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熙宁大帝 > 第四十章:蔡京迁都
    read-ntentp{fnt-tyle:nral;fnt-weight:100;tet-deratin:nne;line-height:inherit;}read-ntentpite{diplay:nne;viibility:hidden;}

    上京,内阁大楼。

    “报。”一名士兵手举军报冲进了内阁大楼。

    蔡京接过军报,迫不及待地打开,眼睛在上面一扫,最后传给内阁次辅李佩雄。

    军报喜忧参半。内阁次辅肖一远攻陷苏州(大连)港,歼灭北辽五万水师,缴获四千余艘海船。肖次辅炮击苏州城两日,歼灭北辽骑兵两万。苏州城被肖次辅焚烧,城中辽民在炮击中丧生三万余,现有十万辽民被肖次辅装船。预计半月后,辽民会被运抵上京。肖次辅最迟一个月后就会回到上京。

    龙卫军郭开攻陷大沽港,歼敌八千水师。兵进蓟州时,遭北辽五万精锐骑兵伏击,损失惨重。阵亡将士一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人,其中火箭炮兵团被全歼,一百四十台火箭炮车被辽军所夺。铁卫军副指挥使唐重生受重伤。龙卫军残兵在海卫军三团的接应下已经撤退到枫叶岛。预计半月后会撤回上京。

    瀛国(日本)大军。源义家父子率一万人未攻下锦州、来州港,损失八千多人,源义家父子率残兵退回了枫叶岛。瀛王白河率两万人攻破辰州港,围攻辰州一日后撤退,遭到五万辽军铁骑尾追,损失五千人。现已撤退到枫叶岛。预计半月后会返回瀛国。

    “没想到损失这么大,攻辽十万大军,折损了三万多人。龙卫军竟然被打残了。陛下回来,该怎么交待?”次辅李佩雄忧虑道。

    “至少这次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北辽水师被全歼,他们已经无力南下了。只是龙卫军要重新组建,南进计划就要提前启动了,不然,黄金火骑兵的战马问题可不好解决。”内阁参赞王真说道。

    “十五万屯田军是否已经武装起来?”蔡京问道。

    “已经与五千联防军布防了,宋军应该不敢乘机占领上海府。”内阁参赞李商海回答道。

    “不好预料呀!现在龙卫军精锐已经被打残,上京几乎无兵可守。宋帝赵颢,年轻气盛,不知道他会不会做这样的蠢事。”蔡京忧虑道。

    原来,宋廷得知帝国与北辽大战后,竟然在苏州屯兵十万。好在领兵大将是燕达,燕达是一个勇将,原来只是一个指挥使,是被赵兴一手提拔上去的。宋朝的指挥使不同于帝国的指挥使,指挥使在宋朝相当于校尉级别的小将,最多领兵一千五百人,连将军都称不上。帝国的指挥使相当于大将级别,可统兵三万。

    显然,宋廷是两手准备。万一帝国战败,那么就可以乘机夺取上海府,防止上海府被辽军所占。就算不是大败,杀敌一千自损了八百,那上海府也无兵可守,正好攻占。

    面对这样的危机,蔡京只能拿已经屯田好几年,从未训练过的屯田军顶上去。至少屯田军以前训练过,熟悉军旅之事,比重新征兵要快捷得多。

    “龙卫军虽然被打残了,但海卫军仍在。首辅是否应该考虑迁都台北,万一上海府被占,帝国也不至于····”内阁参赞王真说道。

    “迁都,大胆。没有皇上同意,谁都不能这么做。”铁卫军两大副指挥使之一的李佩洋大声喝道。

    “皇上不在,怎么让皇上同意?事关帝国存亡,岂能因循守旧?”王真怒目相对。

    “迁都的确不可,如果迁都,商人们对帝国失去了信心,钱庄恐怕就会发生挤兑。帝国财政就要先崩溃了。帝国财政崩溃,所有的开发事项都不得不停下来,这与亡国无异。”内阁次辅李佩雄分析道。

