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征服者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谣言
    几乎是所有人用看搅屎棍子一样投向他,面对众人的愤怒眼神,自感犯了众怒的张之涣心虚的厉害。但更让他心里没底的是睿王,对方云淡风轻不萦于怀的样子让他心里没着没落的发慌。

    如果今天不是他适会其会,他一定会认为这个小王爷是挖了个坑等着自已跳。

    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自已该再沉住气一些的!这下好,自个把自个推上风头浪尖了。

    悔归悔,不过事已至此,既然喊了停,咽着泪也得把话说完。

    更何况,他反对的还有理呢!

    不管怎么说,濠境自已自已治下的地方,朱平安不经自已同意擅自处理,已经有僭越之嫌。更让他不能忍的是,朱平安居然要开海禁,这,这怎么能成!

    这里又热又湿,时不时还闹海盗——

    凭他的底蕴与后台可以不客气的讲,大明全国各地的官可以放在手心里挑着做,但他一蹲几年,坐在广州不走,为的是什么?

    为什么?为的就是雪花花的银子!

    海运有多大的利润,没有人比他再清楚了。

    睿王来到濠境,可以不把他这个官放在眼里,他可以忍,但现在他不准备忍了——

    断人财路,可比杀爹灭门呢!

    张之涣想到这里,一腔恶气冲天而起,本来弱下去的士气瞬间高涨,努力抽了抽脸,让它看起来不那么心虚。

    “殿下,海禁乃是本朝国政,历经几朝不曾更改。殿下年青有为,锐意改革的心是好的,但有些事可为不可为,请听下官一句良言,这事到此为止罢。”

    这几话明面上说的不轻不重,很有点苦品婆心的意思,可暗地里就差指着鼻子说对方少不更事,不知天高地厚了。

    他这样一说,一厅的人全都不做声了。

    刚才火爆热闹的气氛被他搅得一滴不剩,不过得承认,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所有人的眼光一齐集中到朱平安身上,他们都等着看这位小王爷如何应答。

    朱平安嘴角露出一个嘲讽的微笑:“张大人的意思,这海禁不能开?”

    “当然不能!”

    “你是个什么东西?”

    朱平安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你说不开就能不能开?”

    包括张之涣在内,所有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这霸气之极的话惊呆了——

    “殿下,你——”张之涣快气背过气去了,他想过睿王会找出千万个借口来,但万万没想到会是这种粗暴无礼简单直接的方法——可是很奇怪,他气得头昏脑涨之余,心里突然有种万事失控的预感。

    “我怎么了?”朱平安一反常态,嘴角带着冷笑:“海禁是太祖立下,可先有世祖水师扬名南洋,后有穆宗的隆庆开海,难道他们两位在开海的时候没有想过海禁两个字么?”

    睿王的意思太明白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先搬出两尊大佛出来,一下就堵住了张之涣半拉嘴。

    朱平安霍然转身,眸光闪亮,所有接触到他的眼神的人都情不自禁低下了头:“原因就是防止倭寇、海盗,可现在什么时候了?倭寇被戚少保扫荡一清,现下佛朗机人滚出濠境,荷兰红毛鬼片船不留,既无内忧外患,此时正是开海的最佳时候!”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宋小宝、卢象升等人一齐拍手叫好,南宫英雄更是大吵大叫,激动的不行。

    一群洋商被朱平安气势所压,一齐心生颤栗,先前认为他年少好欺的想法早就灰飞烟灭了。

    张之涣又气又慌,总觉那里有什么不对劲。

    “殿下狡言善辩,倚势压人,下官虽然不才,回去必定要参你一本。”

    朱平安笑了。

    “那是张大人的义务,我没意见,请随意。”

    张之涣气得都不知迈左脚走还是右脚走了,在一片哄笑声中,被关群代半搂半扶的拖下去了。

    等出了门,风一吹,张之涣整个人清醒了一大半!

    他终于想明白那里不对了!

    睿王说有世祖也好、穆宗也罢,这两位都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而你是什么,你不过就是个睿王!

    张之涣怔了一会,然后开始哈哈大笑。

    等我回奏一本,看你怎么死!

    关群代担忧的看着他,觉得这个姐夫有发神经的先兆。

    打发了张之涣,朱平安似乎自始至终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自顾说下去:“海运事关大明根本,以前紧闭国门,固步自封已成既往历史。从今后,各位只要老老实实做生意,我很乐意看到大家日进斗金,但是我也提醒各位,以前怎么样我不管,从现在开始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做铤而走险,违反大明律例,危害朝廷的事情,那样的后果会严重。”

    片刻之后,大厅中响起一片欢呼狂潮。

    ————

    这边的消息,张之涣就得到了风声,关群代一脸慎重将听到的消息说了一遍。

    脸色一变再变的张巡抚狞笑道:“看来,这位小殿下是要玩真的了。”

    关群代发愁担心到不行:“姐夫,这可怎么办?”

    “不怕!”张之涣冷笑一声:“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罢。”

    忽然想起一件事,压低了声音:“回去,联系一下他!将压下的那些货快些出手。”

    关群代心领神会:“我省得。”

    睿王重开海禁的消息在一夜之间顺风千里,广州福建就象经历了一场风暴!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不过高兴归高兴,许多人还是不想擅动。

    就在濠境公开出了告示之后,去海事局市舶司报道登记的只有洋商,而当地海商,却一个也没有。

    造成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事实上广州福建一带已经几次重开海贸,当然都是私底下悄悄进行的。可每开一次海禁,必定以一场动乱收场。

    前些年由于倭寇猖獗,国门紧闭,禁止海上贸易,但为了巨额利润,官也好,商也好,不惜与倭寇勾结,甚至为倭寇指路,引他们上岸劫掠,危害深重。后来有戚继光镇压抚剿,倭寇现在几乎绝迹,朝廷也严惩了一批勾结倭寇的奸细,但并不代表这种行为以后不会发生。

    人性趋利,在巨大的利润诱惑面前,倒下的人只会是多数而不是少数。官场如此,商场也是如此,这就是人性。

    开海必乱,似乎成了定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薄弱到不堪一击的大明海防!

    一旦开海,四下海盗、强梁也会蜂拥而止,到最后的结果估计还是要闭海自保。

    这些天市井坊间谣言四起,先是小犯围在说睿王恃功胡行,矫诏干政,到了后来就越发厉害了——联系到正在建立的船坞,训练中的水师,睿王要拥兵谋反的话都出来了。

    谣言越传越邪乎,沸沸洋洋的,很快就达到了路人皆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