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燕大慕容 > 第十二章 强者为尊皇帝明年到我家
    一八王之乱三王联军一齐向洛阳杀来,半路上常山王司马乂也领着一批小诸侯的部队加入战团。数十万部队在朝歌到颍上一带屯了百里长的大营地,皇位还没坐热乎的司马伦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好不容易拼凑起了六、七万人的部队前去应敌,自己在洛阳日夜求神拜佛,任命崂山的阴阳二仙为左、右大将军。这阴阳二仙果然有些计谋,他们命令手下的三十位小道士画了无数的刀枪不入必胜符拿到部队上,每人佩戴一枚,说戴符者就是神仙的弟子,有神仙的弟子,按照神仙的指示,打仗必胜。

    三万联军一到洛阳郊外,阳仙掐指一算,马上就是黄道吉日,他们趁联军立足未稳,没有统一指挥,阴阳二仙带头冲锋,发动突袭,消灭了联军两万多人。

    初战告捷,正好验证了有神仙保佑这一说辞,当天晚上就在大营内杀猪宰羊,庆祝大捷。庆功酒一直喝到深夜,吵吵嚷嚷到了子时才渐渐停歇。三王联军联军部队趁势就发动反击,在洛阳城下进行决战。数十万部队对司马伦的六、七万醉鬼。从东北和东方实施合围,从半夜杀到天明,将这伙神兵部队全部围歼,阴阳二仙见大事不妙不敢去见司马伦,跑到梁王司马肜府里躲了起来,这场战役双方共战死十万人。

    新皇帝司马伦发现神仙也帮不了他,第二天宣布向联军投降。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领着数十万大部队浩浩荡荡地迎接惠帝复位,人性真是可怜,毕竟性命比脸皮重要,那帮劝赵王司马伦即位的大臣立即见风使舵,一齐欢呼惠帝的复位,混在里面的梁王司马肜为了表现自己对皇帝的忠心,上表请求杀赵王司马伦。过了一百天皇帝瘾的赵王司马伦也被关到贾后毙命的金墉城,在同一栋房子里被迫喝下贾后喝过的金屑酒自杀。车骑将军孙秀和名将孟观等也跟着被灭族。

    联军夺得了执掌朝政的大权,头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以齐王司马冏为第一功,封为大司马,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河间王司马颙为太尉,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改封为长沙王,东海王司马越为中书令兼侍中,梁王司马肜封为太宰。惠帝前一拨大臣还没认全呢,这就又换了一拨大臣。

    齐王司马冏成为了复辟的大英雄,慢慢地就骄横起来,把自己家里建设得比皇宫还豪华,后来他连上朝都懒得去,干脆就在自己家里面办公,别的官员散朝以后还得到他家里来报个到,汇报一下在朝堂上都做了什么,没多久就没人再去白痴皇帝那里去了。

    齐王司马冏的行为引起了其他亲王们的不满,他们本来就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来的人物,自己出不了头也不想让别人出头,长沙王司马乂就与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密谋反叛。成都王司马颖借口老娘病重,一半告辞一半逃亡地先跑掉了,河间王司马颙也回到长安准备造反。梁王司马肜正好并州王弥造反,请求带兵去剿灭叛匪,司马冏正愁没人带兵打仗,乐乐呵呵派他去了。

    只过了半年,河间王司马颙完成了战备工作,然后派遣大将张方为先锋率领十万大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讨伐齐王司马冏。

    齐王司马冏对河间王司马颙的造反竟然毫无防备,直到叛军到达距洛阳一百二十里的地方时才发觉。他知道城里的长沙王司马乂和河间王司马颙关系很要好,深恐长沙王司马乂做内应,就派兵进攻长沙王司马乂。可巧长沙王司马乂也在图谋消灭齐王司马冏,两下里的部队就在洛阳城中混战起来,长沙王司马乂让部队大喊齐王司马冏谋反,齐王司马冏也让部队喊长沙王司马乂谋反,交战双方都在城里四处放火,全城都笼罩在滚滚硝烟之中,冲天的烟雾连一百余里外河间王司马颙的营地那里都能看得到。

    双方的部队在烟火中杀得昏天黑地,长沙王司马乂觉得难以取胜,就派部队捉拿皇帝和大臣,把他们都赶到城楼上,迫皇帝宣布齐王司马冏谋反。可巧齐王司马冏的部队正好杀到城楼下,看到长沙王司马乂的旗号在城楼上,不分青红皂白就射,城楼上的大臣们在箭雨中刷拉拉地倒下一大片。其他大臣一看齐王司马冏果然在谋反,急忙催促惠帝下诏宣布诛杀齐王司马冏。

