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命三国 > 第103章 麦 虾
    朝阳下,会稽城在寒冬中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相对于城门外为数众多的商贾、百姓来讲,这个南城门显得有些狭小。繁杂的人声已经将每日启门的兵士吵得有些不耐烦。

    “你们难道不怕山越人来袭城吗?”听他这样的问法,人人都知道这个问话的灰衣儒生是个外乡人。灰衣儒生领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孩子形貌俊秀,两个眼珠子尤其大,只是生人看他一眼,他会有着自然的羞怯,脸会不由自主地红了。

    “这有什么怕的?刺史大人都跟他们订和约了。”经常来往会稽的百姓开始七嘴八舌地解释起来,尽管他们也不懂什么是和约。

    “山越人还跟咱们买鱼呢?”这个回答倒是非常实在和有说服力,自从停战以后,汉民与山越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汉民提供更多的渔和食盐,而山越人则提供更多的铁器。

    正说话间,一声浓郁会稽特色的大喊响起:“开城门喽!”“喽”音拉得又长又响,盖过城门楼下的喧哗。

    城门“哗”的拉了开来。一列士兵执着长矛出来,百姓自然地往后退却一些,灰衣儒生一手拉紧了马,一手扯紧了孩子。这孩子也甚机灵,紧挨着灰衣儒生而立,手中却早早从包袱里拽了一把钱在手,准备缴付过关税款。

    百姓们也只是初时一挤,等一站定就开始井然有序,一个个鱼贯而入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情发生。

    很快就轮到灰衣儒生二人入城。只见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上前盘问,循例问了年龄、籍贯、入城目的,凡此种种,便予以放行,并不曾索要过关税款。灰衣儒士呆立半晌反问道:“怎的不要收过关关税啊?”

    那负责盘问的中年男子也是一笑道:“看你便是一个有钱的人,寻常之人哪里有反过来要求收钱的?”于是他简略地介绍了一下过关关税政策,原来文麒在半年前就废除了十税一的过关关税。

    灰衣儒生回看身后绵绵不绝的商贾队伍,有所领悟,却也不是特别明白,心中犯疑:没有了这项税款会稽郡却是拿什么来支付各项支出。商贾的增加,灰衣儒生知道是文麒取消这项过关税款的作用,而文麒长期的各项收入却是其他物品买卖所得,一者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鱼类食物,二者就是食盐,三者就是文麒偶尔妙手所得超越时代的灵感:太师椅等物品。

    灰衣儒生领着小孩一路往前,再与路人打听,往着路旁一家食铺走去。食铺上已然坐了几桌客人,灰衣儒生领着孩子坐下。甫一坐下,便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过来招呼:“客人,可要吃些什么?”

    灰衣儒生初来乍到,也不知该吃些什么?就问道:“我初来乍到,却不知这里有些什么做得好吃的。上来便是!”

    妇人笑道:“客人可算来对地方了,咱们这里有出了名的“麦虾”。”

    灰衣儒生讶然道:“麦虾?“

    妇人笑道:“这是咱们文刺史教大伙煮的,可香着呢?您等会尝了便知道。”

    麦虾是浙江临海临海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麦虾”是临海穷苦人家的主食。将麦粉搅拌成粉浆,但要求粉浆有韧度,以筷子插入其中而不倒为准,徐徐注入少量的水,刚好淹没粉浆,谓之“养浆”。等到青菜、萝卜之类加水烧开后,再用菜刀将粉浆顺着盛器沿口一刀一刀地“刮”下锅。入锅后的粉浆既不像长长的面条,又不似团团粉块,其状如虾,故称“麦虾”。文麒初到会稽时,因为要救济各地灾民便想起儿时曾经尝过的省粮食物麦虾。

    不一会两大盘麦虾端了上来。

    妇人递上筷子解释道:“客人可要记得了,若是两人都吃完,我们便算便宜一些,若是有一人没吃完,便要算双份的价钱。”

    此时刚好有客人起身付账,灰衣儒生打眼望去,只见几人碗中竟全是干干净净,毫无一丝残剩。灰衣儒生大奇,问道:“如何会有这般奇怪的规矩?”

    妇人解释道:“这是咱们文刺史下的命令,这天下食物来之不易,怎可胡乱浪费。浪费者虽然有钱,也该当罚!”妇人摇头晃脑地说着,学的却是日日来检查的官派宣教员。

    妇人见灰衣儒生不以为然,不禁大急,涨红了脸提高了嗓门道:“这位客人,你若不能吃完,就请速速告诉我们,切不可逞强,徒然连累小店。”原来文麒为了改造民风习俗,若是有人浪费却要连坐受罚,所以小店的老板娘也开始成了义务的宣教员。

    灰衣儒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点头应是,却怎料那妇人还不罢休,非得要问孩子是否能将食物吃完,直到小孩再三点头称是,妇人才将信将疑地离开,离开的时候,嘴里还兀自不饶人的嘟哝:“莫说你们就算是刺史大人,他们也是每次食物吃完,绝不浪费的。”

    麦虾原就是浙江台州故老相传的美味,虽然此时的尚没有味精等调料的产生,但由于搭配合理,色、香、味俱全,已经算得上是当时食物中的精品了。灰衣儒生一会儿便已吃完,连那孩子都将一大碗吃了干干净净,两人吃了并不过瘾,便再费了好大唇舌劝动老板娘再叫上一碗,两人分着将那一碗吃完。

    灰衣儒生与那小孩子各自吃得极饱,摸着有些鼓出的肚子,相视而笑。直到此时灰衣儒生却已经对扬州代刺史有了极不寻常的兴趣。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将刘繇三番两次以少胜多的击败,可以将郡城治理如此民风淳朴,商贸繁华。

    正思索间,却听到有人在灰衣儒生身旁招呼:“敢问阁下是否诸葛大人,使君命钧在此久候多时了。”

    灰衣儒生转头再看时,却见一青年武士,腰别长剑立于自己桌旁,躬身作揖,态度极其恭敬,而其军服肩章之上则赫然别着二颗大星。

    诸葛姓儒生也有听闻文麒改革军制故事,知其军中所有将校均有军衔,例如最近履立战功的甘宁甘兴霸便是文麒军中最高军衔者和陆云并列三星而已,此人竟然也是已得两星,想来在文麒军中职位也是不低了。

    灰衣儒生起身答道:“将军有礼,在下正是诸葛玄,却没请教将军大名。”

    青年将军答道:“在下张钧奉刺史大人命,等候大人多时。”张钧主管文麒军旅情报,早就由豫章的细作那里得知诸葛玄离了豫章来应文麒的会稽之会,在一开始张钧就叮嘱守门军士留意诸葛玄,并将细作所画的诸葛玄画像留在了守门军士那里,所以诸葛玄一入会稽,就有军士报知张钧。

    张钧上下左右打量诸葛玄身边的孩子,心中不由反嘀咕,这孩子难道就是主公要找的人吗?不由张口问道:“这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