    “迁都,一定要迁。皇上怪罪下来有本相顶着,不会怪到你们头上。”蔡京下决心说道。

    新都上海是蔡京一手经营起来的,他在帝国的威信甚至比赵兴这个皇帝还要大。没有人敢质疑他对帝国的忠诚,也没有敢质疑他的选择。

    迁都台北是蔡京一年前就在考虑的事情,他当时也和赵兴谈过此事,但是赵兴没有同意。赵兴考虑的是,一旦迁都台北,那么帝国政权很可能偏安一隅。上京的优势在于背靠大宋,吸纳大宋的人才和财力,借助大宋资源优势。如果迁都台北,就会被大宋百姓视为蛮夷,那时候,帝国的发展就失去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蔡京,时年二十五岁。比赵兴年长一岁,十分年轻。历史上的蔡京做过地方小吏,熙宁三年才进士及第,出任地方官。历史上,蔡京是王安石变法的干将,知权谋,有大略,是天生的宰相之才。赵兴在朝政上的思考远远不能和他相比,论学识,论思维的缜密性都差得远了。赵兴的优势或许就是有了后世几千年的见识,知道历史的发展走向。

    赵兴把蔡京直接从小吏提拔到四品知府,撇开了进士出身,撇开了资历。只有知道历史走向的人,才有这么大气魄。蔡京是个能臣干吏,上司要什么,想什么,他都了如指掌。为此,历史上的蔡京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奸相。有奸相就有昏君,上有所好,下必从焉。赵兴想要的和历史上的宋徽宗想要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蔡京也由此从一代奸相化身为一代名臣。

    宋朝时的官与吏是两个概念,官再小也是官,吏再大也是吏。一日为官,终身为官,一日为吏,终身为吏。要做官,必须是进士出身。小吏则没有这样的要求。官是朝廷选拨,吏则是当官的自己招募。为此官吏,官吏,这个吏还不算是国家公务员,只能算是私人幕僚。

    “可是财政方面,怎么兼顾?”内阁次辅李佩雄问道。

    李佩雄是一个大科学家,精通机械制造,又是海商出身,东城作坊的运转大都是他在一手管理。但是,在政事方面,在朝政大局上还是得由蔡京全力撑着。

    “挤兑?要挤兑,他们一个子都拿不到。内阁暂时不迁,只要内阁不迁,商人们就不会质疑。四大学府全部迁过去,这是帝国元气所在,一个学子都损失不起。东城的作坊也要转移一半到基隆。国库的金银全部运到台北,放在上京太危险了。只要保住了金银,保住了人才,就算上京丢了,皇上也不会怪罪的。”蔡京一口气说出了三项必须做的事情。

    帝国现在通用的货币是纸币交子,金银铜钱都储存在国库,已经达到三亿八千万贯。如果上京被攻破,那么大宋、北辽、西夏等各国的大商人有三成以上都得破产,交子捏在手里就成了废纸。上京的发展势头已经在东亚形成了以上京为中心的贸易网络,上京对原料的需求没有似乎没有止境,上京成了东亚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如果上京经济崩溃,那么整个东亚的商贸体系也会崩溃。在帝国与北辽在渤海湾大战时,各国的大商们也在为帝国出力,渗透他们的官府,消除兵灾。兵荒马乱是商人的恶梦。如果连年打仗,为供应上京准备的原料就会堆积,他们就得破产。

    帝国的发展几乎将整个东亚各国的商税提高了三成,得益最大的是宋朝,商税收入提高了四成,这让宋朝的国库开始充盈起来。更重要的是,为供应上京的原料,宋朝各地都在大规模地开矿,吸纳了许多无地的流民,以往一天一次的小规模农民起义也没有了。

    为此,宋朝招流民当兵,防止暴动的方法已经是用不上了。这些都为宋朝王安石新法的推行创造了条件。

    对这种状况的了解是蔡京的信心所在。蔡京要迁都不只是因为宋朝北辽的军事压力,主要是出于帝国进一步发展的考虑。

    帝国总人口已经达到九百万,与北辽差不多。上京的人口从四百万降低到七十万,其中有三十万还不是帝国的百姓,而是宋朝涌来务工的农民,到上京讨生活的歌姬,还有各国的商人。对比两年前,上京更加繁荣,娱乐业也由此兴起,成为仅次于汴京、杭州的销金窝。

    台湾省已经得到全面开发,打算五年内开发出十五个港口城池的计划早已经超额超速完成。自贯穿台湾的驰道修建完成后,延驰道又修筑了两座大城,其中一座就是台北。台湾人口达到四百五十万人,南洋各国买来的工奴也达到了五十多万人。

