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唐同人传 > 第三章 万军无首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何如?」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於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於道,几於神。』用之在於机,显之在於势,成之在於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於虑亡;乐者非乐,在於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六韬之文韬?兵道》

    寇仲早就从地图上知道现在的落脚点是一栋规模不小的酒楼后院。按照鲁妙子大师所传建筑一门的要义,立刻判断出贵宾间的所在。确定里面有人之后,直扑而上。运气不错的是这里居然聚集了不少看起来不小的官。没有时间关心他们在这干什么,寇仲蒙上头巾,破窗而进,干掉两个看起来像是头头的人,再穿窗而出消失不见。很显然聚在这里的基本上是文官,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出反应,寇仲就已经得手并逃之夭夭了。

    混乱的身音立刻在身后响起,迅速的蔓延开来。寇仲知道这样的局势下,殷希志和商秀洵两人应该能很轻松的混进来。回忆着东海郡地图上的标志,往城中心偏北方向的政厅潜去。

    殷希志和商秀洵两人来到另外一栋房屋的后院,两人简单的商量了一下,分头向各自的目标前进。

    殷希志的目标是城内的军营。小小的东海郡涌进了如此多的军队,军营是再明显不过的,根本就不需要仔细查找。但是远远的看过去,军营里面好像也有些混乱,跟整个东海郡倒是一样不正常。殷希志想了想此行的目的,决定近距离的问问情况。随即潜入了最近的一条小巷,找到一个落单的东海士兵将其制住。

    “今天城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殷希志在军中混迹多年,岂能没有一些手段。那个东海小士兵那里见过这种阵势,立刻吓得服服帖帖。

    “嗯,对对对。下午城里就发生了大事,整个城里人心惶惶。长官们都东奔西跑的不知在干些什么。”

    “少罗嗦,到底是发生了事?”

    “大人,我只是个小兵,这种大事谁会告诉我们。再说了,跟我们也没啥关系,都是当官的事。我是昨晚值夜班的,白天被吵得睡不好觉,正打算趁机会说找个地方睡一觉。就遇见大人您了。”

    殷希志将信将疑的反复验证,确认这小子不太可能说谎以后就把打晕藏了起来。明天早上醒来,估计他也不敢把这事告诉任何人,况且他什么信息也没透露。

    现在只是进一步证实了东海军发生了重大变故,但看来还在封锁消息。必须从更高级别的人嘴里才能弄到准确的消息。想到这里殷希志换回夜行装,向那些装饰明显不同的军帐中摸去。

    商秀洵单独一人时,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又开始回忆三个月以前的事情。

    飞马牧场在徐寇二人帮助下击退了四大寇的围攻后,平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期间在场主商秀洵的精心经营之下,战马生意越做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隐隐坐上了当今第一大牧场的交椅。这样的发展与商秀洵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可以与任何一股势力做生意有很大的关系。但也正是这样的态度使得几大势力一直都在打牧场的主意。头两年因为战乱不休,没有人能腾出功夫对付飞马牧场,所以能够平稳发展。但随着李家在北方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飞马牧场也成了他们嘴边的肥肉,随时都会咬下来。三个月前,李建成麾下大将韦庆俭带着十万大军,逼迫飞马牧场献出十万匹良马。别说任何牧场都可能存有这个数量的马匹,就算有商秀洵肯定也不会与轻易屈服于李家,因此双方毫无悬念的开仗。以飞马牧场的实力,抵御四大寇这样的山贼尚有些困难,面对十万正规军队根本没有太大的抵抗力。商秀洵率军抗守到最后一刻,全军覆没。幸好在烧毁的残垣碎砾中发现了鲁妙子大师数十年前留下的暗道。暗道里面错综复杂,机关重重。商秀洵在机缘巧合下,逃出生天,还得到了大师留在地下密室里面的武功秘籍和前四十年的生平记载。

    四十岁以前,鲁妙子大师周游天下,和宁道奇、石之轩等风云人物均有往来。后来为情所困,放弃武功,改攻奇门异术以排遣心情。当然为情所困这段事情,鲁妙子并没有详细的记录下来。但是字里行间商秀洵还是知道他跟自己的母亲也就是上任的牧场场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也正是如此晚年的鲁妙子才会一直呆在飞马牧场,后来有了和徐寇两人的那段忘年交。

    那本武功秘籍更是鲁妙子大师毕生所学,毫不逊色于传给徐寇两人的各种奇学。仔细看过之后商秀洵才知道自己的武功完全来自于鲁妙子,根本就不是家传。当然秘籍中对飞马牧场家传武学也有不低的评价,但是鲁妙子的功力还是胜出一筹。根据秘籍,商秀洵顿悟了许多原来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问题。加上融会贯通最近两年,尤其是最近三个月的磨练,武功境界突飞猛进,再非吴下阿蒙。

