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征服者 > 第一百五十八章 苦劝
    孙承宗是个冷静自持的人,在细思细想一夜之后,他推门而去。凝神听远近雅雀寂寂,抬头见山雪簌簌无言,不由得长声叹息,无端打破一院寂寥。

    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矫诏两个字只在他的脑海中闪过一阵子,就悄无声息了。虽然他知道魏忠贤经常干这种事,但这事有轻重,也得分对谁。

    不是他妄自菲薄,凭他与皇帝的关系,魏忠贤不敢这样做。

    那么结果只有一个,皇帝已经不再信任自已了,开始猜忌自已了。

    对于这个结果,孙承宗即愤怒又伤心,可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自已怎么做?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老老实实的回去,没人动的了自已;二一个,回去带兵来,真的来个清君侧。

    要怎么办?他茫然无措。

    冥冥中他在等一个人。

    这个人没有让他失望,朱平安来了。

    在看到一身风雪的朱平安时,孙承宗的眼眶红了,他有定国安邦之能,也能教出治国安天下的卿相之才,握着朱平安的手,他的心里第一次升起浓浓的遗憾,心想:“为什么不是他?”

    如果是他,那么这天下必不是现在这番景象?

    可惜不是——孙承宗废然长叹了一口气——这是命么?

    没有人回答他。

    按规矩,孙承宗上前施礼拜见道:“老臣孙承宗参见睿王殿下。”

    朱平安怎么会受他的礼,不等他动,已经抢上一步扶起了他:“老师,你我之间,用不着这样。”

    几年的时光瞬间远去,仿佛又回到当年宫中授刻的那一瞬——孙承宗讶异的抬起头来,发现当年青涩少年已经褪尽,但那一双眼眸依旧清流如水,不随年华逝去变上一毫半分。

    他欣慰的拍了拍对方的手:“好,好。”其实他想说的是,还好你没有变。

    朱平安的眼从他的手背上掠过,发现那手背上布满了细碎的褐斑,枯瘦得仿佛只剩下了一层皮,一股衰老的味道扑面而来。

    人生六十古来稀,尽管腰背依然笔挺,头发已是花白了。

    看着他,朱平安心里百感交集。

    二人携手进屋,有下人送来小菜热酒。

    小酌三杯之后,孙承宗看了朱平安一眼:“殿下气色不好。”

    这话本该是朱平安说的,没想到让他抢先出了口,朱平安倒愣了一下,然后很快就笑了。

    “老师,这个时候,您想必已经接到圣旨了吧?”

    孙承宗点了点头:“接到了。”可这三个安说得轻省,实有千钧。

    朱平安也不客气:“老师,你打算怎么做?”

    孙承宗半晌没有说话,似乎陷入了沉思,而终于开口的时候,说的却是另外一个话题。

    “自从我离京后,听说你做了不小事业。”

    朱平安快跟不上这位老师的节奏了,有些不知头脑的应了一声:“啊,也没有干什么吧——”

    孙承宗的老脸都快笑成一朵菊花:“和老师还有什么客气的,易地而处,我也不见得能比你做得更好。”

    “其实就是硬着头皮上的——”朱平安道,“大家一块努力的结果,反正挺顺利的。”

    孙承宗脸上露出了一点吝啬的笑容:“在老师面前,无需妄自菲薄。”

    酒意在二人血里化开,存在心里冰寒驱除了不少,但是身上渐暖,脸上的笑容渐渐黯淡。

    “和我说下朝中现在的情况吧——”

    朱平安心里一沉,如果可以,他不想说一个字。

    可是他不能,他无法欺骗象孙承宗这样的忠厚长者。

    于是,他将他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包括杨涟来找过自已的事,还有他刚刚见过不久的那本东林点将录。

    看着孙承宗因为酒意变红的脸渐渐的灰下来,朱平安的心也莫名的沉重下来。

    他们都是睿智通达的人,也都看清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当年辉煌无比的东林党已经再无希望了。

    孙承宗举起酒杯连饮三杯:“你能来此,看来是皇上的意思了。”

    朱平安点头:“老师,皇兄对你一直是另眼相看。”

    孙承宗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失去信任的另眼相看有什么用呢,早晚必败而已。

    看到他的脸色,朱平安心中不祥之感大增:“老师,气数一事难以概述,莫要说我等凡人,便是圣人也难以逆世而行。为今之计,咱们尽人事,保平安,听天命,问心无愧就是。”

    被学生劝,这可是孙承宗生平第一次,他当然知道朱平安是什么意思。感动之余,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笑容消失,还板起了脸:“朝中发生的这些事,你怎么看?”

    这话隐隐有些问责的意思了,朱平安顿了顿,想说“不知道”,又觉得有点亏心,只好实话实说道:“老师,你觉得以我的身份,能做些什么?”

    这话问住了孙承宗,以睿王今时今日的地位,他认为能做的很多。假如——他站到东林党一边,魏忠贤绝不可能如此势大纵横。

    他的想法朱平安已经察觉,瞥了他一眼,眯起眼睛,露出一点不易察觉的一纵即逝笑意:“老师,魏忠贤如此纵横嚣张,真的是他本事大么?”

    什么叫一言道破天机,现下孙承宗就是这样感觉。以至于他惊讶的站了起来:“你是说,是那位——的意思?”

    朱平安这次没有很快回答,而是沉吟了片刻,最后点了点头。

    孙承宗一下就坐倒了,酒杯碰倒了都不知道。

    朱平安扶起酒杯,斟满,叹了口气:“老师,回去吧。时到如今,你的力量已经不能挽回什么,回去必能保证自身,前进则九死一生。”

    做为聪明人,孙承宗大概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回到辽东,手握兵权便是坚强后盾,既便是东林倒台,老账清算的之时,自已也可倚仗军方之力挟制,能进便进,当退则退。

    这确实是一条很保牢的路,最起码目前来说是这样。当然这也是皇上的态度,不得不承认,天启对于他这个老师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

    但这些在朱平安来之前,他已经想得很明白了。

    在这之前,他一直在回去还是前进之间犹豫彷徨——

    可是现在,在他见过朱平安之后,他已经下了决定。

    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

    他的一生处事习惯是如无把握,从不行险,绝不应战,所以他到辽东这么多年,收复无数失地,却很少打仗。

    之前的犹豫不决,是他觉得回朝这一仗,他毫无胜算。

    目前他能做的,只能救辽东,而不是能救东林党。

    但是现在他改主意了。

    “殿下,你对辽东局势怎么看?”

    朱平安微微一愣,他没用费多少事,几乎是在一瞬间内就听出孙承宗话里的别样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