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北齐大帝 > 第一章上 春花开娄大家讲史
    魏天平元年春,正值花开似锦,柳絮漫天,一个六岁的男孩正在波光粼粼的莲花池旁发呆,手里兀自拿着一条已经被活活掐死的鱼。突然一个丫鬟跑了过来,“少爷,老爷叫您去前厅。”

    男孩一愣,回过了神。马上冷冷地一把把死鱼甩回了池子里。“知道了。”男孩两眼望着远方,脸上依然是一脸的木然,匆匆地从丫鬟旁边穿过,便要向着前厅快步走去。“等一下,二少爷,先回一下房,我帮您拾掇一下衣服,要不然让老也看见又该不高兴了。”说着,丫鬟连忙向着少爷跑去的方向追去。男孩愣了一下,看着远去的丫鬟,他的眼里出现了一丝的暖意,但马上又消失了。

    两年前他曾在大哥面前说过想要当皇帝,被大哥告诉了父亲大人,遭了一顿家法,连续三天不许吃饭。从此他便一直是落落寡欢,老人们常说小孩子家不记仇,但从那一次起他就再也不曾露出任何的笑容,哪怕是在他父亲国师大人的面,也是非常中规中矩的笑容,从不会失了进退。话也说得更少了,他却更加感受不到别人对他的关心了。

    经常的,只有他身边的这个丫鬟莲儿和小厮小秀还能够给他一些温暖,只是主仆的界限,他们永远也无法能够对他表露出更多的关心,何况,他们之中最大的莲儿也不过是十二岁,都还是孩子,谁会懂得怎么关心呢?唯一能让他感到温暖的也就是他们在他身边陪他一起玩了,再多也就是莲儿能帮他打理一下起居。

    回到房里,看着莲儿服侍着他为他更衣,拿捏衣角、袖子,男孩心头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整个国师府里,恐怕就要属他这位少爷最没有地位了吧?他娘喜欢他大哥和他四弟,可就是不喜欢他。他的仆人也是最少的,除了莲儿和小秀,就没有了。想到这里,他的心仿佛被什么揪了一下,在心里再一次的他下狠心:有朝一日,我要做皇帝!

    更完衣,男孩快步走向了前厅,低着头,男孩还在思量:这几天先生刚刚走了,好不容易能够好好的玩上几天了,爹又叫他有什么事呢?

    转过了回廊,眼看就要到前厅的时候,男孩整理了一下衣服,男孩缓步走进了前厅,他知道他爹最注意的就是礼仪,如果他失了分寸就会受到处罚,这也是从他大哥陷害中得到经验。

    “儿,高洋给父亲大人行礼了,”说着,男孩向着端坐在主位的父亲拜了一下,然后又绕到客人面前拜了一下,“晚辈,高洋给贵客行礼了。”行完了礼,男孩缓步踱到了父亲身后。

    “怎么样?娄老先生?您看还可以吗?”主位上高洋的父亲脸上满是笑容地看着客座上的客人,但流露出来的却是肯定的表情。

    “恩,好好好,高国师果然调教有方,二公子小小年纪举手投足间颇有大家风范啊!”客人是连口赞扬,眼睛里满是欣赏的目光。

    “来,洋儿,给娄先生见礼,这是为父给你请的先生,是我们魏国最有名的学士大家,以博识百家而著称的娄睿老先生。以后,你就跟着先生念书。”话音刚落,只见高洋已经缓步走到了娄先生前,一捋衣服,跪了下来。“学生高洋见过先生。”说完,咚的一声头已经磕了下去。

    “好好,起来吧,二公子,老朽一定好好地教你。”娄老先生欠了下身,虚扶了一下,高洋连忙站了起来,站到了娄先生的身后。他知道这位娄老先生是父亲要给他找的先生了,以前也找过,不过前几天由于身体不好,已经请辞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又给他找了一个先生。站在娄老先生身后,高洋偷偷打量着娄老先生,看样子不过四十多岁的样子,头发梳理得很整齐,整个人透出一股淡淡地悠然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又是一个老古董,就像上一个先生似的,古板得连他说了一句:“大丈夫自当学武以搏天下。”都差点没有被吓晕。六岁的高洋在父亲和娄老先生聊天的时候,正在思量着如何应对娄老先生。是否娄老先生真的能够教给他他想要的?父亲大人已经说过了娄老先生是当朝学识第一大家,是否能够和其他先生有一些不同之处?思忖到此,高洋又静静地开始听父亲和娄老先生的谈话。

