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唐同人传 > 第四章 黑衣再现
    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奄户,缦轮笼毂,观之於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於义矣,僵屍而哀之,无逮於仁矣。」於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於庙,立为大将,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吴子兵法?图国第一》

    徐子陵将体内的长生气运转到极限,在房屋树顶腾挪闪躲、全速前进,心中泛起的是当年在鲁妙子的教导下使用长索的美妙感觉。当时的轻功远不及现在,但依靠长索的帮助可以来去如风,颇让人着迷。正当寇仲和自己对它使用的越来越熟练的时候,鲁妙子前辈突然将其毁去以阻止自己二人使用。理由是习惯了依赖这些工具会影响武功进展,直到现在自己才彻底明白前辈的用心。正是借助的长索的帮助自己知道了轻功更进一步的方向。

    他的优势在于不必担心暴露行藏,而前方的人必须小心的避开城内密布的少帅军军士,同时甩开徐子陵的追踪。

    来人的轻功显然高于自己,徐子陵有十分的把握他就是几天前来袭的黑衣人。短短的几天,他的伤势竟然已经完全恢复,否则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偷听少帅军的军事会议而不被众多高手察觉。相信如果自己不是沉浸在另外的天地里,也绝对不会发现屋外有人。而且并不是因为黑衣人露出了任何蛛丝马迹,呼吸、气味、气势甚至心跳黑衣人都控制到了极致,没有任何外泄。自己能够发现他,完全是一种感觉,一种超出自己感知能力的感觉。

    和跋锋寒教给自己的追踪术完全不同,自己不需要想尽一切办法的去辨认对手留下的痕迹,不用仔细感觉周围气场的细微变化。只要闭上眼睛、集中精神,黑衣人的去向就会清晰的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

    以前自己也曾经用过这种方式追踪其他人,但这次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一方面,以往这种的精神的方式只能作为辅助的手段,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追踪术,并根据走过的路线提前判断可能的方位。另外只能模糊的辨别出敌人的方向距离。而这一次,必上眼睛后出现的不单是黑衣人的方位,而似乎是可以清晰的看到黑衣人的细微动作和行进的方式方向。

    黑衣人利用自己超卓的轻功,避开城内的守卫,轻轻松松的穿过彭城的北门沿路边飞驰而去。大约五里地过后,离开大路的方向,转向旁边的树林而去。

    徐子陵清楚黑衣人同时也能感觉到自己,只是不知道有没有自己的感觉般清晰。对手明显在把自己引到某个特定的地方,很有可能是知道自己是孤身一人后,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干掉自己。

    按照一般的常理,一个人的武功修为在到达一定的境界后,对精神修养有很大的依赖。在这个时候武功和精神就会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任何一方的进展都会影响到另一方面的提升。所以宗师级的高手多是心胸宽广之人,而其中能够上窥天道的必是精神修养纯洁无瑕之辈。这也是为什么,邪教中人个个阴险狡诈,而历代邪王却正斜难分的原因之一。

    前面的黑衣人就陷入了武功和精神修养背离的困境之中,和当年死在寇仲手里的伏难陀有几分相似。如不进行潜心的精神修行,恐怕武功难以再做寸进。

    少帅军开战之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十分成功,将寇仲的意志传达到所有军民后,彭城内的士气空前的高涨。知道李元吉勾结邪教中人之后,现在支持少帅军的除了保卫家园的危机感外,还多了匡扶济世的正义感。宋家可以在岭南屹立百年不倒,历代君主豪强都不敢染指半步,可见其实力一斑。宋家军即将到来增援的消息,也大幅度的提高了大伙的信心。

    但是少帅军的最高统帅—寇仲的心里却没有这般轻松。自杨兴带来的最后消息称老爹前去解救王雄涎后,就再没有任何和他相关的信息。一方面李元吉身边现在可谓是高手如云,武功接近全失的杜伏威如何能保得自己安全。另一方面江淮军几乎已是精锐尽出,老爹到底还有什么王牌握在手里?虽然所有人的分析都认为杜伏威目前肯定十分安全,而且必定在暗地里帮助少帅军。但是没有任何佐证信息,这只能是个猜想,无法安定肩负少帅军和彭城无数百姓生死大任的寇仲复杂的心情。

    第二方面的担心来自于宋家。虽然宋缺隐退的时候明确的表示将宋家军交给自己,有“少帅军就是宋家军,宋家军就是少帅军”之语。等于是明确了自己宋阀阀主的地位。但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外人,没有和宋家人朝夕相处过,多少有些隔阂。在隔了一个冬季之后,陌生的感觉更加强烈。宋家军能否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所用,实在没有太大的把握。

    还有一个方面的担心就是江淮军的超卓实力和现在无法弄清的实际指挥人。就如宣永所说,按照目前的排兵布阵看,指挥这场大战的人是懂兵之人,绝对超出李元吉的水平。没有见识,甚至听说过妖女婠婠在方面的能力,不知道指挥着是她还是另有其人。

    “跋兄,你觉得杜伏威真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吗?”

