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命三国 > 第七十一章,江南二张
    "子轻,小心珍重!"文麒看着远去的大船心里默默祈祷。

    派顾沣去夷州对于文麒来讲是一个痛并且快乐着的决定。顾沣是文麒所倚重的左膀右臂,无论是内政还是行军作战,顾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参谋作用,尤其是山越一战若非有顾沣在千钧一发之际,破了敌军的战阵,恐怕全军都有可能覆没。

    "没长眼啊?"一声怒吼打断文麒的沉思,文麒皱皱眉转过头,瞪了一眼陆云。

    踩到陆云脚的兵丁,一个劲的鞠躬道歉:"将军,是小的没长眼!"兵丁心里极其纳闷:今天是犯冲,还是怎么的,昨天还跟大伙一块窝在一起的陆爷,怎么就这么大火呢?

    被文麒这么一瞪,陆云更是恼火,但陆云见兵丁这样子鞠躬道歉,心里倒也有点不好意思:再怎么火大,也不能冲着不相干的一个军士发啊!

    陆云嘴里嘟哝了一句:"没事,去吧!"

    兵士去的远了。

    文麒知道是这个军士倒霉,碰上今天这种日子。会稽的将领们都不赞成文麒派顾沣带领军队和灾民到一个谁都没有去过的夷州去。尤其是陆云最是想不通,他不明白主公竟然还说要在什么夷州建城,还要派更多的百姓和军民去,这一去虽说有几个夷州来的人带路,但是也不知道二师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文麒转头道:"回吧!"

    过了新年的会稽,依然非常寒冷,武将们身子硬朗,多站一会,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碍;但文官站久可多少都有点吃不住,特别那些整天坐在衙门里的书记官,已经有几个开始咳嗽了。众人听得文麒这么说,都依命散了开去。

    "主公,直接去乔府吗!"黄叙提醒道。

    "噢!"文麒差点忘了自己今天是要去乔府拜会乔玄的。乔玄不仅是文麒前东家,这一次与山越大战乔家的私兵还直接帮助了守城,就冲这两点,文麒也应该好好的去谢谢自己的"贵人"。

    冷风中,文麒深吸一口气,一个纵跃,跳上战马,引了黄叙往乔府骑去。

    台湾是一定要去的。也许是因为作为现代中国人固有的台湾情结吧,也许是出于基地建设的需要吧,文麒是一定要派人去台湾的。尽管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文麒还是这样决定了。决定以后,属下虽然置疑,但还是会忠实的去执行,也许这是在三国唯一的好处吧。

    但对于远去的顾沣来讲,还有一个遵从的原因,说出来恐怕会让文麒哭笑不得的,因为文麒是于师(于吉)所说的天命之主,文麒所说的话,作出的决定自然是上天的旨意。

    中平二年,历史的脚步似乎没有因为文麒的到来发生太多改变,但实际上却有了一些悄然的变化:黄巾军的覆灭因为文麒的到来加快了,会稽太守变成一个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一个"天命少年",台湾更早的被中原开始认识甚至派军队去统治

    ★★★

    文麒与乔玄分宾主坐定,黄叙立于文麒身后。

    乔玄见黄叙年纪虽小,但神态魁梧,仪表不凡,笑着问文麒道:"天魄,身后所立者何人?"

    文麒回头对黄叙示以眼色,黄叙上前向乔玄跪倒行礼道:"南阳黄叙见过乔公!"

    乔玄闻言上前扶起黄叙喜道:"莫非是破黄巾的"神箭将军"?"

    文麒道:"正是!"

    乔玄仔细打量起了黄叙。黄叙经过这大半年的沙场厮杀,脸上稚气渐去,身材日渐魁伟,已经可堪与陆云比高(陆云身材为文麒军中最高,足有1米80,较当时普通百姓高出何止一头。)

    乔玄转头吩咐乔安道:“去给少将军看座!”

    黄叙答道:“多谢乔公美意,但主公在上,黄叙不敢就坐。”

    乔玄闻言一愣,笑着对文麒道:“此子可当大用!”

    说完也不相强,只是多拿了一套酒具令家人伺候在边上,但黄叙却仍旧屹立如山,滴酒不沾。

    黄叙如此守礼,给乔玄留下很好的映像,五年之后倒成就了一段佳话。

    宾主之间,相谈甚欢,席间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文麒道:“素闻乔公有相人之名,可知江南有何高人名士,文麒急欲访求!”

