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秋水之兰陵隐逸》 > 近期问答
    (嗯嗯~~~以后我觉得我们得跟旁观问答的筒子们收学费~二一添作五吧)

    (1)关于上次的“爱情”的后续[评论]15061[精华]先生从本质上来分析爱,视角果然深入,这是我以前从未思考的,看问题是浮于表面了,从根本上讲,也是我无知,缺乏智慧的表现。不管是对人道特殊性的解释,还是智慧、道德、法律的层次出现,先生所言,应该是说“六道轮回”吧。餐霞根基不稳,领悟力实在有限,下午读了两遍,晚上又读两遍,还是仅明白六七成内涵,就知道先生说得有道理,但让自己去说感受,却道不明。

    发表人:刘之豫发表时间:2013-11-2902:12回复1楼

    “六道轮回”是没有的,只有“五道轮回”。这是天人派系之间的内战所导致的,印度人所说修罗从欲界天被排挤出去,其实说的就是撒旦被上帝排挤出去的事情。东西方所述其实都是一个事情的反应,只不过在西方的说法里面,将修罗(天人分支)更加丑化、恶魔化。对于没有根基的人来说,我说的很多东西确实是过深了。虽然我已经在言辞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但其中的意思其实是无法通俗的,必须要有根基作为前提,嗯嗯。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1-2915:31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评论]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言~[精华]话说这个名字gu能直接出来~我就不打奎师了……正如其所言:你的爱真的是爱么?你的爱只是为了愉悦自身,满足自我的需要等等,因此这个是称为情。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情,我们也是需要让这个情的表现是好的那一面。这就是秋水所说“其实在‘有私’、‘有我’里面也有上、中、下的,性质上虽然无异,现象上还是有‘愉悦’与‘恶心’强烈对比的!所以,我当然取其上了,这就是我转发冬水这篇文章的缘起。”也如南先生所言,我们纵然是在欲界天中,耽于情,然而古代的文人们即便无法勘破,仍旧能够达到比较高的境界。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1-2909:6

    回复1楼胡因梦以及其他几位译者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常识未免太过缺乏,他们对“奎师那”这个专业名辞是毫无所知的。“音译”在已成文的翻译里面,是不可以自造的——比如“马克思”是个成文音译,在成文具有固定性后不可以再音译为“麻可丝”。像是“史密斯”也不可以音译为“是米似”…等等。所以,“奎师那穆提”是正译。不能因为输入法,就迁就成为不严谨。所以我还是在用“拼音加加”不用其它输入法,因为很多专业名辞是我手工输入到辞库的,再改用其它输入法的话我会很辛苦。“古代文人”何解?你是说庄周?假如指的是庄周,你未免也太小看南华真人了!呵呵!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1-2915:7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评论]自然不是庄周南怀瑾的书中提到了很多古人的诗词啊~~~我不能一一背出而已。但是基本的意思是这样的。虽然他们连小乘或许还没有达到,但是对于感情的感悟也是很美的境界。而这个境界,我们也达不到。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1-2915:9[评论]古代文人是泛指[精华]南先生还是说的南怀瑾。举例而言,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再比如其他他举例的情诗,虽是写情,但境界也非我等可比。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1-2915:51回复1楼可比,李商隐没什么高境界可言的,天人境界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1-2916:08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评论]如我辈[精华]追求感情可否做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思之情可否做到“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夫妻可否做到“至亲至疏”……等等等等,这些便是感情之中的上等,我是想说这个。但从“耽于情”本身的境界而论,也是我理解你那段话中的意思呗,也是我希望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待感情的态度~~~~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1-2915:55[评论]再比如~~~~[精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境界,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等等~~~~~如何修正佛法里边南先生穿插着讲的嘛~~~当然他举得例子可能和我说的不尽相同……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1-2915:57

    回复1楼我是顺着你“耽于情,然而古代的文人们即便无法勘破,仍旧能够达到比较高的境界。”而来的,所以讲了讲天人境界的“情”。南先生他举的的那些例子是不错,但和我说的不是一回事,也不是一个境界。至于你举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和其它的不能混同,那是禅诗,那才是真正的境界,即便天人也是拍马不及的。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1-2916:20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评论]还有一点就是~[精华]我自问我还达不到这些境界,所以对我来说这个境界依旧是高的,即使他跟天人比依旧低下,然而仍需要我去学习。当然,我也自认我对感情的境界比起现在一些年轻人也是高的,所以发出来让大家看一看。如此~~~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1-2916:17回复1楼“取其上”,“取其上”,嗯嗯。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1-2916:22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2)关于武侠小说[评论]楼下[精华]多谢。改天我抽空去民国馆翻翻看吧~~~~~其实普通借书馆里应该也有,但是我在武侠那边翻了翻,满眼都是古龙金庸梁羽生,其他的星星点点点缀其中,找起来太眼花了……看上了年纪的书还是比较舒服的。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0213:5

