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地球最后一名科学家 > 第66章 泰坦星舰
    陈郁这次制定的新战舰应该可以算得上是超级战舰了,从规划图纸上来看,整艘战舰规模和前进号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由于有了钛合金材料,陈郁就可以更大规模的打造超级战舰在,新战舰,也就是陈郁的主舰,规划上长达1k,没错,长达一千米,这应该算得上是一艘巨型战舰了,为了能够从名字上体现出这艘巨型战舰的霸气范儿,陈郁将它命名为“泰坦号”。

    泰坦号的长度就比前进号扩大了十倍,整体更是比前进号恢宏大气,总体材料为钛合金,附加部分复合型钢铁材料,整艘超级战舰集各种系统于一身,陈郁立志将它打造成一艘精良的主舰。

    不仅如此,陈郁还给泰坦号星舰配备了二十艘护卫舰,其中护卫舰首舰自然就是前进号的改装版了。

    以后,陈郁目前操控的这艘前进号星舰,就是泰坦号星舰的护卫舰了,陈郁的指挥室,也得从前进号舰桥迁移到泰坦号星舰的舰桥上。

    不过呢,完成这个过程,起码需要是十几二十年,也有可能更久,毕竟像泰坦号这样一艘巨型战舰,打造起来可不容易,凭借陈郁目前的科技水准,还真得花费时间来雕琢才行。

    规划完了主舰泰坦号之后,陈郁接下来规划的就是各种型号的战舰,其中以战斗中战舰为主,包括战列舰、驱逐舰、巡航舰、侦查舰、补给舰、运输舰、加工舰。

    战列舰、驱逐舰、巡航舰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所谓加工舰,恐怕规模比主舰泰坦号还要庞大,因为加工舰就是一个大型太空移动加工厂,负责在太空移动的过程中维修、新建战舰用的。

    陈郁考虑过,今后如果遇上了什么外星文明,一不小心打起来,那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星际大战,也许规划的一万艘战舰根本就不够用,这时候就必须要加工舰源源不断的新建战舰以补充战斗力量了,所以说加工舰的用处很大,不可或缺。

    陈郁规划的一万艘战舰当中,其中以战列舰居多,有6000艘,驱逐舰2000艘、巡航舰500艘、侦查舰200艘、补给舰300艘、大型星际运输舰500艘、大型星际加工舰500艘。

    所有的星际战舰,除了配备维修机器人和基本的战舰协调机器人之外,全部都由主舰的中央粒子计算机操控,当然了这个中央粒子计算机,只是陈郁的一个规划,目前并没有研究出来。

    由于陈郁能够意识连接魔方,陈郁本身就是一个大型计算机,只要通过魔方读取数据,陈郁同样可以操控其他的星际战舰,这样一来所有的星际战舰全部都由陈郁统一调配了,这也大大增加了陈郁在战场上的主动性了协调性。

    这次规划的星际舰队,算是陈郁离开地球以来最具严谨性的第一支星际舰队了,也许在以后的发展中,陈郁还会各种规模的扩张、刷新星际舰队,但这第一次,陈郁还是非常重视的,毕竟人生的每一个第一次都值得留恋,第一次打造正规的星际舰队,也是如此。

    规划其实早在登陆这颗流浪星球后就已经制定完毕了,只不过这两年的时间里陈郁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利用粒子加速推进器装置给星球加速去了,并没有进行星际战舰的建造工作。

    现在前一个目标工作完成了,陈郁现在就要开始新的目标了。

    在两年的时间里,陈郁积累了超过八百万吨钛合金材料,同时还有超过三百万吨的复合型钢铁材料以及一百万吨其他特殊太空材料,这一批材料,将是陈郁一期工程的主要建造材料。

    打造星际舰队的整个过程,陈郁将它清晰的划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为一期工程、二期宫城、三期工程和收尾工程。

    一期工程主要是打造那6000艘风神系列战列舰,为什么第一批打造风神系列战列舰,陈郁自然有他的的道理。因为在上次,也就是在2号行星上的时候,陈郁突然遭遇了一艘三级能量文明的战舰,这就保不齐陈郁以后不会在前往曼谷恒星系统的时候再次遇到外星人战舰,所以陈郁首先要打造的,就是具有强大攻击力的战列舰。

    而二期工程,自然是主要集中精力打造主舰“泰坦号”了,一支星际舰队,没有主舰是不成方圆的,所以陈郁的二期工程就是要将巨型战舰泰坦号打造出来,同时打造主舰的二十艘护卫舰。

    三期工程是打造其余的星际战舰,包括驱逐舰、巡航舰、补给舰、侦查舰、运输舰、加工舰等。

    收尾工程,自然是完善整个星际舰队系统,同时陈郁预计将在收尾工程期间,完成对粒子计算机的研究。

    现在陈郁已经启动了一期工程,星球上的各大基地开始全速运转了起来。

    大型加工间里,机器人们不停的打磨着各种制造材料,陈郁在前进号星舰内不停的给各个单位的机器人下达程序指令,偶尔有了一些科技思路后,就把这些工作交给铁皮,自己钻进科研室里进行科学研究。

    陈郁的一期工程最短时间规划的七年,最长十三年,因为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在内,所以会有近六年的时间差。

    从第一艘全新钛合金材料的风神一号战列舰问世后,陈郁就开始各种测试性能,同时和复合型钢铁材料的战列舰做比较,得出优劣数据。

    以前的那些风神系列战列舰,已经被拆解完毕了,新的风神战列舰完全是按照原来的设计进行打造的,也就是说有一个模子放在那儿,陈郁只需要照着建造就行了。

    如果陈郁一天建造一艘战列舰,一年也就是365艘,十年下来也就近四千艘的样子,这距离六千艘战列舰的任务差了一段距离。所以陈郁用的方法是规模性的建造,也就是说从每一个零件开始,就规模性的生产,最后进行组装,以及安装各种星舰系统等。

    利用规模性的生产方式,陈郁计算过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相对于一天一艘战列舰的生产效率来说,这种方式的话起码会有两天三艘的成果,这样一来十年左右完成一期工程任务还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