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唐同人传 > 第三章 左膀右臂
    少帅军取得彭梁为根据地以来,寇仲就一直在各大势力之间游走,希望能够为自己的势力谋取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少帅军和彭梁的发展几乎全是靠手下这些文臣武将们,其中最核心的两个人物就是虚行之和宣永。

    虚行之不会武功,也没有太多行军打仗的经验,但于治国之道确有着人所不能及的见解。在彭梁发展之初就提出经济先行的理念。

    商业方面,首先作为经济中心的梁都广告天下会尽一切可能保证交易的自由,在公平的前提下官府允许商人经营任何行业。包括其他势力都牢牢把握在手中的盐的交易也可以自由进行。获得杨公宝库里价值不菲的财宝后,兵器自然用于装备军队。金银财宝则至少拿出了一半在梁都开设了六家商户,分别经营钱庄、海盐、米仓、镖局、怡红院和赌场。钱庄和海盐是正大光明的官府经营,其他则在双龙帮中挑选了几个信得过有经商天赋的人,以其个人的名义开设。怡红院和赌场的老板更是由寇仲亲自挑选的心腹。官府给与商人巨大自由后,只能透过这六大商户来间接的干预梁都的经济。

    其次税收方面只对三种交易征税。第一是商铺出售单件超过一两银子的珠宝、古玩、字画等高价物品时征收一成的高价税。第二是商铺进行上述高价物品之外的交易时征收半成的银钱税,每笔交易最高不超过二两。第三是对怡红院和赌场征收交一成的消遣税。对于当时通行的城门税,人头税等一概废除。

    最后对铁匠和马行等重要战争物资的行业,官府以定期、定价购买的方式给与扶持。这样打起仗来军队自己的军需营无法满足要求的时候就会派上用场。

    这些政令的实施,使得梁都的商业空前的膨胀起来。早就料到会有如此结果的虚行之在杨公宝藏到达彭梁时就拿出了一半用于扩建梁都。经过半年的发展,梁都旧城已经人满为患。陆续将新城的土地和宅子卖给这些蜂拥而至的商人们,不但收回了新城扩建的全部投入,还大大的挣了一笔。使得国库在税收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可以高枕无忧。

    在农业方面,以目前少帅军狭小的领地根本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但虚行之仍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并通过梁都加以转播。农民的捐税由时下三成减为一成。地主出租土地的租粮不得超过两成,违者没收土地。所有土地的收成必须有两成卖给官府,价格参照当时梁都所有米行的平均收购价格。这些政令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后来的发展证明它对于获取农民支持起到了莫大作用。

    宣永亦是不可多得将才,无论行军打仗或是训练修整都游刃有余。少帅军从无到有,直至发展到今天的虎狼之师,此人居功至伟。

    他主张军队的主体宜精不宜多,当少帅军初具规模后,宣永将其分为步兵、弓兵、骑兵和水兵四大兵种。步兵两万人,弓、骑兵各五千人,水兵三千人。每千人称为一府,每府设都尉一人,副都尉两人,全军共计三十三府。其下每府辖五团,团二百人,团设校尉。每团辖四营,营五十人,营设营正。每营分为五队,队十人,队置队长。其上设五位将军。每季度初,五位将军各自挑选六府共六千人组成联合军—称之卫,进行本季度训练,剩余三府由宣永亲自代领。季度末进行模拟战斗,胜出的卫将有丰厚的奖赏。

    这种体制下,府是军队的基本单位。府有固定的头领,保证了军队的稳定性。卫没有固定的编制,训练和战时都是临时组合,提高了灵活性和各级单位的应变能力。一定程度上还避免了军中拉帮结派的现象。

    尤其可贵的是宣永在武学方面还有不可多得的天赋。在战场上一个身先士卒的统帅会对士气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时下的大将也大多是武功高手。宣永的武功稳扎稳打,不追求美观却招招实用,内功基础扎实,在战场上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在寇仲和徐子陵的悉心指导下,加上自己的刻苦用功已经可以算是不可多得的高手了。

    同徐寇二人一向勤俭的作风一样,宣永的宅第除了门牌外,无论任何方面都不像一个大将军府。一个在洛阳这样的大城里只能算是中户人家的四合院,里面即没有亭台楼阁,也没有大量的侍卫随从。

    宰相虚行之正好也在大将军府内。寇仲等一行三人方在宣永府前翻身下马,得到消息的宣永和虚行之已经出门迎接。众人在屋内分主次坐定后,宣永首先开口。

    “属下按照吩咐,派人在彭城周围仔细搜查。果然在城南五里外那条小河南岸发现了有人露营的蛛丝马迹,根据所留下的痕迹判断应是独自一人。露营者选择的地点十分隐蔽,应是隐匿行藏的高手。临走前没有消灭所有痕迹,但是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推断其身份的信息,可见离开的并不匆忙,但也并不刻意隐瞒行迹。”