    回复1楼图书馆的武侠分类应该不是按照“新派”“超新派”来的,应该是按照年代排序的,正好这也是两个时代,你顺便把民国时期的“新派武侠”(没多少,不到两百本)都看了吧,基本没有太差的。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0219:03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评论]嗯[精华]南先生的书我是放单位中午看的,大家都睡午觉,我一般睡不着,一个人看比较安静。武侠的书是打算在家里的时候看。下次去找找有没有新印出来的吧。先是南向北赵,然后再看宫白羽郑证因朱贞木他们的……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0219:23

    回复1楼我喜欢南向,是北赵之上的。赵焕亭虽然是无数武侠文学构想、名辞的首创者,不过向恺然也是第一个“武术家”身份的新派武侠文学大师,向恺然正因为本身就是个有真功夫的人,自然在写作中露出的很多东西也是真东西,这和后来武侠作者在屋里面的全靠想象是绝然不同的!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0220:18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3)如如不动[评论]刚才有段话被吞了哈[精华]再譬如何谓之如如不动,南先生的书里经常出现这四个字,最近看一本武侠小说也有这四个字。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0613:31

    回复1楼武侠小说就算了吧,作者几乎不可能懂的。如如不动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意思。这个涉及实证,用言语只能这么讲,但这么讲是挂一漏万的。

    [评论]转发不如先生的回复好看[精华]先生说如如不动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意思,我知道随缘不变,那个不变随缘没听说过,怎么感觉像是个绕口令啊。。。。。非要这么对称说吗?还是那个不变随缘另有其它意思?最近先生更新很频繁啊!勤劳值都两位数了!惊呆了。。。。。

    发表人:Taenggu发表时间:2013-12-1103:3

    回复2楼“绕口令”…你觉得古人有那么无聊吗?…当然不同了,“随缘不变”是大小乘共通的,光有这个是相对消极的,不变随缘则积极得多!至于勤劳值的事儿,咳咳,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哈哈哈!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019:22回复|本主题共有2回复

    ()修行与修习[评论]唉……等这么久还没被反刍出来,估计是被逐浪彻底消化掉了。[精华]另一句我问的是,圆觉经原文里边有时说“修行”,有时说“修习”,有何不同。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0616:12

    回复1楼“修行”是个统称,各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修行体系,其实都有自己的“闻、思、修”的,这是从大的系统性上来讲;“修习”则通常是针对某个法门而言,譬如你在修习“安那般那”法门,但“安那般那”只是你“修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0620:28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5)“鬼”造字[评论]15256[精华]又想起一个问题~~好吧我是一江春水~流到哪算哪~~~~魂魄二字为何一开始造字是从鬼的呢?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008:12

    回复1楼“田”之下,入九幽之地嘛!能上九天,能入九幽,方是“申”(神)。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019:29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6)关于龙[评论]今天看~~~[精华]龙梵语(Naga),忽然想起魔兽里边的娜迦来了……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015:37

    回复1楼除了汉语里面有龙,其它的都不是“龙”。“Dragn”也不是龙。“龙”的性质和道家说的“真人”差不多了,它是可以上天入地,出入五行,而且隐现由心,神秘莫测,没有任何事物是可以拘束到龙的。在古人眼里,真正的万物之灵,只有龙才算数。所以我们中国人将龙作为我们的图腾,希望我们最终也可以像龙一样,无拘无束,畅游三界,出入五行。这比要跳出去的出世论调,还要看似更为高明呢!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019:5回复2楼原来龙的传人还有这么多含义在里面。。。。

    发表人:Taenggu发表时间:2013-12-1103:33回复|本主题共有2回复

    [评论]15275[精华]那么八部之中的龙属于啥呢~?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108:2

    回复1楼印度没有龙的概念,大约所谓天龙八部的龙是蛟、虬之类居多吧。若按中国传统文化对龙的定义,佛家里面似乎只有悟道证果的圣贤才可以相比之。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123:25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7)藏传佛教几问[评论]对了~~~[精华]忽然想起来的~~~转世灵童是真的么?通过“金瓶掣签”那些方法找到的便真的是转世灵童么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109:53回复1楼每个人,甚至每个生命都是转世来的。“只有活佛才会转世”,那是胡扯。要么都不会,要么就都会,这就是宇宙法则,没有人可以有特权的。当然,有把握的转世,确实通常只限于有修证成就的人。从这点来说,才有所谓的转世活佛(“活佛”是个俗称,佛家根本没有这个称呼的,在西藏或蒙古的佛教里面通常称为“呼图克图”)。“金瓶掣签”只是无数种确认转世的手法之一,至于找到的是否必须是某个具体的成就者的转世,则要看众生的业力感召了。在人欲横流的每况愈下的时代,众生的业力过于污浊,那么也有可能感召出来的不是什么成就者,或许是个混蛋也说不定的。我说的这个没有针对某个具体人,而是说了各种都会存在的可能性。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123:37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评论]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红观音,什么是绿度母,什么是喜乐金刚发表人:冬水主

