党校。

    甚至明朝有不成文的规则:不是庶吉士不能入内阁!选中的可基本都是作为后备内阁成员在培养的。

    就这样的人才,楞是把人家下面给咔嚓了,宣宗皇帝真不讲究啊!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啊这一咔嚓成敬当不成外相,依然可以做内相。

    就在这会儿,几个小太监拿着好些文具纸张送进来,兴旺赶紧指挥他们收拾出一张书案,将一应物事摆好。

    首先映入朱见济眼帘的是一个玉龙笔架,整个笔架用一块整玉雕成,晶莹剔透,玉龙昂首摆尾,活灵活现,连同拱起的脊背凑成三山之状,低处恰好能放两支笔。

    还有一个天鹅形水注,鹅腹中空储水,稍一倾斜水就可以沿着弯曲的长颈从鹅口中滴出。

    虽是小物件,难为设计的巧妙,其余翡翠镇纸、歙砚、笔洗等也颇为精致。

    朱见济看的手痒,立时吩咐兴旺磨墨。

    兴旺取了一梃徽墨,拿刀截下一小块放在砚中,滴入些水,用墨杵按住墨块,慢慢磨了起来。

    朱见济自己铺了一张纸,还在摇头晃脑地为成敬感到可惜:“成先生如此了得,若是在外廷如今恐怕也已经入阁了吧!”

    “殿下切莫称之为‘先生’,这是有忌讳的,在正统年间有一位‘王先生’,后来就有了土木之变,之后太上皇就北狩了,所以内官听到‘先生‘二字比听到最恶毒的骂人话还要反感了。

    “哦,”虽然兴旺说的前言不搭后语,朱见济却立时明白了,“原来是王振那恶贼把‘先生‘二字都给玷污了。

    “正是。

    都因为这个恶贼!三十万大军一去不返,多少父母痛失爱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多少女人失去了丈夫,哭瞎了眼睛!连正统皇爷的张皇后也哭瞎了一只眼。

    一起一去不返的还有大明的国力。

    从太宗到宣宗三代皇帝几十年积累的财富都在那一战耗尽了,虽然皇上和于大人终于守住了北京城,打退了也先,但我大明再也不是那个曾经将蒙古人打的落花流水的大明了,如今连安南、暹罗那样的撮尔小国都敢挑战我大明的国威了,当初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时候,他们可恨不得变成咱大明的一条狗。

    ”说道激动处,兴旺将墨杵敲在砚台中,溅起的墨点沾在鼻尖上也不去擦。

    “我倒是不明白了,土木堡咱们败给了蒙古人,确实是因为王振瞎指挥。

    可要不是正统帝宠信王振,王振哪来那么大权力就能带三十万大军蹈了死地?如果王振是祸首,正统帝不就是罪魁?怎么都骂王振,没有骂正统帝的呢?不光没有骂的,还都同情他,我还听说有很多人都觉得父皇该把皇位让给正统帝呢!”朱见济偏着头看兴旺唾沫星子与墨点子齐飞,一边问道,其实这是在他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有的疑问,“把皇位交给一个经过事实证明不靠谱的人,那些人是怎么想的?头壳坏掉了吗?”

    “确实有很多人想让皇帝逊位呢!其中还有被废的汪皇后,大臣和太监也有很多。

    宣德皇爷有两位皇子,长子是那位正统帝,是孙皇后生的;次子便是咱们皇上,是吴贤妃生的。

    所以……所以那位的年号叫‘正统’。

    如果朱见济是外表那样六七岁的小孩,肯定听不懂这种隐晦的说法,不过实际年龄已经二十多岁的他倒有些明白了:朱祁镇就像贾宝玉,是夫人生的,注定的主角,头上戴着光环,所有人都围着他转。

    无论薛姐姐还是林妹妹,喜欢谁就是谁,再怎么胡闹大家都会觉得很可爱呐!因为他是荣国府的法定继承人。

    而朱祁钰就像贾环,是姨娘生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怎么样都惹人厌。

    就算后来贾宝玉发狂了,甚至出家了,依然没人把贾环当正经主子。

    这还只是一个官员家,讲究立嫡立长的皇家更是如此了,也就怪不得南宫复辟的时候大臣们都是那样的表现了,因为他们觉得景泰帝是僭越,皇位就应该是英宗的,复辟在他们看来其实是荣耀回归,满血复活。

    “难道出身就这么重要吗?”心里想着,朱见济不觉嘀咕了出来。

    “不全是因为出身,还有教育也很重要啊!”兴旺觉得小太子这么说很好笑,要不是因为您是景泰帝的儿子,又怎么会是太子!出身不重要什么重要?但这样的话是不能说的,因此只好换个角度说,“其实很多大臣倾向正统帝其实是因为他的老师!”

    “老师?”

    兴旺又拿起水注向砚台里滴进几滴水,继续磨:“您那位皇伯父的老师是宣德朝的几位阁老,其中就有著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三人中杨士奇文韬,杨荣武略,杨溥善于政治斗争,把平生本领尽数传授给了正统帝,这三人都是四朝老臣,在文官中极有威望,在几次会试中都做过主考官,门生遍天下,现在的大臣几乎全是他们的学生也就是说这满朝大臣大都和正统帝算是同门呢!还有一些是正统年间的进士,算是正统帝的学生了。

    怎么也有点香火情谊吧!内心希望正统帝或者他的儿子将来做皇帝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了。

    所以皇上急着安排您出阁读书,让阁臣都成了您的师傅,那些反对您取代沂王的那些人也就没话说了。

    沂王总是要之藩的,一个王爷能翻起什么浪!这正是陛下的一番苦心。

    朱见济发现兴旺看问题还蛮深刻的,都说四大铁:一起同过窗的,扛过枪的,蹲过仓的,嫖过娼的。

    满朝都是跟朱祁镇同过窗的,后来跟着复辟出力的石亨是土木之变中一起扛枪一起兵败的,袁彬是跟英宗一起在也先那里蹲过仓的,难怪南宫复辟那么容易就成功了。

    自己还想请求父皇让朱见浚朱见清陪着自己读书,变成同过窗的来拉近关系,那样可就把有利形势和竞争对手一起分享了。

    拉近关系可以用别的办法,可如果让内阁大臣也成为朱见浚的师傅,废太子和新太子一起读书,同台竞技,将来大臣们会支持谁可就不一定了,或许陪太子读书的就是自己了。

    虽然自己不看重太子的位置,但可怕的是失去太子地位的方式肯定得是夭折!

    朱见济突然想起昨晚皇后的话:才有人上书让皇上给自己选师傅,就有人下毒,要说二者之间没有有关系怕是鬼都不信,看来跟着内阁大臣读书还真的意义重大哪!

    此时,兴旺已经磨好了墨,朱见济站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狼毫,饱蘸了浓墨,歪着头想了一会,写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八个大字,自己看去,歪歪扭扭,粗细不匀,还真是丑啊!兴旺也端详了一番,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点可以拍马屁的地方,最后憋出一句:“很黑,很黑!”

    明朝小正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