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烽火雄心 > 廿六回 车心马角棋休下
    在回来的路上,李云龙朝陈风要来了两颗霹雳弹,问道:“这玩意怎么使?”

    “简单,你往地上一扔就行了,碰到硬东西自己就响了。”陈风指了指路边的石头,示意李云龙往上面扔。

    叭,一声闷响,霹雳弹炸开,里面的石灰粉爆裂开来,形成一团白烟。

    李云龙看着手里的泥丸子,点了点头,说道:“嗯嗯,东西不错,值得全团推广!炊事班还真是卧虎藏龙,还有,我看你炊事班抱团行动的打法不错!你是怎么想到的?”

    “未来作战,都不是单一兵种,而多兵种混合作战,每个兵种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必须互相取长补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紧接着,陈风分析了自己对这场战斗的理解,李云龙听了,不住的点了点头。

    “你小子是个人才,在我这当伙夫委屈你了!不过你也别不高兴,老子长征的时候就当过伙夫,也喂过马!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你小子出人头地的时候快到了。”李云龙看了看远处看了看,拿出一封信,交给陈风:“你要找的那个周卫国,政委已经帮你联系到了,我没拆开,给你读一读吧。”

    陈风撕开信封,抽出信纸,读道:

    “陈风贤弟:

    未曾得见尊容,料想予虚长几岁,故以兄自称,望勿以为念。

    汝口信已至,甚是感慨,兄赴德国深造一载,学成归国,不想中华大地,已是万里狼烟,王师溃败,呈崩塌之势,大厦将倾,兄虽不才,然不坠报国之志……

    ……

    贤弟所云“特种作战”源于德国,兄虽略知一二,然着实一言难尽,故另修长卷一份,详述之,以为薄礼,望贤弟不弃,操练兵马,荡平倭犬,还中华大地朗朗青天。

    ……

    故吾时常感怀,人生有汝为友,不枉于世,每至寒灯夜雨,怀人倍切。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愚兄周卫国谨上”

    陈风读完,朝李云龙伸了伸手,问道:“还有东西呢?”

    李云龙指了指赵刚,说道:“是有本书,在政委那呢!政委翻着看了几页,就舍不得放手了,让我把信交给你。”

    陈风低头看了一眼信上周卫国的名字,欣慰地笑了笑。

    李云龙想了想陈风读的信,开口说道:“这周卫国又是个书呆子,写的信跟国-民-党似的,咬文嚼字的,听着闹心!”

    %

    回到上房子村,老百姓自然是敲锣打鼓迎接凯旋的英雄,一连几天,村子里都跟过了年一样,地方的党组织进行了多次慰问活动,其实这些活动也很简单,就是把群众集中起来,让独立团的领导讲一讲心得体会话。

    这个工作起初是赵刚来完成的,附近各个村的群众代表和兄弟部队的同志们天天都来,赵刚应付不起,就只好假装生病,让李云龙顶两天。

    李云龙哪是这块料,听到赵刚病了,在团里到处找识文断字的秀才,找来找去,他就找到了陈风。

    陈风硬着头皮,拿着赵刚当初的演讲稿,讲了七八天,周边的群众也看出来独立团没什么诚意,渐渐的也不再来,独立团的大门,才渐渐的平静下来。

    日子重新回归平静,陈风回到炊事班,二老蛮带着五花和赛西施去外面骗汉奸,陈风则不停的研究特种作战。

    %

    三天后,便是在晋北河源县的县城集市,这一天,附近的乡亲信会把一些多余的东西拿到集市上来卖,但1939年的冬天,鬼子的秋季扫荡刚过,虽说是集市,但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商品。

    一个青年推着独轮车,出现在了集市上,他来得晚了,没有占到最有利的位置,只好选了一个相对热闹,但没有树荫的地方,好在现在是冬天,天气很冷,他又没有吃饱,权当是晒晒太阳。

    看长相,他并不是一个买卖人,只是简单的把布袋子解开,露出金黄色的小米。边上的小贩吆喝得起劲,而他却靠在墙角,不声不响。

    这个青年名字叫段鹏,原是本地人,但因为战乱,不得以背井离乡,跑到外乡去谋生路,但始终挂念家里的老娘,见抓壮丁的风头一过,便又跑了回来。

    一到家,还没等自己给老娘下跪,段鹏便被老娘带到村口的大槐树下,非要让他认大槐树做干娘。段鹏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道是母亲老糊涂了,干脆就哄她高兴,更是给槐树嗑了三个头。

    原来,段鹏的母亲,就是陈风当初“练心”的那个老太太,好人有好报,他的儿子最终回来了。颠沛流离中,他早就想投八路,可是老娘只有他一个儿子,他必须得给她养老送终。

    一架马车缓缓走来,赶车的是两个伪军,伪军的身后还坐着一个鬼子,三个人有说有笑,满口的淫-词滥调。鬼子最近要修工事,在向附近的老百姓征集麻袋,老百姓知道鬼子又要杀中国人,所以家家户户宁肯把家里的麻袋烧了,也不愿意交给鬼子。

    段鹏不知道这个典故,他的小米,就是用麻袋装好的。

    鬼子虽然也在说话,但时刻注意着街边的摊位,他忽然朝着段鹏的摊子一指,说道:“麻袋地干活!”

