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秋水之兰陵隐逸》 > 对小童的回复 续 ——关于实证实相方面的探讨 二
    read-ntentp{fnt-tyle:nral;fnt-weight:100;tet-deratin:nne;line-height:inherit;}read-ntentpite{diplay:nne;viibility:hidden;}

    按照时间顺序,粘贴如下。(“如下”之后,本应是冒号的,但逐浪后台系统的自动分段默认,是不能用冒号作为一个文字段落最后符号的。在此感谢逐浪充满文化气息的精彩系统设置!)

    [评论]8007[精华]可惜千错过了期待个秋水大哥昨晚小童又在思考个问题,古往今来无数人前仆后继寻找大道或者说所谓的真理,但是人们为什么要寻找大道呢?是不是就像水里的鱼要冲破水面的挣扎,还是说有着其他的目的?仔细想想,这世界上多少人是怀着目的寻找真理的?这样的人能够找到吗?就像佛语中的妄想般。寻找真理,证道,到底证的是个什么东西?是想证明自己不是水中的鱼儿,还是说想要试图读懂这个世界?想起前不久看过的黑衣人电影结尾,说我们这个宇宙好比是某个高级智慧体手中的颗弹珠,我当时就在想,就算真的是这样我们又能做什么?个蝼蚁在自己无知的世界里自豪于搭建出来美丽的蚁穴,佛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可有蝼蚁成就如来的?因此回过头来却发现证道这如同把戏般可笑。是证蝼蚁宇宙之道还是证弹珠之道?或许说世界其实很简单,确实是由个个粒子组成,这样的世界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彷徨。亦或是切皆为虚幻,那时我们该如何自处?发表人:苏仙小童发表日期:2012-08-1500:38

    作者回复:你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是让我哭笑不得为什么?记得有《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对未知的探索,对未知的好奇,进而还有人对整体宇宙的好奇,对真理的追求,就是这样。如果你是小学生(我是小学时代开始的),那么这个问题你应该思考,都这么大了,还要问这样的事情,我确实是无语了这是首先的回答;至于“佛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可有蝼蚁成就如来的?”答案即在问题中。蝼蚁也是众生之一,真理面前,不是人人平等,而是众生平等;最后的问题很简单,不管是简单抑或复杂,真理是什么样子,便是什么样子,不是我们可以去擅自改动的,假如真理是杀盗抢掠,那么我们也要接受,如果是真善美,我们也要接受,这就是佛道以及科学的态度,只管是不是,不关感性的事儿。

    [评论]8037[精华]呵呵最近也不是更新不勤快而是接下来的这一章小童是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总觉得不甚满意写了三天才写了这一章惭愧。。呃另外上次的提问,我想这样的终极思考的问题确实幼稚,不一定需要有个确切的答案,无非是想让人生充满思考而已。毕竟真理这东西太过飘渺,或许佛都只是夸夸其谈,呵呵。

    作者回复:你这个看我的更新吧,回复会很长。

    发表人:苏仙小童发表日期:2012-08-1800:03点击数:1回复数:1

    看来,又得是一个长篇回复了。

    你的前半部分我就忽视了,因为无关主题。

    如你所说的“上次的提问,我想这样的终极思考的问题确实幼稚,不一定需要有个确切的答案,无非是想让人生充满思考而已”。

    我只用过“探索”之类的用辞来表明对各种用心路数之总结。至于“思考”,只是其中的一个路径而已。至于你所说的“无非是想让人生充满思考”?(暂且就用“思考”罢),是为了填充空虚浮躁的心灵吗?那还不如去吃喝玩乐,享受一番,来得更为实际,更为直截了当!

    我前面已经反复说过探索的真谛所在。再重申下:对未知的探求,对终极真理的探求,这正是古往今来、东方西方的无数大智者、大哲学家、大宗教家、大科学家们所共通之处。他们付出了种种努力,从而带来了各种角度探索之后的各种总结。而没有这无数的先圣先贤们的总结,也就没有东方的“仁义道德”、“慈悲”等等,没有西方的“十诫”等等,没有他们,就没有造福后辈,受益无穷的壮观文明。仅从这一最肤浅最逐利的着眼处来看,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对终极真理的探求,视为你所说的“幼稚”,至于什么是幼稚,我想你已经清楚了。

    至于你所说“毕竟真理这东西太过飘渺”,这里你的用辞让我不解,是所谓“虚无缥缈”?是这个意思吗?

