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雇佣军 > 第一百十一章 偷袭豫章
    第一百十一章偷袭豫章

    时间过得很快。

    一转眼就到了十二月。

    北方据宛城的张绣在谋士贾诩的劝说下,终于再一次向曹操低下了头。

    曹操闻讯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又表贾诩为执舍吾、封都亭侯。

    自此,曹操安定了后院,开始派大军进驻官渡,正式与袁绍开始算总帐。

    此消息传到皖城,严正便召集起众人商议,是时候有所动作了。

    曹操倾尽全力与袁绍决斗,就没有了南顾的精力。

    刘表懦弱,只要严正不去主动进攻江夏,那就无法激起刘表起兵之心。

    而雇佣军成立日久,是该让他们动动了。

    让雇佣军以盗贼的名义袭击江夏,就能瞒天过海,让严正从中摘清。

    经过商议,严正下令,让陈策、毛甘分别率山越兵袭击江夏的夏口和沙羡,意图为将黄祖牢牢地拖在夏口和沙羡一带。

    作战方针为,不求胜,但求韧,起到阻止黄祖南下的目的。

    等陈策、毛甘发动之后,再令高顺率大军以围剿庐江盗匪的名义南下鄱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西突袭豫章。

    严正再三告诫高顺,此战最完美的结果是逼降,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但占领豫章治所南昌志在必得。

    同时,严正嘱咐高顺,不得伤害华歆性命,若华歆逃亡则放其逃亡,若捕获则递解皖城。

    延揽华歆,是刘晔、陈宫的意思。

    华歆自灵帝时被举孝廉,任郎中,后被何进征召为尚书郎,之后任豫章太守,在士人中声望颇高。

    刘晔、陈宫执意让严正善待华歆,这是士人的情结,对于二人来说,如果严正杀害华歆,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严正应允,不管华歆是否愿意归降,都不伤他性命。

    战争准备紧锣密鼓地展开。

    五日后,陈策、毛甘率部首先发动对夏口、沙羡的突然袭击,黄祖两头作战,首尾难顾。

    次日,高顺率六千府兵和陷阵营渡江南下,陈宫为军师。

    严正与刘晔坐镇皖城,再次调东郊山越精壮与城中团练协同守卫皖城。

    所有人都认为占领豫章是手到擒来之事,因为华歆虽然在士人中声望颇高,但无实际治理民众的能力,更不用说军事才能了。

    声望与能力是两回事,声望更多的是指品德,而能力却是代表着实力。

    华歆牧守豫章时日已久,为人和善,让百姓称颂,但百姓也因此不鸟他,他想征召六千人从军,结果三个月后,只征到八百人。

    豫章百姓只肯交赋税不肯服役之事被各诸侯引为笑谈。

    去攻打这么一个郡,如果还打不下来,那就真成笑话了。

    所以,刘晔甚至已经在起草奏折,只等攻下豫章的消息传来,就向朝廷奏表,为严正讨取封赏,自然,不可能有真正的物质封赏,有的只是虚名。

    可怜的献帝,这个时候,宫中用度缺少时,向人索要五十匹绢亦不可得,哪来的钱财去封赏有功之臣。

    但他的手里却最不缺官帽,自然,这须经过曹操这一关,但对于这时正拼命与袁绍决斗的曹操来说,用一个官帽换取严正不去袭扰他的后院,无疑,曹操会应允的。

    果然,仅仅只是七天,高顺就派人传来捷报。

    大军到时,华歆毫不犹豫地率众官员和三千士兵开城门献降。

    并声称,其盼望卸去太守之职太久了,这下好了,他可以回家好好地享受田园生活了。

    这话让严正不觉莞尔一笑,这世间,象华歆这样的人确实不多。

    严正立即派人向陈策、毛甘传令,弃江夏转而袭扰长沙郡,给刘表造成久功不克,另作他途的印象,这是盗贼习惯之举。

    从而使得刘表不会将此次江夏遭袭与豫章之变联系在一起。

    早已等待着的刘晔再次出使许都,向朝廷奏表此次讨伐豫章之功。

    奏章是这么写的“臣讨华歆,以十二月八日到歆所,屯修水南岸。适逢刘表江夏被盗贼叩,无法遣将助歆。臣以十日平南昌,部所领行征虏中郎将刘晔,领鄱阳太守,行荡寇中郎将高顺,领豫章太守,行节义校尉张多,行奋勇校尉许乾等,同时俱进。身跨马拣阵,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

    这“行征虏中郎将”和“行荡寇中郎将”不过是刘晔杜撰出来的,这“行”代表着暂代之意,严正虽然有朝廷饮授官职,但这官可不是随意可封的。

    以这暂代官职上报朝廷,就有了说法,不算违制。

    将这些暂代官职上报,是为了让朝廷正式授这几人相应官职,以达到名正言顺的效果。

    而刘晔的鄱阳太守,自然更不可能是严正所能封授的,一个七品县令授刘晔一个五品太守,这说出去,恐怕会笑死各路诸侯。

    虽然实力决定一切,但一切还是需要名正,方才言顺。

    这一番牛皮吹得让严正审阅时不禁莞尔,刘晔的文采由此可见一斑。

    让刘晔去做鄱阳郡太守,严正也是经过仔细考虑,自己身边有名望有资历的文人也就陈宫、刘晔二人,值此多事之秋,陈宫离不开身边,那么选择只有一个——刘晔。

    况且刘晔毕竟是严正的先生,于严正有提携之恩,授太守之职,可安刘晔之心,对于一个士子来说,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何况刘晔是皇室帝胄,同时有助于刘晔真正地融入严正势力,也为日后将鄱阳郡纳入严正治下奠定基础。

    以严正眼下的身份,就算实际掌控豫章、鄱阳两郡,也无法得到朝廷的认可,也就是说,最多由皖城县令升迁至庐江太守,等拜为庐江太守之后,方才可以吞并豫章、鄱阳两郡。

    而曹操至少目前是不可能让严正名正言顺地掌控三郡的。

    所以,刘晔建议退而求次,由刘晔领鄱阳、高顺领豫章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