    回复1楼“度母”就是观音的别称,度母有二十一颜色,其中有红度母,但没有“红观音”之说当然,也有说度母不完全是观音的,度母只在“藏密”中有,“唐密”里面是没有度母的,只能任藏人解释了。至于绿度母,是所有度母的总持,重中之重,修度母法,绿度母法是首要的。“喜乐”金刚我不清楚,密宗的本尊里面有很多金刚(现忿怒相的佛菩萨),有“上乐”金刚,有“胜乐”金刚,“喜乐”大概是不懂术语的人另为翻译的吧。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217:15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评论]那几个红观音、喜乐金刚[精华]是我看南怀瑾说的~~~~圆觉经辩音菩萨那段,里边讲修行的方便法门时,他讲的西藏的~~~但是只提了这三个词,没有说都是啥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217:18

    回复1楼南先生对佛学术语不大讲求,很多都是含含糊糊的,不过意思都对,他名中虽有“jin”,实则不严jin,嗯嗯。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217:28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评论]讲的是这段的[精华]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现,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先修奢摩他,次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217:27

    回复1楼当时他说大多数密宗的修行方法都是走这条路子~~~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217:29

    回复2楼先修法到达“止”的程度——再到“三摩地”的成就——最终是“观”。前半句是现象,后半句是佛学上的理论解释。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217:3回复3楼话说度母的二十一种颜色是说表象上的么?皮肤还是什么?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217:30

    回复楼另外最近还看了一本小杂书~~~~有鬼子母这位护法神么~~~也算度母么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217:31

    回复5楼鬼子母是古印度佛陀时代的,她被佛陀点化而有所悟,后来是否成为护法神我则毫无印象了。就算她是护法神,她也应该属于“出世间护法”,而非“世间护法”(拥有般若智慧成就的护法神才可以叫作“出世间护法”,当然,佛菩萨金刚之类肯定算出世间护法了);至于二十一度母各有各的功效——有利于权位的;有求子得子的;有息灾的;有治病的…但无论如何,都是佛菩萨“利乐有情”的愿力表现。

    世俗人很实际,尤其是汉地的,往往修这些法只是图好处,很多对于佛法解脱毫无兴趣。至于度母的颜色,也代表了气脉方面的成就,你看过《药师佛的济世观》就知道为什么药师佛是蓝色的了,那是“中脉”打开的所证境。另外,各种颜色也有缘起方面的作用,不是那么简单的,比如白色属于“息灾”,黄色代表“增益”,黑色代表“诛杀”…等等等等了。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218:06回复|本主题共有5回复

    (8)常不轻[评论]有没有这样的想法?[精华]其实身边的一切有生命物除了是未证悟的佛以外,也是用各种方式来点化自己的佛呢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119:29

    回复1楼常不轻菩萨的“常不轻”法门,便是指此。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123:9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9)关于《秋水之传奇》[评论]15355[精华]昨晚刚把这本看完,意犹未尽,感觉好多章都能单独成篇了!方流老爹老妈去的异世界也好想看啊,最后水浊是不是放弃飞升反而顿悟仙业?荒野之鸿两人一兽再揭开的线索谜团又该是什么?愚公客栈的掌柜们的秘密又还有多少?太多迷了!虽然很多都是调侃书友而写,但是故事确实太吸引人了!最萌的莫过于小白了!祝秋大能有好心情,有好心情哪天我们就能继续看完故事大饱眼福了!

    发表人:砚缺前来超神发表时间:2013-12-1522:06

    回复1楼你是真看了,呵呵!你应该发现“冬藏”卷的时间顺序其实是在“春生”卷之后的,时间上我用的是倒叙手法——阅读顺序既可以从“春生”卷开始(主角是九大至尊,比如春生卷首个出场的就是后来的至尊“莫道不消魂”上官琳,至于“荒野之鸿”楚动天与“无咎无誉”他们都会陆续出现的),也可以从“冬藏”卷开始;体裁上,则正文所有的卷彼此之间都有关联性,也都有各自的独立性,这种体裁在武侠作品里面则是前无古人的(《楚留香》属于“系列小说”,《传奇》则是单独的小说,还不同的)。至于水浊,他在崆峒山先后经儒道两位大师的指点,最终成就的是“天仙”位业,他早先在尉迟府因屈翎的因缘而成就的则是“神仙”位业,这些后来都会有所交代的,嗯嗯。方流的父母则是“愚村”这个派系,属于“昆仑派”的前身性质,来历则与“崆峒派”神秘面纱的背后同样也是属于惊天动地的性质!那个异世界很好玩,愚村这边本也是我最大的一个伏笔,到“夏炎”卷才会最终揭晓的。

