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唐同人传 > 第十三章 放弃强攻
    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於细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两心,前重後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於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道,袭乱其屯,先夺其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争战,其军可败。

    -----------------《吴子兵法?治兵第三》

    在宣永大将军的指挥下,少帅军有条不紊的应付着江淮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城浪潮。弩箭兵早就撤往城下,弓箭手还在城头继续对城下的江淮军扑天盖地的打击。这种情况下是不需要太珍惜的,射到城下的弓箭在应付完这一波攻击的热潮后还可以捡回来重新投入战斗,只有少数会损坏至不能再用的程度。江淮军想在城下捡走这些宝贵的弓箭,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无法承受的。

    少帅军的投石车也摆开了架势对城外的江淮军进行打击。虽然守城一方的投石车没有攻城方般强大的威力,但是好处在于有了城墙的保护,更加安全。不能直接与对手的攻城车对话,投出去对城外的士兵还是有不小的杀伤和心理的压力。

    专门应付攻城的步兵上到城墙来,准备好的石块、热水、沸油和毒烟源源不断地送到城墙上,然后倾泻到江淮军的头顶之上。现在彭城的城墙下就是一个人间的炼狱,到处充斥着临死前疯狂的叫喊。处于疯狂状态下的江淮军,前仆后继的向城墙发动各种各样的进攻。

    江淮军的云梯在城外被升起,然后由士兵推动着逐渐靠近城墙。云梯上都是武艺较高的士兵,以在靠近后能够成功的跃上城墙。这些江淮军也是由留在城墙上的弓箭手来应付的。

    不管少帅军的防御如何有效,还是不停的有地方被江淮军突破,爬上或者跃上城墙来。这种缺口是必须补上的,否则会以很大的速度扩展开来。为了应付这样的情况,宣永早就准备了一支精良的队伍,专门对付攻上城墙的敌人。徐寇和跋三人也时不时的出手,将城墙上的敌人清除。

    一架巨大的攻城车被运到城下,开始对彭城的南门进行打击。攻城车有一个庞大的木架和上面吊着的巨大圆木为主体构成。为了增加攻击力圆木的前端像弓箭一样套上了一个金属的头,后面还缀着铁砣以增加撞击力。木架的上方是坚固的顶棚,保护下面的士兵不会受到城上守军的打击。

    在攻城车一下下的敲击下,高大的城门开始晃动。当城内的少帅军正准备按照战前的安排用最快的速度把准备好的沙袋扔在阔十丈,长十五丈的城门门洞里封住城门时。宣永突然发出了不一样的命令,立刻会意过来的徐、寇、跋三人对望一眼。徐子陵首先开口道:“仲少,你刚负伤我和跋锋寒下去看看吧。”

    寇仲哈哈一笑,睥世天下的豪情又回到身上,神气完足大声喝道:“这点小伤,我还不把它放在眼里。”

    故意把这句话传到战场上的战士耳朵里,一边承认自己受伤的事实,一边展现出一往无前的气概。对少帅军的士气有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

    门洞前方的城门被放弃,所以人用最快的速度退回里面的城门内。刚刚把大门关上,落下厚重的门栓,威力巨大的攻城车已经被推进门洞,开始敲击防御能力较弱一些的内门。

    知道内门不可能坚持太久,三人直接飞下城门,骑上战马面对摇摇欲坠的城门,身后是已经准备完毕的五百骑兵。除了已经百毒不侵的三位主帅,所有人的口鼻上围着浸了药水的黑布以应付外边聚而不散的毒烟。

    寇仲手里的井中月高高举起,同时城门突然被从里面拉开,不等门洞里的江淮军缓过味来,三人带头向前杀去。

    面对正面的攻城车,三人都选择了放弃战马。徐子陵和寇仲一左一右向操作攻城车的五十名士兵杀去,更加悍勇的跋锋寒则直接越过攻城车向后面堆积的敌人杀去。五百名全部由寇仲亲卫军组成的精良骑兵紧跟主帅,绕开攻城车沿两侧向外杀去。

    城上的宣永知道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时刻,如果应付的不好的话,第一次的试探就真的要变成强攻了。传令官的大旗开始挥动,战鼓的节奏也随之改变。城楼上的士兵停止向下投掷石头和泼出热水,而把大量的毒烟扔向城下。一直停在城门东西两侧待命的骑兵开始启动,目标直指城门前攻城的江淮军。

    一直盯住对手动作的江淮军骑兵几乎在同时做出反应,加速向前希望能够截住对手的攻击,保护自己的战友。

    徐寇两人同时晋入井中月的境界中,默契的同时发出地狱般悲烈的杀气,将五十名士兵全部笼罩在其中。五十名空有大力,武技并不精良的大汉根本无法抵挡徐子陵和寇仲这种绝世高手的冲击。在前面几人一招就被撂倒之后,气势突然一收。被压制的喘不过气来的士兵就此从疯狂的状态中醒悟过来,恐惧的心理重新回到身上,不知谁大叫一声开始逃跑。徐寇都不是嗜杀的人,这种一面倒的杀戮令人心生反感。但是为了少帅军和彭城的百姓,为了胜利这是不得不做的。尤其面对老爹麾下的江淮军,必须把杀伤也减到最小。

