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征服者 > 第六十二章 诡像
    梁山一场小战事,胜得干净漂亮,因屡次大败低迷到了极点的明军士气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燃^文^书库][www][77][buy][]

    在山东巡抚杨国盛和廖栋带着人马急匆匆赶来之后,二方兵合一处,商量之后,一致决定开始对邹县徐鸿儒进行围剿。

    朝廷那边动作也很快,一道圣旨来得比兔子还快。

    意思很简单,责成霍尘意为主,杨国盛为辅,同时起用退职在家杨肇基为总兵,当地士绅也带着家兵协助官军全力剿灭匪军。

    至于宁海王,千金之子,身份尊贵,坐镇后方即可。

    这是一封满满善意的旨意,任何人一看就能明白的旨意——这旨意一看就是魏大太监的手笔。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朱平安没有任何不愤不平的负面反应,干净麻利的将指挥权交了出来。

    众人都夸宁海王不揽独功,是个大好人,只有霍尘意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剿匪战局就此展开了,没有象开始时想的那么容易。

    就象应了一句老话,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

    新鲜火红的中兴福烈帝徐鸿儒以邹县为中心严防死守,一个屁大点的城守得和个铁桶一样。

    六月三十日,杨国盛、廖栋合军发动总攻。

    刚开始的时候徐鸿儒并没有把明军放在心上,在他的眼里都是些面瓜废物,一打就散。随后他就发现苗头不对,明军这次攻城势头特别足,英勇的貌似换了个人。于是徐鸿儒放弃争夺巨野、郓城二城,集军东进,三渡运河,抄袭官兵后路。

    没想到他来这一手,霍尘意带着杨国盛、廖栋仓皇退走,邹县之围失败。

    匪军一方士气大振,乘胜之势干脆利落直插运河重要渡口夏镇,这里是京杭运河的咽喉,也是朝廷漕运粮饷的通道,重不重要自不待言。

    很快消息传来,夏镇失守,匪军在彭家口截获官府粮船四十余艘。

    此役再胜,徐鸿儒信心暴棚,直接掉转兵力进攻曲阜。

    曲阜知县孔闻礼据城固守,霍尘意率军来援。

    不料徐鸿儒一方面佯攻曲阜,另派主力再度偷袭军营,把杨国盛杀得落花流水。

    几度失利的消息传到京城,天启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怒!将魏忠贤叫进宫大骂了一顿,当即革了霍尘意兵马指挥权,命朱平安全权指挥。

    朱平安这些日子没有闲着,已经对着地图把地形摸了个遍,重掌兵权后随即派人联系杨国盛,集结大军向曲阜猛扑。

    几次都是大胜的徐鸿儒根本不将明军放在眼里,亲自带兵出战。

    可是这次不一样,明军一反先前面瓜作风,跟抽了风一样,疯狂反扑!

    徐鸿儒真心不习惯这种打法,同时也奇怪,平时一打仗跑得比马都快的明军今个是怎么了?

    吃错药了?

    他不舍得拿家底硬拼,只得下令后退。

    兵退得很顺利,进了邹县城大门之后,看到迎接他的是他亲口封的都督侯王、总兵魏七,他长长舒了口气,不得不说,回家的感觉真好。

    “集结兵力,准备守城,明军马上就来了。”

    话说完了,他没有听到最听的那句:“是,陛下——”

    而是耳边传来金刃劈风的声音。

    操他娘的,被人卖了!

    他重新睁开眼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人正低头俯看着他,笑容里藏着捉摸不透的深意。

    徐鸿儒绝望的叹了口气:“你就是宁海王吧?”

    朱平安点点头:“中兴福烈帝,你好。”

    “好手段,居然收买了我的人。”

    朱平安笑了笑:“不是我收买,是他们主动联系我的。”

    徐鸿儒把牙咬得咯咯直响,目眦欲裂,忍不住放声嘶吼。

    “你把他们的家眷的送到梁山看着,却把自已的家眷邹县享福,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我只是让他们的父母写了封信而已。”

    徐鸿儒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似是要将对方的脸印到心里。

    “你利用教义蛊动人心,为了你不可告人的目的,让无辜百姓替你去死,你死一百回都不嫌多。”

    徐鸿儒破罐子破摔:“你为刀俎,我为鱼肉,随你怎么说。”

    索性将眼一闭,直接装死。

    朱平安向一旁杨国盛一招手:“交给你了,该问的问,不说就打。”

    杨国盛哈哈大笑,他等这一天等好久了。

    “成王败寇,我无话可说。”在被拖下去之前,徐鸿儒红着眼睛叫嚣:“无天圣母不会放过你的,你就等着死吧。”

    “无天圣母?什么东西?”

    他的表现让朱平安心中忽然一动,莫非——这个无天圣母不是个偶象,而是个大活人?

    白莲教真正意义的教主?

    一想到这,朱平安突然急跳了几下。

    很快,宋小宝拿着个东西走了过来。

    朱平安:“什么玩意?”