    看着高洋一副乖巧的样子,但眼珠却在眼皮下不停的转动,娄老先生知道六岁的孩子是最耐不住这种没完没了的闲聊,能够忍耐到现在,说明他有很好的耐性,就凭着这份耐性,高洋以后也一定会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人物。和高国师又闲聊了几句,看看高洋还没有不耐烦的样子,娄老先生满意的点了点头,找了个由头,带着高洋去了书房。

    高国师看着娄老先生带着高洋离去,满意地抿着嘴笑了,这个孩子不是池中之物,小小年纪就已经能够有雄搏天下的野心了,只是不能只有野心而没有实力,否则再大的野心也会失败。尤其是在被自己教训了几回以后,竟然有了这么好的教养,却在眼睛里依然能够看到野心的闪烁,可见是可造之才,远比老大高澄稳重多了。虽然老三也天资聪慧,但终究不如老二这么稳重,少年老成。老四就更不要说了。

    到了书房,高洋连忙先给娄老先生到了杯茶,毕恭毕敬地端倒了娄老先生面前。娄老先生微笑着点了点头,从高洋手里接过了茶放到了桌上。

    “说来听听,二公子你都学过什么功课?”娄老先生轻捋了一下胡须。“回先生,学生总计读过《三字经》《千字文》《道德经》《大学》《论语》《吕氏春秋》《韩非子》《孟子》《诗经》《孙子兵法》《孙武兵法》《诸葛军法》。”原本笑呵呵的娄老先生渐渐地有些吃惊,他没有想到刚刚六岁的高洋已经读过这么多的书了,更别说还有一些书是非常深奥的。就说他只是读书而没有读懂,但对一个少年来说却也是太多了。娄老先生又点了点头,“那你喜欢读哪部书呢?”

    “回先生,学生最喜欢的是《孙子兵法》,虽然也喜欢《孙武兵法》和《诸葛军法》,但是太细了,三十六计和军法二十则让学生觉得限制了兵法的灵活。”

    “狂妄小子!”娄老先生再一次的打量了一遍高洋,“好,那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兵书呢难道你没有在书里看到过:兵者,死生之地吗?”

    “先生,学生以为既然大丈夫生而天地间,自当抛头颅撒热血,做一番伟业!虽死而无憾!而今乱世,自当学兵法以立国。”说话间,高洋还很稚嫩的脸上露出了一副雄视天下的神情。娄老先生看在了眼里,不禁一震,越发的喜欢眼前的这个二公子了,“嗯,图财者可得生计,图国者可得天下!公子是否和别人讲过这件事吗?”

    “回先生,学生曾经和大哥说过一次,但被大哥骂了回来。”高洋似乎注意到了什么,马上恢复了常态,毕恭毕敬地回答着娄老先生的话。“他说现在天下太平,不需要读兵书。”

    “那你的看法呢?”娄老先生很是好奇的问了一句,因为高洋表现出来的和他所能理解的六岁孩童太不一样了!他想知道高洋到底能够有多深的潜能。“回先生,家中有长幼,齿龄有先后,学生不能妄自菲薄。”高洋似乎是本能的一般,又开始木然的回答着娄老先生的问话。看着高洋的变化,娄老先生知道还需要时间,一转念,娄老先生看向了书架。

    “呵呵,好吧,既然你已经学了那么多的书,老朽就换一本书教你吧。”娄老先生不再多问,慢慢踱到了书架前,看了看,随手抽出了一本《史记》。

    “从今天开始起,我就给你讲《史记---秦始皇本纪》。你看可好?”娄老先生笑呵呵地看着高洋。“是。”高洋回过身在自己的书架上抽出了一本《史记---秦始皇本纪》。

    “先不用看书,你来说一说你对秦始皇了解多少?”

