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逐鹿1900 > 谈谈几个军事常识问题
    《逐鹿1900》是一本相当侧重战争的架空历史小说,因此难免有很多战争场景的描绘,看过几本起点的军事类小说后,自由(自由与荣耀、烁金、仙人掌都是俺,有名的坑王,嘿嘿)考虑再三,还是觉得有必要把一些问题澄清一下,以利于读者阅读本书。

    一,步兵连重要火力迫击炮的瞄准技术发展和战法改变的关系。

    迫击炮最初由老毛子在190年10月的旅顺要塞保卫战期间发明,并当即用于防御作战。该炮采用长杆超口径迫击炮炮弹,弹重115公斤,射程50——00米,炮身射角为5——65°。基本具备了我们目前看到的迫击炮的形态。日俄战争过后,各国开始研制性能更好的迫击炮,并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

    军学定义:迫击炮是使用迫击炮弹实施曲射的、带有坐钣的火炮(因此,迫击炮与掷弹筒就有了区别,掷弹筒没有坐钣)。是毁伤开阔地和掩蔽地(掩体内、堑壕内、高地反斜面、地褶内)的敌人有生力量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破坏野战工事的威力强大的火炮。迫击炮具有射速大、精确度足够、重量轻、结构简单、射击准备快捷、在任何气候条件和复杂地形上都能使用,而且工作可靠,故障率极低等优良特性。

    现代迫击炮炮身射角为5——85°。按照装填方式不同,有炮口装填(120毫米口径以下多为炮口装填)和炮尾装填(120以上为炮尾装填)之分;按照炮膛结构,分为滑膛和线膛迫击炮;按照携行方式不同,分为便携、车载、牵引、自行式。

    了解了迫击炮的基本定义、分类和特性后,就目前网络军事小说来看,最多的问题出现在其使用方式上。

    例如:迫击炮的瞄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牵扯到迫击炮的战术使用,实际上也是迫击炮在发展过程中的战法使用。那么在YY中,就不得不提出迫击炮瞄准镜问题。

    最初迫击炮是没有瞄准装置的。因为工艺水平的原因,迫击炮专用瞄准镜很难做到体积小、便于观察、瞄准精度高、便于携带。因此迫击炮脱离了炮队镜或者带有分化刻度的望远镜就基本无法精确射击,此时,迫击炮一般战法为集群射击。即两门以上的迫击炮集中放列,由一个观瞄单元(可以是炮队镜,也可以是有丰富经验者使用望远镜)提供射击诸元,指挥射击。军事历史上,迫击炮“单兵作战”开始于越南战争。由此可见,迫击炮最初还没我们YY的那么厉害,以炮组为单位就包打天下了。

    二,重机枪的实战。

    现代军队中,重机枪是步兵分队的主要火力单元,因为其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所以成为YY书中的宠儿,当然也是《逐鹿1900》中的宠儿喽!正因如此,咱们就来看看重机枪的真正实战战法。

    有的小说中把重机枪描绘成一扫一大片,一挺重机枪能够持续咆哮到永远(弹药问题除外)的极端英雄形象。这个,唉,难说啊!科学的说,那是不可能滴!

    重机枪很重,马克辛水冷最初出场时的吨位为0公斤,这个重量至少自由这个掏空炮兵身体是不太容易撼动的。因此,重机枪配备了一个班(5——7人)来操纵。重机枪的枪管很重(称为重枪管),由此可以得到最大战斗射速每分钟300发,能够不换枪管持续速射500发,大口径的重机枪则只能持续速射150发。

    这就是一个标准了。500发,你重机枪就得停下来歇口气,换个枪管再打,最起码是等原来的枪管冷却一些再打。这个标准表现在马克辛之类的水冷重机枪上,就是开锅现象。开锅了,不能打了,否则枪管就软化下垂、枪弹就在膛内自燃、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就是子弹自燃后没有直通的枪管发射,最终自己搞定自己……

    因此,今后在《逐鹿1900》中列位看官如果发现战斗中换枪管的描述,请不要骂俺哦。

    再看单人操作重机枪的可能性。以马克辛水冷为例,绝对是不可能的!强大的枪口动能带来的震动对人体的影响抛开不说,咱们的兵都是英雄(呵呵,自由在《国之利芒》里就描绘了野人郑尚武,那家伙能用53式重机枪打空两个标准弹箱,那家伙是异类!),哈哈。就看重机枪有效射击的基本要素,射手视界的瞄准转换能力吧。

    真正操纵重机枪才会知道,哎哟,咋个这么野哟!?对,确实就是一个字——野!你必须全神贯注地、用尽全身力量地保持机枪枪身平稳,你的眼睛那个时候就只能看到眼面前的那一点点区域,此时用重机枪去火力遮断敌人的进攻,不可能!因此,重机枪才有正副射手。因此,重机枪的副射手经验一般比正射手多,重机枪发挥战力大半靠副射手的指挥!

    单人操纵重机枪作战,纯属无稽之谈。

    三,说说炮兵。

    《逐鹿1900》是本架空历史的军事小说,更是侧重炮兵的军事小说。主角嘛可能有点象拿破仑一般,凭借强大炮兵和优良的炮兵战法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因此,此处不得不说说炮兵的问题,否则书中有的场景描述、情节过程,阅读起来就有些麻烦了。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炮兵是具有相当专业性的兵种,专业在哪里呢?

    我们看书一般喜欢去看炮的数量、型号、口径、威力以及杂七杂八的先进性,却没有注意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炮的威力发挥在于人,特别是对视界外目标遂行炮击任务时,人的重要性立即凸显出来,炮兵射击指挥仪器的重要性立即凸显出来,炮兵地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自由可以这样吹牛:给我一门1910年的老古董管退75炮和相应的指挥仪器、炮手,我能对抗一百门没有射击指挥仪的现代75炮!炮兵,更多的是脑力对抗,是计算速度和精度的对抗,炮兵们是可怜的,他们其实跟大炮一样,是炮兵参谋的机器,操纵方向机、高低机、装填炮弹并击发的机器。一切的参数都来源于炮兵参谋和炮兵观察所,没有这两者,再多的火炮都是瞎子、哑巴,打不响的!

    当然,有朋友可能会说:偶的炮兵只在可视范围内发挥作用,直接从炮膛口瞄准(这叫靓视)后直射。这也行?能行!但是火炮的射程优势丧失了,一般只能在敌方没有进攻能力,依靠坚固据点防御的情况下,来个大炮上刺刀,抵近直射摧毁之。如果此时,敌方有个家伙能联系他家的火炮并很专业地告知坐标,上刺刀的大炮就要倒霉了。

    一般来说,在近、现代战争中,营级以上炮兵集群上刺刀的几率太小,几乎没有这样的战例出现。

    又有朋友要说了,人家反坦克炮、战防炮、迫击炮、无后坐力炮怎么就上刺刀了呢?嗨!这里说得是压制炮兵!伟大的炮兵种群庞大,基本不可以一言蔽之,所以只能一般而言,一般而言的炮兵就是压制炮兵了。实际在部队的编制序列中,分队炮兵(小口径战防炮、无后坐力炮、迫击炮等)都属于步兵。

    自由说得炮兵是大炮兵!呵呵,大炮兵主义就是这么来滴。

    想到了这几个问题,就先谈到这里,以后想到了新的,再补充进来。希望这个小小的帖子和《逐鹿1900》的书评讨论区,能够成为军事迷们的交流园地,特别欢迎炮兵爱好者前来交流。如果读者们对各种火炮的使用战法感兴趣,可以在书评区发帖,自由抽个空子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