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唐朝当炼师 > 82,彭祖峰头
    李玄大步走回道院,从工地上找了一匹快马,一阵疾驰,便到了建福宫下,将马交给门口的小道士,他曾经多次来找麻黑道人,所以建福宫的道士们都认识这位道门博士。李玄片刻不停,一溜小跑便上了山。

    到了丈人湖,李玄招来摆渡的道士,扬了扬自己的道录,命令他们将船藏起来。遇到有军丁索船,绝对不许放行。

    从丈人湖往上,李玄走了两个时辰,等到他气喘吁吁地上了老君亭,天色已经擦黑。

    擦了擦汗,李玄站在这青城第一峰上,遥望八百里青城,在夕阳落山之后,慢慢变成一座黑暗的城廓,心潮也不免起伏不定。

    匆匆下了这个命令,当然是想给这群骄兵一个下马威,但这也是一场挑战!不仅是对三百个士兵,也是对他李玄自己。

    穿越到天宝盛世,大唐帝国表面上无比光鲜,实际上已经千疮百孔,暗窦丛生。天宝十年的南诏之战,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两场战争,将大唐的元气折损得十去其八。李玄并不想打仗,如果能保持十年以上的安定,也许他就能够通过科技的发展,来带动商业经济,从剑南到长安,走一条富民强国之路。

    可是,历史并不能让他如愿。他如今落在了历史的夹缝里,只有勃然奋起,才能脱颖而出。所以,他不得不介入军事。

    如果单从军事上说,剑南的唐军,只要不犯愚蠢的错误,要战胜南诏的军队,基本上没有悬念。可是,南诏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而神秘的土蕃。

    从开元年间开始,大唐、南诏、土蕃便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李隆基支持六诏之一的蒙舍诏,统一了云南各个部族,使南诏成为大唐的藩属国。但是,土蕃与大唐时战时和,而南诏成为其中一个关键的棋子。土蕃一直想占有彩云之南那块富饶的土地,一直想联合南诏,共同对付大唐帝国。天宝十年的南诏之战,便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南诏借土蕃之兵,打败了鲜于仲通的剑南大军,打开了西南的门户。这段历史,一直影响后世几百年,大理的立国,西南的长期动乱,由唐至宋,一直影响了国运。即使是在唐朝,天宝十年和天宝十三年的两次大战以后,南诏逐渐蚕食剑南道的州县土地,而吐蕃也从中得利。后来,凶悍的吐蕃人甚至一度攻占了长安。这不能不算是唐人的奇耻大辱!

    要维持长年的安定,首先必须要解决吐蕃问题。李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定策。打南诏,不只是为了征服那个叛乱的小国,而是为了解决吐蕃!只有把吐蕃打痛,打残,才能一劳永逸地保持西南的安定,甚至对整个西域,都有战略上的重大意义!

    大策已定,李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眼下这支三百人的军队做起!

    ~~~~~~~~~~~~~~~~~~~~~~~~~~~~~~~~~~~~~~~~~~~~~~~~~~~~~~~~~~~~~~~~~~~~~~~~~~~~~~~~~~~~

    土根实在搞不明白,李玄为什么要交给他这样一个差使!

    莫名其妙地把他“发配”到军中来,而且一上来便要带着一百五十人爬上彭祖峰!

    要是在平时,以他跟李玄的关系,可能他已经要痛殴这天杀的小玄子了!可是,眼下这小玄子下的可是“军令”!虽然他没读过书,但也知道军令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那小玄还杀气腾腾地说:“违令者斩!”

    为了小玄,没办法,只好拼命了。

    他带的一百五十人,有一个领头的副将,叫马户,是一个黑脸汉子。李玄刚才那道命令,把众军士都给气坏了。他们从成都赶了几十里路,来到青城,还没歇上一会儿,就被这个天煞星一道完全不近人情的军令,给弄得炸了窝。眼看着崔宁那边的一队,已经准备要出发了,自己这边还乱腾腾地,心里怎能不急。他连忙问土根道:“从这里上彭祖峰,有多远,该怎么走?有近路吗?”

    “你往上看,那头顶上最高的一座山峰,便是彭祖峰了。该有十几里路吧。上去的路有两条,一条走前山,要先绕到左边的山口,一条走后山,要绕到右面的山口!前山好走,后山难行!”土根道。

    “不能从这里直接爬上去吗?”马户不甘心地道。

    “没有路,有沟有坎,还有峭壁,你这些兵能爬吗?”土根没好气地道。

    “是不是会近很多?”

    “这直着爬上去,能省下一半的路程!”土根道。以他的身手,爬山当然没问题。可这群兵?看他们乱糟糟的样子,能一个不拉地爬上去吗?他心里可没底。

    “弟兄们,大家听好了,这是我们领头的,他说我们可以直接爬上山去!弟兄们,有种的就跟我爬!没种的,老子拉也要把你们拉上去!他奶奶的,吃十天素!想让我们当和尚啊!还要出十贯钱,老子一年也挣不到十贯的晌钱,这分明是要我们好看!你们说,爬不爬?”

    “爬!”大伙异口同声地道,谁也不愿意欠下十贯钱的债务。

    “好,那就爬他娘的!听清楚了,哪个王八羔子要是掉队,老子先宰了他狗日的!”马户恶狠狠地道。

    “带上干粮和水,其它的啥也别带,对了,每人带一把刀,开路要用的!”土根提醒道。

    片刻之后,一百五十人的队伍,乱哄哄地往山上涌去。

    那边崔宁整队之后,首先问了一声:“你们有谁认识路的?”

    “大人,我认识!我家是青城的!”一个兵卒越众而出,大声道。

    “那这路该怎么走?”

    “从前山走,虽然绕路,但有石阶一直通到山项!我那年去天师洞求签时走过的!”那人道。

    “好,你带路,全军轻装,只带水和干粮,不许掉队!”崔宁大声宣布。

    “快看啊,那边直接往山上爬呢!”一个军士指着土根那一队道。

    “大人,爬不上去的,没人走过的路,不成啊,还是走前山吧。”那个青城的军士急道。

    “好,走前山,大伙快点!出发!”

    崔宁这一队整好装备,到是保持着行军的队形,急急往前山开去。

    (晚上12点还有一章。推荐朋友的书:《重回永乐时代》,资料很翔实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