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唐同人传 > 第一章 东海城下
    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哀,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於身,赋敛如取於己。此爱民之道也。

    -----------------《六韬之文韬?国务》

    寇仲一身全副甲带,骑在一头全身褐红,没有一丝杂毛的高头大马上,头顶上“寇”字大旗迎风猎猎作响。身后高占道、卜天志、张彦、骆武吉、殷希志五位大将一字排开,而在最边上的赫然还有一位英姿飒爽女将。

    秀美无双的面容掩盖不了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豪气,正是名满天下的飞马牧场女当家—商秀洵。她手中并没有冲锋陷阵中惯用的长兵器,只是一把长弓轻松的挂在身后,跨下一匹通体纯黑的汗血宝马。黑马显然惯于战阵,随意的轻踢着马蹄,没有丝毫的不安。与之相反,寇仲的坐骑显得有些兴奋,不时的响起低低的响鼻。当然这些都是商秀洵带来的极品宝马。

    少帅一言不发的看着前方不足八百步的东海郡,很明显城里发生了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寇仲刚到大军之中,就直接被卫兵带到了最前线。正好看见六万东海军快速,甚至有些凌乱的撤回城里,一个不留。战场上被随意丢弃的各种杂乱物品显示出这次撤退的慌乱。

    大约10天前,高占道等人率领的大军三万人接近东海郡。随后就爆发了几次规模不大的冲突,每次都以少帅军的胜利告终。东海军在象征性的几次反抗后且战且退,于两天前退守东海郡。但是李子通发现东海郡规模太小,容下如此多的士兵迟早会出问题,因此将六万军队部署在城防四周。这样做的好处也十分明显,首先减轻了城里的压力不至过于拥挤,其次军队离城防不远,利于调动和补给,最后这样的阵势还利于相互支援配合。这两天双方都还处于相互试探的时期,真正的交手还没开始。不知为何,大军会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全部退回城里。

    寇仲依然保持沉默,眼睛紧紧盯着不远处的东海郡,脑子里飞快地思索着各种可能性。还是身后的商秀洵首先打破沉默,开口说道:“少帅,不如我军也休息一下,静观其变。相信东海郡里发生的状况至少不会对我们不利。”

    寇仲点了点说道:“场主说的对,现在的局势宜静不宜动。高占道你先带一千人马值班,密切监视对方军队的一切举动。两个时辰以后卜天志换班,然后是张彦、骆武吉和殷希志,敌军有任何异动立即鸣鼓集结。大军原地扎营休息,分两拨轮流休息吃饭,保持体力和精力可以随时投入战场。情报方面,子陵就在我们后方不远,这个方向不可能有人偷袭。所有探子散布到东海郡的四周,尤其是沿海一带,不管用什么方式一定要严密监视。

    我原来本打算不让东海军知道我在大军之中,不过现在好像并不太有利。高占道你立即飞鸽通知西门君仪现在情况有变,叫他放弃原有目标尽快向大军靠拢。”

    很显然东海军原定的策略是据城死守,以八万兵力对抗三万少帅军。这样的形势对守方十分有利,可以一直坚持到军粮耗尽才有可能分出胜负。不管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东海军全部撤回城里显示出原定的战略很可能会有变。加上老百姓,现在东海郡里恐怕有二十多万人。不象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东海郡方圆不过几里地,平常的人口规模不到10万。突然挤入这么多人,打起仗来根本没法施展。如果他们打算主动出击就更遂了少帅的期望,所以商秀洵才会说目前的情况应该不会对少帅军不利。但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无法知道敌军阵营到底发生了什么始终是少帅心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寇仲下达完所有的命令以后,转头对殷希志说:“你最后一个值班,没事的话陪我去城里走一趟吧。”

    虽然早就听说少帅和徐子陵两人胆大包天,殷希志听到寇仲的话以后还是吃了一惊。但后者在江淮军中也是身经百战的老手,立刻就恢复了平静,相反还有些兴奋的舔了舔舌头说到:“现在就出发?”

    寇仲看到殷希志的反应微微一愣,接着哈哈笑道:“我们两不是大摇大摆的杀进去。还有一个时辰就天黑了,到时候潜入东海郡应该不会太难。”

    一直若有所思地看着寇仲流水般下达各种命令的商秀洵突然接道:“左右我也没事,算我一个吧。”

    “商美人不在这里等子陵?”寇仲没想到商秀洵会主动提出这样的提议,有些不解的问道。当然他并不担心后者的能力,以寇仲现在的眼光刚看到商秀洵的时候就知道最近两年她也没闲着,武技和功力均有不小的进步,而且那种熟悉的感觉准确无误的反应出她得了鲁妙子的真传。寇仲和徐子陵两人亲眼看到鲁妙子大师去世,那时候商秀洵也受过他的指点,但是和现在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相信后面一定还发生许多的事情,时间长了慢慢就会知道。

    听到寇仲如此直接的问话,商秀洵没有流露出任何异样的表情。潇洒的摇了摇头,说道:“子陵应该不会这么快回来。等着还不如找点事情做。”

    听到同样直接的回答,寇仲笑道:“好,你们俩去准备一下,天黑后出发。”转身对其他几位将领说道:“我不在的时候如有紧急情况,谁当值谁指挥,其他人不得有违。”得到众将的答复后,带头离开准备探城的事情去了。

