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智 > 第十八回 分道
    “大哥,等会到了桥界镇就要进入袁绍势力范围。你把我放在那就行,你马上驱车把琰儿、玲儿送到韩馥那里再回来,我会在桥界镇找个地方投宿,你就在我下车的地方等我。”韩启挑起车帘,靠近着典韦,在那双醉眼下,声音却无比的清晰。

    “恩公你可要自己小心。”典韦一边驱车,一边答道。

    韩启退回车里,先向蔡琰叮嘱道:“琰儿,你还是先去韩馥那,他怎么说也是岳丈大人的学生,这样我会比较放心。”然后又严肃地对典玲说道:“玲儿,你要和琰儿奴婢相称,千万不可大意。我可不想袁绍知道我们和琰儿的关系。”

    “夫君放心,玲儿明白。”典玲用力的点了下头。

    韩启又眯着醉眼想了想,突然睁眼用一种睿智的眼光盯着蔡琰说道:“琰儿,我有一事相求。”

    “你说。”这个冰山美人依旧惜字如金。而且和韩启相称从来都是用个‘你’字,绝不可能像典玲似的叫韩启夫君的。

    “我想让你以你或岳父的名义开个马场,最好地方偏僻些,我想你和韩馥说,他不会不允。还有,你和玲儿这几天也要散播个谣言,我想这点事难不倒你。”韩启饶有兴趣的看着蔡琰,嘴角不觉得上翘着。

    蔡琰还没有说话,典玲已经问出口了:“夫君,是什么谣言?”

    “嗬嗬,就说我因上回王允府受辱,现自暴自弃,嗜酒如命,只对风月琴棋,骑马打猎还有些兴趣。就像个公子哥,你们看着编吧。”韩启说着说着,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以为这样的谎话能骗了谁呢?”蔡琰被如此低劣的谎言弄晕了,她可不相信韩启仅此而已。

    “那可不一定,当低劣的谎话说得多了,也就变成真理了。而且我也没打算让所有人都相信,那就不会显得有人聪明了。”韩启对自己的解释很满意,所以都开心到笑出声来。

    “嗯,但你要知道,这么说可对你以后的名声可不大好。”蔡琰可不对韩启的这么做报有什么好的幻想,所以还是随口提醒了韩启一下。

    “名声不好?呵呵,我以后的名声会更不好。在这种世道下,名声远没有实力来的重要。只是个用来收买人心,讨伐他人的工具罢了。”韩启的话很直白。

    蔡琰想到名望极好的父亲所遭遇的一切,这就不再说什么了。

    桥界镇依山而建,因两侧的断谷被一座很宽的木桥相连,因此得名桥界。又因为这里虽山势不高,但却地势险要,所以长年驻军。而且现在此地又是冀州韩、袁两大势力的分界,所以形成了一镇分两部,双方各占一桥头的架势。

    韩启到了桥界镇,并没有在韩馥的领地停留,而是下车后过桥直至袁绍的驻军营地走去。

    “来者何人,此乃军营要地,快给我站住。”只见瞭望楼一兵头高声喝斥道。

    韩启刚过桥就知道在此地暗哨林立,放眼望去,这军寨是依山傍水而建,寨门高大,寨墙基座为土石堋成,上面再把整木立起,两边各有一个瞭望楼、两个箭楼,高约十几丈。兵丁全是褐色甲胄,精神饱满,身强体壮。军寨里更是镏金黄旗四处飘扬,上书着斗大的袁字。

    “看来袁绍手下能人不少,能把北地的骠悍儿郎训练的如此威武,也属不易呀。“韩启用心打量着四周,心中暗暗思量着。但口中也没闲着:“在下韩启,乃本初将军的旧识,今路过于此,望请通告你部掌部的将军。”韩启叫袁绍时故意十分亲近,神色更是自然的像是回家一样。

    “还望先生稍后,容小人禀告。”那兵头听韩启的口气与自家主公像好友一般,虽不见韩启有何过人之处,甚至于还有些落魄,尤其还披着长发,更显不伦不类,但也不敢怠慢,就连忙从瞭望楼下来,向中军帐方向跑去。

    不一会,只见寨门大开,刚才那兵头引着两员将校向韩启走来。

    “敢问先生大名,何时与我家主公相识?”一个身着校尉朝服的四十多岁中年人向韩启拱手道。

    “在下韩启,于京中与袁将军相交甚好,今路经冀州,特来拜会。敢问将军是?”韩启连忙回礼问道。

    “哦,原来如此,我是此地掌军的建议校尉趨义,见过先生了。”趨义向韩启自我介绍着,也许是因长年带兵打仗不苟言笑,面色十分严肃。

    “哪里,哪里,韩启见过趨将军。”韩启一边向趨义拱手抱拳,一边看着趨义身后笑眯眯的男子。

    “这位是在下曲部,中军校尉高干高元才。”趨义侧身向韩启引见着。

    “哦,韩启见过高将军。”韩启也笑眯眯的向高干抱了抱拳。

    “岂敢,岂敢。”高干那笑眯眯的脸上洋溢着的和蔼倒是暖人心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