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雇佣军 > 第三十六章 东引祸水
    第三十六章东引祸水

    陈宫见严正纳谏如流,心中也是欢喜,答道:“自然主公亲自跑一趟最为合适,一则可显示主公诚意,二则可与孙策约定事后封赏之事。如果主公心中不安,某愿陪主公走这一趟。”

    严正心想,这一步恐怕迟早都得走,晚走自然不如早走,按陈宫所言,只要孙策同意进攻庐江,那么自己献计、内应之功就断不会被埋没,如此混个官做,也未必是坏事,至少有了招揽手下的名头,不至于象现在,陈宫还是个门客。

    不管是忠义之人,还是附炎趋势之人,有所求、有利益相关,搭上你的船能实现他的理想、抱负或者所图,这才是让他紧紧围在你左右的不二法门。这一点严正很早就有深刻的领会。

    陈宫所图,一扶持汉室,二击败曹操,只要这两点上不与之背离,那么有着传统儒生情结的陈宫既然已经自愿屈身投靠,就永远不会与自己分道扬镳。

    而要让陈宫在以上两点上有希望,那么壮大自己的力量是关键,自己真要只想做个商人,哪怕是富甲天下的商人,都不足以让陈宫始终忠诚于自己。

    想到这,严正瞟了一眼陈宫,道:“那就依你之见,待我明日再些安排后再动身去会稽。”

    ……。

    次日,严正召集一概人等,将去会稽引孙策攻庐江的计划作了个说明。

    只是,严正这次并没有叫上张多、许乾二人,倒不是怀疑二人会告密,而是不想二人为难。

    张多、许乾名义上还是刘勋麾下,如果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引外敌进攻庐江,就算二人忠诚于刘晔,也会非常难做。

    但严复佑却提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再次贩盐已经准备妥当,三天后就要出发,如果严正一走,势必引起张多、许乾二人的疑心,如果二人问起严正的去向,该如何应付。

    严复佑的这话,让严正想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来自山越首领陈策的威胁,这是个定时炸弹,如果这次陈策率众前来报复,那么不但货船危险,很可能累及皖城百姓和严家。

    严正将自己的担心和盘托出,众人陷入了沉默中。

    良久,陈宫抬起头说道:“某有一计,既可以对张多、许乾二人瞒天过海,又可以保证货船的安全。”

    可一边的高顺却听出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陈宫改口称严正为“主公”。

    这让高顺心中有了一丝异样,陈宫竟也投身这个少年商人麾下?

    这其中可有阴谋?可应该也不会,既然以刘晔这么一个扬州名士、皇族后裔都能破例收严正为弟子,那么此子想来必有过人之处。

    高顺心中波涛汹涌,眼神怪异地看向陈宫和严正二人。

    不但是高顺,连严复佑等人也听出了其中的异状,但严复佑心中有得却只是惊讶和欣喜。

    严正却没有顾及到高顺,他听了陈宫有应对之策大喜,赶紧催促道:“快说。”

    陈宫道:“宫此计与主公当日剿灭盗匪之策有异曲同工之效,主公可告知张多、许乾,陈策会危及庐江和船队的安全,让二人向刘勋禀报,以求得更多的军队,如此再设一伏,围剿陈策。这样,主公以包抄设伏的名义,带部曲出城。如何,既可瞒过张、许二人,也可使刘勋不起疑心,同时用刘勋的军队保证严家和船队的安全。”

    “好!一举三得。”严正称赞道。

    陈宫继续道:“不过若要刘勋应允增派军队,想来他索要的两千万钱,是少不得的。另外,刘晔与孙策麾下谋士鲁肃是好友,主公可请刘晔书信一封引荐,如此此事便可事半功倍。”

    严正看了一眼父亲严复佑,严复佑点点头。

    严正道:“区区两千万钱,给他就是了。况且,此事若成,这两千万钱的损失可从刘勋库中补回。”

    众人闻听一起会心地笑了起来。

    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若陈策聚集数万山越,全力来攻,那便是一场血战,恐怕皖城甚至庐江郡都会陷入战乱。”

    严正一惊转头,发现是高顺在说话。

    陈宫微微一笑道:“刘勋麾下有数万军队,陈策不可能行以卵击石之举。就算陈策全力来攻,以皖城城高墙坚,陈策也未必讨得好去。故,某以为陈策最多只是偷袭,断不敢拼尽身家性命,否则他早应该前来攻打皖城,何须等到现在?”

    严正点头,心想陈宫分析得有道理,盗匪人数虽多,却是乌合之众,军械装备不全,同时也没有攻城器械,最多是平日里以偷袭方式袭击商人或者劫掠百姓,绝不敢与官兵正面对抗,一是因为没有补给,二是一旦陷入僵持,官兵会有援兵源源不断地到来,而他们却没有后援。

    不想,高顺却认死理,他依旧追问道:“若陈策真全力来攻,如何应对?”

    陈宫答道:“如此正好让将军有了立功的机会,此时将军已经随主公在城外,可迂回至盗匪背后,与官兵合击之。想来,高将军训练部曲日久,不至于临阵怯敌吧?”

    高顺“霍”地起身,要与陈宫理论,严正赶紧起身拦阻道:“将军领陷阵营赫赫威名,世人皆知。岂会怕区区盗匪,我敬仰日久,正好看看将军的风采。”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些话出自严正的口,迅速平息了高顺的怒火。

    但严正知道,高顺的担心并非多余,万事都应该从最坏的地方考虑,方能防患于未然。

    严正转头对严复佑道:“父亲,等货船出发之后,你可去东郊乔家暂避,顺便让老孙头带上严夫人母女,以防不测。”

    又对陈宫道:“会稽一行,公勿须跟随,还请留在皖城调度指挥。高将军随正出城之后,可埋伏在城周边,时刻与城中保持联系。有小五随我去会稽就行了。”

    陈宫劝道:“事关重大,某岂可不陪伴主公身边?况且皖城有刘晔坐镇,应该无事。”

    高顺也劝道:“会稽往返不足一月,船队去巴蜀往返最快也须一月,顺陪主公去会稽,误不了事。”

    严正想想也对,便不再坚持,同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