    “地宫”则又是另个体系了,属于“龙”,这种匪夷所思的生灵从世间到天人界,整个宇宙各处都有“祂”们的存在,直至最后的“秋水”卷中也有祂们的身影。还有很多了比如“拜月楼”和“七星牌”的难兄难弟(春生卷下半部)也是我本人很喜欢的内容,很出彩!我个人感觉要比无念上人(就是后来的“邪尊”何曾得)从少林寺的出走(春生卷上半部)还要精彩!“屈翎”与“方流”这“双主角”则走上不同的道路…这些大纲的内容早先我是没有的,我是写了“冬藏”的半数之后,才渐渐设定出来。写作没有大纲,是走不远的。不说了,等什么时候空闲较多了,会再度开写的。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620:37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10)觉行[评论]依旧是圆觉经[精华]还是辨音菩萨那一段,他全文都是讲修行嘛,但是每一种方法的最后,给结论都是说此菩萨者,为什么不说此佛者呢?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717:1

    回复1楼一开始辨音菩萨问的是: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行?但我觉得他问的也是包括末世众生都在的,最后修行是要成佛。世尊一开始讲,也是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论。底下的说的每种的句式都是统一的,就像上次我打出来的那段。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717:20

    回复2楼自幼便看不下去佛学,可以捧着古籍津津有味的看上一天,佛学的看上几眼就困了,连上面回复的几句都看的费劲,哎,难以修成正果啊!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1719:18

    回复3楼我的办法是看不下去就抄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720:22

    回复楼看不下去是因为看不懂,原因就这么简单,呵呵!“菩萨”是个简称,全称为“菩提(觉悟)萨埵(有情)”,就是有觉悟的人,但没有彻底圆满,圆满了才是佛果。经典大多数都是释迦牟尼对各种各样众生的讲课,学生里面什么都有的。他有时候是对罗汉讲,有时候是对普通人讲,圆觉经则是对菩萨们的讲课,释迦佛不可能对着一堆佛陀讲课,佛果是“觉行圆满”,而菩萨是觉行均未圆满,所以还须要修行的,这有什么值得费解的?!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721:3

    回复5楼小学的时候先是看的东周列国志的小人书,觉得不过瘾,正好看到了左传,当时是对照本,现在都还记得寤生、廪延、鱼丽,当时就被古言的凝练、蕴含的意味所吸引,变成了兴趣爱好,对佛学,因为看不懂,又不是喜好的,就没有涉猎,现在看你们讨论佛意,仍然如听天书一般,呵呵。不知道佛学、佛意这两个词用得对不对。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1722:1

    回复6楼没有“佛意”这个说法。“佛学”属于“教义”、“教理”中的“教理”范畴。儒释道的经典文字当然都属凝炼(不是“练”,“练”是新中国的语委会瞎掰出来的。“凝炼”原是锻造方面的术语,后人引申出更多的含义),所谓“微言大义”,确实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本就是佛家的术语)的,嗯嗯。假如对传统文化这三大支柱没什么理解,那么便失去了根基,那么自然也就没法说自己是懂中国的这些传承精华了,自然是隔靴搔痒,类似西方人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眼光了。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818:05回复|本主题共有6回复

    [评论]那个问题[精华]但是譬如经过禅那、三摩钵提、奢摩他等的修行之后,他还说此菩萨者~~~~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721:1

    回复1楼是啊,经过了又怎么样呢?弥勒菩萨都已经是“等觉”位了,“觉行圆满”已经在智慧上与佛无异,已然“觉圆满”了,但因“行”还是“一生补处”,所以还不是佛果呢!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721:19回复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评论]如果[精华]已经寂灭等等,不应该已经超过觉悟有情了么~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721:15

    回复1楼“寂灭”这个辞汇还是不够,所以最后只好维持音译的“涅槃”,这里面的含义有很多层面的。登地菩萨从初地欢喜地开始,就已经证悟涅槃了,只是还不够彻底,不够深入,菩萨的那个证悟,还须要经过“觉”“行”两方面的深入才可以有所进展的。涅槃也不同的,不仅仅是只有“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这两种!你得把罗汉的果位和菩萨十地果位再加上等妙二觉都算上,才是涅槃的全部分层标准。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721:26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评论]我又来了~[精华]秋水大哥~~~你是如何理解~~~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81:21

    回复1楼答案: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不是文字游戏。你要问我如何理解,便是“作方便”想了。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818:8