    南宫英雄呸了一口:“是从一个密室搜来的,不知是什么邪门东西。”

    朱平安打眼一看,是一尊黄木雕象,从身形上观察,看得出来是一个女子。

    朱平安随手叫过一个土匪:“认识这个么?”

    那个土匪看了一眼直接跪下了:“这是——无天圣母的法像。”

    雕象是个女子,身材窈窕丰满,头盖神冠,项垂缨络,只是面部空空如也,一片白板。

    “果然是邪教,那有神不要脸的。”苏婉儿啧啧称奇。

    朱平安的视线忽然直愣愣落在层层衣袂上垂下的那条丝绦上。

    那里系着一块玉。

    虽然是雕刻,却跟活了一样栩栩如生。

    那块玉半黑半白,做潜龙回环之形。

    十指紧紧的扣住了雕象,耳边呼呼风响,从来没有过的心惊肉跳的感觉紧紧攫住了他。

    徐鸿儒骨头硬得出奇,杨国盛什么招都用了,也没撬得开他的一张嘴。

    想想也是,敢当中兴福烈帝、敢有胆造反的,怎么也得有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于是他和他的父母还有几个骨干,押解到京城去了。

    一众开城门投诚的难民,朱平安放了。

    理由很简单:只诛首恶,不究从犯。

    这个命令下达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大明朝剿匪都是数人头算的,杀得越多军功越著,奖赏也就越多,只见杀人从来没见放人的。

    也许是因为这个,徐鸿儒走之前坚执要见朱平安一面。

    朱平安想了想,还是去了。

    坐在囚车中徐鸿儒双目无神,显然是被折腾的不轻。

    “你要见我,有什么话要说?”

    徐鸿儒居然笑了笑:“你放了那些人,我谢谢你。”

    朱平安:“谢什么,我又没放你。”

    “那不一样……”徐鸿儒有点欲言又止。

    时辰已至,官兵已经开拔,队伍缓缓挪动。

    朱平安没有催他,只是冷冷看着他。

    徐鸿儒最终下定了决心:“相信我,你们会不得好死的。”

    在朱平安身后的南宫英雄瞬间就震惊了,特么的这是人话么?

    前头明明一脸的幡然悔改的样子好不好?这一张嘴就咒人全家了!

    拉住忍不住冲出去的南宫英雄:“若是你找我,就是为了放个嘴炮过过瘾,那么你的目的达到了。”

    车马已动了起来,徐鸿儒哈哈狂笑起来:“以后你会知道,我说的话绝对会灵验的。”

    朱平安冲他挥了挥手:“一路走好啊。”

    走出老远,风中犹传来徐鸿儒的歇斯底里的狂笑声:“人在做天在看,无天圣母一定会给我报仇的,你等着看吧——”

    朱平安的脸渐渐变得沉凝,他说的真的是疯话么——他不敢肯定。

    可是心头沉甸甸的压得很沉。

    朱平安没有走,是因为他要回家探亲。

    这是出京前和天启说好的,他实在很想李老实。

    如果可能,他愿意在那个破木匠铺里过一辈子。

    那个雕象他留下了,别问原因,他也不知为了什么。

    宋小宝和苏婉儿陪着他留下来,自从开始剿匪,他们就发现了朱平安一直处于矛盾之中。

    和李老实相处的日子很好过,可是很快,京城的圣旨接二连三的就来了。

    没有办法,朱平安只得再返京城,然后发现来迎接自已的官员中多了不少生面孔。

    叶沧羽:“别看了,都是魏狗的人。”

    朱平安离京的这段时间,天启发生了一个意外。

    他坐船游湖的时候,船忽然翻了,天启落水。是魏忠贤跳下水,奋不顾身将皇帝救了上来。

    于是天启帝心泛滥,接连不断的赏赐流水一样,有点过气的魏大公公再次抖了起来。

    朱平安叹服:这老东西为了争宠,什么都能干得出来。

    朝中形势他不是没有察觉,在他看来,东林党也好,阉党也好,没有一个好东西。

    但凡有一个好的,明朝也不会亡国了。

    他想保护的只会是那些该保护的,值得保护的人,别的恕他有心无力。

    对于魏忠贤的重新得势,他有充份的思想准备。

    总算还好,还有时间。

    议事厅内,年轻的军机处五人组朝气蓬勃。

    “事有轻重缓疾,”朱平安开口:“别的先放一放,先把京城三大营搞起来。”

    叶沧羽和宋小宝的眼睛瞬间亮了:“京城三大营?”

    朱平安:“嗯,对的。”

    京城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骁骑营、神机营,从成祖时期起就是拱卫京师乃至外征备战的中坚力量。

    在很长的时间内,京师三大营一直是强盛大明的象征。

    随着四方宁定,大明由武治转为文治,三大营渐衰退下来。

    至成化年进入衰落时期,之后逐渐溃不成军,名存实亡,毫无战力。

    一句话就象一把火,腾得一下在几个少年心里烧了起来。

    《明末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