    有了皇帝的诏书,长沙王司马乂的部队士气大振,战力顿时增强数倍。皇帝的禁卫军也出来帮忙,经过三天三夜硝烟下的混战,齐王司马冏的部队最终残败,齐王司马冏也被长沙王司马乂活捉。

    长沙王司马乂晋升为太尉,而倒霉的齐王司马冏则被斩首。劳师千里而无功的河间王司马颙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什么好处都没捞到,气得七窍生烟。

    司马颙什么好处也没得到,一气之下准备进攻司马乂,突然他接到了益州发生流民在李特的带领下举行叛乱的报告,后院起火他不敢大意,急急忙忙带兵回家平叛。

    原来在四川绵竹,聚集了十几万逃亡的老百姓,他们大都是甘肃天水一带的氐族人,因为旱灾而跑到四川找活路,被称为“流民”。益州刺史赵廞害怕这些不安定因素会给益州造成不好的影响,准备把他们遣送回原籍。流民中有个叫李特的人,很有力气,他有两个兄弟李庠、李流,李特被赵廞聘请当部将。有一天李庠犯罪被斩首,李特和李流干脆煽动流民造反,杀死赵廞后占领了成都。

    梁州刺史罗尚自告奋勇去担任益州刺史。他到了成都后,一面结交分化各股流民,一面偷偷调集三万军队准备偷袭聚集在绵竹的流民。李特得到消息后将计就计,在流民大营的外面又埋伏了一批流民,到了晚上军队杀过来后他们立即进行反包围,把三万晋军杀得只剩下五千人狼狈逃窜了。

    河间王颙屡吃败仗,就派遣重兵从荆州和长安两路围剿李特的部队。荆州的部队是相当有战斗力的壬午兵,李特在突围中被官军杀死,留下李流拥立李特的儿子李雄率领流民继续作战。益州的形势才稍有好转。

    和以前的执政官不同的是,长沙王司马乂并没有掌握住兵权,两个各有打算的亲王——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一个在邺城,一个在长安,虎视耽耽地望着洛阳城里的皇帝宝座。没多久,河间王司马颙就和成都王司马颖一齐叛变了。

    公元303年8月,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起来造反,讨伐京城的长沙王司马乂。河间王司马颙的大将张方率领七万精兵进攻洛阳西的函谷关,成都王司马颖亲自带领大军二十万进攻洛阳东北的朝歌。长沙王司马乂只好硬着头皮两路作战,他先派一万部队守住函谷关的要道,结果不敌张方的精兵。只好撤回洛阳迎战成都王司马颖的二十万大军。这一次长沙王司马乂面对的敌人是贾谧的二十四友中的陆机和牵秀等文人指挥的部队。

    长沙王司马乂曾训练过一支只有几千人的骑兵,在马背上绑一枝一丈多长的长戟,进攻时排成一行冲锋,被突击的一方根本无法反击,号称铁戟陷阵骑,战斗力很强。成都王司马颖的先锋陆机是个文学家,根本不懂得怎么打仗。率领的十万步兵还在乱哄哄地排阵势的时候,五千铁戟陷阵骑就呼啦啦地奔踏过来,如同砍瓜切菜一样,把陆机的部队冲得大败而逃,护城河里面堆满了尸体。结果陆机的部下兵变,同样是二十四友的牵秀向成都王司马颖进谗言把陆机给处死了。

    长沙王司马乂取得大胜,又掉头回来使用铁戟陷阵骑攻击张方,并让惠帝亲自督战。张方的部下看到皇帝的麾盖不敢进攻,被杀死五千多人。

    张方这个人治军很有一套,他命令部下趁着夜色就地筑营,天没亮就把阵地盖好了,并安装了很多的机弩,让六万多部队藏在营垒里面,待铁戟陷阵骑突击的时候,六万多人突然架起机弩就射。把五千陷阵骑都射成了刺猬。

    长沙王司马乂败退回洛阳,二十多万叛军把长沙王司马乂和惠帝团团包围。一直围到第二年正月,洛阳城里粮食奇缺。长沙王司马乂和部队一齐吃糠咽菜、同甘共苦,士气仍然很高昂,屡破敌人的进攻,他手下的将士们都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防备刺客袭击长沙王司马乂。就在这个时候,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偷偷绑架了长沙王司马乂,开城门把长沙王司马乂作为礼物献给了张方。

    张方把长沙王乂用铁链捆到柱子上,四周燃起炭火,花了半个时辰把他活活烤死,围观的众将士可怜长沙王司马乂守城的忠勇,都不禁为之流下了眼泪,他的亲哥哥成都王司马颖和张方在旁边饶有兴趣地欣赏这人间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