    [评论]我问的那句话[精华]嗯。因为这个是说圆觉经时,南先生讲这个是世尊悟道的原理吧~差不多这个意思。然后又加了一句说,如果不理解,就一直读,总会读到有一天理解为止。在我看来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但还是好奇你是肿么理解~哈哈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818:51

    回复1楼现量境的东西说出来,一旦变成文字语言,就都会变形走样,这是没办法的。其实“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已经是个方便了。这句话只是个杠杆,是个楔子。这是“以楔出楔”的道理,没必要在楔子上面作纠缠。释迦牟尼的“指月”也是这个意思。他指的是月亮,你却非要看那个手指头,不看手指头的指向。然后在手指头上面做研究,这本身就是个悲剧。佛学界的存在,就是个悲剧。没有什么“约略”,懂,便是真正现量境上全部实证到,假如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或迷惘,都属全错。这里面的道理和科学是同样的——答案中必须是完全肯定,没有任何其它东西的存在。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819:10回复2楼其实后半句我约略能感觉到里边的意思,但是前半句就不是太懂了。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818:53回复|本主题共有2回复

    (11)梦的解析[评论]嗯嗯……[精华]不经意间,我又刷屏了……最近看弗洛伊德的释梦。觉得我每天做梦都是糊里糊涂的,有些时候记得清楚的我知道这个梦可能源于我希望被人赞赏,被人关注,或者是睡觉时候踢被子了……但是绝对做不到他那样追本溯源。看南先生讲修行到一定程度能够自己控制自己做不做梦……那个就更强大了。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721:23

    回复1楼但同时我却觉得我早上说我自己的梦时,绝对做不到他那样的清楚,清楚到每个细节都没有忽视。他是如何做到梦中依旧观察如此细微呢?而且叙述出来保证并不走样,而且没有加进去自己人为的修改呢?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721:2

    回复2楼所以我对那本书的多半内容都是有点将信将疑的。退一万步讲,哪怕弗洛伊德自己修行到了这个程度,他的那些病人述说的梦又都能保证十成十的确认么。所以这本书总觉得有些地方是为了解释而在解释……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721:26

    回复3楼《梦的解析》,翻译者来源最重要,不知道你的本子是谁翻译的?不要因为你自己做不到,就说别人也做不到。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还是挺有造诣的!他的解析从某种程度上说并无错误,只是离“圆满”实在还差若干个鸿沟而已。“梦修”在显密里面都有的。噶举派的“六成就法”里面的梦修就很强!君羊里我从前讲过,不重复了。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721:32回复|本主题共有3回复

    [评论]我是觉得[精华]我是觉得他即便能做到,他那许多病人也未必人人都能做到~~但是他加了大量的病人的梦进来。吕俊翻译的版本~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721:3

    回复1楼我说的“来源”是指“和谐社”(关键辞,自己意会吧)。病人肯定不是随机乱挑的,科学这方面还是很严谨的,我对科学实验方面的认真态度从来都是赞赏有加的!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721:38

    回复回复2楼而若逐本溯源,那些病人也未必人人能够追溯那么久远之前的小事~~~~所以对佛洛依德如何能够得到这么多一手资料表示很惊讶。注意我的用辞,并不是怀疑,而是惊讶~~~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721:36回复回复|本主题共有2回复

    (12)传统文化[评论]我一会儿再冲咖啡[精华]答突破~~~~~~~……对于古籍……我论语、易经、史记都大致看过,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武经七书以及资治通鉴仔细看过~东周列国志、两汉演义、隋唐演义、清史演义等等还有四大名著那些是拿来当小说看的,同时还看了三言二拍等等。最近才开始接触佛学方便的东西,看的还是南先生的著述。只是因为看著述的时候对于原文引用部分我有个坏习惯就是会跳过去看,所以才会下笔抄。而且发现下笔抄完了,对我自己确实还是有用的。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810:7

    回复1楼好吧……佛学方面……呵呵呵呵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812:12

    回复2楼以前忙于生计,读书只是业余爱好,闲暇时间不多,因此涉猎不多,加上本人喜欢关于战争的记载,所以看的都是古籍中关于战争方面的记述,对于古籍中经济政治方面的基本上都是粗略一观甚至跳过去,所以讨论起学术方面就一知半解了,呵呵!对于古籍当时都是走马观花,对于历史事件人物前因后果都略知一二,自以为可以著书了,等真写起来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光是查资料引用摘抄对比总结就累死人了,哎!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1813:56

    回复3楼抄书确实是好事,可惜上学的时候很少被罚,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当然随笔当时还是记了一些的!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1813:59

