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镜唐 > 的涵义
    看史书时,对两个省份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个河南,一个山东。当然其他省份也各有各的优势,比如长安、南京、北京等,这里暂且不提。

    河南省是我的家乡,我当然有兴趣。这儿有洛阳、开封、安阳、商丘等历朝古都,涌现诸多历史名人属“近水楼台先得月”,本也无可厚非。

    历史上山东省没有成为哪朝哪代的国都,军事位置不像“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河南那般重要,为什么也涌现众多英雄好汉和文化名人?

    先不说孔子奠立的儒学影响了中国五千历史进程。单就初唐时期,山东便涌现出许多响当当的英雄人物。耳熟能详的魏徵、李世绩、秦琼、程咬金、杜伏威、辅公柘、窦建德、刘黑闼、单雄信……人杰地灵的山东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

    上述初唐人物都出身行伍,和李世民有密切关系。尤其魏、李、秦、程四人,为大唐建国立下汗马功劳,也树立了赫赫威名。

    唐史中有一个人不太出名——现在的角度看不出名,实际上此人官封一品,贞观朝的太子太傅,唐高宗李治的授业恩师——马周马宾王。初唐丞相也不过三品官,马周何德何能做一品大官?

    通过了解况,对马周的兴趣更浓厚了,他的经历颇为传奇,可谓是唐朝近三百年历史的缩影。“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那么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尤其当代人对他大多陌生,以马周为原型虚构一部历史小说就有了普及意义。

    马周与魏徵、李世绩、秦琼、程咬金等武人生活在同一时期,也是山东人,隋朝时期称为博州郡,唐朝称博州,现在则是聊城市。不同的是马周是文人,大唐建国时他没立任何军功,属于草根阶层,凭什么成为李世民的宠臣,直攀权力高峰?要知道当世还是高门大阀把持朝政的时期。

    马周少年丧亲,苦读史书,精通春秋礼记等儒家经典,还做过州学的助教,后来从中书省小小的官职做起,一路攀升到中书令(丞相)。马周的才干和升迁符合太平天下文治规律,后凭学识成为太子李治的老师,一介草根教导太子如何做皇帝!

    一开始李治不是皇位继承人,李承乾才是太子。李承乾的前期表现很优秀,简直是为了帝位而生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承乾又跛足,性情大变,成为不可理喻,行为乖戾的代名词。

    满都文武都议论纷纷,李承乾太子位不保,李世民十分喜欢他,不忍让他失去太子之位,派许多大儒教导他,方法不对没能改变他。后来四皇子李泰趁机想当太子,俩人暗中斗来斗去,甚至准备再发动一次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十分痛心,不忍后代再上演手足相残的事,便废了两个皇子,立中立的李治为太子。

    李治登基以后,大家都知道了后事,武则天慢慢掌权,改唐为周,登上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

    那时候马周糖尿病并发症已经去世了,如果活着,他自幼熟读儒学,儒学思想倡导“尊王攘夷”,他绝不会坐视牝鸡司唱的武则天废唐建周,肯定出面横加干涉。也许有人说马周一己之力,怎么能阻挡得了武周的强权?

    武周登基,得到了士大夫的支持,而贵族世家不支持。

    贵族包括关陇集团,还有崔卢李郑、王谢袁萧、顾卢朱张等名门望族,他们以长孙无忌为代表。士大夫包括科举制度考上来的,贫寒地主阶层等小官小职文人武人。士大夫以谁为代表?李绩,本姓徐,被李二赐姓李,也就是演义中说的徐茂公。

    李绩的儿子徐敬业,后来起兵反对武则天称帝,骆宾王代其书写一封讨伐武周檄书,其有一句名言“一抷之土未干,三尺之骨未寒”。这句话很多读书人都熟悉。李绩支持武则天当皇帝,连儿子也起兵反对,可见当时士大夫集团并非铁板一块不能插针,很多人都是有二心的。

    如果马周活着,肯定会影响当时的格局变动。以他帝师的身份和一流的聪明睿智,与贵族代表长孙无忌联手反对武则天称帝,兴许就能成就大事。

    武则天上台以后,任用酷吏,大肆屠杀贵族,并改制科举,贵族慢慢不得势,退出历史舞台,通过科举考中做官的士大夫成为朝廷栋梁,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以后的千余年的历史进程。

    上面介绍的是真实历史,当然了,小说不能写成正史,虽然真实的故事永远比虚构的故事更有想像力。小说只是把历史事件当作纲要,通过穿越的主角,进行艺术加工,增添许多虚构的情节,这属于举纲张目。打比方说,纲是骨骼,是大框架,那么目就是血肉,是华丽的衣着。

    当下文化普及,网络疯行,是草根文化崛起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影下,网络小说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网络文学以丝辗压强者,以臆想代替现实,以YY为己任,追求爽快的节奏,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并非传统文学板板正正一丝不苟。为草根阶层代言,网络文学才得到大众阶层的喜欢。

    现在许多人都上过大学,有知识有涵养,唐科举制便是草根阶层“鲤鱼跳龙门”参与朝政的一个台阶,当代人穿越到初唐将大有作为。大学学过心理学,至少可把李承乾从丧母之痛中解救出来,加以引导,步入正轨,从而改变历史走向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我这本书以当代大学生穿越马周为例,讲一讲浓缩的初唐历史。马周没有军功,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是通过奇遇上位。按现在讲就是草根得势,爬得还很高很高,书写了一段传奇。

    魏征去世时,李世民说:以古为鉴知荣辱,以人为鉴知得失,以铜为鉴正衣冠。孤今失一镜矣。谏臣魏征的去世,被李世民称作失去一面镜子,那么余下的镜子又是谁呢?毫无疑问都是诤诤谏臣。

    马周也是谏臣,他并不像魏征以强势著称,逼着皇帝非得接纳谏言。马周有自己的办法,更温和,润物细无声。马周不仅是李世民的镜子,通过草根上位做年轻皇帝的老师,更像一面镜子,映射影响整个唐代的走向和进程,他身上有很深的历史价值和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学习和研究。

    这本书是一个系列的,至少写三本书,要花费三到五年时间,并不是我一时心血来潮。后面的故事暂时不方便透露,只能说分别是中唐、晚唐的历史故事,书名已经想好,主题也确立了,都是叙述对中国历史有很深影响的大事件。

    外国人经常以汉人唐人称呼中国人,唐代在整个中国历史和文化进程中有很深的影响力。唐前的矛盾以东西方向对峙为主,比如东周和西周,东汉和西汉,东晋和西晋。唐代以后则是南宋和北宋,宋元,元明,明清等南北对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

    不懂历史,看了本书系,你会了解一些;懂历史的,看了本书系,会增加厚度;不懂军事的,看完本书系,就懂得一些,包括懂得一些战略眼光。战术和战略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战术是一时的、区域的、影响较小的,而战略是长久的、整体的、影响深远的。

    我只能说这么多了,具体内容还请看本书的内容。谢谢大家多多支持,未来三五年的时光全靠你们接济了!虽然只是每章两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