    石之轩依旧是那身白色的长袍,很旧但是很干净,气定神闲的站在两棵参天大树的中间。夕阳勉强透过重重的树影,在他身上投下若有若无的光斑,高深莫测的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邪王的称号离现在的石之轩好像十分遥远。不是认识的人,根本无法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徐子陵首次在石之轩身上感觉到一种宁静的感觉,和周围的环境几乎融在一起,和谐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如果不是眼睛清楚地告诉自己石之轩就站在前面,几乎可以忽略了他的存在。

    徐子陵是在三十里外的地方突然感觉到邪王的存在,这种感觉一直清楚地延续到把自己带到这里。就在子陵远远的看到石之轩的同时,这种感觉就莫名的消失了。看到或者感觉到,二者似乎只能居其一。

    徐子陵有点无奈的摇了摇头,心里想到可能这才是没有破绽的石之轩,然后对着那无法看透的背影开口说道:“邪王跟人动手了?”

    石之轩并没有转过身来,抬起头似乎刚从沉思中苏醒过来,用一种十分柔和的声音说道:“子陵一定是非常奇怪什么人还能引起我的注意。”顿了顿,接着说道:“我刚杀了两个人,这两个人跟你,准确地说跟寇仲都大有关系。”

    听到这里,徐子陵并没有任何紧张的感受。虽然不能感觉到石之轩的任何气息,但是子陵却能很肯定邪王没有任何不利于自己这方面的想法,出手对付的人也肯定不是徐寇两人的朋友。随口接道:“我只是想不出东海郡附近有谁能高明如此,竟能让邪王在百尺竿头又有所精进。”

    “精进?”石之轩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转过身来说道:“子陵一定是认为我已经成功地修补了青璇带来的破绽。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道这里不再继续解释,而是重新陷入了沉思中。

    徐子陵似乎并不希望这样的沉默持续太长的时间,接着说道:“邪王的性格应该已经不再分裂了,武功也尽复从前。”

    邪王不自觉地露出一个想通了某件事情的表情,精神一振说道:“子陵怎么知道我的武功恢复从前?青璇交给你以后,就已经不再是我的心结,也没有了破绽不破绽的问题。但是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性格跟以前都大不一样,武功就更不用说。是不是更胜从前现在还不敢说。但是天刀宋缺已经出关,正在岭南等我,我们十年前未了的一战终于可以再继续。宋缺啊,可是比宁道奇更让人期待的对手。听说他们两人曾有一战,寇仲还是当事人之一。子陵能不能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那一战的情况?”

    徐子陵不禁一愣,石之轩的变化让人实在无法马上接受。换做原来的他,今天这样的谈话是无论如何不会出现的。与以前相比邪王不再有原来那种桀骜和天马行空的感觉,相反多了一份淡泊和随意。难道石之轩已经从“魔道之间”成功晋入“由魔入道”的境界?如果真是这样,对天下大势应该是有利无害的事情。想到这里徐子陵接着说道:“那一战我并没有亲历,只是听寇仲转述了一部分。而且我也没有完整的整理过这些事情。”

    “没关系,你说说你知道的情况就行。宁宋两人我都交过手,细节上的事情无所谓。他们两人是谁先提出的?”

    “应该是散人向天刀约战。其时寇仲正好和后者在一起,于是宋缺带着寇仲两人一起赴约。”

    “结果应该是两人打成平手,否则胜负的事情一定是天下皆知了。但是他们用了多久时间?。”石之轩接着问道。

    “九招。”徐子陵答道。

    “散扑九击,呵呵。一定是宋缺首先定出的九刀之约。”

    “邪王猜得对。”

    “子陵,你知道宋缺为什么要先定出这九刀之约吗?”

    徐子陵微微一愣,答道:“两人都是宗师级的人物,动上手了胜负自然知道,当然不用非要打个天翻地覆。宋缺应该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十足的把握挑战散人压箱底的散扑九击,因此九招足够分出结果了。”

    “子陵从来没有把自己带入进去考虑过这个问题,因此想的简单了。宋缺提出九刀之约是在逼迫宁道奇主攻,他主守。宁道奇走的是纯正道家的路子,修内为主,宜守不宜攻。而宋缺自己走的是内外平衡、攻守平衡的路子。”石之轩话锋一转,接着问道:“实际上应该只有八招,是吗?”

    “最后一招双方并没有施展开来就言和了,确实只能说是八招。”

    “宋缺的最后一招如果出手了,胜负必分,这样才符合情理。”石之轩继续评价道:“这一战宁老道没输,但是宋缺确赢了。”

    “前辈为什么这么评价?”

    “宁道奇不该主动约战,被迫主攻,不过以他的性格这是必然的事情。宋缺赢在说收就收,不拘泥于胜负。”石之轩下意思的看了看西南方向,接着说道:“这样的对手确实令人期待。”

    石之轩对两人的评价令徐子陵眼界大开,以前确实没有深入考虑过这方面问题。经邪王一番点评,才恍然大悟,相信必能从中获益良多。想到这里徐子陵说道:“邪王的评价一针见血,晚辈受教了。”

    “子陵为何不继续叫我前辈?”没等徐子陵回答,石之轩话锋一转接道:“子陵难道不想知道我杀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