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月明沧海 > 第二百五十九章 辗转千里 下
    旅舍主人杀鸡煮米,置办好饭菜,邀请众人就食,感叹道:“这个村子亦有豪杰之士,以前也曾举义起事,但受到清虏残酷镇压,死了四十多个汉子,所以至今没有人敢轻举妄动。此次朝廷大军在南京受挫,你们又打了败仗,我们再也不能重见汉官威仪啊!”说罢,低声哭泣良久。张煌言见三人是忠义之士,告诉了自己的姓名,又商量返回浙东的道路,议定从安庆渡江。

    张煌言忽尔记起附近有位旧友朱子成,在高河埠开药房,遂请胡老大先引导至高河埠。行了数里路,到了高河埠,天色已近黄昏。张煌言派杨冠玉和向导到市井,打听朱子成药房所在,不料朱子成去往别处,尚未返回。市人见杨冠玉和向导打听朱子成,觉得有异,先是围观,接着成群结队跟在二人身后。有两个汉子出面,自称是朱子成朋友,劝说众人离开,方才没带来麻烦。

    朱子成不在,又无处停留,四人只得找一家旅舍住下。旅舍老板娘是歙县人,听说张煌言来找朱子成,所以收留四人住宿。张煌言心中怅然,无所问津,颇为空虚无聊。次日早晨,张煌言忽然想起安庆向来有卖稻米船舶,往来南北,必然取道枞阳湖。从高河埠到枞阳湖,有条河流相通。遂请胡老大代为寻觅船只,准备渡江到池州,上九华山,再徐图归计。

    一个时辰后,胡老大租好船,与舟人约定正午开船,遂告辞离开。离开船还有些时间,张煌言、葛明、杨冠玉暂且在客店中安歇。忽然两个汉子推门而入,在张煌言榻上坐下,问道:“你来自何处?”张煌言答道:“我是教书先生,准备返回江南,顺道过来拜访朱子成。”杨冠玉惊喜道:“这二位叔叔是朱先生的朋友,小子昨日在市井被人缠住,多亏他们相救。”张煌言急忙拱手道:“多谢二位!”其中一人道:“不用客气!旁边有间空屋,我们过去细谈。”二人站起身来向门外走去。张煌言刚要跟随出去,葛明拽住他的衣服,示意不要出去。张煌言低声道:“无妨!”遂走了出去。

    张煌言来到空屋中,一个汉子走上前,悄声问道:“您可是姓张吗?”张煌言道:“姓吴。”那人道:“不对,前些时日,我跟随朱子成到江上拜访大军,从邻近船上窥见到您的丰采,您就是张煌言大人。听说您率军进入大山,为何来到此处?准备去往何处?”张煌言知道难以再隐瞒,遂承认了身份。这人微笑道:“我姓金,旁边这位姓徐,我二人是朱子成的友人。昨日在市里见到您,就有所怀疑,今日幸而在此相见。”二人热情地邀请张煌言到家中藏匿,张煌言没有客气,与葛明、杨冠玉来到他的家中。

    过了两日,安庆清军经过高河埠,当地士民畏之如虎,举家逃至村野躲避。张煌言、葛明、杨冠玉不得已,亦跟随出去避兵,来到金某、徐某的一位密友何姓人家。清军离开后,金某、徐某决定亲自护送张煌言。二人另雇一条运粮船,将张煌言、葛明、杨冠玉藏于舟中,由何某陪同,乘船由枞阳出江,渡黄湓,抵张家滩登岸。徐某之兄在此村中卖药,众人来到他家中。而金某、徐某另从安庆渡江,亦来到张家滩徐某的兄长家中。

    众人商定好行进路线,由金某、徐某引路,穿过建德、祁门两山,奔向休宁。这条路崎岖难走,较霍山尤甚。张煌言不幸染上虐疾,只得扶病而行,头上津津汗如雨下,形容消瘦枯槁,几近丧命。途中多次昏倒在地,葛明、金某、徐某轮流背着他行走。靠着兴复大业信念支撑,张煌言硬挺过来。

