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浪迹三国之一代帝王 > 第六章前奏
    邺城,人头攒动,车马如潮。

    “报——”卫兵大喊着奔进屋内,跪地道,“主公,信都传来消息称,秦羽已于今早发兵五万,往瘿陶方向进发。”

    袁绍一拍桌子道:“想不到这次秦羽还是出兵了。”辛评道:“此次主公讨伐张燕,那秦羽既与张燕盟,出兵也是必然的。”

    袁绍怒道:“如此正好,前仇旧恨就一起报,一次把债全讨回来。传我号令,发兵十万,与秦羽决一雌雄。”

    文丑请命道:“主公,末将愿为先锋。”袁绍喜道:“有文将军出任先锋,吾何所忧也。”

    郭图道:“主公英明,然秦羽狡诈非常,我以为还须文、颜两将军共敌之,才有把握获胜啊。”文丑怒道:“汝敢小窥吾?”

    郭图忙道:“文将军请息怒,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以为以将军之才抗秦羽,实也足矣。然万事皆有万一,现颜将军讨伐张燕,天下皆之,如在此时突进巨鹿,定能杀秦羽一个措手不及。然则文、颜两将军再合兵一处,定可杀秦羽个片甲不留。”

    袁绍笑道:“公则此计甚妙,就依此计行事吧。”…

    “主公,不等信都的援军了?”军师扶张燕下马,问道。张燕叹道:“远水救不了近火啊。”转而问道:“信都援军到哪儿了?”军师忙道:“已经在巨鹿了。”

    张燕疑惑道:“巨鹿?怎么会……那中山守军有何行动没有?”军师道:“那倒尚不清楚……”

    忽,马蹄声骤起,只见一斥候滚落马鞍,倒地道:“呃……主公。”张燕大惊,忙令士兵搀扶过来,问道:“出什么事了?你不是在前探路吗?”

    那斥候断断续续道:“是……主公,前方发现大量敌军,领军的……自称是马延,弟兄们都死……呃。”说着,一口气上不来,脑袋耷聋,死了。

    军师大惊失色,颤声道:“主公……我们莫不是已经被包围了?”话刚出口,自己也吓出一身冷汗。

    张燕双眉紧锁,转身大喝道:“想我张燕反汉而立,占城镇,啸山林,何等威风。不想今日竟为袁绍小儿锁困于此……”众士兵皆大呼道:“誓死突围,誓死追随主公……”

    张燕手一扬,哽咽道:“好,好……好兄弟,我张燕愧对你们,今日当以众兄弟一起血战一场,扬扬咱们的威风……”“主公万岁……”众士兵闻张燕一席话,皆热血沸腾大呼着……

    暮色昏沉,血红当空。大地上到处散发着浓重的血腥味,令人作呕。尸体横陈,残旗遥立,可知战况的激烈。

    漆黑深夜,一支黑色大军踏过冰冷的河水,衔枚疾进,幽灵一般来到了张燕大营东侧,悄无声息的严阵以待。

    “大人,”一身黑衣的斥候轻声道,“张燕大营中除了几队巡逻的士兵,其他人都已入睡。”

    沮授小声道:“看样子,连日的行军作战已经把他们差不多累跨了……”颜良笑道:“这次定要活捉张燕,传令下去,即刻行动,杀他个人仰马翻。”

    张燕战了几日,甚感劳累,正想小憩片刻,不想刚想脱甲,外面嘶喊声大起。忙大刀一提,大步奔出帐来。

    一出大帐,张燕左右寻不见军师的影子,只听见来来往往士兵喧嚣叫嚷的声音。大地震的愈发厉害,袁兵一波波的涌进寨来。

    “飕飕~!”呼啸声伴着熊熊火焰从寨门的方向倾泻而来,靠东的营帐早已化作了一片火海,火势迅速蔓延,上千人呼嚎着在烈火中奔逃求生。

    张燕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尽管知道这次可能自己真的劫数难逃,但还是手中刀一扬道:“弟兄们撑住,杀呀——”说着,自己一刀结果了冲上来的袁兵,脚步一跃加入了战团。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燕身上的力气也一点一点的消失,正当张燕极度劳累,想搏命一击时,袁营方向却传来了鸣金之声。

    张燕抓住机会,猛的一喊:“弟兄们冲啊——”数千士兵随着张燕气势的飙升,士气猛的上涌,杀出数里,直待袁兵尽数退尽方休……

    颜良一掀帐门,喝道:“何人胆敢擅自鸣金?”只见里头那人转身笑道:“颜将军多日不见,还是老样子。”

    颜良一愣道:“公则?你怎么到这儿来了?是不是主公出事了?”郭图摇摇头道:“非也,我此次来是奉了主公之命,令将军回师巨鹿,与文将军夹攻秦羽。即刻起程,不得有误。”

    颜良拜道:“接令,我马上就去传令。”这是一道声音,不适时的响起:“不可,此乃秦羽围魏救赵之计也,现在张燕穷途末路,胜之易也。如现在放弃,恐于事无益啊?”

    郭图冷笑道:“怎么?你想违抗主公的命令不成?”沮授续道:“张燕被围,按常理看,秦羽应该由中山出兵为佳……”郭图不以为然道:“秦羽身在信都,当然是应该由信都出兵,解围常山,路经巨鹿也是必然。”

    沮授笑道:“那请问公则,中山怎么任何反应都没有?那些守将不属于秦羽管辖,还是那秦羽本就好大喜功,纯草包一个?”

    郭图尴尬道:“那……你到底是想违抗主公的命令,是吧?”沮授转身背对郭图,道:“我这是为主公着想……”

    郭图气极,道:“你……等着!”长袖一甩,出帐而去。

    袁兵紧居寨内,免战牌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