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炎黄之小兵传奇 > 第二十八章 微服私访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炎黄之小兵传奇》更多支持!

    初冬第一场大雪,终是落了下来,且是不依不饶连着下了三天三夜,把整个陕北大地打扮成了白雪公主的模样。

    现在的赵村,俨然已经成为了整个6分区最为安全的所在。原本悬在头顶的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早已被融化后铸成了蝴蝶结:康庄炮楼被彻底铲平,现由6连驻防;赵庄据点自吴堡增援一个日军小队后,关门做起了小媳妇,再也没有出来。而且由于此话是雷仁所说,理所当然的,所有人认定,赵庄的鬼子,再也不会出来。于是,原本离开赵村外出谋生计又或是躲避鬼子的乡亲,纷纷返乡,甚至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移民潮。

    老百姓的心理需求最是简单不过,只有两个字:安全。能安稳的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舒心日子,谁愿意三天两头往山里头逃难?而现在,赵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从8月份开始,赵村的百姓就再也没有进过山。哪怕是10月那次所有人都认定的灭顶之灾,赵村也是在平静中安然渡过。这让被李大山火急火燎匆匆转移的李家沟百姓恨不能生啖其肉。

    人家是游击队,你也是游击队,还是同一个游击队,为啥赵村就能当作啥事没有的坐在家里守炕头?你倒好,鬼子还没来祸害我们,先就让你祸害个够。村东头二愣子,转移的时候丢了只小狗崽,哇哇的哭了3天3夜;村西头的狗剩子,骑羊撤退的时候摔断了腿,到现在也下不了床。作孽呀。。。。。。由此,生生两个月,李大嘴不敢回家见爹娘。要不是上次中队扩编的时候,昧着良心帮村里解决了3个指标,恐怕到过年也回不了家。

    尽管外面风雪漫天,村中气氛依旧火热。听着从训练场上传来的阵阵嘶吼,打心底里就是感觉踏实。被鬼子祸害到无家可归前来投奔的人们,在赵村父老的帮助下,沿村中道路往外依次建设着自己的新家。至于窑洞?对不起,好地儿都被占光了,下次请早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刻村口外,走来两人。一个中年男子,一个青年汉子。中年男子中等身材,面颊清瘦,目绽精光,让人不敢直视,虽着普通棉袄,却无意中总是散发着淡淡威压。青年汉子紧随其后,身材魁梧,彪悍中带着机警,仿似一只潜伏的猎豹,明眼人一看就懂,此人即算没练过武,也打过枪。可不正是偷跑出来溜达的刘得志和警卫员。

    行至村口,树后跳出两个半大娃娃,手中红缨枪一横:“口令!”

    呃。。。啥?口令?我们不知道呀。

    “没有口令,不许进村!”

    “哦,我们有路条。”

    “拿来我瞅瞅。”不管认不认得字,总归是见过上面的大红粑粑。

    “你们从哪里来呀,来我们村干什么?”见不是敌人奸细,顿时恢复了小孩子本色,黏了上来要糖吃。

    “呵呵,我们从军区。。。哦,我们从外地来,我们身上没有糖果。”中年男子也是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一听没有糖吃,两个小屁孩转身就走,竟是懒得搭理他们。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这里的孩子被惯坏了呀。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年月,能用糖果哄小孩的,又能有几人?

    刚进村,就看见村口忙得热火朝天。左右两栋屋子在顶风冒雪同时施工。走上去一问,才知道是两家从西安那边逃过来的难民,在乡亲的帮助下赶着盖好房子过新年。黄土砖已砌起一人多高,可见不日就可封顶了。

    刘得志点点头:“好有活力的村子。走,去训练场看看。”

    训练场上,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走到场边,以专业人士的眼光一扫,刘司令就明白,这个雷仁的兵是怎么练的了。旁边雨棚下,堆着3排褡裢,里面装满了打磨整齐的石头,怕不下四五十斤。嗯,经常进行负重越野,难怪能在那么短时间来回突袭两地。

    另一边,立着圆木搭起的两排单杠,上面有人在做引体向上和腹部绕杠,这是在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百米开外的一排半身靶就不用说了,是人都懂。可是,这几乎是军队通用的训练手段,怎么练出来的兵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呢?这里边,还是有猫腻。得仔细看看。

    射击阵位前,站着一排队员,全副武装正在进行据枪练习。平端的三八步枪瞄准半身靶,枪口后一寸垂下的麻绳上吊着3块土砖。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正在帮他们纠正因长时间持枪而轻微变形的手臂。正是李自在,全队最好的神枪手(不包括黄河和柱子以及他们那个妖孽师傅)。“队长说过,枪,是战士的第二生命。你们要懂枪,爱枪,枪才会跟你们产生感情,才会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想要达到人枪合一的境界,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通过刻苦的训练!”