    东建地带高山绵延伸展,地势险峻,时常有小股山贼出没,在夜间劫掠行人。当地山民结伙手持兵器守住岭头,向过往客商勒索买路钱,实际上也是山贼。张煌言一行冒险走入深山中,所幸没有遇到山贼,路途倒也顺利。将要到达祁门时,江西义军陈九思率部屯驻朱桥,村中人逃散一空,商旅也裹足不前。见张煌言一行继续赶路,路人皆感到奇怪,纷纷上前纠缠询问。幸而向导是歙县人,打发走路人,众人才没有出事。张煌言估计再有两日即可抵达休宁,然后再乘船顺流而下,便可直达严陵。

    众人尚未抵达休宁城,就传来前方有军队阻挡的消息。等到了城外,果然大队清兵聚集城下,如同蜂屯蚁聚,城门大白天却紧闭。原来是清军叛将重新率军归复,县里的长吏恐有变异,于是登城据守,不放他们入城。张煌言一行无法入城,只得投宿城外寺庙,隐藏身份,潜伏待机。

    城门打开后,趁机随熙熙攘攘的人群混入城中,投宿徐某叔父家中。徐某叔父精于医道,有君子之风,见张煌言一行到来,急忙盛情款待。但他也只以为张煌言是位馆师,与其侄子友善,并不知道张煌言的真实身份。

    乱兵退后,周围形势平静,张煌言立即派人雇船到严州。经过新安亭时,亭长派人拦截,索要买路钱,得到银钱后方才放行。到衢口时,巡逻士兵登舟稽查,见到葛明身材高大,且讲北方口音,怀疑是逃亡的军士,欲把他抓走。徐某起身争论,而正好巡检到州城去了,方才没有再纠缠。(http://13800100/Read/YueMingCangHai/月明沧海最新章节热门小说网]

    到了淳安后,已进入浙江地界。可是清军不分青红皂白,四处征集民船运兵。张煌言得知后,急忙让船夫驾船到小港躲藏,可还是被清兵掠去。众人只得绕道走遂安,雇了两次船,方才抵达严州。考虑到将至浙东,隐蔽行迹愈发困难,金某、徐某又不熟悉浙江地理,张煌言先请二人返回,再安排葛明取道杭州,他和书童杨冠玉取道台州。

    张煌言、杨冠玉走得这条道路没有河流,二人穿山越岭,晓行夜宿,自东阳、义乌出天台,直赴海滨。沿途多有村民提供食宿,指引道路,方才来到海边。沿海民众听说张煌言归来后,争相前来慰问,献银送物,一时远近哄然。

    自霍山奔走以来,张煌言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二省、七府、十六县,行程二千余里。回想起雄师十万进入长江,连取瓜州、镇江大捷,兵临南京城下,天下震动。而出兵芜湖,更是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收复四府、三州、二十二县城,何其壮哉!然而转瞬成败易势,胜利如同过眼烟云,就象是在梦中。再想到人寿几何?张煌言唏嘘不已,不胜感慨,随即召集旧部,重新拉起一支抗清队伍。他放心不下葛明的安危,派人四处打听,但没有得到他的消息。

    却说葛明自严州分开行走后,即打扮成道士,怀揣伪造的度牒,一路上风尘仆仆,四日后到达杭州城。看到草桥门,葛明随即想起太湖义军首领吴昜就义此处,不由得泪如泉涌,急忙买来祭品,把一坛酒倒在吴昜就义的那块土地上,跪下磕了几个响头,起身匆匆向吴江赶去。

    葛明来到吴江柳胥村,找到吴昜的衣冠冢,摆上祭品,点着了烧纸。看着高高的石碑,葛明的眼睛湿润模糊,想起与吴昜并肩战斗的往事,吴昜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眼前,不觉流下了眼泪。又想起长江之役功败垂成,顿时悲伤不已。反复念叨着“瞥眼神州何处在,半枕黄粱”诗词,喟然长叹,黯然神伤。

    “葛兄弟!”忽然传来一声叫喊,带有难以抑制的惊喜。葛明急忙抬起头,只见前方走来三个汉子,带着斗笠,渔夫打扮。中间汉子年近四十岁,身体粗壮,正大踏步走来。

    138看书网/免费为广大书友提供月明沧海最新章节和无弹窗全文阅读,如果你觉得本书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请点击导航条上分享链接或复制如下的分享地址: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