    如果说真理是“高深莫测”的,那我可以理解,毕竟,真理的属性包赅所有,而从千差万别的无数别相之中,去提纯出一个最为真实的本质实相来,确实会令人颇有“奈何力有所不逮,技术有所不及”之感。此为其一。

    如果说你觉得真理只不过是“虚无缥缈”,并非真实的意思。那么就太过刺激我的神经了…简而言之:具象的宇宙,必然是由一个非具象的本体所产生的,这个只要稍有智慧的人便可得出这个结论。

    无论是纯用逻辑思维还是体证上的智慧判断,都可以得出这相同的结论——所有不同的存在,之所以可以存在于一起,这必然有个先决条件,便是——它(他、她)们,必须要有个共通属性存在,否则便是逻辑上的荒谬——没有“同一性”的无数东西,是不可能“共存”在于这“同一个”宇宙之中的。

    这么说,相信初中水平也可以听得懂了罢。

    至于对这个本质实相的体会、理解、推测,则各有各的体会形容,各有各的说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己见的。(此为后话,有空再论了。)

    但这个对真理存在的基本推断,却是智慧之途、宗教之路(不包括邪教)、科学探索,所共通的共本所在。这个也是古今中外迄今没有异议的。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对真理认知上的必备基本常识了,很难想象你上学时会碰到过那么多失职的老师,居然连这个都不知道。所以,我不想做再多的扫盲工作,把精力耗费在这个你在学校里面便应该学会的基本认知常识上,这也太过糟践我的时间精力了(∩_∩)…此为其二。(我去撞会儿墙先…)

    至于你更让我崩溃的还有“或许佛都只是夸夸其谈,呵呵。”这句话。

    当然,这话不是不能说的,我也经常调侃诸佛菩萨、先圣先贤的。甚至还经常有拿他们看似很过火的开涮行为。但对你而言,毕竟,你只是刚刚了知了这方面的一些肤浅内容,还远没有到这一步的。而且结合前文,也能看出你的态度和我是不一样的。(我的调侃与开涮,是在基于了解的前提下的。)

    对于不了解的东西,我们的态度首先并非上来便是质疑兼贬斥。所谓质疑,是在了解之后所产生的,而且是必须要产生的,否则极为容易导致盲从。贬斥与憧憬崇拜,都不是此时该做的。

    但,我们上来先要尊敬尊重对方,尤其当面对我们不了知的东西时。

    这个所谓的“先尊重对方”绝非是指所谓的道德,而是智慧上的选择,只有最基本最纯然的敬意而已。假如是所谓的道德观念那就坏了!因为这可不是讲究什么个人品行涵养的时节,因为只有先这样,才能不带着浓厚个人感/情/色/彩,才能去更有效率地全盘了知对方。在了知之后,再来进行质疑,再来进行智慧上的判断。这,便是智慧之途与科学探索的共通之处(此处则没有宗教之路了,因为宗教,尤其是指西方的中世纪往后的后期宗教,它们只是要你去盲目信仰——没有了狂热的信,便不能导致了知真理或得赎自身之类的荒唐行径)。

    所以,我不会因为没有和你的家人接触探讨过,便上来带着“小童的家人也许都是混账吧?”这样的看法;我上来也不会有“小童的家人或许都是雷锋吧?”

    这些都不能有的,只有最基本最纯然的敬意而已,就是这样,不能再有多余一分的,再多,发心就有变化了。这么说,你懂了没有?

    最后,再重申强调下,智慧是贯穿一切的,并非只在做学问的时候,而是贯穿到生活各处的。所以,虽然行为举止有时候看去和所谓的道德涵养非常相似,但本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这便是智者与善人的区别所在——善人只是先天的感情用事,恶人也如是的。但智者,一切都在智慧的先决之后,正所谓用心各有不同,结局也注定不同。

    总算是答完了,以后别再拿这类问题问我了,神经受刺激…再来,我可不会再回答了!崩溃受不鸟…(∩_∩)…哈哈!!!

    撞会儿墙去。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wwwzhulang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