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洋之王 >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五年计划
    PS:求收藏。收藏才是王道。

    ------------------------------------------

    随着海路的畅通,兰芳的海运也再次繁忙起来。陈敬贤制定的五年计划也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五年计划是陈敬贤根据苏联,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的经验而照搬的。

    苏联成立后,由于一战时期的影响,直到1925年苏联的经济才恢复到一战前俄国的水平。而且苏联的工业还比较落后,钢铁、电力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大型机器设备制造等等工业几乎一片空白。

    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更加严重的问题是:苏联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劳动者的素质也不高。全国的文盲占有率超过了一半。

    当时的苏联统治者斯大林意识到不搞工业化苏联的国民经济就上不去,特别是如果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落后的话,苏联甚至连国家安全都不能保证。

    正是在这种几乎“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苏联展开了第一次五年计划。当时西方有的媒体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是红色梦想家的空想”。可是到1933年,苏联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狠狠的打了资本主义世界一个响亮的耳光。

    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完全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家。期间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超过了同期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而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年计划也与苏联有着相似之处,都是采取集中国家力量搞工业化建设的路子。

    陈敬贤在小学教科书上就学过这些课程,因此对“五年计划”可谓印象深刻。知道这是农业国发展到工业国最快的捷径。而且有成功例子摆在面前,更让陈敬贤对兰芳的“五年计划”信心十足。

    苏联开战五年计划时,正处于全世界资本国家的封锁时期,可就是那样的环境下,苏联还提前完成了五年计划。而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比苏联的情况要好一点,不管怎么说,还有“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与扶持。

    而相对于苏联与新中国的五年计划,兰芳的五年计划就更为轻松了。

    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矛盾,兰芳发展五年计划也就不存在面对全世界的封锁。

    在这个有奶便是娘,有钱便是爷的时代,只要手里有钱,就可以从列强手中获得大量的设备,技术。这是苏联在发展五年计划时期所没有的好处。

    再加上德国满世界的寻找同盟伙伴,兰芳拥有的军事潜力已经在对日战争中证明了兰芳海军的强劲,德国自然要百般拉拢兰芳,争取兰芳的支持。而且双方在军事上的合作已经有过一段时间了,德国自然愿意与兰芳进行全面合作,提高兰芳的实力,用以牵制英法在远东的势力。

    德国需要兰芳的军力,而兰芳需要德国的技术与机器。这就使得兰芳与德国不可避免的越走越近。

    当兰芳向特过透露出“投靠”的意思后,德国立刻就用实际行动来展现善意。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兰芳的五年计划如何具体实施便是德国专家帮忙设计的。而在整个五年计划中,从德国引进的技术、机器、人才就占据了80%之多。

    钢铁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最基础的象征。尤其是国防工业。钢铁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离开钢铁其他什么也没办法达成。枪支弹药需要钢铁,建造战舰需要钢铁,甚至小到一颗螺丝帽也需要钢铁。而陈敬贤给兰芳定下的指标就是,在五年计划完成时,兰芳的钢铁产量必须达到200万吨,超过日本的八幡制铁所的10倍。

    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虽然远远不如美国,德国,英国,但是距离法国已经不远了。

    尤其是对于现在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兰芳来说,这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好在兰芳企业集团下属的南洋机械集团已经从德国、美国引进了最新的机床和生产线,全都是最新的设备,其加工度和精度屈一指,在产品成形加工、切削加工和装配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上,与欧美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故此只要有原始设计图纸,加上采用的钢铁等原材料达标,几乎所有的生产线和设备都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机械集团的生产车间里生产出来,实现完美的自我克隆,所谓的工业母机便是指此。

    等到投产时,最起码兰芳就可以告别进口“铁钉”的尴尬局面了。

    ---------------------------------------------------------------------------------------

    PS:感谢Wt007lve的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