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命三国 > 第七十三章,吴下阿蒙
    人靠衣装,马靠鞍。当张昭第二日,一袭长衫来到府衙的时候,脸上哪里还有污垢,略加整理后的张昭虽然没有到清风鹤骨,但也自有一股威严。第一天,张昭在众多的项目当中要求的是去学堂看那些"公学"里的莘莘学子,可能是出于"士子"身份的缘故吧。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郎郎读书远远传来。

    文麒、张昭、陈宫步入了大院。

    那些士人的孩子都自有自己的私塾,不愿意送到外面来读。在"公学"里的第一批学生大部分是难民子弟,或者贫民子弟。

    "先生,不打仗怎么可能让别人投降啊?"一个孩子清越的声音远远传来。

    三人闻声,不由驻足而观。

    "军队很强大,别人看了就害怕,自然就投降了。"先生局促不安的作着解释。因为学校一时找不到很适合的老师,只是找了一些会读书写字的,先来教孩子们习文识字而已,《孙子兵法》读过,但是真正要说明白《孙子兵法》那却也不太可能,多少有的局促不安。

    "军队强大,是说数量吗?"小孩子大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意思。

    三人隔窗,探头看去,却见那个提问小孩,年龄约摸在七八岁左右,长相极其清秀,两只大眼珠子轱辘轱辘转着,充满着狡黠。

    "大约是吧!"先生的解释越发的不肯定起来。

    小孩笑道:"先生,那军队很强大,不是要很多钱吗?那不是说有钱就可以不打仗就战胜别人拉?先生噢!"口口声声称着先生,言语之间却毫无尊敬的意思。

    先生大急:"有钱那原也是没错的,只是军队还是要有的,只有钱没有军队,那又是不行的。"先生的解释愿搅愿混,他自以为解释的很清楚,哪知道堂下孩子竟听得哄堂大笑。一个小孩因为笑的太过,一不小心便翻倒在地,半天起身不来,更是惹得孩童们大笑不止,教室里开始混乱不堪。

    张昭见这提问孩子,虽然只有七八岁左右年纪,言语机灵,而且在群童中,隐隐是众童之首,心下不由对孩童另眼相看:若假以时日,难保不成大器。

    三人在先生被笑得面红耳赤的当口,跨步进入教室。教室里的孩子们见房间里,突然进来三个大人,便渐渐地止住了喧闹。张昭正视着的提问孩童。整个教室静静的,有人子扯了一下提问孩童衣袖,示意让他坐下,不要再闹了。提问孩童一甩衣袖,低头看着小孩大声道:"我问先生问题而已,有何可怕之处?"说完抬头,毫不畏惧地对视着张昭。

    此时教书的先生见文麒等人进来,红着脸上前去文麒等人见过礼,嘴里不迭念叨:"失礼,失礼,老朽无能!"

    张昭跟教书先生,略一抱拳道一声:得罪!便信步走至讲台中间。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军队强大,并不仅仅是数量,还有靠谋略,还有靠军队的战力。有听过本地曾有一个豪杰,叫项羽的吗?"

    小孩应道:"楚霸王吗?我早知道了!"身在会稽,本地豪杰西楚霸王,又怎么不知道的道理。

    "巨鹿之战,有听过吗?"张昭也不生气,笑笑问道。

    小孩愣住了,西楚霸王,他是知道的,只知道曾经跟我朝高祖争夺天下,后来输了,不肯服输,自杀死了的。

    小孩犟道:"那你知道吗?你怕也是不知道吧?"明知道眼前这个人一定是知道的,但是嘴上却还是不肯服输,反而来激将一下。

    张昭缓缓道:"当时在巨鹿秦军有四十万,而霸王只有两万人,但是霸王破釜沉舟,以两万击败了四十万军队。"说道破釜沉舟,张昭声调也渐渐变得激越起来,便真如亲眼目睹了秦楚大军在巨鹿大战,霸王横扫天下的不世雄姿。

    张昭说的激越,文麒在边上听得却是心惊:汉的天下是,刘邦从霸王手上夺来的,张昭却如此崇仰霸王,那也真是难得。看来张昭的确是饱学之士,而且有着读书人的气节,尊重历史。

    张昭解释道:"打个比方说,两个人打败四十个人,你们说厉害不厉害?"

