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小正太 > 第三十一章 收租子了
    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小说阅读网。(小。更)明朝小正太3:更新时间:2--3:57:6。一场风波有惊无险地渡了过去,朱见济等人再也不敢玩鞭炮了,尤其是朱见清,看到朱见济放在炕桌上的那个鸡蛋壳做的炮仗都打哆嗦。把那些蛋壳都扔了,朱见济最终没舍得扔这个做好的鸡蛋炮仗,用油纸把它一层层地包好,放在了橱子的角落里。说。更

    其实这么做纯粹是因为是自己亲手做的,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再难看也是好的,现在要亲手扔了实在有些舍不得。先放着吧,放得久了,火药受了潮,自然也就失效了。79266

    朱见浚、朱见清和绣儿姐妹都各自回去了。下午还是练字,成敬指点朱见济书法,顺便也讲一讲那本作为字帖的《千字文》里那些话都是什么意思。经过了这一次,成敬是再不敢稍离慈庆宫了,内官监的公事也都挪到这里处理。

    内官监负责管理宫人,还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和掌管着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等十个作坊,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及冰窖等,杂七杂八的什么都管,就是内宫大总管。事务多而杂,加上快到新年,事务格外多,一时间,请示的,回事的,热闹非凡。而且进来都要先给朱见济叩头,实在是麻烦。

    成敬看这样实在不是个事儿,歉意地朝朱见济笑了笑,说:“我这样让小爷分心,实在是不该。要不小爷让人在这院里给我收拾一间厢房吧。”这一下午基本上都是在签字批示了,没大顾得上给朱见济讲,反而人来人往,让朱见济都没心练字了。

    “要不就在前殿里吧,反正空着也是空着。”朱见济说道。

    “那可万万使不得。端敬殿是您将来会见大臣的地方,老奴怎敢在里面放肆。”

    朱见济也便不坚持,让兴旺带人在东厢收拾出一间来,成敬搬了进去。朱见济这才没了耳边一千只苍蝇围着嗡嗡嗡叫的感觉。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三,是民间“辞灶”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过小年”、“小过年”。这天早点就不一样吃的韭菜肉的饺子。好吃不如饺子,这还是朱见济在大明第一次吃饺子,因此吃起来格外香。

    吃过早饭不多久,双喜进来递给朱见济一张大红帖子,禀告道:“昌平汤山皇庄的庄头李德禄来给殿下磕头请安。现在正在院里跪着,小爷赏见吗?”

    朱见济不知道这个李德禄是干什么的,便问兴旺。

    听兴旺解说了一番朱见济才明白,原来在今年太子冠礼之后,皇上赏赐了一处皇庄作为东宫庄田,占地四百三十顷,另外还赏赐了几处商铺。这李德禄就是宫里委派的庄头,也是宫里的太监,替太子管理庄子里的日常事务。之所以派了他,还是因为朱见济的乳母李氏就是这李德禄的亲姐姐。

    皇庄制度起源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虽然到应天做了皇帝,但做燕王时的封地内的田产并没有收归国有,而是由永乐皇帝派亲信太监管理,这就是最早的皇庄,皇庄收入仍直接入内库,由皇帝直接支配,算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之后的皇帝都感觉到皇庄的好处花钱方便,不用和那些大臣打嘴官司,所以皇庄越来越多,面积也越来越大。这其实是皇帝挖自己国家的墙角。皇帝从国库里挖了一块放进自己的口袋,越挖越上瘾,太后和太子也都一起来挖,祖孙三人的田庄合称三宫庄田。景泰帝本来共有五处皇庄,这个汤山皇庄是其中比较大的。

    “小爷见一见他也可以,他能当面给小爷磕头,是小爷赏他的尊荣,足够他回去吹牛说嘴的了;若是不想见,让成总管替您接见也就是了,他大约是来送今年的收成的,只是不知为何今年来得晚。”

    朱见济想了想,说:“让他进来吧!请成总管也过来吧!银钱这些事我其实不太明白。”

    李德禄进来,先再给朱见济磕了个头,口里说着:“奴婢叩请小爷万福金安,恭祝小爷新春大吉大喜,万事如意。”

    “起来吧!坐着说话。”

    “谢小爷。”李德禄站起身,看墙边放着几个杌子,便在一个上斜签着坐下。

    朱见济坐在炕上看他,只见他四十多岁,身躯又高又壮,只是大肚子向前挺着影响观感,红润的脸长着双下巴,眉目舒朗,脸上满是油光,一进来就拿个帕子不停地擦汗。朱见济看着都替他热的慌,这还是三九天里都热成这样,要是夏天还怎么过?

