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无限命运穿越重生系统 > 006睡梦罗汉拳和古神诀
    凡古刹名寺,大都隐藏于深山远林,比如报国寺藏于峨-眉-山、菩萨顶藏于五-台山、少林寺藏于嵩-山、悬空寺藏于恒-山……山以寺灵、寺以山名,古刹和名山相互提挈成就了一方好风水。

    但治平寺,显然是个异类。这座百年古刹坐落在颇为繁华的闹市中心。

    治平寺大山门的两侧,有一幅对联:“法门平等人天共仰,觉路光明凡圣同游”。

    那朱红色的大木门,分隔开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边是滚滚红尘,一边是渺渺梵音。身处灯红酒绿,我自独守一方清净。

    冷眼旁观红男绿女的俗世尘缘和繁华闹事的万家灯火,治平寺就像一位得道高人,位于红尘而看破红尘,在几百年的晨曦与日落中成了一方净土,成了喧嚣都市中一块供人心灵小憩的乐园。

    治平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故而名治平寺,由祖月禅师开山弘法。寺因罗汉洞而建。有罗汉、先天二洞,皆古洞。

    寺前照壁有“西川佛都”四个大字。寺门高大庄严,金碧辉煌。

    进山门是一青石镶成的广场,一尊高五米的石雕弥勒佛,独坐中央。

    向前进是弥勒殿,旁有一联曰:“开口便笑,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于人何所不容”。

    其两廊是五百罗汉殿,再前进是大佛殿。正中悬有“大雄宝殿”匾额,大佛释迦牟居两旁有阿难、迦叶侍立。再前为说法堂,后为藏经楼,两侧为方丈室。

    大雄宝殿左侧,有能容数百人参禅打坐的禅堂和收留全国各地僧衣住宿的寮房;东方丈室下有库房和香积厨、斋所和客堂。

    全寺佛殿布局呈长方形结构,建筑整齐,所用材料全是木石结构;殿阁楼院,造型优美,宏伟壮丽;门窗檐卷,以及柱、梁、枋、藻井,比彩绘精制成飞禽走兽、花卉鳞毛,栩栩如生。整个庙宇,楼阁重叠,殿堂深邃,屋脊高耸,飞檐凌空,更衬以参天古柏,高大竹树,显及十分雄伟庄严。

    以罗汉堂五百罗汉泥塑像,最为著名。其次寺院门内通道两旁石壁名“古佛岩”,长二十余米,上有不少佛像浮雕。

    大雄宝殿中有十六尊者塑像,加上民间传说中的降龙伏虎,即是有名的“十八罗汉”。

    这也是后世改名叫“罗汉寺”的缘由之一吧。

    寺内藏经楼收存的大藏经、梵文和藏文经典,以及古籍字画等,多为唐代瑰宝。

    但是,现在有了无花和无色二位尊者注解的大量佛学典籍补充,寺内的瑰宝级别的佛学典藏,不只是元代,就连明朝的都有数了。

    慧驰方丈嘴皮子十分溜索,满面红光地带着袁外在寺内四处参观,不停地为他介绍各殿详情。

    路上香客、信徒插肩接踵,见到方丈均是合什拜礼,十分尊重。

    这样,袁外反而对无花和无色两个老和尚的身份,更加好奇。

    这什么方丈,在佛学界只怕是个有份量的人,但是身为他师叔祖级别的无花和无色……,只看这方丈听说无色老和尚回来,兴奋、激动、甚而有些亢奋,对于老和尚的平日“吹牛”,不禁有些信了。

    别的不说,单说无色“叛”出禅宗,去研究净土宗的佛学。这方丈没有丝毫的介意,也没有鄙视、憎恨老和尚的叛宗之罪。

    这说明,他们迫切地前去客栈迎回老和尚,除开老和尚出身于这寺庙的因素外,那就是实打实的是通吃佛界、各宗敬重的牛掰人物。

    “袁外师叔,身为无花、无色师叔祖的关门弟-子,肯定是佛学高深之人,还望为师侄等人指点……”

    “奶奶-的!这方丈老和尚也不是什么好鸟,这不是变相的考校么?还有无色那老秃驴,也不靠谱,给自己安了个徒弟的身份。这不是推入火坑么?老子还想娶妻生子哩!”

    袁外心里埋怨着,看着禅房里几个寺庙高层的中老年和尚,他们眨巴眨巴着无限期待地看着自己。他有种肥肉落入狼群里的感觉。

    “嗯……,这些先不忙,小子年轻识浅,所学未见高深,还是等无……,等吾师尊前来,再开讲坛便是。”袁外胡乱地推脱。

    几个和尚却是信以为真,恍然大悟般,纷纷道:“是极是极,师叔所言有理。吾等思虑不周,还望师叔恕罪。”

    袁外差点乐出来,随即也反应过来,这时代的人遵循尊师重道的死理,自然是要等辈分最高的无色老和尚来开讲座啰。

    “无妨。尔等须知凡遇事不可急,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也是这个道理。学佛之人,不说世外高人之虚名,虔心修佛,无欲无求,是为正道。”

    他捡着无花、无色两个老和尚平日碎嘴的话头,东拼西凑地好歹对付着训话。

    不想,慧驰等人却是如闻天音圣旨一般,竟然齐声道:“阿弥陀佛!弟-子谨受教诲!”