    回复楼我那些书基本都是上初中高中时候看的,每逢寒暑假,偷偷翻家里各种书架,然后攒零花钱偷买一些书……哈哈~~~~当然,我那时写东西没有电脑,所以基本靠翻辞海来,现在方便得多了!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81:00回复5楼呵呵,我上课考试升学一路坦途,到了大学反而懈怠,觉得过得太过顺畅。如今也算是多打开一道大门吧。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81:02

    回复6楼当然,我以前看得最多的倒也不是古白话小说和文言文……真正古代文学我看得多的应该是诗词歌赋这方面的~~~~~以前顽皮,翻鉴赏辞典都是找情诗这些看。呵呵~~~~后来才又仔细看其他的,倒也翻了三本下来。只是那时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那些了,现在才知道自己漏了许多内容。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81:07

    回复7楼所以之前秋水大哥会说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缺失,的确,现在很多人可能更注重地都是那些传统中看似风花雪月亦或者神奇玄幻的东西,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这一块的内容。而佛、儒、道在我看来,其实都是讲的修身,而很多人对之均有误解,甚至鼓吹除了儒家比较积极以外,其他二者都是相对消极的世界观。还有人认为儒家后来发展成为程朱理学时,存天理灭人欲,是封建思想,而一开始董仲舒独尊儒术是禁锢了国人思想一千多年的罪魁祸首,却根本没有想过去认真思考这三者讲的是什么。以至于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完全不了解的时候就说不想了解,因为这些思想都如何如何……岂不是荒谬之极。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81:16

    回复回复1楼你们两个说得热闹,我也来凑一脚吧,呵呵!关于“抄书”“抄写”这种方法,对于我是不适用的。

    我的体会是,只有理解,才会产生记忆。或者说,真正理解之后,记忆不记忆无关紧要了,更不需要什么倒背如流,甚至连正读下来也是无须的。庄周所谓“得意忘言”,就是这个意思。

    惠能大师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但别人要拿着经典来向他请教,关键点,就在于慧能是识“义”,对方是识“字”,这种区别较之“天壤之别”,还要过之不知多少倍的。

    所谓经典,是有指导意义的,但我后来也曾有过数年不看书的经历,为的就是打破“所知障”,而去真正有所实证。再说传统文化,“传统”代表了“传承”,“文化”也有“文而化之”的教化功能。首先要能够继承先圣先贤们的传承,才能往下讲到“文化”。若是对于本质方面毫无所知,只不过在文字中风花雪月了下,便自以为懂得传统文化了,那便是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那便是纯属自欺欺人了。嗯嗯。中国最了不起的便是智慧方面,而这方面我们的先人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放眼全世界,也只有古印度的释迦牟尼这系堪与匹敌而已,再无其他。这是从传承上、系统上讲。当然,这里没说个别人,个别人如耶稣(他的传承早就失传了)、如奎师那穆提等等自行悟道的不算在内。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818:35回复回复|本主题共有8回复

    [评论]关于抄书的问题~[精华]我是因为抄书的过程中,自己也会读一遍,从中自己能够体会每个辞的意思,比单独看过之后,直接去看南先生的解释要多了一层。其实也就是达到了带着问题去看的目的。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818:9

    回复回复1楼南先生的意思也是让读者多看原文,他的讲解属于“不得已”性质,因为现代人就连常识也不懂了,只好像是对幼儿园小孩子那样,慢慢讲起,顺道也将本该知道的许多东西,赶紧都尽量讲出来。其实所谓南先生著作这样的事情真的是个悲剧,代表了中国人最了不起的东西已然缺失到了即将灭绝的程度。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819:02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评论]靠着秋水老大的回复周点击凑成了15000的整数!呵呵![精华]读书的目的不同,结果当然不一样了,我只是对军事题材的爱好引起的兴趣,当然不能和秋水老大相提并论了,谈起学问来真的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呵呵!因为对佛道没有入门,也只能拿儒家说事了。弱弱的说一下,看的古籍越多,就越有种感觉,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不是说说而已的,孔孟之道能够传承几千年甚至在明清之际达到高峰自有其道理所在,其中博大精深之处不通读古籍是不能感悟的,古人十年寒窗能有所成,而现在恐怕要花上十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吧,毕竟已经形成了断层,看来现在很少有人能达到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了,而最主要的是学史能明悟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是现在的学校里学不到的(最起码当时的学校里还能有五讲四美),现在恶果已经显现出来了,所以看到有写那什么的连看都没有看就反应那么大,呵呵!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1819:10

    回复1楼我连续两个回复被吞了,不敢多说。顺着你的话继续简短说下: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祖先的东西先要有所了解。没有了解就去盲目崇拜或盲目鄙视,都是愚不可及的。古人的胸怀是敞开的,是开放的,“崇洋媚外”(加引号的)不是不可以,即便自身有真东西,也不自闭自大,也要去继续求学壮大——所以有了吸纳了外来户(释)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便是——格局。人是否能有成就,终究是要看格局的。着眼点不同,结局必然不同。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819:20

