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北齐大帝 > 第六章上换皇帝高欢动手脚
    黄顺和黄俊焦急地等了三天,才见到高洋,指名打架的信儿早就已经给李烈送过去了,可偏偏这个时候高洋不露面了。想到过去国师府找他,可是国师府他们根本进不去,昨天想要翻墙进去,结果差点被巡府的士兵给杀了,最后还是被赶了出来。

    无奈地带着所有的孩子们在练功场里继续操练,有几个身手不错的孩子,在黄峰的指点下,被黄顺带到了一边单独的训练,这几个孩子比起其他人来更能吃苦也更聪明,黄峰的想法是,虽然现在不一定能够用得上,但以后一定会有机会用得上的。

    终于,受完了家法的高洋能够自己走路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带着小秀和狄湛赶到了驮帮,一见到黄顺兄弟和那些孩子们,高洋立刻觉得身上轻松了很多。

    “信儿已经送到了,弟兄们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估计这回肯定能够一下子把他们给包了。”看到高洋来了,黄顺马上过来跟高洋说了一下现在的情况。“不过,听狗子说好像看见了一个十来岁左右的衣服特别漂亮的人在和李烈他们来往,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靠山!”

    高洋听了心里有些不安,虽然他的父亲贵为国师,但他却是家教极严,如果对方真的有什么官府里的靠山,恐怕自己还真的不一定是对手,即便能够借着父亲的帮助去除掉对方,自己也会被父亲惩罚的。

    犹豫再三,高洋认为暂时还是不要发生冲突,他让黄顺约束住驮帮的孩子们,暂时先进行训练,先调查一下李烈的靠山,等到了解到事情真相了,再动手不迟!但是,十天以后的那场架还是要打,最好能够吸引出李烈后面的那个人!

    “那会不会有什么意外?”黄顺有些紧张,虽然他知道高洋是国师府的少爷,但要是到时候高洋不管他们了,他们可是会很惨的。

    “放心好了,不会的。”黄顺他们是高洋收的第一批人,他是绝对不会让他们出事的,不然以后还会有谁敢跟他?“如果他们敢玩阴的,大不了我求我爹调一部分军队过来!”

    黄顺听到了这句话,才算是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知道自己和弟兄们在高洋心里的地位还是挺重要的。

    然而,高洋的心里现在根本没有底,因为他知道父亲的严厉,虽然他是这么说,但是父亲能不能答应他还不敢肯定!

    回到了家里,大哥高澄没有过来,听说是最近在操练大军。只有父亲一个人在书房里,高洋静静地进入了书房。在父亲书房里批阅奏折时,高洋偷偷地看着父亲,感觉到今天父亲脸色不是很好,似乎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父亲大人,您有什么事情吗?”高洋趁着给父亲端茶的机会,装作不经意的问了高欢一句。说话间,手有些不受控制的抖动,但正在忙着批阅奏折的高欢并没有注意,随手接过了茶。

    “哼,还不是那些老家伙!以为我不敢动他们,竟然今天在大殿之上要参我!还好皇上已经不在了,不然,还真有些麻烦!”高欢狠狠地把奏折摔到了桌子上!

    高欢又站了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转了几圈。

    “高澄!你个逆子!一天到晚不知道长进的东西!你竟然把元修给放跑了!白痴!”高欢越说越激动,站在了那里,硬是攥坏了手里的朱笔。过了好一会儿,高欢才回过神来。“洋儿,明天我就扶元善见登基,然后给你也封个爵位,好歹不能老是让那帮老家伙总是赖着茅坑不拉屎!嗯?什么官位好呢?”高欢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我看左光禄大夫好了!”

    高洋在一边听的有些傻了,皇帝难道是大臣说立谁就可以立谁的吗?还是现在这个皇帝太没有用了呢?想了半天,高洋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问,只是地下了头回答。“是,父亲大人!”

