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神器之阴阳摄珂剑 > 第四十七章 惠宗驾崩
    且回头说说营救昭雪那晚,江钰去找杨纵英求援,待二人来至洞外,杨纵英一头便冲了进去,用宝剑瞬间撂倒洞口几人,这些江钰看在眼中,也是吃惊不小,看来上次二人交手之时,杨纵英竟是未用全力啊。

    看了一会,江钰便打算也提剑而入,进去帮忙,刚要动身,只觉肩膀被人抓住,忙回头来看,却是一同门师兄。再看这师兄将手指放在唇边,示意江钰不要出声,再一拉,二人远离山洞,这师兄才道:“看来还是师父有先见之明,命我暗处跟着你。先不要管那兄妹,立刻随我回去面见师父!”

    江钰望了一眼洞口,转身随师兄走了。

    闲言少叙,待二人回到青城派,余涯子早在等候。命其他人等退下,只剩余道长及江钰二人。余涯子怒道:“你敢违抗师命?我令你留心杨纵英二人的动静,暗中监视,谁让你现身的?”

    “师父,饶弟子死罪。只是我觉得只有现身,方能拉近距离,更好地刺探杨纵英武艺进展情况,获得更详尽的信息。。。”

    “哼哼。”没等江钰说完,余涯子冷笑两声,道:“我看你是看上杨纵英的妹妹了吧!也难怪,你正值年少,又暗地里监视了两年,动了心也能理解。罢了,我先不追究,那你说说,现身后又有何发现?”

    “这。。。那杨纵英的功力已经超出我太多,交手后被踢晕了。方才他进了灵宝洞,杀起人来如砍瓜切菜一般,说来惭愧,我竟都无法看清。”

    “那马家兄弟虽说有些能力,却只可算是二流货色,根本不值一提,但这俩兄弟的老娘,马老太太,如今马氏家族的族长,却是个难缠的角色,让人将你叫回来,也是不想和马家结仇啊。”顿了一下,接着道:“杨纵英那小子,这两年一心修练,加之那时已经有些功力,如今能轻松胜你也是意料之中,说不上有何突飞猛进的进展。难道真是我多心了。。。?”

    “师父,杨纵英的功夫倒没什么,只是他所用兵器着实奇怪啊!”

    “哦,你说说看。”

    “我见他方才进洞,从怀中掏出一柄剑来,那剑黑黑一根,拔出剑却是白光耀眼,剑刃还能弹射而出,来回飞动,杀完人又能飞回剑柄,真是奇怪异常,厉害得很啊。。。”

    余涯子闻言,腾地站将起来,二目放光,愣了片刻,又低头自言自语道:“摄珂剑!”

    “师父,您说什么剑。。。?”

    余涯子没有回答,而是略一思索,小声嘀咕:“没想到啊,张三丰竟然把摄珂剑交给一个无名小辈,看来这杨纵英在武当的地位不一般啊。意外,太意外了。。。”又将江钰叫到身边,耳语嘱咐,如此这般这般。。。

    暂放下青城派这边不表,自打杨纵英兄妹来后,并未发生何等大事,日子过得倒也平淡舒适。

    让我们将视线转到千里之外的吴县。这城池如今被张玉大军团团包围,已经一年有余了。这一年多,出城所有道路被完全封死,成为一座孤城,死城。

    朱允炆及手下将士誓死抵抗,双方也一直僵持不下。但是,架不住时间的消耗。围了一年多,城中早已断粮,连那老鼠都几乎绝迹,百姓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街道上饿殍遍地,惨不忍睹。

    这一日,城外守军有人大声喊话,道:“将军有令,今日午餐是炖羊肉,大家准备开饭!”不一会,炖肉的香气便四散开来。再看城墙上的兵士,都咽着口水,转身不忍再看,蹲下不住啜泣。更有几个,失去理智,从墙头一跃而下,当场摔死。

    城外士兵却无人理会,埋头只是大吃大喝。

    “圣上驾到!”城墙上众兵士纷纷抬头来看,只见朱允炆正缓缓走上城墙。

    此刻的朱允炆,面黄肌瘦,长发散开,身披一套白色长衣,人鬼难辩。

    朱允炆来至在墙头,对下面兵士喊道:“叫张玉前来,我有话说。”有人忙去禀报,不一时,张玉骑着马,来到城下。对朱允炆拱手行礼,道:“不知叫我前来,有何事可说?”又指着城下尸首,道:“这都多少日子了,你们还要抵抗到何时,这些都是大明子民,落得如此下场,本将也是实在不忍,不知道陛下您看着惨状是何种心情。”

    朱允炆仰天长笑,忽又泣不成声。半晌后,一声长叹,大声道:“天亡我也!先祖啊,我已经尽力了,不要我这不孝子孙。”又对张玉道:“张将军,为了城中百姓,我可以开门纳降,但我有三个条件,如你能答应,我便大开城门。”

    “陛下也不要太过悲伤,如今天下仍是你们朱家的,同为先祖儿孙,也算是没有对不起祖宗了。不知是哪三个条件?”

