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北齐大帝 > 第四章下 见父亲书房批奏折
    “你叫什么啊?”“谢谢你了!”一群小孩七嘴八舌地围在了高洋身边。

    黄顺看着心里有些酸酸的,但他马上分开众人挤了进去。

    “大家不要吵了!咱们先去后院的练功场!”看起来这群孩子还真的是听黄顺的,喊了一嗓子,所有的孩子马上都跑向了后院。

    高洋看着这群几乎都比他大的孩子,笑了。“我叫高洋,是我们家的老二。昨天和黄顺也是偶然认识的,我从小就很少有人和我一起玩,所以我特想和你们一起玩。”

    “没问题!”几乎所有的小孩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小孩子永远是最容易在一起的,没有任何的麻烦,小孩子们已经马上都接受了高洋。

    和黄顺他们玩了半晌,就已经基本上了解这些孩子的实力,高洋现在已经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了。

    天色渐渐地晚了,高洋又见过了黄峰回府了。

    “顺儿,你觉得高家少爷怎么样?”高洋走后,黄峰马上将黄顺叫到了内室,看到高洋和黄顺他们玩耍时,高洋并不像其他孩子一样的投入,而是永远有着一点的旁观的感觉,黄峰愈发感觉到高洋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孩了。

    “挺能和我们玩到一起的,而且他特别的聪明,每次都能带着大家顺着他的想法走。”黄顺想了想,又有些不服地补充,“他还很会说服别人。”虽然他不是很服气,但是确实高洋比他更容易说服那些孩子,而他爹从小对他的要求也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要客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情。

    黄峰满意的点点头,他现在是驮帮的帮主,而黄顺以后就会是驮帮的下一任帮主,如果他现在不能够冷静地分析全局,那么驮帮将会毁在他的手中。现在他很满意黄顺的表现,只是不知道他认识高洋是否是一个错误,那是一个他没有看透的孩子。黄峰又自嘲地笑了起来,自己竟然看不透一个六岁的孩童,难道是自己不行了吗?

    “你和李烈争得怎么样了?”他是一直都知道孩子们之间的争斗的,相信角帮帮主李雄天肯定也是知道的,但是孩子们之间的事,他们都不宜插手,虽然有时多多少少带了点他们之间的利益纷争。

    “还是老样子,不过我们有了高洋做靠山,恐怕下回就不一样了!”黄顺也又他自己的小九九,他盘算着如果不行可以让高洋帮着找官府里的人,毕竟高洋是国师的次子,官府肯定是不敢动的。

    “糊涂,你以为你能够使用高少爷来影响官府?”黄峰听到黄顺的回答不禁有些失望,人总是会喜欢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一些事情,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么多年的教导,黄顺竟然也是这个样子。“高少爷不是你能影响得了的,我说你还是另外想一想其他的办法吧!”说完,黄峰有些生气的起身走了。

    黄顺愣在了那里,他不太明白父亲的意思,但他隐约似乎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一个六岁的小孩,能够让爹这么看重?黄顺像不明白,他迟疑着站了起来,一边思索着,一边走向了练功场。

    “少爷,老爷叫你去一下他的书房。”刚一进府,就看见了莲儿,看样子已经等了很久了。

    又有什么事?高洋心里有些嘀咕,但他还是马上来到了他父亲的书房。

    “父亲大人……”高洋还没有说完,高欢的声音已经响起。“洋儿,进来吧。”听起来似乎比较高兴,但父亲大人永远看不透的心机令高洋不敢多想,马上应了一声进到了书房。

    书房里,除了高欢还有他大哥高澄,他大哥正在和那里批阅书案上的奏折,见他进来,抬起了头和他打了一声招呼,问了一下他的近况,就又低下头专心批阅奏折了。

    高洋马上又恢复成那种老老实实的样子,非常有礼貌的站在了一旁。

    “过来吧,你也帮着我看一看这些奏折,你大哥就是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开始给我帮忙了。”高欢招手让高洋坐到了他的旁边,并给了他几份奏折。

