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雇佣军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濡须口之战 三
    第一百四十五章濡须口之战(三)

    战争开始的第七天。

    周瑜甚至已经令士兵将百姓家中所有木制品都集中起来了。

    他已经有些不耐烦等待,打算全军倾囊而出。

    一时间,江面上全是船影、人影,一些搭乘不上船只的士兵有的抱一块木头,有的找根绳子系在船后,如此的泅渡,让人不寒而栗。

    但也正因为如此,周瑜大军憋着一口气,发誓要攻破江岸防线,不成功则成仁。

    江北岸的团练兵士气开始衰落。

    不同于东郊那千余山越人,团练毕竟没有经过恶战,当箭矢见底,他们不可避免地陷入沮丧,面对如此蜂涌而来的敌人,团练兵开始对胜利产生了怀疑。

    严正至此时发现自己判断失误了。

    他不明白为什么孙权会有如此大的决心,非要与自己来个鱼死网破。

    其实自己真正损害到孙权利益的也就是扣留了江东一季的红利,这其实可以用谈判来解决。

    可为什么孙权会如此坚定地攻打庐江,难道孙权已经收拾完内部,准备大举西进了?

    严正真的想不通,但就算想不通,他眼下也没有时间再想了。

    因为敌人已经逼近。

    用一枝箭射死一个敌人,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神箭手也无法保证。

    可用一万箭去射杀一千个敌人,只要敌人够密集,那么不管你准星有多糟,只要你能拉开弓臂发射,就能达成。

    这是个概率问题。

    周瑜也想不到渡江会有这么难,更想不到严正竟能囤积如此多的箭矢,他以为严正经过一天的阻击,箭矢就该用尽了。

    可当渡江大军靠近岸边时,铺天盖地地箭矢飞来,瞬间伤亡大增。

    在这一刻,周瑜有过动摇,但随即,周瑜依旧严令全力进攻,后退者斩!

    周瑜已经无法后退,因为如果后退,那么他将无法对江东交待,更无法向孙权交待。

    但这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这会让自己心中留下一个阴影。

    惧怕严正的阴影。

    所以,周瑜打算全力一搏,就算用士兵尸体铺就一条上岸之路,也在所不惜。

    直至北岸箭矢完全射完,对周瑜军队所造成的伤亡已经到达一个令人恐惧的地步。

    连严正也无法想像弓箭居然能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在严正印象中,弓箭最多的还是起到阻击和威慑的作用,真正形成杀伤只能靠偷袭,在敌人不备时射箭。

    可现在,正大光明的突破与反突破造成满江尸体,这让严正震撼。

    整面江水已经被染成红色,仿如炼狱。

    但这阻挡不住周瑜大军登岸。

    守军的箭矢已经用完,只能拔刀肉搏。

    可这对于团练来说,是不能负担之重。

    周瑜大军以伤亡近万人的代价强渡长江,但就算如此,也还有二万余人,这不是北岸八千团练所能阻挡得了的。

    守军阵线被登岸的敌人一步步逼得后退时,更多的敌人从水中登岸。

    眼看守军全线就要崩溃,一个意外发生了。

    千余山越兵呐喊着脱出阵线,自发地向敌人发起了一波反冲锋。

    瞬间的爆发力震惊了所有人,不管是团练还是周瑜军士兵。

    周瑜军士兵也不是铁打的,在满江鲜红中,他们也恐惧,但在周瑜的严令之下,他们不得不强渡,当不怕死亡时,满心的念想就是登上江岸。

    而当登上江岸之后,心中压抑的恐惧迅速转化为强烈的自豪感,这时的士气是极度膨胀的。

    所以,守军根本不是对手,只能一步步后退,等待崩溃的最后一刻到来。

    但千余山越兵不信这个邪,他们骨子中的野性和以命换命的信念,彻底改变了战场中士气的此消彼长。

    周瑜军士兵身体已经足够疲惫,正是冲破江岸的自豪感激励着他们做最后一搏,击溃守军。

    但当山越兵全线发起反冲锋时,鼓胀的士气如同一个气球被针一下子刺破,随之而来的是士气快速消散。

    这就如同瘟疫一般,瞬间传遍整个江岸。

    上岸的近万周瑜军士兵竟被千余山越兵一个反冲锋硬顶回去了数丈,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数千团练从惊愕到欣喜再到士气地极速恢复。

    他们发现原来可怕的敌人如同一只纸老虎,不堪一击。

    于是,团练们跟随山越兵进行了一轮强烈的冲锋,直至再次将周瑜大军赶下江面。

    严正愣了,他无法理解这一幕。

    但他清醒的认识到这仅仅只是一个意外。

    周瑜主力仍在,而守军已经没有箭矢。

    也就是说,就算周瑜大军这次被赶下江,只要再组织起一轮进攻,守军依旧逃不出崩溃的命运。

    而下一次进攻,周瑜大军自然会养足精神,那么就算山越兵再拼命,恐怕也无法带领团练将敌人赶下江了。

    严正望了望身后的皖城方向,他知道该是撤退的时候了。

    趁着现在周瑜军暂时不会进攻的时间里,应该能将这支队伍带出去。

    有过这次肉搏战,这支军队就是一颗种子,必将在日后茁壮成长,断不能让它折损在此地。

    严正心中虽然不甘,但终究理智战胜了冲动,他下达了撤退命令。

    并派人火速赶回去,通知已经作好准备的刘晔,带严正家眷前往无为会合。

    严正望着皖城心中叹息道,我一定会回来的!

    可严正心中知道,如果真这么走了,那么能回来至少是两三年之后。

    皖城中,寄托着严正太多的希望和梦想。

    心中的不舍,让严正一步三回头。

    可严正忘记了一点,他的对手是周瑜,那个以智谋卓著闻名的周郎。

    周瑜很快就从战场局势中抓住了严正的破绽。

    他并没有整顿大军,甚至没有给大军喘息的机会。

    因为他明白,战机稍纵即逝。

    周瑜只是令从岸上被逼退的前锋从左右分撤,让出中间空隙,便下令后续部队继续进攻了。

    这其中虽然有时间间隙,但这间隙绝对无法让严正从容撤兵离去。

    当严正部刚向东撤出不足三里地时,周瑜大军已经再次登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