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争雄之胜者为王 > 第二十四章 再现天子
    乐安安逸飘零的空气吸入鼻孔,我就知道回到家拉。虽是一军统帅,仍旧没有办法抛开思乡思故人之心。四万将士望见故地,个个激情飙升!

    至龙城时,远远便能望到李源,刘艺亲自带领龙城大小众文武官员远出龙城五里迎接,场面相当的宏伟,两旁百姓欢欣鼓舞,十分热闹,看来李源的内政工作做得很好。

    百姓在关注战争的同时,更关心的便是沙场上的丈夫,儿子的安危了。百姓对征战的残酷姓远远要比我知道的多得多!

    难得的是玲儿和文姬也出来迎接我的归来。

    二人如出水芙蓉般,亭亭玉立,有着迷倒众生般的美丽和风情。兴奋的脸上带着醉人的微笑,把一份极至的美丽完全展现开来,全城百姓为之惊讶。数月不见,她们脸狭清瘦了些许,我心中不由涌起激动和内咎,冲淡那一脑儿的沙场得意。

    百姓毫不吝啬的欢呼,大小官员的赞美之词,百花盛放的二女,都能令我陶醉。心想:‘人生得意指的便是这时候把。

    大军自回副城驻扎。征战近五个月,考虑到将士的思故之心,我让李源发足军饷,并犒赏三军。传令明日起大军休整三日,大小将士皆可回家探访亲人。

    虽然有些出格,但李源还是快速的传达了我的命令!

    但我就没有那么幸运拉,本打算回家和师傅,铃儿他们好好的聚上一会儿。刘艺频频的施眼神,看来事情是紧急万分拉。众将校面前,我可不能有恋家而忘社稷的举动。

    遂传令:大小官员立即到议事厅,不得有误!

    ※※※

    文臣居左,武将居右。右下李固,秦瑞,典韦,李显,李高;左排李源,刘艺,滕胤,裴玄。徐弈,李桢二人虽然还没有职位,但我还是让李源特意的叫上,以示我并不以外人待他们。

    徐弈浓眉粗眼,方正脸,给人威重沉稳之感,李桢眉目疏朗,但身材高大,丝毫不显稚小。二人来投不过旬日,首次此等重大会议,激动之色形于脸上。我紧不住心道:又压对了一把。

    大厅内十数人,但仍然给人臣稀将寡之感,因为真正能出谋划策的不多!武将一排自不必说,沙场征战,奋力杀敌尚可,对谋事谋人鲜有卓见。文臣之中,只有刘艺,李源是信任之人,他人相处时间尚短,不敢轻易相告机密。

    问刘艺到底何事如此着急。

    刘艺小心翼翼的环顾了一遍,有些兴奋,也有些担忧。自怀里取出文书,道:“西京急文,五月初,董卓接获下人密报,天子被乱军冲散后,匿身于潼关内华阴一带,随从十数人。董卓急命吕布率领大军,连日挨家挨户遍地搜查,帝,后终被寻获,现已被董卓关押在长安,日夜监看,寸步难移。董卓假帝旨,诏令洛阳文武百官前往长安见驾。相信不日内定然会广告天下。”

    在座之人个个大惊失色,张嘴哑然。这如何是好?真是刚出狼窝又进虎穴!“民生如蝼蚁,君王安可知”,苦命的一对人儿。

    李桢国家之念甚重,大怒道:“汉室衰落,董卓专权,逆乱天常,欺君害民,谋危社稷。天下切齿!有志之士莫不痛恨。今将军依朝廷之重,外为封疆之主,可不思报效乎?何不大起义兵,执坚披锐,讨伐逆贼。勉力社稷,复兴汉室?”

    对献帝,我本来就没有丝毫尊敬之意,所以对此也没什么不平之心。只是堂堂天朝何以沦落到此,想当初汉高祖刘邦胸中万卷书,掌上三尺剑。志扫六合,气吞八荒。斩白蛇而起义兵,顺天道而诛凶逆。灭楚项而始,奋布衣以登帝位,振长策而御宇内。后由光武帝刘秀复兴而立东汉。九州义民,七郡英杰,望之如辙鮒之哀杯水,赤子之恋慈躬,良禽之依高木,鱼龙之听风雷也!功高万世,名垂千秋,虽六书不能尽载,非圣贤安敢妄议!是可等的荣耀,可等的气魄!如今兵戈四起,百姓不得安宁;天子流难,被困一方,正是朝夕不可保。

    李桢的话我不是没有可想到,但眼下兵不精,粮不足,何谈伐逆?况且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反贼’。但反驳他似也不当,寒了他的忠义之心。这些忠义之人,眼下我还是要多多的拉拢的。倒是徐弈沉默不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幸好刘艺解了我的围,道:“不可!主公新领渤海,乐安,眼下真是深固根本之期。以静制动,占敌先机。今两郡形势,人心不稳,经纬不明,主公当坐镇此地,绝不可轻易领兵远出,以免心怀诡异之辈乘势而进。再且士卒久经征战,多已疲累,若大军远征,劳民伤财,其势不可久矣!车骑将军袁绍统兵二十万,兵精粮足,昔为盟主,威德尤在,若登高一呼,则天下响应,诸侯归心。彼时我等再勒兵进伐董卓,可一蹶而就,大事济矣!”