    开发台湾后,帝国新得三州二十二个县。基隆和台南、台北已经升级为州,其它各港口城池升级为县。这样一算,包括琉球三山岛的明珠县,帝国已经有了一府三州三十个县。

    帝国唯一的属国——瀛国,人口从三百万增长到四百万。瀛国在得到帝国的支持后,已经吞并了北海道,还有库页岛。征服各蛮夷后,瀛国的人口一下子就膨胀起来。变法后,瀛国开发各岛,进行屯田,又用蛮夷作工奴大量开矿。瀛国已经养起了六万常备军,为此帝国内阁才征调瀛国三万大军参战。在得到帝国免除瀛国一年的朝贡承若后,瀛王白河立刻起兵参战。毕竟朝贡费用远远高于参战的军费消耗。

    算上瀛国,帝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九百万。瀛国人口稀少,土地广阔,又有基础。开发后的收入要高于帝国,帝国一半的粮食供应都是来自于瀛国。如何解决粮食问题,仍然是帝国的一大难题。

    “首辅的意思,是要提前启动南进计划?”内阁参赞王真问道。

    “不错。只要迁都台北,帝国就不用大规模扩建龙卫军,而是将财力投到海卫军的发展上去。台湾是一个岛,有海卫军足以守卫帝国。也只有大规模扩建海卫军,帝国的南进计划才能实现。诸位同僚请看,这是台湾岛,北面是明珠县,再北面是瀛国。南面是麻逸,再南面就是东印和澳洲。皇上的意思就是要从北到南扩大帝国版图,形成一条南北贸易线。开发麻逸后,帝国的粮食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台湾人口有四百多万,平均一个县的人口就达到二十多万。一个小县城,人口最多三万,不然,粮食无法供应。开发并转移至少两百万人到麻逸、东印、澳洲,那么帝国的粮食问题,以及原料供应问题就可以实现自给。海卫军至少要扩大到四个军,十二万人,才能推行南进计划,震慑南洋诸国。”蔡京拿着竹竿指着世界地图说道。

    “我赞成。皇上说过,澳州是一个大陆,有广阔的草原,还有极易开采的铁矿。只要占据澳洲,原料问题才能彻底解决。还可以在澳洲大规模放养战马,打造骑兵。那时,攻打北辽就不用在渤海湾小打了,完全可以与北辽进行骑兵对决。”内阁参赞王真首先表示赞同。

    “我也赞成。”内阁各成员纷纷表示支持。

    “你们内阁如何行政,我管不着。不过,皇上交待我,这上京一定要守住。你们要是胆敢和宋廷混同一气,把上京让给宋廷,就不要怪我的青龙刀不长眼睛。”铁卫军副指挥使李佩洋恶狠狠地说道。

    虽然是内阁主持朝廷军政大事,但是军权的掌握者仍然是赵兴。赵兴出征美洲后,军权交到了各军指挥使手上,赵兴的命令是要他们配合内阁的军事行动,但军权不能交到内阁手里。军队上下士兵都忠诚于赵兴,这是赵兴敢亲征美洲的基础。

    内阁担心龙卫军被打残,赵兴会问罪,就是怕赵兴认为是内阁葬送了他的龙卫军。龙卫军是赵兴的心血所在,也是赵兴统治的权威所在,龙卫军被打残意味着内阁要夺赵兴的军权,要把赵兴架空。这形同造反。

    内阁成员都明白,皇上放心商人内阁主掌军政大权,就在于商人们需要皇权的庇护。如果商人们有了自己的武装,那么商人们就凌驾于武将士兵之上了。这样的话,百姓们很可能就会成为商人的工奴农奴,而士兵们则成了兵奴。这是武将士兵所不允许的。商人们要百姓务工务农,要士兵征战,都是要高额工资的,还要给予田产。商人们不敢反对赵兴,因为赵兴给商人的好处对比这点难处要大的多,但商人们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还是大量地从南洋诸国购买奴隶。

