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洋之王 > 第九十二章 小日本
    1853年7月,四艘美军军舰在江户湾敲开了日本的大门。

    开国了怎么办?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日本人全不知道。日本开国后的1862年,有个叫高杉晋作的日本人作为幕府使节的随员来到中国,在上海亲眼看到了中国人是如何被西洋人奴役的,回国后写成,警告日本人千万不要成为第二个中国。

    怎么才能避免成为第二个中国的命运很简单——不让西洋人来,要自己能够保卫自己,就是要“攘夷”。日本是个岛国,外国要侵略日本肯定是用军舰从海上来,幕府政权一开始想得也简单——弄些大炮,修几个炮台,西洋军舰再来了,把他们轰回去就行了。

    但荷兰人告诉日本人,这种想法不现实。首先,你没有办法沿着日本列岛修上一圈炮台,就算是修成了也维护不了。其次炮台只能阻止海上舰队的进攻,而不能消灭海上舰队,从海上进攻守住陆地的有效方法是建立一支海军。这样才能以低廉的造价而实现一个机动的打击力量,消灭从海上来的侵略力量。

    当时的荷兰人可没想到傻呵呵地端端正正坐在面前认真听从教诲的这些日本人几十年后就成为了一支很有名的“侵略力量”,而深受其害者中就有日本人的启蒙老师荷兰王国。

    幕府政权听了荷兰人的这一番教诲深以为然,于是,日本拥有了一支小规模的海军。

    1891年7月,离甲午战争还有四年。日本的港口又迎来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镇远号在内的七艘军舰。

    于是,日本人又受刺激了。当时的日本海军省军务局长就是伊东佑亨少将。这位后来指挥着联合舰队大败北洋海军,一直晋升到元帅海军大将的伊东少将,问丁汝昌:“丁提督,能不能让我参观一下你们伟大的超级战舰定远号?”

    北洋海军到日本访问,就是宣扬国威的,面对伊东佑亨的请求,丁汝昌乐呵呵的答应了。

    第二天伊东佑亨在丁汝昌的陪同下参观了定远、镇远两舰。

    结果伊东佑亨看到,军舰神圣的炮口上,挂了不少东西,从内裤到袜子什么都有,怎么看怎么像晾衣杆,这还是在外国的港口呢,甲板上也是乱七八糟,根本就没有整理。

    结果底细被摸个清楚的北洋海军在十年后全部沉到了海底。日本得到了朝鲜,台湾和澎湖列岛。两亿两白银的战费。日清之间缔结和欧洲国家并肩的通商条约,日本国和日本国民享受最惠国和最惠国民待遇。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成了日本的通商口岸。

    打完仗后,日本该上上下下总结一下经验吧,总结了。结果日本得出的结论是:越大的战舰,越大的巨炮威力就越大。于是,大舰巨炮就成了日本海军的信条。

    甲午战争刚刚结束,在战争中尝到了甜头的日本一下子就上了瘾。又把目光瞄向了主导三国干涉还辽的俄国。

    要不是俄国,现在清国的辽东还是日本的领土呢。日本当然记恨俄国了。可俄国不像清国那样好对付。要跟俄国打仗,打仗没有船不行。

    于是山本权兵卫精心泡制了一份“六六舰队方案”。

    所谓“六六舰队方案”就是建造六艘战列舰,六艘一等巡洋舰的方案。

    山本认为,六六舰队是在和俄国开战的条件下所必须具备的最低条件,主要包括:铁甲战列舰:六艘,各1200吨排水量;一等巡洋舰:六艘,各500吨排水量;二等巡洋舰:六艘,各3700吨排水量。再加上辅助的驱逐舰等战舰,总计达到180000吨的排水量。要求预算经费三亿日元。而1895年度日本国家预算只是9320万日元。

    如果算上从英国购买的君权级战列舰富士号与九州号,以及原本的日本海军战舰,完成六六舰队计划的新日本海军,总吨位将超过28万吨。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从清朝得到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偿,包括利息一起折算成日元是大约三亿六千多万,这笔钱里天皇拿了两千万,其余的就全部充作了军费,其中海军就用掉了一亿七千万日元,大约一半左右。

    可这一亿七千万根本不够六六舰队的发展,更不要说造完了船以后的海军运营经费了,所以虽然内阁同意了这个计划,但是议会还是砍了一大刀,只同意9600万日元。战列舰只同意一艘,一等巡洋舰只同意两艘,算是把二等巡洋舰加了一艘,但把三等巡洋舰以下给全部砍没了。

    海军当然不干,一不做二不休,把状告到天皇那里去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天皇也不像以前那样是个可有可无,知道的人也不太多的那么个玩意了,天皇的形象已经树立了起来,穿着军装的天皇御像挂得到处都是,都成“神”了,你说谁还能玩得过天皇?

    天皇听说造舰是要跟俄国人干,立刻大力支持,不光把赔款中那两千万拿出来了,还倒搭了一千万。

    别人一看天皇都砸锅卖铁,快要当内裤了,谁还敢不同意?于是整个日本也砸锅卖铁的支持造舰。

    于是日本海军就多出了战列舰:敷岛,朝日,初濑,三笠,八岛,神川。一等巡洋舰:八云,吾妻,浅间,常磐,出云,磐手;二等巡洋舰:笠置,千岁,高砂,新高,对马,音羽。

    好在甲午战争后由于战争而大大得到刺激的国内工业体系。战后日本的各种工业生产普遍比战前增长0%以上,而机械制造更是增长了几乎三倍。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又不断提高农民税收,到了1897年,年间财政预算扩大到了两亿日元左右,总算是咬着牙把早间计划进行了下去。结果190年2月8日至1905年9月5日的日俄战争日本惨胜,但是日本海军却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国家经济也回到了解放前,通过几年的发展日本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日本开始了把精力转向海外。

    而此时的兰芳与荷兰殖民地之间的战争开始了。横空而出的兰芳舰队小试牛刀,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摧毁了荷兰殖民地舰队。这让日本不由把注意力移到兰芳身上来。

    通过遍布全世界的间谍网络,日本很容易就查到了兰芳海军的真实实力。日本人惊然发现,自己这个在南亚新出现的邻居居然拥有一支规模非常可观的海军。现有的加上在建的,总吨位居然达到19万吨,仅仅比日本海军稍逊一筹罢了。

    兰芳海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声不响的就拉起了一支超过十万吨的海军,这让日本对这个“恶邻”充满了警惕与敌意。

    尤其是,在看到兰芳不断投入大型项目,完善工业体系,展现出非常富有活力的经济后,日本对兰芳的敌意更加强烈了。

    俄国这个压在日本头上的“恶邻”还没有打死,搞得自己也半死不活,现在又冒出来一个南方的“恶邻”。一南一北两个拥有强大海军的“恶邻”这就让日本面临了南北夹击的战略危险。这是日本万万不能接受的。

    于是,是先解决北边的“恶邻”还是先对付南方的“恶邻”,在日本国内成了讨论的焦点。

    日本国内分为“南下派”与“北上派”。“北上派”自然是以沙俄为进攻目标,“南下派”则主张攻占兰芳,最不济也要灭掉已经对日本海军构成威胁的兰芳海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