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三千年 > 第五十四章 尉缭荐张良
    @@打算将书名改成《大秦三千年》,希望各位继续关注和支持!

    “废物,都是一群没用的废物!”

    巨鹿一战,王离自刎,部下十数万戍边军被乱军血屠,章邯带着十数万亡命铁军被数万楚军追得像丧家犬似的四处逃命,更是让大秦帝国颜面扫地……

    消息传来,整个咸阳都震惊了,赵政当然是怒不可遏,像一头疯牛似的咆哮着,气得发紫的脸颊暴凸起一根根青筋,宛如出鞘的牛鞭,让人望而生畏。

    “尉缭,尉缭……只有尉缭,才能救我大秦。”赵政自言自语地喃喃道,“快!快!摆驾国尉府。”

    赵政口中所说的尉缭是原秦国的太尉,他精通兵法,谙熟谋略,善于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是世间少有的将帅之才。

    大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白起、王翦、蒙武、蒙恬等猛将和李斯、冯去疾等文臣虽说是功不可没,但推功至伟的则只有他尉缭一人。

    原本,他为能辅佐秦国一统天下,不远千里从魏国都城大梁来到了咸阳游说。没想到,天下一统后,他见秦国为了一统天下给天下苍生带来了旷古未有的浩劫,认为自己罪责滔天,于是发誓从此不再为秦军对外征战献出一谋一略。

    赵政虽对他极为不满,又舍不得杀他,便让他继续留在国尉府当他的太尉,按照太尉的级别规格给予最高的供养。

    “父皇!父皇!请你冷静点。”扶苏连忙劝阻道:“苏儿听说国尉大人他……他发誓不再为秦国……”

    “你不懂……”赵政一手推开扶苏,“他绝对不会置帝国存亡于不顾,他绝对不会……”

    “立刻摆驾国尉府。”

    “诺!”

    国尉府。

    始皇陛下的到来,就像一颗石子偶然落入平静如镜的湖面一样,让常年恬静如水的国尉府陡然闹腾起来。

    国尉府的老管家一下子傻了眼,立即转身跌跌撞撞地冲进府去,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大人,大人……”

    在穿后院而过的溪流旁,尉缭正穿着一身锦绣睡袍,赤着双脚,双手垫在脑后,双眼半阖,悠闲自得地半卧在摇摇椅上晒太阳。

    此时的尉缭已有七十高龄,略显消瘦,鬓发斑白,人虽老却是精神矍铄,看起来十分的健朗。

    听见外面乱哄哄一片,见老管家慌慌张张赶来,尉缭微微半睁双眼,懒洋洋地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老管家又惊又喜道:“大人……陛下……陛下来了。”

    “有何大惊小怪?乱哄哄的,成何体统?”尉缭脸色微微一变,又闭上了双眼,悠闲地摇来晃去。

    “大人,陛下到国尉府了。”老管家见尉缭完全没有迎驾的意思,还以为是自己太过慌张,没有把话讲清楚,又字正腔圆地重复了一遍。

    “嗯,我听到了。”尉缭轻轻地哼了一声,摇摇椅依旧“吱吱”地响个不停,上下的幅度和频率越来越大。

    这么一哼,可把老管家给吓坏了,原来国尉大人真的不打算迎驾陛下,要是陛下怪罪下来,他们这些下人恐怕都得陪着国尉大人一起丧命。

    正当老管家慌了神,不知所措的时候,赵政已带着扶苏等一众人来到了后院。

    赵政见尉缭闭目静卧在摇摇椅上,完全没有起身迎驾的意思,不仅没有生气,还挥手摒退所有随从,作出不要打扰国尉大人休憩的手势。

    在众人退去后,赵政带着扶苏来到尉缭身旁,轻声道:“老太尉,朕来看你了!”仿佛是声音太轻的缘故,尉缭依旧一副酣睡的样子,没有丝毫动静。

    赵政又轻声地重复了几次,尉缭才微微睁开双眼,不紧不慢地从摇摇椅上起身,装出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躬身道:“老臣不知陛下驾到,罪该万死。”

    赵政见尉缭终于醒来,一脸笑呵呵地道:“老太尉无须多礼。是朕打扰了老太尉的美梦,老太尉何罪之有。”便扶着尉缭在溪畔席地而坐。

    “老太尉,别来身体无恙?”一坐下来,赵政就关怀道。

    “托陛下的厚爱,老臣尚能饭能眠。”尉缭答道。

    “那就好,”赵政露出宽慰的笑容,“老太尉可要好好保重身体,帝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老太尉。”

    “陛下过奖了。老臣老矣,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尉缭摇摇头道。

    “老太尉太谦虚了,在朕看来帝国上下无人能及你一半的智慧。老太尉不仅是我大秦帝国统一天下的第一功臣,而且是朕最为敬重的人……老太尉是我大秦之福,是天下人之福。”

    赵政激动地对尉缭一通夸耀后,露出一副深信不疑的表情,道:“朕相信只要老太尉身体安好,一定不会坐视大秦帝国分崩离析,一定能再作出可铭史册的功绩。”

    赵政这一番恭维的话中含有话,尉缭当然是一听就出来的。天下一统后,他就再也不过问任何政事,万万没有想到刚刚结束战乱不久得以一统的天下这么快就到了分崩离析的境地,一脸惊愕道:“陛下,你是说……”

    “六国复辟了,天下快又乱了!”赵政无奈地叹息一声,见尉缭果然坐不住了,赶紧趁热打铁,道:“朕实在是不忍心天下又是乱战无休,还请老太尉再助朕一臂之力。”

    尉缭早已是心急如焚,但碍于自己曾发誓不再为秦国出一谋一略,犹豫不决道:“这个……老臣……”

    “老太尉难道忍心看着天下又是四分五裂、战乱不止、民不聊生……吗?”赵政动情地一通说道。

    “这个……老臣……”尉缭一脸无奈,无言以对。他沉思了片刻,道:“好吧!老臣就斗胆向陛下举荐一位才能不在我之下的后生。”

    “好啊!”赵政眼射亮光,迫不及待地追问道:“请问老太尉,到底是何人?”

    “张良,”尉缭捻着潘溪般的花白胡须,用极为欣赏的语气道:“颍川城父的张良,运筹帷幄、文韬武略绝不在老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