    “好了,李指挥使。内阁要做什么都是有分寸的,用不着你大呼小叫的。”蔡京大声叱喝李佩洋。

    这样威胁内阁,内阁的面子往哪里搁。要不是李佩洋此时是代表赵兴待在内阁,内阁早就把李佩洋轰出去了。

    汴京,崇政殿。

    新帝赵颢看着渤海湾的战报,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上京应该算是战胜了,却是惨胜。要不要趁机占了上海府?赵颢拿不定主意。

    “官家,把苏州的十万兵马撤回来吧!北辽战败了,他们的水师都被上海府的海卫军歼灭了,战船也都被上海府缴获,北辽已经无法南下占领上京。官家不用担心上海府被北辽所占了。”曹太后缓缓走进崇政殿说道。曹太后身后还跟着向皇后。

    “皇祖母安好,见过皇嫂。”赵颢向曹太后,向皇后弯了弯腰。

    “官家想什么,哀家是知道的。不要忘了,上海府早晚都是官家的,官家何必急于一时。”曹太后在向皇后的劝说下,来警告赵颢不要对上海府动手。

    “是,皇祖母。”赵颢扫了向皇后一眼,恭敬地说道。

    赵颢是曹太后推向皇位的,曹太后的话,赵颢不得不考虑。

    “北辽的七路进兵计划,官家可有应对的法子。”曹太后最担心的还是这个。

    “西夏和青唐扰边,朕已经给王韶下旨,要他小心应对。北辽此番应当在应对上海府不断袭击渤海湾,想必不会南下。高丽要防范日本,也动弹不得。大理发兵十五万进攻交趾已经两年了,他们是不可能联兵犯宋的。北辽也威胁不到他们,完全不用担心。”赵颢解释道。

    历史上,大理的确发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进攻交趾,战争打了三年,但被交趾击退。交趾是宋朝的称呼,交趾自称大越国。国主是李唐后裔李日尊。李日尊时期,交趾国力强盛,曾攻破占婆国(占城),一度向外扩张,甚至进犯北宋。其子李乾德在公元一零七五年,发兵攻打北宋的钦州(在广西),后被北宋大将郭逵击败,上表请降。交趾是一个不安稳的小国。

    “嗯。官家要变法图强,哀家没有干涉。但是官家也要明白朝政的轻重缓急,要怎么做,花多长时间去做,官家心里都要有个底。熙宁皇帝就是太急躁,才导致大宋百姓民不聊生。官家要引以为鉴。”曹太后提醒道。

    “是。孙儿明白,一定不辜负皇祖母一片苦心。”赵颢恭敬地说道。

    “明白就好,哀家就不打扰你们商讨国事了。”曹太后说完,在向皇后的搀扶下离开了崇政殿。

    辽国,南京折津府(幽州)。

    “张孝杰呢?他不说一切都在掌握中吗?朕要杀了他这个王八蛋,竟然葬送了朕五万水师。朕要灭他九族!”耶律洪基在大殿中气急暴走,手中的刀不断挥动着。地上碎了一地的花瓶,几张木椅也被劈坏。

    “陛下,张孝杰被赵顼的人活捉了。现在,赵顼的海卫军正在不断袭击渤海周边城池,一击则退。我们没有水师,处处在被动挨打。几十万大军防守海岸,太耗钱粮了。不如和他们讲和吧?”北院枢密使事萧惟信壮着胆子对暴怒的耶律洪基说道。

    “讲和?你不知道他们是不谈判的吗?”耶律洪基喝斥道。

    “陛下,不如把沿海百姓内迁十里,筑起城墙。这样他们就毫无所获了。”北辽晋王耶律仁先献策道。

    耶律仁先在平定草原诸部叛乱时立下大功,阻卜部的磨古斯汗就是死在他的手里。在军事上,耶律洪基对他的意见非常重视。

    “陛下,眼下也只能这样。西域黑汗国派来特使求援,塞尔柱突厥人发兵二十万已经打到他们的汗廷八剌沙滚了。黑汗是我朝重要的属国,陛下要统治西域,就不能不救援黑汗。”南府宰相耶律蕊奴说道。

    在历史上,塞尔柱帝国的确大规模入侵黑汗,但被辽国与黑汗的联军击退。辽军以少胜多,以强大的武力震慑着西域诸国。当时的西方各国都以为契丹就是中国,直到后世,中国翻译成外语仍带着契丹的意思。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wwwzhulang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