    孩子们初时听到四十万和两万,实在是心里没有概念,但听到张昭说到:四十被两个人打败,那当真太厉害了。立时,教室里如炸开了锅一般,热闹起来,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唧唧喳喳议论起来,有些已经开始抡着小胳膊小腿比划。

    提问小孩晶莹的两只眼珠不断转动,陷入沉思。隔了半晌,孩子们渐渐也静了下来,提问小孩又问道:“先生,破釜沉舟,那又是什么?”称呼变成了先生,语气中也充满了求教。

    张昭在提笔在纸上,写了“破釜沉舟”,举起。张昭指着“釜”字道:“釜,便是打仗时,军士们煮饭用的锅。舟就是船,破釜沉舟的意思就是把吃饭用的锅砸破,把可以逃命的船给砸沉。这样一来,就表示打仗没有退路,大家都要拼命,所以连两万人就可以打败了四十万。”

    “噢,没有退路了,那只有往前冲,所以两万就能打败四十万,但是楚霸王真的不怕死吗?先生他是不是都不怕死的?”提问小孩又开始提问了。

    “死,应该都怕的吧。只是怕死,那也是没用的,要想战争胜利,勇往直前,才是对的,但按兵法来讲:智、信、仁、勇、严,智还是排在第一位,勇倒是排在后面,真正的大将,有智力,才是真将才。”张昭侃侃而谈,他殊不知今天的几句谈话,对于眼前小孩的一生有如何大的影响。

    “那么,“智"又是什么啊?”小孩迫不及待的问道。

    退在一边的先生在张昭耳边轻声道:“该是休息一下的时候了。”

    张昭一省,自己上来这么一讲,竟耗了不少时光,而主公和陈宫已经在教室等候自己多时,不由颇觉歉意,回头与文麒一笑:“张昭一时兴起,倒忘了时日了。”

    文麒笑笑,示意无妨。张昭却不知,文麒此刻简直是新花怒放,张昭不仅精通经史子集,而且精通兵法,看来将来不仅可以在内政上,帮上不少,连军事参赞以后恐怕都要多多仰仗了。

    张昭对孩子们道:“由于时间的关系,今日先讲道这里,出去玩吧。”

    再好听的课对于孩子们来讲,都不如一句:“出去玩吧”,来得有诱惑力,孩子哄的一声,便往外面奔去。文、陈、张三人跟教书的先生略略寒暄一声,便举步往外走去。

    张昭道:“主公,可容许张昭到此学堂教书。”

    文麒道:“原本子布愿往教书,培育英才那自然是最好的,但现下会稽百废待兴,还有很多要仰仗子布大才的地方。如果子布在此全职教书,那也太大才小用。”张昭去当一个教书匠,若在和平年代,那也是一个不错的事情,可以教化子民,只是大乱将起,由不得文麒如此使用张昭“经世之才”。

    张昭略显失望,但觉得主公说得在理,会稽俗事如此多,实在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自己去教书。

    陈宫笑道:“子布也是可以教书的!”

    文、张二人闻言,均是一愣。

    “若子布真愿教书,可只收一到两个入室弟子,闲暇时间加以调教,日后当可大用。”陈宫道。

    张昭拍手笑道:“公台说的极是!”

    陈宫突然闪过一边,指着身后笑道:“你的弟子来了!”

    身后却是此前在课堂提问的孩童。提问孩童信服张昭,对“兵法”非常感兴趣,下课之后,其他孩子都跑去玩耍,只有他尾随着张昭等三人。

    张昭招招手,将孩子叫到他的眼前。

    孩子跑了过去,纳头便拜:“请先生收我为徒!”

    张昭摸摸孩子小小脑袋,笑道:“好好好!”

    孩子闻言大喜,磕头不止,入地有声:“谢师父!”

    陈宫笑道:“小孩子有造化!”

    张昭赶忙扶起孩子,发现孩子额前已经是被磕破少许,心疼道:“磕头不必磕这么重的。”

    孩子笑道:“不痛的,姐夫说的“磕头要用心磕,否则就不算真的磕””

    陈宫道:“姐夫,你姐夫是谁啊?”

    孩子道:“邓当!他是衙门里的捕头。”

    文麒讶道:“邓当!”他可不仅仅是衙门里的捕头啊,人虽粗了一点,但是手上一把大刀可是耍的豪不含糊,箭术更是不逊于黄叙多少,文麒正考虑重用于他。

    张昭笑道:“徒儿,你叫什么名啊?”

    孩子肃颜道:“禀师父,小子吕蒙。”

    吕蒙!!!文麒大叫失声。心中大喜:邓当、吕蒙,我怎么就没有把他们想到一块去啊,若不是陪张昭来学校,倒真的失去一个大将啊。一个在历史上曾击败关羽,帮助孙权夺回荆州的东吴大将啊!

    张昭收了吕蒙作徒弟,传回21世纪会有人信吗?但是相信不相信,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那是事实。只是不知道作了张昭徒弟的吕蒙,会不会更厉害,还是只变成一个读书、治学问的人,这就没有人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