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神器之阴阳摄珂剑 > 第六十四章 红白剑光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神器之阴阳摄珂剑》更多支持!

    就在这两天,杨纵英带领着武林各门派的门人,已经进入了西草湾腹地,松浦镇隆的大本营。路上虽有些小的战斗,但是只是一些倭寇流民,大家都知道,真正的东瀛武士精英,不过上百人,都住在松浦镇隆左右,并不是那么容易见到的。

    闲言少叙,各派弟子虽各有所属,但是毕竟皆为武林中人,当有了一个共同目标时,仍能激起无穷斗志来。而那些东瀛武士所用伎俩颇为邪门,十分阴险,双方交战之初,并不和众家弟子正面争斗,而是神出鬼没,将大家引得分散开来,在各处又安置有很多杀人机关陷阱,加之西草湾松浦大本营周围如同迷宫一般,一旦进入,尚未看到敌人身影,各处机关触动,不少武林同道便死于非命。那些武士又身着夜行衣,潜于池底水中,藏身于树冠顶上,一旦靠近,便猝不及防杀出,斩倒几人后也不恋战,一旦我方开始反击,又用烟雾弹幕迅速逃去,根本无法扑捉。故此,在敌人大本营附近的战斗初期,我方死伤却是十分惨重。

    夜晚战斗我方损失惨重,但是一旦到了白天,杨纵英将各派门人集合起来,大家一拥而上,无论人数还是战斗力仍是远胜于对方。故此,几天战斗下来,东瀛武士也是死伤不少,敌人渐渐大势已去。尤其是杨纵英等一些高手,冲在最前面,杀得对方无法招架。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东瀛武士作战勇猛凶悍无比,无所畏惧,好像只求战死,故此此战竟无一个俘虏,对方不是当场被杀,就是自尽而亡,这种精神却也令众家弟子感慨不已。。。

    连战数日,只说这一日入夜,杨纵英带着众人,终于杀入松浦镇隆所居住的庭院,众弟子将庭院附近残存的一些敌人清除剿灭,而杨纵英和五六位高手则冲入内宅,直接去找松浦镇隆。

    当一脚踹开内宅大厅的大门之时,杨纵英几人却是一愣,只见厅内收拾得干干净净,点着不少烛火,十分明亮。那松浦镇隆跪在厅内正中的一条毯子上,衣服全部解开脱下,上半身赤裸,双手手掌向下平放在腿上。表情严肃平静,紧闭双眼,好像是在等待着杨纵英众人的到来。而在他前面的地面上,放置着一个长方形的木质托盘,托盘内放着一柄很短的武士刀,一条雪白的毛巾,还有一本白色封面的帖子。再看他旁边那四人,皆是一模一样的装扮动作,跪在松浦两侧。

    杨纵英几人不明就里,也没有轻举妄动,只是举着剑一步步慢慢靠近过去。

    松浦镇隆缓缓睁开双眼,眼睛直直看着打头的杨纵英,房屋四周的喊杀声好像根本不存在,表情极为专注。

    杨纵英几人停下脚步,站在原地注视着对方。那松浦突然开口,喊了几声东瀛语言,虽然听不懂,那气势却把杨纵英几人吓了一跳。

    只见松浦身边的四人,闻言睁开眼睛,使劲一点头,根本不去看杨纵英他们,而是伸手拿起前面托盘内的短刀,抽刀出鞘,用白毛巾仔细地擦拭雪白的刀刃。擦拭好后,双手握着刀柄,刀刃向内,缓缓插入左腹部,进去一寸多时,又平着将刀刃拉向腹部右方。抽出刀来,腹部便横着切开一个大口子,血液内脏向外冒出。再看这四人,又立刻将刀直直插入咽喉下方的心窝处,进入身体三寸有余,直抵心脏。接着,顺势向下猛切,直至小腹部位,与方才横向一刀组成“十字”形。

    整个过程,这四人一声不吭,头上汗珠如同雨水一般流下,紧咬牙关强忍着剧痛。待切完第二刀,四人身体向前趴下,刀柄抵住腹部,完成仪式(十文字切),在血泊之中无声死去。

    杨纵英几人看得是目瞪口呆,头皮发麻,胃里翻涌,却是无法移开目光,站在原地眼睁睁看着这四人身亡。

    那松浦镇隆自始至终皆面无表情,等身边武士执行完这些匪夷所思的自杀“仪式”后,自己也伸手拿起短刀,就要开始剖腹。

    杨纵英这时才回过神来,两步冲上前去,挥剑一下磕飞松浦手中短刀,用剑指着松浦道:“想自杀?没那么容易!”