    任由敌人逃走,停下动作两人对望一眼,知道凭借着绝世的武功,已经在战场上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接下来如何发展就要看少帅军的实力了。

    在五百名亲卫兵表现出了其应有的实力后,恐惧的情绪以城门为中心向外扩张而去。将门洞里的敌人清除出去后,自然有人将高大的攻城车拉入城内,为骑兵扫清道路。少帅军的战马不断从城门处涌出投入到城下的杀戮中去。一直紧守城墙,以减少损伤的少帅军终于找到反攻好机会。

    大量的毒烟从城墙上如雨般落下,两侧铁骑的蹄音不断逼近,周围自己的战友恐惧的喊叫此起彼伏。在无法把握到战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情况下,江淮军的战士很快的从疯狂的攻击中清醒过来,使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看到混乱的波动从城门口处向外传播开来,身经百战的阚陵对那里的情况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彭城的坚固和少帅军防守的有条不紊都令阚陵吃惊,还好这只是一次试探而已。知道了对手的斤两,下次就会有更加有效的安排了。

    不愿意做出无谓牺牲的阚陵没有坚持强攻,而是叫手下吹起收兵的号角,命令战场上的士兵用最快的速度回到兵营里。阚陵知道对方不会追击的,因为对江淮军造成最大的杀伤并不是对手的本意。

    江淮军如同潮水般的退去,和阚陵所想的一样,冷静地宣永并没有下令追击。而是命令骑兵回城,步兵出去收拾战场,修补破损的城墙和城门,准备应付下一次的进攻。

    弓箭和石头被收集起来,拿回城内准备投入下次使用。敌人留下的各种器械也收回城里,虽然没法直接利用,但是上好的木材正是紧缺的战略物资。战死将士的尸体被分拣开来,己方的烈士被运回城内安葬,死者的家属将得到不菲的补偿。对方的尸体被运到离城门八百步的空地上整齐的排好,让江淮军自己收回安葬。少数失去战斗力,无法撤退的江淮军也被同时送回。这样既表现了少帅军的大度和对江淮军的敬意,又不会增加彭城的负担。

    战后短暂的休息时间,出战的将士多数都会被替换下来找机会清洗一下,换件衣服。好好休息,时刻准备下次战斗。处在守城的一方没有权利选择交战时间,因此在精神上会更加的疲劳,利用这种短暂的停顿尽量的恢复自己的体力是每个将士活下去必须具备的本领。

    跋锋寒是三人中最后一个回到政厅的。看了一眼正在疗伤的寇仲和徐子陵,没有打扰。直接回到自己的房间叫人准备了一大桶滚烫的热水,准备清洗、疗伤同时恢复体力和功力。

    伤势较重的是寇仲,庞大的投石器械抛出的巨石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抵抗的。寇仲倚仗绝世的武功和锋利无匹的井中月,还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强行压制住伤势,亲自击退城下的守军又使伤势进一步恶化。如果不是有长生决的支持,换了其他人一定会留下不可恢复的伤害。就是现在,也必须要在徐子陵的协助下才能很快的恢复战斗力。石之轩就在周围,虽然他的兴趣显然集中在徐子陵和那些突然冒出的东瀛人身上。但是如果寇仲不能随时处于可以与之周旋的巅峰状态,天知道他会不会突然偷袭。因此江淮军刚撤兵,连杀到战场最前面的跋锋寒都不等,徐子陵就不由分说的把还想继续留在城头的寇仲拖回了政厅。等跋锋寒回来时,两人运功疗伤已经接近尾声。

    疗伤完毕后,寇仲把少帅军主要的将领集中到政厅里开了个军事会议。简单总结了这次战斗得失,把下面的准备工作的完全交给宣永,寇仲就和徐子陵一起出来找跋锋寒去了。

    这种有意的安排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习惯于在战斗中听从少帅以外的人指导,另一方面是树立大将军的威信。少帅军如果想进一步扩大,在强手环视的乱世和李世民等人一较长短,就不能在这样一个城池的得失攻防上过于的依赖寇仲的能力,就象彭城这样重要的城池也不行。因为这样在战线拉开的时候,少帅军就会手足无措,无法应付两个甚至多个战场的大战。而寇仲的精力和视线也必须慢慢的转移到战局的整体把握上去。宣永是目前寇仲着力培养的对象,当然后面还有许多好的人才在涌现,这是一支军队即将大放异彩的最好征兆。

    两人到跋锋寒屋里的时候,后者也已经疗伤完毕。只穿长裤,没穿上衣的坐在椅子上擦拭伴其转战大江南北,原名“偷天”现名“斩玄”的宝剑。知道两人走进门来,头也不抬的说道:“跟着你们两实在是刺激,这短短的四五天已经在生死线上走了好几回了。”

    寇仲看了一眼跋锋寒哈哈笑道:“这又不是跋兄一贯的风格啊,心情这么好是不是换日大法已经功德圆满?”

    跋锋寒没有丝毫惊奇的表情说道:“跟你们说话真痛快,刚才疗伤完毕后,我感觉到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高涨信心,我决定这战结束就回大漠,挑战毕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