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洪荒之人族紫薇大帝 > 第一章 众圣归隐天外天,老子下界传道
    众圣也在封神之后,遵从紫薇大帝命令,分别在地仙界三十三天外开辟道场,分别是太上老君的大赤天,太清境,太上老君直接将八景宫原封不动的搬了上去。

    玉清天,玉清境,元始天尊在此重新立了一座弥罗宫,将昆仑山玉虚宫交予姜子牙并云中子打理。

    通天教主也开创了上清天,禹余邦,他更狠,直接将金鳖岛以大法力原封不动的搬到了上清天中。

    再有就是女娲娘娘的锦绣天(紫薇大帝的后宫)了,娲皇宫矗立在天外天虚空其中。

    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共同开辟了一个道场,起名极乐世界须弥天,极乐境内建了佛教世界。

    众圣将天外道场开辟之后,俱都隐世不出,时间飞逝,转瞬间就是数百年。

    在这数百年中,地仙界着实发生了几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封神前的昊天等天庭退隐幕后。由新任的天庭管家玉皇大帝(张百忍),以及封神上册封的众神协助玉帝管理地仙界。

    第二件便是西方教正是改名佛教,叛出玄门正宗,另立旁门,接引道人更名阿弥陀佛,准提道人更名为菩提佛母,一时间,玄门气运大跌,西方教隐隐有大兴之势。

    第二件事,阐教弟子文殊,普贤、慈航、惧留孙四人,在燃灯的带领下,一齐叛出阐教,投奔加入佛教。

    燃灯被封为燃灯佛祖,文殊被封为大智文殊菩萨,普贤真人被封为大行普贤菩萨,慈航道人被封神大悲观音菩萨,惧留孙被封神恨留孙古佛,和毗婆尸、俱那含、毗舍婆、迦叶并成为上古五佛之首。

    众圣隐居三十三天之后,派下各自派下门人去地仙界传道,当年姜子牙封神之后,享了几年福就嗝屁了。

    由于他在封神大劫之时,杀戮太重,足足轮回十世才重新为人,再次来到昆仑山,拜在元始天尊门下,元始天尊将道场搬到三十三天外开辟道场后,由他执掌阐教玉虚宫一脉。

    其他金仙也有不少传下道统,如广成子的崆峒派等等。

    而此时,人家朝代已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建立不过三百年就出了个周幽王,留下一段烽火戏诸侯的千古传说,很快变为诸侯杀死,次年周平王几位,迁都洛邑。

    经此一变,周朝国力大减,威信荡然无存,各地诸侯纷纷自立,不服朝廷管制。

    此时东周国力衰弱,各方诸侯并起,欲要逐鹿问鼎”天下纷纭,各种思想泛滥,太上老君分出一尊分身,转世成人,宣扬道家思想。

    此时神州大地战争不断”大地之上,有名的雄关要塞远没有后世那般多。其中,比较有名的一处便是西极的函谷关,乃是一处罕见的天然奇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函谷关东临绝涧,西邻秦岭,北临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后世有人称赞:“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飞。”由此可见一般。

    此时的函谷守关之人名唤尹喜,自幼好观天文酷爱古籍,乃是一个不可多见的博学之士,这一日,他在城楼之上观望,但见东方紫气纵横,形如长龙,连绵三万里,自东向西滚滚而来。

    尹喜见了,不禁喜出望外,仰天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反应过来之后,急忙命人清扫街道,焚香洒水,静静的等候大仙。

    此时已经濒临傍晚,正在函谷关上的等候的尹喜忽然在稀落的行人中看见一位出尘的老者,倒坐青牛而来。不过片刻就见青牛足踏祥云驮着一位老人(老子)行来,身后跟着一位面无表情的道人(多宝)。

    只见老者白发如雪,齐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端的是一副有道全真,仙家风采。在老人身后还有一个道人,身穿阴阳道袍,面容奇古,一看也是仙家之辈。

    尹喜一见青牛背上的老子,便断定他是天象中显示的圣人,急忙奔上前来,在青牛前拜道:“弟子尹喜扣见圣人。”

    太上老君老子道行高深,位列鸿运几位弟子之首,早在三十三天外就算出此地有一人与他有师徒之缘,如今见此人前来拜见,心中自然明了,但还是故意试探道:“关令大人叩拜贫贱老翁,非常之礼也!老朽不敢承当,不知关令大人有何见教。”

    尹喜急忙道:“老师乃是圣人下凡,弟子恳请老师留宿观中,指点弟子修行之途。”

    老子再次问道:“老夫不过是一老朽,那里是什么圣人下凡,想必关令大人是看错了吧。”

    尹喜知道老子在试探他,急忙道:“老师有所不知,弟子痴愚,但自幼博览群书,最好夜观天象,日前见紫气东来,便知有大贤之人将过此地。

    那紫气浩荡奔腾,滚滚如龙,绵延三万里,知道大贤之人,乃是圣人之尊,但也非寻常之圣,紫气之首有白云缭绕,知道圣人乃是白发,老翁之状。见紫气之前有牵牛星相牵,知道圣人乘青牛下凡而来,故此敢断定,因此弟子才敢上前叩拜!”

    太上老君见尹喜这般聪慧,心中一阵欢喜,自从封神大战之时,他深深感到自己门下人少的不足,因此最近倒也准备收些有缘人入门,一见尹喜聪颖,不禁抚须而笑对尹喜道:“你却是一聪慧之人,与老道到也有些缘分,贫道问你,你可愿入吾门下,做一记名弟子?”

    尹喜闻言大喜,虽然只是一个记名弟子,但是却也颇为满足,急忙拜道:“弟子拜见老师,老师圣寿无疆。”

    太上老君又道:“你虽然拜入贫道门下,但你根骨奇特,并不适合修炼我太清一脉的法门,贫道便传你一套剑修之法,名唤剑气冲霄诀,威力刚猛霸道,与我太清一脉不符,却最适合你。”

    说着,伸手一指,自指尖射出一道紫色仙光飞入尹喜眉心之中,却是将修炼之法和两仪微尘阵的布阵之法传授与他,又取出一柄紫色的仙剑和一块玉符交予尹喜,以及两卷道德经传下。

    “此剑名唤紫郢,乃是贫道八卦炉中炼出的一件宝物,这块玉符乃是贫道总结盘古大法。凝聚的先天一气太清神符,可助你日后开宗立派,〖镇〗压方才所传你的阵法之用。”

    尹喜急忙接过宝物,向老子拜谢,将宝物收好之后,将老子与多宝道人引入关中,对老子道:“老师乃是圣人,多隐居天外,不知有多少人希望能够得到老师教导,老师何不编著一书,用来教化万民?”

    太上老君本就有心传道,一听尹喜之言便颔首道:“如此也好。”当下就开始编撰道书。

    三日方成,分为上下两篇,共五千字,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称《道经》。

    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称为《德经》。

    两书合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此乃道教教义之根本。

    尹喜得到此书,如获至宝,喜道:“得老师此书,可教化天下。”

    太上老君却笑道:“你传完此书,可去东胜神州峨眉山修行,贫道走也!”说罢一拍青牛,青牛四蹄生云,驮着老子飘然远去,带着多宝道人西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