    飞马牧场被李家占领之后商秀洵突然发现天下虽大,自己竟没有容身之地。想来想去还是打算投身寇仲的少帅军。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决定多少是因为徐子陵,多少是因为打算借助少帅军的力量为飞马牧场报仇。

    商秀洵的思路突然被一阵嘈杂声打断,不得不打起精神关注前方不远发生的事情。

    寇仲在夜色和混乱局势的双重掩护之下,根本就没费多少功夫就潜入了本应是戒备森严的政厅。此刻的政厅人来人往,比外面更加混乱,让他觉得有点无处下手。判断了一下形势,便往政厅之后摸去。那里一般是城市主官的起居之处,现在来说应该是李子通的住所。虽然李子通的功力也不可小视,但是现在的寇仲还没把他放在眼里。能不引人注意的探听到消息最好,说不定有机会能把李子通干掉那就更好。

    想到这里寇仲微微笑了笑,这也只能是个想法。战争不像江湖的纷争,不是干掉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目前的形势下,把李子通留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穿过政厅之后,寇仲发现周围警戒陡然加强。首先想到的是李子通毕竟还是个胆小之人,但是很快就打消了这个想法。仔细观察之下,他发现这里的守卫似乎多得有些过分了,准确地说是有些拥挤了。而且这些人除了警惕的看着四周的蛛丝马迹,同时还在互相的监督。一种奇怪的预感升上寇仲的心头,马上想到了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

    石之轩探出左手,四指紧握,大拇指向前,正是徐子陵的一指头禅。

    徐子陵依旧看不透石之轩的招数,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双手宝瓶印再次击出,迎向邪王的一指头禅。

    石之轩见招也伸出右手,和左手一模一样的姿势,却是双手一指头禅。

    两人再次没有花巧的碰了一招,还是和刚才一样没有任何气劲交击的声音。但徐子陵的状况比刚才更加不堪。一股沛不可挡的精纯内力同样是无视宝瓶气的存在,透体而入。好在这股真气与徐子陵本身的真气基本相似,而且在体内的破坏力并不强大。否则就此一下,恐怕会让他负上不可恢复的伤害。

    徐子陵对此一招心中颇有震撼,一是邪王的一指头禅并不只是一个样子,传来的真气能证明是如假包换的正中佛门武功,对招式的理解尚在自己之上。二是连续两次交手,自己的宝瓶气一点作用都没有。不仅抵御不了对手的真气,更是对邪王一点影响都没有。还好石之轩没有杀意,否则自己很难有机会。

    顾不上其他,徐子陵毫无声息的将长生气在体内沿大周天开始运转。只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转三周天,相信还有一战的能力。

    石之轩似乎没有觉察到徐子陵的情况,或者是根本就不在乎,继续开口说道:“子陵,我再给你讲一个我从四大圣僧哪里听来的故事吧。”同样不管徐子陵的反应,径直讲道:“优波先那比丘,是佛祖释迦牟尼早期的弟子之一。有一天,他在王舍城中乞食后,就与好朋友、佛的大弟子舍利弗,一同来到城外的森林里坐禅。舍利弗在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旁铺好坐垫,就在树下打坐。优波先那知道附近的山崖下有个岩洞,也是修禅的好地方,就去了那个山洞坐禅。优波先很快就完全进入三昧。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感到自己身上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他身心马上从禅定中出来,睁开眼,发现是一条很小、但有剧毒的蛇。优波先那十分清楚这种蛇的厉害,用不了多久,自己将会死去。优波先那感觉到蛇毒在体内迅速蔓延但毫不惊恐,在内心中像平常那样呼唤着舍利弗。入定中的舍利弗知道了,不紧不慢走了过来。因为优波先的声音和平时一样,没有什么变化。优波先那说:‘对不起,打扰你修行了。舍利弗师兄,我被毒蛇咬了。趁着毒气尚未到达心脏,请你去找几个人来,将我从这里抬出去。’舍利弗不相信地说:‘不会吧?你呼唤我的声音未变,现在我看你的脸色也没有变化。我见过被毒蛇咬伤的人,他们脸上那种惊惶、恐怖、绝望、痛苦,难以形容!而你,面色这样平静,这样安详,这样若无其事?’优波先那微笑着说:‘佛陀早就说过,我们的肉体,不过是四大和合而成。倘若能脱离了对‘我’、‘我身’的执著,就明白我们自己本来就是空的啊!对于一个已经证到本性空寂的比丘,虽然被毒蛇咬伤,大概也不会引起你所说的那些脸色变化吧!’舍利弗大为感动,找来众人,把优波先那抬到林中空地上。这时,优波先那身体内的剧毒开始发作了。但他就像平时打坐修禅一样,神态平静,安详,直到生命终了。”

    似乎沉浸在自己故事之中,石之轩沉默了一会。突然抬头对徐子陵说:“子陵,最后一招之前我先告你死在我手中的其中一个人。东海军的首领—李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