    拼刺场上,刚刚一枪把一名队员捅翻在地的赵长义收枪而立:“队长说过,拼刺的诀窍,只有三个字:稳、准、狠!可是,你们如果只是领会了这三个字,还是干不死鬼子。要想在敌人刺中你之前先干掉他,你们就要懂得最后一个字:快!想要快,就把教你们的刺杀动作重复一千遍,一万遍,让这个动作成为你的一个习惯,然后成为一种本能,明白了吗!”

    射击场的另外一边,趴着3个人,各持一挺歪把子机枪,赵长乐正蹲在一旁给他们仔细讲解机枪技战术,不时响起的射击声让刘得志都不禁咋舌:果然是地主老财!全军区的部队怕就他有富余的子弹让部下练机枪吧。

    刚想到这里,远处“嘭”的一声爆炸把老刘吓一哆嗦,这是。。。。。。只见李焦正带着3个人手持掷弹筒进行操练,其中一具炮口还在冒着淡淡青烟,而300米外,用石灰画出的一个直径10米的大圆圈中,积雪混着黄泥翻起四五米高。

    妈拉个巴子的!这败家玩意儿!走,找他算账去,尽糟蹋好东西!全军区的部队有一个算一个,就没见过拿掷弹筒打着玩儿的!

    见识了雷仁的练兵方法,延安抗大正牌毕业生受打击了。雷仁的这些理论,自己连听都没听说过,更别提当作一种精神灌输给部下了。但是多年的沙场征战,却又明白的知晓其中的道理。他到底是怎么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的呢?特别是那几个教官一口一个队长说,更是让老刘脸红,那是被臊的。征战二十载,又到抗大回炉淬火,竟是比不上一个毛头小子!

    气冲冲往村里走,随手拉住一人:“老乡,村长在哪?”在他的思维里,游击队部肯定是在村公所。随着老乡所指祠堂的位置,刘司令迈步走了进去。

    村长正坐在上首的靠背椅上惬意的抽着烟袋喝着茶。如今的小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呀,不但秋粮丰收,全村过冬不愁,交完根据地的公粮军粮,还能富余半年,村子里人口也是越来越多。都是小雷子带来的好啊。。。。。。小伙子还没成亲吧,得给他物色一个,可惜村里没有合适的了,要不,先把翠翠嫁给他?

    老头正在胡思乱想,刘司令一抬腿走了进来:“您是村长?你好你好,我是军区来的,是来。。。。。。”

    啥?又是军区来的??在老百姓心里,军区跟军分区就是一码事。10月份那次差点被强盗抢走的可怕经历刹那浮现脑海,顿时全身瑟瑟发抖仿似立马就要中风,扯开喉咙大喊起来:“来人啦!快来人啊!军区又来抢人啦!。。。。。。”

    刘司令顿时脸就一黑,数只乌鸦围着头顶盘旋:这叫怎么说的,军区又来抢人?我啥时候来抢过人了?抢的竟然还是个比我都老20岁的老头?我抢回去干嘛呀!

    好不容易安抚下老头,弄明白了10月份的那场闹剧,心里更是有气,这都些什么破事!全让老子赶上了。问清楚雷仁所在,杀气腾腾前往兴师问罪。

    走进赵大家院子,却是听到里面传出整齐的读书声:“万、里、长、城、万、里、长。。。。。。”这又是唱的哪一出?蹑手蹑脚走上前去,扒开窗户纸往里偷窥。只见一个魁伟青年站在黑板前,上书两个斗大的粉笔字:长城。

    “干爹,长城是谁修的?用来做什么的?”

    “两千多年以前,有一个皇帝,统一了全中国后,就修了这个万里长城。他修长城,当然是为了防止敌人来欺负我们呀。”板寸青年耐心的柔声回答,与那副刚毅的杀人头面全然不搭边。

    “干爹,那为什么我们有万里长城,日本鬼子还是打到我们家来了呢,还杀了我爹。。。。。。”

    “长城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怎么可能指望一个死物去挡住敌人呢?要想打败敌人,只能是靠我们自己。所以干爹才要你们学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有了力量,我们才能赶走日本鬼子,明白了吗?”

    “明白了,干爹!”

    看不出来,这小子还是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啊!那就更不能放过。(小说《炎黄之小兵传奇》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