    “黑衣人所受的伤并不严重,就算没有人帮助三五个时辰也能恢复过来。以他的武功之高,应该不会把其他人放在眼里,更没有必要逃走。这几个时辰没有再来找我们,一定是找了地方在疗伤。”寇仲心中明白黑衣人所受的伤远比自己来的轻。就算长生气的疗伤能力天下无双,再加上徐子陵和跋锋寒相助,也不会比黑衣人先恢复过来。

    跋锋寒嘴角逸出一丝冷笑,“他敢来最好,省了我去找他。”

    “行之,你觉得黑衣人出手目的何在?”

    “此人在城外驻扎应该是想打探彭城的消息。但如果纯是打探消息,如此高手不太可能亲临,应该还有其他的图谋。如果是刺杀完全可以选择更加有利的时机,因此很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他希望能出面于少帅面谈些问题。”

    “那就等他再出现好了。宣永,长安和洛阳有何新的动静?”

    “王世充正在洛阳大量集结兵力,防止李世民来袭。去年的围城战吓破了他的胆子,整个冬季不住的招募新兵并向洛阳城集结。但是这样一来军队良莠不齐,于守城战中战斗力不增反降,而且加大了城市的负担。整个冬季一直龟缩在城内,丧失了收复洛阳前线的几个小城的时机。若李世民现在再率兵来攻,估计他很难守到今年秋天了。能够吓得王世充如缩头乌龟一般,李世民确实有一套。

    占领长安后,李家内部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去年攻洛阳城不下,因入冬大雪退回太原后,李世民的在李家地位又有所下降。洛阳乃天下有数的大城,可谓固若金汤。那怕孙武复生,想将其攻下,持久战是不可避免的。李渊好像看不到这一点般,竟无视李世民于洛阳一战以取得成果,下令由太子李建成为帅调集大军十万继续攻打洛阳。因为将士大多对李渊换帅的决定十分不满,士气并不高。根据三天前的情报,军队方才集结了一半。双方真正开战恐怕还要一个月的时间。”

    “由李建成带兵攻打洛阳对我们少帅军来说是个好消息,相信不管他能不能攻下洛阳最后李家和王世充方面必定是两败俱伤。”寇仲深知双方底细,洛阳城的强大决不是表面现象。连李世民都无法在三五个月内将其攻下,换成李建成还真不知道鹿死谁手。李渊不是看不到这一点,而是对次子李世民不太放心。功高震主是各朝各代不变的道理,即使是父子也不例外。李世民战功彪勋,已经建立了自己无敌统率的形象。若再让其攻下洛阳,难保他不会拥兵自立。

    “李世民的行踪有消息了吗?”

    “自十天前他从府内突然消失后,我们的人一直无法探得其行踪下落。属下怀疑是不是被李渊软禁起来了。”

    “行之有何意见?”寇仲见虚行之预言又止,着其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虚行之和宣永多年与徐寇出生入死有所不同,在二人面前多少还有些主臣之见。

    “属下认为李世民下落不明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看情况不像是被李渊软禁。李世民地位非同一般,软禁他很难将消息密封。至少李唐内部会有风声。以他在军中的威信,如果发生这种事情军队一定大乱。按现在的情报,集结的军队只是士气较低,并无其他迹象。李世民善用奇兵,每每能够攻敌人于不备。很有可能是在暗地里指挥另一条战线的战斗。”

    “如果这样,王世充恐怕撑不过三个月了。”宣永心胸开阔,而且知道虚行之才智之高实在自己之上,因此并不因为他对自己判断有不同意见而有任何不满。

    寇仲略加思索,继续问道:“夏王窦建德和老爹方面有何消息。”

    “窦建德正加紧练兵,同时大量的调集各种物资,恐怕是准备出兵相助王世充了。杜伏威与我们保持的飞鸽通信已经中断三天了,情况颇为奇怪。我们派往寿阳的探子明早应该会有新的消息发来。”

    “此事不太寻常,我一直担心李渊会对老爹不利。跋兄,能否拜托你明天跑一趟。”

    “也好,说不定还能碰上李元吉,顺手把他干掉了事。”

    “宣永,其他势力的信息明早一并递到我手里。小心使得万年船,你这两天加强一些戒备,以防黑衣人偷袭。行之从今天起搬到政厅,就住跋兄隔壁。”说罢寇仲起身准备离开。

    徐子陵也站起身来道:“你们先走一步,我随后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