    回复回复2楼可能说的不太准确,不是学史能明悟做人的道理,而应该是古籍中蕴含了许多哲理,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所在,明悟做人的道理只是其中一点,而现在我们所学的西学因为文化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差异,根本学不到其中精髓,说的好听是照单全收,说的不好听是舍长取短,对于祖先的东西现在是……,以致……,同样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求学壮大”吧,作为应该大众化的教育却是变成了“真理只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1819:9

    回复3楼我多说句……孔孟之道不是在明清达到高峰。在我看来,孔孟之道是在孔孟之时才是高峰。明清时候达到高峰的那个在学术界看来应该是对皇权的稳固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821:3

    回复回复楼东方的做人与西方不同,并非是从“十诫”开始的教条主义。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是讲了做人的道理,但传统文化更注重的是先要知道人是怎么回事,这个是关键点!知道之后,自然便知道做人的道理了,所以,从上古道家(儒道以及诸子未分家之前)开始,首要便是懂得“道”或“性”(“性质”的性)的本体,才能有所发“用”。从历史发展上说,先秦之际,儒、道家等等的出现,便已是上古道家的分裂颓败象征了,诸子争鸣,也正代表了心法的不再纯正,这并非是什么绝对的好事。从儒家本身来说,我在君羊里面也讲过,儒家的发心与佛家大乘菩萨道毫无二致——“人之所需”是为“儒”。这就是“儒”的精神,“儒”的愿力。这和到了清末民初的考证训诂之学,不管大义,只争小节的“伪儒”(这是我的观点,学术界当然不承认了,承认了就没饭吃了嘛)是南辕北辙的。纵观古今中外,儒家对于人性的开放程度,对于事物本质的透彻,堪比宇宙法界的广大胸怀等等,真是太过稀有!历史上也只有佛道门可与其相提并论,再无其余。给你们看看《中庸》中的名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儒家继承下来的心法,是真正的伟大!真正的了不起!我也曾有过《改“中和”字,不改“中和”义》,就是讲儒佛一贯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菩提;发而皆中节,谓之慈悲;菩提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慈悲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菩提慈悲,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823:32

    回复回复5楼自己以为孔孟之道经过汉唐宋明的发展不但为统治阶级所接受,而且为士绅阶层所接受,更能在民间拥有市场,培养造就了两千年的精英阶层,所以才认为他在明清达到了自己的高峰,能够完美的融入时代,而所谓的学术界是为某个团体服务的,出于政治需要才……,我们看到听到的都已经不是它的本来面貌。一开始我已经说过对于学术方面一知半解,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理解看法,见笑了,呵呵!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1823:3

    回复回复6楼同样被吞了,不知道明天显示的出来不,说的只是自己的理解看法,自己对历史的解读,当然比不上权威界的说法了,贻笑大方了,呵呵。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1823:58回复回复|本主题共有6回复

    (13)愣严开个头~~[评论]151[精华]昨天看完了圆觉经略说,今天开始看楞严大义今释~~~~~~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908:33

    回复1楼你阅读楞严经就要更困难些了,语言虽然和圆觉经同样古奥优美,但从头到尾完完全全都是在讲所证境,我看都头疼!因为所证境不够的缘故。尤其是后面的五十种阴魔境界!全都是胜境!但在佛陀眼里,只要没达到圆满,就统统都是魔境!当初看到那儿我都傻眼了,这释迦牟尼老头子太狠了!真是一点脸面都不给菩萨罗汉们留啊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918:12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1)圣经与大力鬼王[评论]话说[精华]看圣经有种毛骨悚然不舒服的感觉……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913:27

    回复1楼嗯,大力鬼王的嗔恨心很重,尤其是旧约部分,上帝和混球差不多了。所以耶稣是最大的改革派!到了耶稣手里,才焕发出智慧的光芒!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918:17

    回复2楼是啊。看的我各种汗毛倒数~~~~话说回来,护持圆觉经里边的有大力鬼王吧~~~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918:2回复3楼我刚看到大卫的部分……感觉是完全没看见智慧的内容。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1918:25

    回复楼旧约上来就是七天造物,这是有道理的,就是“地雷复”卦,以“七”为一个生命增长周期是对的。这是数理的作用。护法神里面当然有世间护法了,世间护法的特征就是嗔恨心重,即便是善良的世间护法发脾气也是不得了的,其中大力鬼王就是神通大、脾气大。它们就是这个种类。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1920:7回复|本主题共有回复