    那松浦这才抬头,看着杨纵英,竟然微微一笑,用汉语道:“想必阁下便是杨纵英了!我那贤侄松浦直信便是死于阁下手中,你我还算是有些渊源的,今日又能在此相见,却是缘分。不过请不要误会,我对阁下并无一丝恨意,都是各为其主,生死由命,一切皆为天意!。。。”又看到杨纵英手中宝剑,愣了一下,随后却又两眼放光,有些激动道:“阁下手中所持莫非是中华大地上流传的十大名剑之一:七星龙渊剑?!”

    杨纵英闻听此言,加之看到对方的气度以及胆识,对松浦却是刮目相看。稍微收回剑来,回道:“不错!看来你对我中原文化的研究还是很有些造诣的。不过如今说这些还有何用处呢?”

    那松浦仍然微笑,道:“杨贤弟所言极是!那就请您做我的“介错人”,手持七星龙渊斩下我这颗人头!能死在象征诚信高洁的七星龙渊剑之下,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杨纵英闻言,略微点了点头,长出了一口气,也不再说什么,双手握剑缓慢举起。

    那松浦却继续自言自语道:“我曾经拜读过贵国的《吴越春秋》,上面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这一天荒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

    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

    那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

    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与伍子胥面前。。。”

    杨纵英一直举着剑,听完松浦的话。

    最后松浦抬头看着杨纵英,微笑着说道:“杨兄弟,请动手吧!”

    杨纵英咬咬牙,奋力一剑挥下。

    。。。

    而与此同时,几百里外的水军大营,也发生了一件事。

    前些日子,水军大获全胜,那统领刘将军这几日安排好善后事宜,准备等杨纵英这边的消息传来,便回京汇报,论功请赏。

    今夜,刘将军心情不错,同手下喝了会酒,回到帐中,准备就寝。刚一点灯,便赫然发现帐中不知何时,早已站立着一人。再一看这人,个头不高,体型偏瘦,穿着一身夜行衣,黑布蒙面,手中握着一把红色宝剑。

    “好大的胆子,敢来本帅帐中!你。。。你是何人?!”刘将军吓得不轻,加之刚喝完酒晕晕糊糊,说话也不含糊不清,急忙向后退了几步,竟一时忘记喊人。

    “我是李景龙的冤魂,特来索你性命!”

    “李景龙。。。”闻听此言,这位刘将军是真有些虚了,但还是强装淡定道:“李景龙贤弟战死在海上,为国捐躯,本帅也是十分痛心!只是自古战场上刀枪无眼,生死各安天命,岂能怪罪在我的头上!。。。本帅正准备禀报圣上,为李贤弟请功封赏,刻碑立传。。。这位大侠是不是找错人了。。。?”

    “哼哼!”来人冷笑两声,“你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没有想到,还会有人为一个曾经的朝廷钦犯来伸冤吧!这些日子,我早已经将你的身世来路查了个一清二楚,也弄清楚了你害死李景龙的前后经过!今晚你也可以死个明白了,不会像李景龙那样糊里糊涂便枉送了性命!”

    “你。。。有何根据?!”刘将军还是嘴硬。

    “那我问你,以前有个叫刘四季的跟你是何关系!”

    “。。。”

    “如果没有错,那刘四季便是你的堂兄,当年在战场上被一枪穿透了胸膛,命丧李景龙银枪之下。你方才说的好,战场上各安天命,但是你却公报私仇,利用李景龙来投奔你的机会,设计害死了他,还搭上了一船兵士的性命!那张玉将军为国求才,不计前嫌,可是却没有想到,偏偏交到了你这个小人手上!这下,还有话说么?”这人一边说着,一边抽出了宝剑。

    “。。。”刘将军扭头就冲出了帐外,胡乱跑着,口中不停大声喊叫:“来人啊,有人行刺,有人行刺。。。!”

    有些兵士听到主将喊声,立刻拿起武器围拢过来,将刘将军护在中间。再看那边,那名黑衣人撩开帐帘,不慌不忙走了出来,一步步靠近。

    周围众兵士一拥而上,将黑衣人围在中间,各自举着兵器却是无人敢上。刘将军大喝一声:“还不快快动手!此人深夜来军营行刺,胆大包天,根本不把朝廷大军放在眼里。谁能杀了刺客,赏金封爵!”