    李德禄身上穿的却不是内侍的衣服,而是一身黑色团花直领的绸面棉衣,头戴一顶缎面镶白玉的皮帽,手里提着一个包袱,若不是面上无须,倒像是个乡间的土财主。

    李德禄又行了个礼,说道:“奴婢专门寻了这几件狐狸皮孝敬小爷,请小爷哂纳。”说着便呈上了他手里的包袱。

    兴旺打开包袱,里面是五条狐狸皮,四条雪白,一条火红,上面都没有一点杂色,最难得的是一个箭孔也无,毛色油光水亮,最适合做成衣领。

    “难为你找到这么好的,孤收下了。”

    这时成敬也进来,行了礼,便在椅子上坐了。

    朱见济打开那张红帖子,只见上面列着:水旱田地共计五万二千一十七亩,共收租税折银四万一千两,黄金一千两,另有东珠四百颗,裘皮五百领,人参二百斤,海参二百斤,熊掌一百对,鹿茸一百斤,自制火腿五百个,各类干果六百斤,上等粳米五千斤。

    朱见济觉得好奇,这些东西要好几辆马车才能拉得了,不会现在都在自己院子里吧?便问:“这许多物品现都放在哪里?”

    成敬便起身回道:“银两放在咱们的钱庄里生息,黄金和东珠放进了藏珍阁,其余物品臣已经过了数,着人在东跨院收拾了两间库房,一库放食品,一库放了那五百裘皮。”

    平白得了这许多东西并五万多两银子,朱见济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对李德禄也亲切了许多。

    朱见济便叫李德禄做到近前的椅子上,又让彩菱给他倒了杯茶,拉开了家常:“今年年成可还好?”

    “回小爷的话,今年风调雨顺,收成很好,本来早就该来给小爷请安,只是收完租税已是进了腊月,再折换了银钱,将起行时又赶上下大雪,因此迁延到今日才来,还请小爷恕罪。”李德禄受宠若惊,忙躬身回答道。

    “我记得刚才兴旺说咱们庄子共有田地四百三十顷,看你的帖子上怎么写的却是五百多顷?”

    “皇上赏赐的确实是四百三十顷,不过附近的乡民倾慕太子爷仁德,纷纷来投效,所以半年内田亩增加了九十顷。”

    所谓“倾慕仁德”其实是因为皇庄交的租税要比国家税收低一些,所以很多“奸民”向管庄太监投献田地。其实地方上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许多农民把土地挂靠在藩王和有功名的士大夫名下,不仅可以少交租税,而且还能逃避劳役。这样上行下效,造成土地兼并严重,成为明朝的痼疾,最终葬送了这个王朝。

    不过此时朱见济才没兴趣管大明朝什么时候亡,本来只是每个月月例三百两的苦哈哈,如今发了这么一大笔财,朱见济恨不得亲李德禄一口,因此便留他说了许多闲话,

    通过和李德禄闲聊,朱见济才了解到自己的庄子。这汤山田庄下辖的庄田跨越三个县,有管事十几人,杂役百多人。虽然以收地租为主,但也有自己的商队,来往于京畿和辽东之间,与辽东的蒙古人交易皮货和马匹牛羊,与高丽人和辽东土人换取东珠、人参等物,这次带来的便是贸易所得。

    说起辽东,李德禄眼里直放光:“辽东真是块宝地,奴婢随商队去过那里,那土地一抓一把油,而且大片大片的都是无主的地,开垦起来也容易,都是平坦的黑土地,拿火一烧荒直接就能种庄稼。物产也丰富,唯一的不好处就是天气苦寒,一年只能种一季,奴婢这怕热的贱躯却觉得挺舒服。”

    朱见济听得动了心,就问:“咱们能不能在辽东开一片皇庄?”

    李德禄摇了摇头:“辽东人口很少,大都集中在几个军事堡镇附近,像沈阳、锦州、抚顺等地,其他地方,经常是走上一天都见不到个人,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荒地了。”

    “辽东为什么人口那么少哪?这河北和辽东不过只隔着一道山海关,河北有许多赤贫的农民,地无一垄,房无一间,为什么不迁到那边去啊?”朱见济觉得不理解。要开皇庄,除了要有土地,非得有大批的农民才行,没农民,也没收成啊。

    “刚出了山海关还是比较繁盛的,无主的地都在更往北的地方,那里更冷。老百姓不愿意出关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冷,辽东好些地方十月就要穿起皮衣再不出门,他们的屋子都是很厚的墙,才能阻挡严寒,直到来年三月,那里的土人称之为‘猫冬’,这一‘猫’就是五个月,刚迁去的人不能适应这种气候,而且防寒的衣物房屋都没有,根本熬不过寒冬。”

    朱见济中午又留下李德禄一道进的午膳,向他询问了许多关于辽东的情况,越听越坚定了他要开发大东北的决心。

    明朝小正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