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三千年 > 第一百零一章 暗渡平原
    平原位于齐国的西北部,是由黄河上游冲击下来的泥沙所形成,由于地势比较平坦,经过平原的黄河水流非常平缓,这里是一个天然的渡口。

    从这里渡过黄河是最为安全的途径之一。

    原本,平原渡口、桃花峪都是秦军最有可能选择渡河的地方。由于桃花峪的栈道已被烧毁,龙且主要将防卫重点放在了平原渡口。

    现在,龙且已经十足地相信韩信会从桃花峪渡过黄河。

    当然,章邯和刘季也完全被蒙在鼓里。由于本来就无心做事,再加上桃花峪沿途艰难险阻太多,修复栈道的进展极为缓慢。

    龙且得知栈道修复进展后,总是乐得哈哈大笑,大骂韩信真是饭桶一个。

    韩信成功迷惑了龙且,将龙且的全部注意力都吸引到桃花峪,自己率领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平原。

    当韩信下令准备各种渡河器具的时候,众将士才如梦初醒。原来从桃花峪渡过黄河只是诱敌的幌子。

    蒙魁、樊哙、周勃等将领也是恍然大悟,对韩信的计谋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必韩信多费心,各式船只、竹排,甚至洗澡用的浴盆,但凡可以承载人、物过河的器具都被统统找了出来。

    虽然数量不少,但与几十万大军相比,真是微不足道。而且黄河水浑浊,多有险滩,竹排的浮力不足,并不适合用于黄河横渡。浴盆就更别提了。

    仅仅靠现有的船只渡河,恐怕一天一夜下来,都未必能将大军全部载运过河。

    韩信的本意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秘密渡过河去,但是这样渡河,恐怕大军还没有全部上岸,从桃花峪赶来的楚军就在对岸等不及了。

    可是,现在才开始伐木造船,少则也要一个月,很难不让对岸的楚军发现。到那时,就算是造好了木船,也没法渡河了。

    在韩信正为渡河的事焦虑时,一些在黄河两岸土生土长的士兵集思广益,想到了制作羊皮筏子渡河。

    羊皮筏子是黄河两岸最主要的运载工具。它由若干气鼓鼓的山羊皮囊相拼组成,上架木排,再绑以小绳,成为一个整体,制作非常简单。

    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重量很轻,便于拆分、携带。筏子可大可小,最大的羊皮筏子可由几百只羊皮囊扎成,小皮筏则只需十多个羊皮囊就可以。

    制作羊皮筏子最重要的是羊皮囊。羊皮囊是宰杀山羊后掏空内脏的完整皮张,无须缝合,在充入空气后浮力大得惊人,非常适合黄河的水文特点。

    几十万大军每天食用的羊肉以成千上万计,只要小心宰杀山羊,完整保留整张的羊皮,就能做成大量的羊皮囊。

    事不宜迟!韩信立即征召掌握羊皮囊制作技巧的士兵到火头军部负责宰杀山羊。虽然这羊皮筏子的制作简单,但这杀羊取囊的手艺绝非那么简单。

    士兵们从山羊的颈部小心翼翼地剖开口,慢慢地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这个过程必须非常缜细,不能划破一点毛皮,否则将前功尽弃。

    将整张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半天晾晒,就算是制作成功了。最后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

    只用了一天一夜,成千的羊皮筏子就制作出来了。

    韩信最头痛的渡河之事,没想到就这样轻易解决了!

    几十万大军趁着夜幕顺利渡过了黄河,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楚地。

    当韩信的大军到达桃花峪一带的时候,龙且才大吃一惊,知道中了韩信声东击西之计,慌忙准备应战,却已经措手不及了。

    龙且节节败退,最后与齐王田儋一同被杀,齐地全部平定。

    ……

    齐国失陷,龙且战死。项羽大为震惊,这才意识到这个曾经的楚军小卒现已成了楚国的最大威胁。

    范增更是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当年,他虽然向项羽提起了韩信这个人,却没有坚持让他留下来,没想到韩信现在竟然成了赵政的上将军。

    当然,范增也不可能想到,即便他当年为韩信谋得将军的高职,韩信也未必愿意留下来。

    虽然一切都不可能从头再来,但怎么说他和韩信也算是相识一场。范增思前想后,最终决定自己亲自前往齐地一趟,说服韩信与楚国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

    项羽虽然担心范增会被韩信杀害,但事到如今,他也没有更好的折子,只能勉强同意了范增的意见。

    范增反倒没有过多的担忧,他觉得自己对韩信也算是有知遇之恩,还算是比较了解韩信。韩信这个人心性善良,抱负远大,对天下形势洞若观火。只要循循善导,说明利弊,就算是不能说服他投靠楚军,让他自称齐王,将黄河以北据为己有,三分天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不日,范增带上两名贴身随从从彭城赶到了齐地。

    范增来到齐地后,虽然周勃、蒙魁等将领都建议韩信将范增杀掉,或者扣留下来做人质,但韩信却丝毫没有在意范增是敌国最重要谋士的身份,每晚都设宴款待,白天还带他到秦军的各地营寨参观。

    范增对自己达成此行的目的更加信心满满。只是,韩信一直不过问他此行的目的,好像完全把他当成了一个老朋友造访似的。

    范增心中暗想,像韩信这等聪明的人,应该早就看出他此行的目的,但背叛君主这等事说来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韩信可能是因此才迟迟不肯主动过问他的来意。

    白天他基本是跟随韩信到各地营寨参观,没机会与韩信单独交谈。在从各地参观回来后,晚宴前,倒是有些许时间空闲,平时他因为过于疲惫,这段时间都是用来小憩一会。

    到齐地也有三天,自己是该找个时间主动向韩信说明来意了。

    范增决定就在当晚从外地回来后,晚宴前直接以参观中军大帐为由,跟随韩信同往大帐内,向韩信表明来意。

    中军大帐是军机要地,守卫森严,将领进来前都必须先行报告,得到同意后才能进入,是与韩信单独交谈的最佳地方。

    当然,中军大帐一般是不会接受外来人员参观的。如果韩信同意他参观中军大帐,那事情就已经成功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