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武林传奇 > 古代时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有“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从巳时杀到未时”;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一回“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三年三月三日一更三点,天子驾坐宸殿,受百官朝贺”;古代章回小说上常用午时三刻推出午门斩首”;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把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天———三更四点……”这些时辰、更点和刻相当于现代的几时和几分呢?我们可以从古圣先贤创造的十二地支纪来推算。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32分。□许书合

    时辰别名:

    子时:夜半

    丑时:鸡鸣

    寅时:平旦

    卯时:日出

    辰时:食时

    巳时:隅中

    午时:日中

    未时:日迭

    申时:晡时

    酉时:日入

    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

    佛教时间:

    一昼夜等于30须臾,一须臾等于现代时间的8分。一须臾等于20罗预,一罗预等于2·分。一罗预等于20弹指,一弹指等于0·12秒。一弹指等于20瞬,一瞬等于0·006秒。我们常用的一刹那应该是0018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