    那两个伪军听到鬼子发出指令,就像猎准备衔回猎物的猎狗一样,向目标走去。

    “长官!长官!这是我的小米,是卖的!”段鹏满脸堆笑,看着那两名伪军,急忙护住自己的小米。

    那伪军一向嚣张惯了,见段鹏不肯松手,抬手就打了一个耳光。

    这耳光落在段鹏的脸上,火辣辣的疼,两个伪军可能不知道,段鹏是修习铁砂掌的高手,一个武人,一巴掌给他带来的物理伤害,那是九牛一毛,但在精神上的挑衅,如同排山倒海一般。

    段鹏的脸上阴晴不定,红一阵,白一阵,如果大街上没有这么多的人,他一定会一掌拍死这两个小兔崽子,可是一旦动了手,怕是又要惹出祸来。

    伪军见段鹏的表情,知道他心里不服,于是又想再打一耳光,段鹏眼疾手快,轻轻一躲,又拽了一下装满小米的口袋,那个伪军一失重,就摔倒了。

    这个动作看上去轻描淡写,给足了伪军面子,如果那个二鬼子有些城府,就知道深浅,也就不敢再得寸进尺,便便这二鬼子又是个新兵,哪知道这其中的玄机,还以为是自己没有站好,立刻火气上涌,爬起身,就准备把火撒在段鹏的身上。

    段鹏连连闪过两招花拳秀腿,脚下一拌,那二鬼子又摔了一跤,他的同伴见到他吃亏,立刻冲了上来,拿着刺刀就刺向了段鹏。

    既然动了刀子,段鹏也就没有必要客气,他上下翻飞,几下子就把两个伪军打翻在地。

    老百姓三三两两的已经聚了过来,看到段鹏的身手,不停的在给他加油,坐在马车上的鬼子,见势态已经失控,也跳了下来,跟段鹏过起招来。

    段鹏以一敌三,却轻松自如的把三个人一次又一次的放倒,却不敢痛下杀手。

    伪警察一声哨响,人群四散,段鹏不知道应该朝哪边跑,只觉得一只大手拍在了他的肩膀,把他拉进了胡同里。

    ……

    甩开鬼子追兵,拉走段鹏的那个开了口,说道:“小伙子,你身手不错,跟我李云龙干吧。”

    段鹏一听,惊得合不拢嘴,说道:“您就是李云龙?”

    原来,李云龙和楚云飞,都是晋西北打鬼子的好手,鬼子打得好,老百姓自然就喜欢,于是他们的事迹再经说书先生的改编,便都成了传奇故事:楚云飞成了手拿白纸扇,运筹帷幄的儒将,而李云龙则成了飞檐走壁的大侠,燕子李三儿。

    段鹏听到李团长欣赏自己,当即就想点头,可是回头想了想老娘,又为难的说道:“李团长,不是我段鹏不识抬举,实在是我老娘的眼睛已经瞎了,我实在不能离开她!等俺给老娘养老送终,俺一定跟你打鬼子。”

    “团长!”胡通口,又传来了一个声音。

    李云龙猛的一抬头,问道:“陈风?你小子怎么跟来了?”

    附近的汉奸几乎都被陈风弄得清家荡产,负债累累,陈风只好亲自带队来河源县寻找“商机”,而小脚们似乎看到了团长的身影,便向陈风报告。

    陈风刚准备在街上找人,就发现这里引发了一场骚乱,他到了现场一看,像是会工夫的人才能打出来的痕迹,以为和尚把鬼子给打了,急忙想找到人,接他们出城。

    “财神,你来得正好!”李云龙指了指段鹏,说道:“这小子我看上了,他说他想给老娘养老送终,你们炊事班能不能替他把这活给干了?”

    陈风看了看段鹏,浑身透着一股浑不吝的气息,只要是到了气头上,天王老子他也敢打,便知道李云龙是真心喜欢他,便说道:“没问题!兄弟,你把你家住哪跟我说下,老太太生老病死,我包了。”

    段鹏说了地址,陈风一听,总感觉这个地方耳熟,但实在是想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