    众兵士闻言,便都奔着黑衣人砍杀过去。

    再看那黑衣人,“仓啷”一声宝剑出鞘,原地旋转两周,一剑猛地平砍,当即便有四五人兵器被削断砍飞,又被强烈的气浪冲倒在地。那黑衣人并不恋战,也没有伤害这些兵士的性命,而是纵身一跃,飞起两丈多高,跳出包围圈,瞬间便到了刘将军面前。

    只见夜色中,红色剑光闪烁飞腾,刘将军身边护卫毫无抵抗力,三两下便被撩倒,又一道红光闪过,刘将军睁着惊恐的眼睛,身体一动不动站在原地,片刻之后,一颗头颅这才掉落在了地上。

    那黑衣人附身捡起头颅,不再与士兵们纠缠,冲开一条路,眨眼间便不见了踪影。等兵士们追赶不上,跑回头来再看,那尸身这才躺倒在地。

    只说那黑衣人,奔至一片无人小树林内,解开面罩,美丽脸庞月光下白得晃眼,此人正是杨昭雪。

    。。。

    同一个夜晚,兄妹二人虽远隔千里,一人手中却都拎着一颗人头,低着头缓缓地走着。

    。。。

    书说简短,杨纵英及众家弟子此战大获全胜,将松浦镇隆这一支倭寇全部歼灭,回长青派总部报捷。杨昭雪则一人来至海边,望着漆黑的一望无尽的海面,沉默不语,呆呆地站立良久,这才抹去泪水,奋力将手中人头扔向前方的大海中李景龙战死的方向,以作祭奠。

    杨纵英回到长青派,不见昭雪,只得等候,等了几日,昭雪这才回来。刚一见面,昭雪几步冲到杨纵英面前,抱住哥哥的腰,将头埋在杨纵英怀中,不知哭了多久。杨纵英也没有多问,只是轻抚昭雪头顶,抱着昭雪肩膀,任由妹妹发泄情绪。

    “去哪里了?到底发生了何事,令你如此伤心委屈?”

    “。。。哥,你是我唯一的亲人。。。答应我,无论遇到何事,永远不要离开我,好吗?”昭雪反问道。

    杨纵英叹口气,看着昭雪道:“放心吧,哥哥答应你。”

    。。。

    后来,虽然那刘将军被刺身亡,但是大局已定。战报传到京城,朝廷论功行赏,又给各派发去赏金及嘉奖书信。

    杨纵英由于领导众派弟子有功,朝廷特封安抚使司同知,官拜六品。拿到朝廷文书,当夜便与昭雪在房中商议。昭雪细细看罢,对杨纵英道:“哥,你不能去上任!”

    “。。。何出此言?”

    “官场不是咱们这样性格的人能待得地方!以前自由自在,快意恩仇,可是一旦入了官场,勾心斗角,阴谋诡计,要么同流合污,要么便遭受排挤,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各种阴招防不胜防,却又是身不由己,无能为力!。。。”昭雪又将李景龙的遭遇详细叙说一遍,期间几次落泪。

    杨纵英认真听完,最后长叹一声,道:“哥听你的,这个官谁爱当谁当去!我陪着你浪迹天涯!”

    昭雪这才破涕为笑。

    当夜杨纵英写下一封婉拒的书信,连同朝廷任命文书一同放在桌上,再不去理会。连夜收拾行李,第二日一大早便同昭雪悄悄启程,离开了长青派的客栈。

    当时从青城山出来,如今掐指一算,已过了一年有余。而与余涯子的三年之约,尚有一年多时间,兄妹二人便打算先回武当山看望张三丰,然后再去青城派找余涯子,换回摄珂剑。

    一路无话,只说这一日,杨纵英兄妹二人来至一地,正在镇上饭馆吃饭,旁边一桌客人在聊天,其中有一人的一句话,引起了杨纵英及昭雪的注意。只听那人说道:“。。。东厂督公陈公公死了,你们听说了没。。。”

    杨纵英及昭雪闻言心中皆是一惊,却都不露声色,只是埋头吃饭,心中各有想法。

    当夜,夜深人静之时,昭雪独自起床,穿衣点上灯笼,来到小镇外一僻静的高处。将灯笼挂在一边,望向京城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再看她站了一会,然后双膝跪地,向着京城方向磕了三个头,起身时眼中泛泪,自言自语道:“师父,徒弟不能在身边给您送终,望你在天之灵,不要埋怨我。你这一生受尽苦难,却也做了许多伤天害理之事,如今殒命,也可算是解脱了。。。不知你这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如何度过的。。。”(我的小说《神器之阴阳摄珂剑》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