    “回先生,学生愚昧,如有不对之处还望先生谅解。”高洋早已学会了把任何事情都埋在心里,尤其是对娄老先生这样的大家,更没有想表现出来。但六岁孩子的心性还是让他犹豫了一下,想要试一试,他实在是想学到更多有用而实际的东西。以前那个先生教的实在是太少了,每一天只是知道让他念书,写字,虽然读了很多的书,但是更多的是他自己想的,而不是先生教的。最让他失望的是每当他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总是会受到先生的一顿斥责,似乎只有先人的古训才是完全正确的,而自己不能够有任何的想法,尤其是有几次他找到了自相矛盾的事情,却被先生更狠的骂了一顿,说他不学无术,还告到了父亲那里,更是让他受到了更多的惩罚。

    鼓足了勇气,看着先生坚定的目光,高洋咬紧了牙关。“学生以为,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成为秦始皇,是因为他能放眼天下,为了天下,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所以他能够装作浑浑浆浆任人取笑以为他不过是个白痴,装疯卖傻以降低其他人对他的戒心,让人觉得他很没用,即使回到了秦国也是极尽其能装作无用的样子,忍耐名誉受损,借信长侯醪毐(la’ai)之手将其挡道之人除去,最终成为秦王。后又利用各国之间的猜疑,采取先弱后强,远交近攻的方式瓦解其周围的诸侯,”说到兴奋处,高洋一拳砸到了桌子上。

    “他先是对强国示弱,联合强国,灭掉离他近的赵魏韩,然后再挑拨强国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相互之间不肯合纵,先消灭近处的强国,后攻击远处的强国,最后一统天下!登基称始皇帝!”说完,高洋目视窗外天空,仿佛要看穿天空一样,一股无形的霸气从他的身上涌现了出来。

    “嗯,不错。”娄老先生赞许了一句,“当真是秦始皇的知己啊!可惜恨不能相逢!二公子,你说得太好了,老夫颇有些感慨。不过依老朽愚见,你这见解还不够深刻,你可愿意听我给你讲一讲?”娄老先生双眼盯住了高洋的眼睛,他知道不能够错过眼前的这个机会,他自负天下第一学识,可比卧龙,可就是遗憾一件事,就是一直不能找到一个可以让他施展所学的人,今天和高洋一见便觉得此子乃是一个可以造就之才,假以时日他一定会大放光彩。

    高洋脸上有一些红晕,是刚才说话时情绪激动留下的。他听到先生说的话,毫不犹豫,他就用更加坚定的目光看着娄老先生。“学生愿意。”

    娄老先生笑容可掬地看着高洋,又点了点头,清了一下嗓子:“其实,你说的都是表象,非常对,但你仔细的想一下,就会发现秦始皇他有几个方面表现的非常突出。首先是秦始皇非常的有韬略,韬光养晦,也就是你所说的忍耐。”

    “秦始皇的忍耐不只是比常人更能忍,而是更有策略的忍耐。在赵国的贵族面前他忍耐,在各国的公子面前他忍耐,担当着吕不韦面前,他并不是全部的忍耐,有时甚至是盛气凌人,因为他知道吕不韦是可以帮助他的人。他要让吕不韦知道,他不是一个普通人。”

    “嗯,那其他的呢?”趁着娄老先生喝茶,高洋问了一句。看得出来,他正在跟着先生的思路思考。

    “其次,是善于结交。如果不是他在作为质子的时候结交了赵夫人,帮他偷到了令箭,他也不可能那么顺利的离开赵国。如果他没有在回国的路上结交了李斯,那么他就不可能顺利的利用醪毐清扫那些碍事的人,一直到最后杀了吕不韦。”娄老先生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看了看高洋的反映。看见高洋听得很认真,娄老先生露出了一丝笑容,一转语调。

    “第三点呢,就是心狠手毒。”高洋听到后露出了疑惑,但琢磨了一下,马上就又恢复了正常。娄老先生满意地笑了,“你能猜出为什么吗?”

    “做大事者,凡事应以大局为重,有时会经常有一些两面为难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应该做对大局有利的方面的事情。而不利于大局的发展的事情,哪怕再有任何可以原谅的理由,都必须放弃。对吗?先生。”

    娄老先生满意的点了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