    “不欺百姓,不杀忠臣,不辱女眷!”

    张玉略一思索,道:“请陛下放心,这三条我都答应你!”

    朱允炆闻言,转身离开,也不回头。走了几步,对身边守城将士道:“都放下兵器,开门吧。。。”

    张玉帅大军入城,一路惨状也是令他心中十分不忍,不住唏嘘。从古至今,无论领导者如何争权夺利,受苦难的永远是老百姓,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玉忙命手下分配粮食,救治病人,不用细表。

    再说朱允炆,踉踉跄跄走回府中,见东西物品早已被收拾妥当,放在后院,如今大厅内空空如野,只有自己爱妃及几个孩子在等候着他。

    朱允炆含泪道:“端上来吧。”

    一名妃子端来早已准备好的一壶酒,朱允炆颤抖着手倒上几杯,对众人道:“如今国破家亡,身为一国之君,应该以身殉国,你们跟随我多年,今日咱们大势已去,落得如此田地,我也不勉强,愿意随我一同去的,便饮下毒酒,不愿陪我的,赶快逃命去吧,今后多加保重,好自为之。。。”

    话音未了,众人早泣不成声。再看皇后娘娘率先走上前来,倒是干脆,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余下几人有心甘情愿的,也有无可奈何的,纷纷饮鸩而亡。

    朱允炆两个儿子,跪倒磕头,朱允炆道:“你们逃命去吧,为咱这一脉留点香火,将来有机会,给我复仇。。。”二人也未多言,点点头,转身出来,换上白姓衣服,悄悄离开。

    再看,润玉公主来到朱允炆跟前,伸手要拿酒杯,朱允炆一把拦住,声音哽咽:“孩子,你还年轻,何不像你兄弟那样,速速去逃命啊。只要活着,还有希望。。。”

    “父皇,两年前,孩儿被李景龙拒婚时,心就已经死了。不能和心爱之人在一起,活着有何意思。”

    “你去找他,对他言明你的心意,让他带你远走高飞!”

    公主微微一笑,道:“即能拒婚,便证明心中没有我,说了又有何用,自取其辱罢了。”说罢,更是难受。

    朱允炆又道:“即便不能和李景龙共渡一生,还有别的人别的事等你去经历,如此死去岂不可惜。。。”

    “父皇,我自幼养尊处优,早已不适应民间生活,独自一人沦落,今后难免受欺受辱,我哪受得了这些啊。。。况且,朱棣必不会放过我们的,一旦被抓到,恐怕死状要比现在惨一万倍,不被抓也是一辈子提心吊胆。父皇,孩儿是真心求一死,成全我吧。”

    朱允炆听得浑身颤抖,却也是一动不动。再看润玉拿起一杯毒酒,仰头一口喝尽,同时眼角流下两行泪珠。

    朱允炆的眼泪早哭干了,感叹道:哎,正所谓,不幸生在帝王家。。。孩子,下辈子当个平常百姓吧。。。

    正如润玉所言,那朱允炆二子后来被抓住,送入东厂,迫害致死,此为后话,不用细表。

    张玉正在安排部下,忽然有人来报:“将军,县衙后院不知何故,突然起火。”

    张玉闻言,大声道:“不好,那是朱允炆住处啊!”随后带人忙赶过去,折腾半天,熄灭大火,进到里面一看,惨不忍睹,众人皆默默无语。地上整齐摆着八九具尸体,早烧得面目全非,朱允炆尸身倒在一旁。不用问也能看出,朱允炆将那些尸体摆好,自己又点了一把火,自#焚而亡。

    张玉长叹一口气,命人将尸身厚葬,就埋在吴县郊外。又清点后院物品,发现那些国之重器珍宝则保管妥当,等等。不禁又对朱允炆刮目相看,这些是国家的,不是他私人物品,即使再大怨恨,但毁掉这些东西便是千古罪人,相信朱允炆也深知这一点,岂能做这遗臭万年的事呢。

    收拾好,打包装箱,又上一折子,详细将情况回禀圣上,令人快马加鞭,先行往北平府送信。

    北平府,皇城,永乐帝朱棣接到张玉奏章,上面将吴县战况详细汇报,又言明,朱允炆二子逃脱,去向不明,又有前朝大将军耿炳文不知所踪。

    看罢,永乐帝长出一口气,心腹大患已除,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朱棣道:“传朕旨意,命张玉将所得宝物,安排下可靠之人,速速押送回京。南方如今仍不太平,张将军继续留守,做好善后事宜,继续追查朱允炆二子下落。”

    “尊旨!”