    顾沣的派往夷州,虞翻还在东部整理内务,文麒身边的谋士只剩陈宫一人,而会稽千头万绪的事情,实在乏人打点。出榜招贤以来,只是招来文官书吏,并没有什么大才肯到会稽屈就,这实在是文麒当前一大难题。

    乔玄笑道:“会稽目下就有经世大才,天魄何不前往求之!”

    文麒讶道:“经世大才?文麒已经命手下在会稽各地四处访求,未曾发现什么良才啊?”

    乔玄道:“天魄可曾听过二张大名!”

    文麒闻言停杯惊道:“莫不是张昭、张子布,和张纮、张子纲?”

    当得经世之才的赞誉,天下姓张的,恐怕也就张纮和张昭二人了,只是文麒早就了解过,二人并非是扬州人士,所以也就没有去特意打听和访求。

    乔玄笑道:“天魄也听过他们的名字啊!”

    文麒应道:“不错,但听闻张昭是徐州人,陶刺史曾举茂才于他,他都不曾假以颜色,何况文麒小小一个郡守啊!张纮,文麒曾派人去其故乡徐州广陵访求过,可惜回报说早就搬去无踪了。”

    其实文麒刚到会稽时,便已经挖空心思想探访一些后来江东孙家手下名士,只是各地派出去都是袅无音信:有些是嫌文麒名望太低,根本闭门不纳,有些则因为文麒压根就记错地址,访求不到。比如说诸葛家,文麒只是记得南阳诸葛庐,而且告诉士兵说有卧龙岗,等士兵赶去荆州,翻遍了襄阳也没找出个卧龙岗(后来猜想多半是罗贯中编出来的。),南阳是有个姓诸葛的一家人,可惜人家家里只有两个女儿,并没有三个儿子。经过几次折腾,文麒也就淡了找寻的心思。

    乔玄道:“天魄你是舍近求远,张昭因得罪陶谦现已逃避于山阴,就住于浙江旁。因张昭之父生前是老夫好友,故前番曾来老夫府上拜会。而张纮则正好与张昭比邻而居,只是现下张纮去了洛阳。”

    (天形按:山阴应当是绍兴的古称,那里的确有江名浙江,估摸着浙江的名字便来源于此,当然懒惰的天形还没有去考证。)

    文麒听到这里大喜道:“二张都在会稽,文麒真是万幸啊!”

    文麒只高兴了半截,想到张昭连陶谦这个刺史都不甩,自己这个小郡守,多半也是请不动他的。心里后悔当初读三国的时候,怎么没有好好研究一下,孙策是怎么请来张昭的。

    想到这里文麒高兴得站直的身体,又颓然了坐了回去,并长叹了一口气。

    乔玄笑道:“张纮不在,子布在,文麒当可前往一请!”

    文麒道:“子布连陶刺史都请不来?何况是我呢?”

    当时士族制度已成,士子们都自命清高,而且张昭少年便已名扬天下,文麒认为贸然去请是请不来,那也在情理之中。

    乔玄淡淡地道:“命世之才,自然是不容易请的。如果这么容易请,那也就不是什么命世之才了。”

    其实乔玄跟张昭曾谈过文麒,言谈中张昭对于文麒也颇有好评,只是乔玄不与文麒点破而已。

    文麒闻言,笑道:“乔公所言极是,我就三顾茅庐也要去请他来!”

    这年头,如果被招为幕僚,人家可是不仅是要为你工作,而且要叫你主公,最差也要叫你明公,动不动就要跪,你这样去请上一请,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一想,文麒便立时又兴奋起来,一兴奋嘴里一不小心就吐出了一颗“大象牙”。

    “三顾茅庐?张家是大户,哪来的茅庐啊?”乔玄讶道。

    文麒一惊,急忙回道:"嗯,三顾茅庐,文麒的意思是再怎么样文麒都是要诚心诚意去请的,子布家中若是环境不好,便帮他盖上大屋,让他不要住茅庐了。"

    乔玄点点头道:“好!好!好!”

    象牙是被按了回来,可是文麒那颗被“张昭”这个名字撩动起来的心,却是怎么也按捺不下。乔玄与文麒随意地聊着,文麒的心早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他真巴不得赶快赶到山阴去敲张昭的门

    乔玄很客气,午后聊完,更是摆下酒宴请文麒吃了晚饭,吃到很晚,才放文麒走人。

    出了门来,文麒发现夜色早黑,去找张昭已是不行了,唯有等到明日好生准备一番才能前往了。

    却不知他这一夜,睡的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