    高洋看了一下,父亲给他的是两份报水害的,一份报冤案的,还有三份是战报,以及五份官报。

    高洋顺手拿起了一份水害的奏折,是黄河的支流济水到今年春洪的时候提前开始泛滥了,请报朝廷能够下发赈灾的银子。高洋看了一下原因,翻出了官报,查阅了一下前几年关于济水的治理,已经连续三年给发赈灾的银子了,而且每年的数量都只多不少,看样子又问题,高洋拿起了朱笔,正准备下笔否掉折子,又犹豫了一下,刚刚他看到了前三年都是他大哥高澄批的,高洋皱了一下眉,用朱笔批了一个“留”字,又在后面写了一个“待另批”,然后放到了一边。

    高欢看在了眼里,看到高洋查官报的时候,他非常的高兴,只是当他看到高洋批了一个“留”的时候有些微微叹气。回过身继续看他自己的折子去了。高澄则是心里暗暗地笑了一下,还是一个小孩子,只是知道按照他以前的批复照批,也就专心地继续进行批复了。

    高洋又拿起了一份战报,是报告敌情的,梁国又有动静了,在绥州一带有梁的人马调动的情况。放下了这份战报,高洋看了一下另外两份战报,是梁在襄阳和郢州的人马调动,走到书架上翻出了最近三年之内的战报,看了一下,绥州和襄阳去年也是在春季进行的军队换防,只是郢州大约早了半年。想了一下,高洋在三份战报上批注:增加游击,注意观察,加强训练,军队暂不通知换防。

    批完了战报高洋偷偷看了一眼父亲和大哥,见他们还在批复奏折。高洋偷偷地抻了一下腰,拿起了报冤的折子。

    是一个定州通议报的,大户人家告一个长工杀了他家的小妾的案子,定州通议审完后,认为还有问题,可是晋阳太守要求通议马上定案。高洋随手批了一个“呈左丞发”。

    最后,看完了剩下的那个水患的折子,拿了官报,高洋退了出去。

    “澄儿,你看你弟弟怎么样?可以吗?”高洋刚刚退出去,高欢就叫住了高澄。

    “回父亲大人,二弟虽年幼,但行事非常稳重,只是经验还是太少,像济水水患不应该给他们再拨银子了。”高澄知道虽然父亲有时候回惩罚高洋,但实际上还是喜欢高洋更多一些,所以虽然有些不太喜欢高洋,在父亲面前还是尽可能说一些高洋的好话。

    高欢满意地点点头。“澄儿,你可是要多帮助你弟弟啊!”

    “是,父亲大人。”高澄低下了头,应了一声。

    回到了屋子里,高洋又看了一会儿官报,他回想着今天在驮帮见到的那些比他大一点的孩子,这些孩子如果能够成为自己的死党,以后会在很多方面方便自己的。

    “先生,我想向您请教点事情。”高洋毕恭毕敬的站在了娄老先生桌前,今天他特地没有让小秀和莲儿以及狄家兄弟他们过来,不是信不过,有些事情能少一点人知道,就少一点人知道。

    “什么事情让你想不明白了?”娄老先生依然是一副平稳温和的样子,最近一段时间他让高洋多去外面接触一些事物,高洋进步的很快,才刚刚六岁就已经能够主导别人的意志,更是在很多地方有了自己的见解。他更愿意是引导高洋而不是教导高洋。

    “先生,如果我想要既发挥自己的才能,多锻炼自己,又不想招惹其他人的注意,能够用什么方法呢?”高洋一想到父亲让他批阅奏折就有些头疼,他知道该怎么办,可又不想让父知道。

    娄老先生看了一会儿高洋,又略微思索了一下,向着高洋缓缓地说:“你可以多问,只要能够问到关键地方,你就可以既学到知识,锻炼自己,又可以不让别人知道你的才能。在兵法里为能而示之不能。”

    高洋想了一会儿,又问:“先生,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让人信服呢?”那些驮帮的孩子,还只是和他一起玩,但是却还不是信服他。

    “施人以利,威人以理,利用他人的不足和弱点成为对方最能够信任的人。”娄老先生开始给高洋讲解谋攻篇。“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且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