    永乐帝又想到,那两个皇子倒不足为虑,只是这耿炳文一日不除,始终令人寝食难安。耿炳文自幼习武,是为当世高手,又深知兵法,如若放任不管,终将成大患啊。这张玉带兵打仗有一套,但对付单独一个顶尖高手,却是有力使不上啊,用军队追杀,白费军资,也不一定能擒获制服。对付这样的人物,还是要寻一武功在其上之人。思量片刻,如今能胜耿炳文的高手,怕是除了一代武圣张三丰真人外,再无他人了。。。

    忽然,朱棣想到一人,忙吩咐道:“来人,速去唤陈公公前来,有要事吩咐。”

    “诺!”

    “且慢,他这两天在宫里闭关炼药,还是朕亲自去看看吧。”

    再说陈公公住处门外,两个东厂高手一直在把守,忽然,有高声道:“圣上驾到!”这两人立刻跪地,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陈公公闭关多久了?”

    “回禀圣上,已经七日了。”

    “恩,还需几日方能出关?”

    “如果一切顺利,再有两日便期满。“

    “也罢,不要打扰他了,等他出来,你们传朕口谕给他,命他暂且放下东厂事务,去趟苏州府,将耿炳文抓来京城,速去速回,不得有误!”

    “尊旨!”

    。。。

    这一日,清晨,杨纵英洗漱完毕,出门往后山行去,想找一清静地方运气练功。却远远看到在高处一巨石之上,早已坐定一人,在那里盘膝闭目打坐,正是那掌门余道长。

    不敢打扰,又想看看高手练功,杨纵英便悄悄走到不远处,躲在一大树后注视余涯子动静。

    余涯子并未睁眼,不露声色,只是嘴角微微向上一翘,已然感觉到杨纵英的到来。

    又不知打坐多久,期间平静异常,根本感觉不到巨石上坐了个人,小鸟落在余道长肩上,松鼠从他腿上爬过。。。就这样,充分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再看他呼吸微弱,几乎察觉不到,身体更是一动不动,定如磐石。

    纵使杨纵英多年修练,但这场景还是令他吃惊不小,佩服得五体投地。又过了很久,杨纵英看得有些困了,哈欠连连。忽然,余涯子一睁双眼,周围枯叶杂草呼地一下向四周狂摆。还未等杨纵英反应过来,余涯子站起身来,“噌”一下,飞身而起,瞬间飞出老远,足尖轻点一下一树树冠,片刻便不见了踪影。杨纵英再想寻找,哪还能找到。心中暗想:“飞仙剑果然名不虚传,别看这小老头个头不高,却早已练得浑然一气,这速度,轻功,堪称天下第一啊。”

    到了晚上,吃罢饭,杨纵英和余涯子喝茶聊天,杨纵英道:“道长修身练气,已至化境。不知能否对在下指点一二。”

    余涯子哈哈大笑,道:“青城派太极玄功,简称玄功,为青城派动静双修之上乘功法。该功以驱病强身、延年益寿为修真的初基,分内健外健两门,内健三宝精气神与五脏六腑,外健筋骨皮与四肢百骸。

    其内容包括练精、练气、练神,以及补精、补气、补神等诀法。易形换神之效,却可立竿见影。不但有动静交养之益,且可收南北两宗双修合参之效。

    此功为入圣登真之基先功夫,有如达摩祖师秘传易经洗髓二经,以为进道证果之基。全功分四部,曰神元功,上元功,中元功,下元功。若全得其诀要,再参修以丹法,则脱换而登圣域,便是可及之事耳。

    本功不尚虚渺而切实际,不尚玄奥而合至理。。。”

    二人聊得正欢,这时,杨昭雪推门进到屋里,行罢礼,对杨纵英道:“哥,在这待了这些天,着实无聊,我想去蓉城游玩一番,一来长长见识,二来,想找一大点的珠宝行将那颗猫眼石镶成一条项链,带起来也才方便。山下小镇没人有这手艺,还是得去蓉城。”

    杨纵英一听,放心不下,道:“乱跑什么,怎么两天都待不住啊。如今外面仍有危险,你还是老老实实在这住着吧!”

    昭雪一听,一努嘴,有些不高兴。

    余涯子忙笑道:“杨贤弟过虑了,昭雪想出去散散心,合情合理。依我看,就让江钰那小子陪昭雪一同前去,有个照应,料也无妨。”

    “就是啊,不会有事的。放心吧!”

    杨纵英无奈,便道:“那也罢了,你定要听江钰的话,我约法三章,第一,不可惹事生非。第二,速去速回,不可逗留过久。第三,不可乱跑,只在蓉城办完事便回。”

    “知道了。”杨昭雪开心地说道。“我明天就出发,估计三五天就能返回。”杨纵英叹口气,点头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