    “我能明白的你的感觉,但我的看法跟你完全不一样。也许你会认为我对付大总管的欣赏和尊敬完全是因为你们俩兄弟的缘故,但是实情并不是如此。我是一个嗜武的人,一个人能够获得我的尊重首先要在武学方面有不一般的地方。杜伏威出身豪杰,没有任何人正经的传授过他,完全是在千军万马中自己悟出来的绝世武功。这其中的凶险和艰难我最有体会。另外就是杜伏威能够将一只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土匪发展今天名震天下的江淮军,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可见杜伏威治兵,自有其独特之处。十数年在江淮军中建立的威信可是非同小可,和你在少帅军中的地位一样,他在江淮军一般的军士心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除了少数象辅公佑这样怀有异心的人外,没有谁会忠于李元吉这样的傻瓜。相信就算是在对手的阵营里,也只有李元吉这样的人看不到杜伏威对这一战的决定作用。寇仲,你完全是关心则乱,这可不象你的一贯作风。”

    “跋兄教训的是,我的确不应该对老爹这么没信心。当年他老人家纵横大江南北的时候,我和子陵还只是扬州城内的小混混。对了,子陵走的好奇怪,不知道现在怎样了?”

    “呵呵,你还记得子陵,我还以为你只关心你的彭城之战了。当时你正全神贯注的布置你的少帅军,所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跋兄这可错了,我知道子陵是发现了有人在偷听的我们的军事会议。”

    “哦?那你一点都不担心会泄露机密?”

    “宋家军的事,我本来就想让敌我双方的每个人都知道,他愿意为我去做宣传,我还求之不得。老爹的存在和威胁,就想你说的一样,稍有头脑的人用大拇指都能想出来,根本就谈不上秘密。李元吉要信的话早就信了,还等到现在?最重要的是我对子陵有信心,说不定一会他就带着探子的人头回来了。”

    “哪有这么简单,徐子陵追出去的时候连我都没有感觉到对手的存在,来人实力恐怕在你我之上。”

    听到这句话,寇仲才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那你为什么不跟出去?”

    “这句话还能看出你对子陵还有几分关心,当时我的第一反应确实是想跟子陵一起去看看来这究竟何人。但正当准备提气起身的时候,清楚地感觉到子陵传来的信息,让我不用跟去。子陵当时的精神境界,绝对是在一种超乎寻常的状态。不知为什么,我能够十分肯定,子陵有绝对的能力和把握对付来的人。”

    寇仲略为思考了一下说到:“这种高手天下也没有几个,绝对不会凭空冒出来,十有八九就是前几天我们会过面的黑衣人。既然连你当时也感觉不到有人的存在,他得伤势估计已经痊愈。如果是他,相信子陵就算赢不了,也该有自保的能力。”

    “还说你对子陵有信心,我倒认为他有能力为我们彻底解除此人对眼前这一战的威胁。”

    黑衣人双手紧握长刀,静立在一棵苍天古树下。脸色肃穆,等待徐子陵的来到。

    “没想到你真有胆子一个人追来送死。你们中国不是有一句话叫‘螳臂当车’吗?”黑衣人依旧是一口流利的汉语。

    “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有什么分别吗?你要真这么有信心早就动手了,为什么一定要把我引到这里?可见你也心虚。”

    “废话少说,动手吧!”黑衣人大喝一声,手中的长刀向空中虚砍一下,回到身前。脚下迈着奇异的步伐向徐子陵正面冲来。双脚极有节奏的交替踏在积满厚厚落叶的地上,却发出完全没有任何节奏感的声音。让人无法把握视觉和听觉,究竟哪个是真实哪个是幻觉。不管脚下的脚步如何,上身和长剑却保持着绝对的直立,似乎完全静止不懂。动与动、动与静之间奇妙的组合,让人目眩神迷。

    徐子陵心理明白这种境界,以目前自己的实力是做不到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应付的能力。闭上眼睛,同时将所有的声音干扰排出脑海之外。对受气劲的分布和微小的变化全部清晰地出现在脑海之中。在黑人之前有一道无影无形的刀气,正是先前虚晃一刀所发出。他正在用一种自己无法理解的功法激发这股刀气,不断增加它的蕴涵的威力。当然这只是让人出乎意料、疲于应付的招数,并没有实质的杀伤力,正真的杀招还在后面。

    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徐子陵在胸前结出宝瓶印。宝瓶劲气在手里逐渐的聚集、强化,颜色由浅白慢慢的转为明黄。在黑衣人离自己约有五步距离的时候,双手前推,宝瓶气脱手向敌人迎去。

    宝瓶气和无形刀气相交,无声无息的被从中切为两半。黑衣人长刀向前,气势暴涨,大喝一声:“小子记住,你命丧长冢繁雄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