    “嗯,今天你就不要再批奏折了,先下去休息吧!”高欢一转身,进到了书房的里屋。

    高洋看了一眼父亲的背影,没有动,他的心里在争斗,他其实是很想要多学习一些东西的,批阅奏折会让他增长很多见识,但是父亲的命令也让他不敢违抗。

    过了半晌,高洋下定了决心,他静静地走到了桌子前,拿起了一支朱笔继续批阅起了奏折。

    大概过了两个时辰,高洋终于看完了全部的奏折,他伸了一个懒腰,又大大的打了一个哈欠,揉了一下已经开始发花的眼睛,站了起来。突然,他发现父亲竟然就在他的旁边,吓得他连忙跪了下去。

    “父亲大人,请恕孩儿无礼,孩儿只是喜欢看这些奏折,请父亲大人降罪!”高洋已经趴在了地上,动都不敢动一下。

    “哈哈,没关系,洋儿,为父喜欢你批阅奏折时的样子,所以没有打搅你,你不用自责,不过,你既然这么聪慧,而且对于军事也有些自己的看法,我再帮你请一个开国公好了!”高欢满是欢喜,没有理会高洋的反映,已经离开了书房。

    开国公?高洋几乎愣在了书房,他简直不敢相信,父亲竟然准备让他当开国公!连他大哥都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现在也不过是一个三军督统,而他已经可以封侯列公了!

    然而许久以来养成的习惯,让高洋并没有得意起来,反而是不动声色,收拾好了桌子上已经批阅完的折子,高洋离开了书房。

    “十三王爷,一切我已经安排好了,您只要按照做就可以了。保证您能够顺利登基。只是希望您能够到时候别忘了念一下这个诏书就可以了。”高欢既奉承又恐吓的把诏书塞到了元善见手里。

    “高国师,这是不是有些太急了呢?毕竟登基是一件大事,理应马虎不得。”元善见那着诏书,看着高欢。他想把登基大典办的更加风光一些。

    “十三王爷,现在叛贼元修已经逃出,恐怕马上就会到宇文泰那里,如果我们不马上登基,宣告废除他,时间一久很容易使我们太被动了。”高欢没有答应,他知道宇文泰身为骠骑大将军,很有可能会拥兵自重,如果不马上登基,恐怕宇文泰会仗着元修在手,起兵攻打京都。

    元善见听了点了点头,顺手打开了诏书,除了平时登基大典上的话以外,最后有一个敕封官员的行文。上面赫然写着:敕封国师高欢次子,高洋为开国公,加封左光禄大夫,敕封并州刺史贺拔仁为安定王。

    敕封高洋元善见还能够理解,然而贺拔仁似乎是高欢的死对头,一直和高欢不合,为什么高欢要连他一起敕封呢?

    虽然对此有着疑惑,但元善见很明智地没有问。十一哥元修的逃走,让高欢看他看得更严了,他已经没有机会了,如果他不同意,后果恐怕不是他所愿意看见的。刚刚他最宠爱的妃子,于妃听说已经被请到了国师府,而他的两个儿子也都被请到了都督府,现在的他之能够听从高欢的安排。

    其实,高欢这么安排也是有他的原因,为了能够和朝廷里的那些老家伙妥协,不得已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就是把原来朝廷里的宰相之后贺拔仁封为安定王,也好让那些老家伙不再和他针锋相对。

    “高国师,”元善见笑看着高欢,指着后面的敕封行文,“既然贵公子被敕封开国公,而又没有自己的宅子,依朕看是不是在国师府的旁边在盖一座国公府赐给二公子呢?”既然已经确定自己只能当皇上了,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在扭捏什么了,元善见已经开始自称朕了。顺手送给了高欢一个高帽。

    高欢听是给高洋赐府第,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又详细说了一下登基的步骤和注意的地方,也就告退了。

    此时,贺拔仁还什么都不知道,正在家里训斥大儿子贺拔昌,刚刚贺拔昌打了一个当地党绅,虽然党绅知道了是贺拔仁的长子之后,让赔了点钱就了结了,但贺拔仁知道这是因为那个党绅是看在他家老爷子曾是当朝老宰相的面子上,不然那里能够这么容易了结,可是贺拔昌竟然还不是悔改,快气得他吐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