    袁外才发觉装过头了,也不知道是自己真的言之有理,还是这些“高僧”们的演技高超。

    不过好在这时,治平寺派出的队伍,迎回了“叛宗”的无色老和尚,快到山门。知事僧前来请众位高层,还有袁外,一齐到山门外迎接。也解了他的“佛家身份考核”困境。

    袁外在众人的围捧下,到山门外等候接回了无色老和尚。

    这时,已是日落半山,寺内众僧的晚课都已经提前结束,齐聚山门处广场,寺内禅钟连响,庄重而又敬礼,反正无色老和尚极为有面子、开心、幸福……,他那一嘴的缺牙,笑得颇多缺损漏风的……

    连着几天,寺内忙着安置无色老和尚带来的大量珍贵典籍,大事操办无花老和尚的舍利进入舍利塔林,迎来送往地接待了许多佛学界前来观礼、吊唁的高僧。

    袁外身为无色、无花二位高僧的关门俗家弟子,自然也是不得不出面应酬,本来送完无花老和尚,他就没有什么心情跟一大帮后辈中老年和尚呆一块,无奈别人热忱簇拥,他反而不好拒绝,不过却意外地认识了鼎鼎大名的少林寺的几个渡字辈高僧。

    后面的事情,就是无色老和尚的主场了。他老人家的讲座,一开就是几十天,前来学佛的高僧和佛家弟-子,竟然越来越多……

    袁外却是很清闲,除了时不时地到市镇客栈看看绝世佳丽周氏,送些钱财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古庙里乱转。

    这天,他转累了,抬首看去却是罗汉殿,也没有什么禁忌,直接找了一尊硕大的罗汉,爬它后面,看看还挺干净的,于是打个哈欠躺下一通好睡。

    早有知客僧看见他,不过都知道这个师叔祖的放荡不羁的奇行,也没有赶来管他,只当作没有看见。

    醒来已经是朗月当空,人声罕至,万籁俱寂。

    放眼望去罗汉殿里,五百尊罗汉有五百种姿态,体态逼真,无一雷同,有的肥胖,有的枯瘦,有的圆面,有的颐长,有的白晰,有的苍黄;有的笑容可掬,有的堂目结舌,有若高歌,有若长啸,有若凝神注思,有若厉声呼喊;有若仰观天文,有若俯察地观;有怒眼圆睁者,有瞑目参禅者;有若侧耳静听者,有若闻言欲辩者;有长眉若带者,有短须虬髯者;有击木鱼育经者,有肩负禅杖者,有手执拂尘者;有脚踏芦苇者,有默数念珠者……

    或坐或立或卧或倚,甚至连衣折条纹清晰分明,无一重复。

    五百罗汉,包罗了所有的笑貌,所有之动作,所有之表情,真实自然,却不恶不丑。其中犹以疯僧济颠和尚更为逼真,头戴斜插式合掌帽,身穿补破僧衣,是穿空前绝后天梁僧鞋,一双醉眼,左手提把酒壶,右手拿柄蒲扇,眼目传神。还有一尊者,左手执镜,右手撕开慈善眼的老脸皮成一条缝,露出的却是一眉清目秀的少年脸蛋,这是最有深味的一尊了。

    这是袁外看得最为细致清楚的一次,一种莫名的意蕴,从五百罗汉塑像上涌出,直接袭上心头。

    他回忆曾在无色的说法堂听经,知道这寺的道场是与八祖禅场马祖一脉相承的(称马祖道场)。由于马祖将佛教禅宗的特色充分贯彻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突破修持者的自我陶醉倦怠现象,而把禅宗重新导向现实的立场,禅的实践目标,不在苦行,而在极其乐观的“乐道”生活,禅与智慧,禅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受到佛界的尊崇。

    禅宗又名佛心宗,最有名的是六祖慧能禅师,相信炎黄子孙没有人不知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家名句吧。

    慧能传承的禅宗,让国人知道佛教不从外来,如众生的佛性本具。得佛心者知佛不从外得,信佛教不从外来。达摩西来传的就是这个心印。慧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天竺传入的佛教中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无色说过,禅宗的始祖为菩提达摩,二祖为慧可,三祖为僧璨,四祖为道信,五祖为弘忍。自弘忍以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北派师祖为神秀,南派师祖为慧能,也称为六祖,七祖为怀让。怀让禅让于马道一,马道一就成为第八代祖师。

    禅宗的修行方法是“禅”和“定”。“禅”意为静;“定”意为等待,即坚持。禅定合称,即内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主张心性本净,佛性自有,不必外求,不读书,不礼佛,不立文字。

    这种修行,不求苦行修炼和清规戒律。

    马道一提出了“万物具有平等佛性”的观点,认为“佛法天生在人心,不必外求”,保持平常心,行住坐卧皆可修行。

    即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道,并不需要到身外去寻佛求道。佛能修炼成功,只要心境平常,无得无失,不受邪魔侵扰,这就会得道,

    ……

    这些信息闪过脑海,映照着眼前的五百罗汉的莫名意境,袁外沉醉与其中而不自知。

    “获得无上绝学《三界回梦心经》,领悟半成初级意境,……加持领悟,消耗50度因果能量。……最终领悟一成意境,下阶段修习领悟条件不可知。解析获得一级武学技能《睡梦罗汉拳》,目前不可修习……”

    得!因果能量只有10度了。

    “开启‘古神诀’修炼体系,解封初阶筑基炼体阶,炼体三阶段炼皮阶、炼血阶、炼骨阶(可同时修炼,达成炼皮阶修炼修炼条件……”

    这是系统自带的,据说!可是为毛只有炼体,说好的超级内功嗫?!

    ……………………………………………………………………………………………………

    喜欢的书友,请多支持有效点击、推荐、收藏……,您的支持,就是子衣的写作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