    怕李桢又出难为之言,我忙言‘此计可行’。

    李桢见状亦渐渐心安。我心道:‘想那十七路盟军,当初进至洛阳,都未能直下长安,一举而定天下,以至各怀心事,最后分崩离析。这会又怎会再举义旗。’

    当前我能做的就是为自己,为自己周围的人过得更好。其实平民百姓的要求很简单,谁是王,谁是寇,对这些人来说,并无多大影响,他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己的生活。但当权者忽视了他们的意愿,那他的政权就会分崩离析,古代很多优秀的君王都知道这一点,做出了种种有利于民的政策,其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江山保持的久一点,可惜他们的后代,却不理解长辈们的苦心,不断的挥霍着他们的特权。大汉朝亦莫过如此,以至这今日这般田地。能怪谁来?

    “那各路诸侯动向如何?”献帝毕竟是在长安,鞭长莫及,我最关心的还是要知道各路封僵大使的动静。

    “主公莫急。不日即可知晓,属下已命人打紧打探消息。”李源道。李源的确是一个大好的助手。

    徐弈突然道:“弈有一语,不吐不快!今天下纷乱,贼寇四流,群凶觊觎,行逆皇室。所谓有德者居之。将军坐镇渤海,乐安二郡,麾下数万大军,百姓拥戴。以弈观之,此时正是将军大展雄图之时,然将军位卑,名不正,言不顺,不足以谋天下大事!何不敬献朝廷,上求天子实授青州大位,师出有名,此仗天时而霸天下之举也!”

    “好,果然是妙!就依你所言,马上上表给董卓!”我亦是有许多的兴奋,若然此次能成功,则可借机攻占青州大部,难临徐州,北逼冀州,事业将不蒂是一大跨步。

    刘艺,李固等与我心意相同,闻言皆曰大妙。滕胤,裴玄也欣然称是。但李桢似有不以为然之神色,我暗暗留心。

    纵然是典韦,秦瑞二心粗之人,见我等高兴,亦是形喜于色。

    议事毕,众将皆散,我独留李源,刘艺,徐弈三人,密商大计。徐弈谓我道:“若将军勒兵入洛阳,追随袁绍伐贼,则势危。渤海原为袁绍之地,今为将军所取,袁绍心狭,岂能轻易放过将军。将军岂不闻‘宁为鸡前,不为牛后’耶?将军坐镇二郡,广招贤能,操练兵马,屯积粮草。待时机一熟,可南结陶公,北图冀州。韩馥虽兵有十万,然其为无谋之辈,可取也!”我喜道:“先生真知我心也!此事还需依仗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不知可否愿意?”

    徐弈肃然道:“愿为主公效劳!”

    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成败之本。

    我知道目下之首要便是收取民心,广纳贤士,巩固现在的根基。问之李源。李源沉思道:“以我等所知,只怕埋没人才。主公一向有知人之能,这青州一地,人才济济。想必主公心中必有大贤矣。”刘艺亦应是!我暗赞他两无论以主臣交还是以朋友交,都是这样忠心谋事,谦恭有礼,我能得到这样的人辅助,如饮甘醇,真不知是哪里修来的福气!

    “哎,虽知其人,然天天茫茫,不可寻矣。”我有些感叹,赵云,郭嘉等人俱是寻无踪影。怕是贤臣皆与我无缘呀。

    附近的人才?北海的太史慈!暗骂自己有些健忘,虽然玩三国游戏事不大喜欢用孙权,但大史慈我还是记得的。一等一大将之才呀,孙权那边的还有甘宁什么的。看来最进要好好回忆一下拉!

    我忙吩咐李源明日亲自前去打探,记得太史慈是一个孝子,让李源并要将其老母一并请来。晚了恐被刘繇寻了去,记得书里有太史慈要投刘繇这么一段。

    亦吩咐刘艺差人到颖川一带寻访苟氏叔侄,程昱等人。这些都是辅王之才!更何况程昱为同乡之人,一向有书信来往。得一可望二。

    议事完,漫出大厅,又已是漫天繁星闪烁的时分。明月清幽,夜风轻轻吹来,此情此景,沁人心脾。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