    [评论]1532[精华]圆觉经的护持里边~~先是金刚说话~说我们保护持经人家宅平安~~~然后是天王说让他安稳,心不退转……最后到了大力鬼王,来了一句有神鬼侵扰,我们就把神鬼秒成渣渣……那语气跟圣经一样一样一样的……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2008:35

    回复1楼嗯嗯,这种生命体就是有这种特征的。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2016:50回复|本主题共有1回复

    (15)文学与文字[评论]1551[精华]忽然间人生索然无味,惟愿浊酒一杯以独醉。送上啤酒一瓶聊以自慰。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211:51回复1楼酌字居然打错了!在看《李闯小史》,作者的文学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且多为偏听不实之言,还要强迫着自己看下去,去挖掘出其中接近历史真实的内容!郁闷!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211:58

    回复2楼李自成的话推荐看姚雪垠的《李自成》~~~~~还可以的。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2115:25

    回复3楼姚老文学修养没的说,若是从文学性艺术性来说确实是部好作品,平时倒是可以拿来欣赏,但从历史客观角度来讲政治性太强,与明末遗老记述走的是两个极端,同样不尽不实有着歪曲的成分,自己就能挑出《李自成》里面有违史实的好几条谬误,史实上就无所借鉴了,因为写书的缘故自己专注的是客观性、真实性。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2117:11

    回复楼《李闯小史》真的有点看不下去了,居然说左良玉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的几十位文臣武将的来历记述大半错误,连松锦之战都驴唇不对马嘴,感觉就是根本没有看过相关明清史的清朝中后期说书艺人托名明末之人信口开河。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2117:2

    回复5楼冬水说得没有突破全面,姚雪垠的文字功底是没得说,但政治性太强,御用文人罢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终究落于下下乘。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2117:5

    回复6楼我也是看他说那个文字功底差所以推荐的~呵呵~针对的就是文学性呗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2117:59

    文学不是献媚的工具,注意我的用辞,我的用辞向来精准,所以我说他的“文字”功底,根本就不谈他的什么“文学”。

    回复8楼我是在《山西通史》一条注释里面看到其引用的是《李闯小史》,所以才专门下载了看看,因为写书的缘故,我是在努力的从诸书记载中找出不一样的地方以尽量去还原历史真相。还是感谢冬美女的推荐。

    发表人:突破练气一层发表时间:2013-12-2118:1回复|本主题共有7回复

    (16)其他几问[评论]1557[精华]上次去图书馆的时候,看到弘一大师边上还有星云大师之类的著作~~~~不知道其人如何~~~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2117:53

    感觉李叔同确实是杂家。只是说到佛学的时候,比起南先生来说,宗教味道更浓重了些。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2117:55

    2楼另,我看南先生的《周易今注今译》里边,提到六十四卦最终唯有“既济、未济”两个对待的现象而已。这个是主要指的当位不当位而言么?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2117:58

    3楼“其人如何”,是说的修行方面?我看过他对佛法的一些言论,谈修行的话,他肯定是没有的。但据说此人热爱慈善,想来做人方面很不错;李叔同先生属于天才中的天才,他的修持是一丝不苟的,但所证境如何,这个我不清楚。因为他是律宗的,当然说法方面更具有宗教性了,其实,戒律的含义不仅仅是在宗教方面的,而是充斥整个宇宙,譬如吃饱饭后不能立刻运动,这个也是“律”;“水火既济”和“火水未济”的确是相待的,但你不能说是否“当位”——它们本身就各有其位,故而是“既济”位与“未济”位的区别。

    发表人:亘古秋水发表时间:2013-12-2118:2

    楼他除了有说比如药师佛应该怎么拜,什么仪式以外,还会举说拜佛从而达到脱灾消难目的的一些例子……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2118:0回复回复|本主题共有回复

    (17)这个题目其实只是一时兴起哈~~~~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评论]1567[精华]昨天吃饭的时候忽然想起南先生说的“不杀生”,其中讲到呼吸的同时也会杀生许多。又因此想到佛家的滴水中有万千生命,所以唐僧喝水前还会念经。但我想了想,其实我们喝水呼吸固然会杀生,但只要活着,我们的种种举动终究也是在滋养着无数生命。取之于大,归之于大,若单从这个层面来看,其实大皆我,也是大皆空。而于我们常人而言,不杀生铁定是做不到的,那么便先要做到的是不逾取吧~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2210:18

    回复1楼最近吃饭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李叔同的老师说的那句话:你碗里还有剩米不吃掉,你有这么大的福报么?

    发表人:冬水主发表时间:2013-12-2210:23

    回复2楼嗯,那是细菌。喝水前念往生咒是戒律,因为里面有细菌的。当初释迦牟尼说星系、说细菌等等的存在时,始终被人认为是荒诞不经的,最终上千年后还是科学家们去佐证了很多佛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