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 > 宋代武器的专题介绍之火药
    火ya的应用

    唐朝末年,火ya已被用于军事,北宋政府建立了火ya作坊,先后制造了火ya箭,火炮(霹雳炮),(震天雷),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突火枪,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

    火ya又被称为黑火ya。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火ya是中国四大发明1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低爆速zha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燃烧时发生大量的气体,具有爆破作用或推动作用(使物体如弹丸以一定的速度发射出去)。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色火ya,黑色火ya由硫,碳,硝组成。根据燃烧时的性质,火ya可分为有烟火ya(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ya)和无烟火ya两类。无烟火ya主要用作弹药的引燃药或发射药。火ya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ya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中国是最早发明火ya的国家,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ya。黑色火ya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ya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ya的配方。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ya所含的成分。火ya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ya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ya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中国发明了火ya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值得一提的是竟然许多人相信中国无科学的说法,什么制火ya就用来做烟花,创造指南针用来看风水),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与军事,并发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大炮和火枪在宋代中国火ya的军事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使得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

    我国现在看到的第一部记载火ya配方的书,约成书于八九世纪。书中说“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的现象。这里的“密”应该是蜂蜜的“蜜”。蜜加热能变成炭。硫磺、硝石与炭混合,这就是火ya的配方。火ya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末年,火ya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九国志.郑传>。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把火ya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ya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引线点燃后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ya武器的加速发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ya作坊,先后制造了火ya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ya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ya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下图为南未突火枪和北未火ya箭。在12,13世纪,火ya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ya和火器的记载。

    唐朝时的火ya火ya发明之前,火攻是军事家常用的一种进攻手段,那时在火攻中,用了一种叫做火箭的武器,它是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如果用火ya代替一般易燃物,效果要好得多。火ya发明之前,攻城守城常用一种抛石机抛掷石头和油脂火球,来消灭敌人。火ya发明之后,利用抛石机抛掷火ya包以代替石头和油脂火球。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能是有关用火ya攻城的最早记载。两宋时的火ya到了两宋时期火ya武器发展很快。据《宋史·兵记》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ya筒,点燃后利用火ya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宋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表演。火ya兵器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从使用冷兵器阶段向使用火器阶段过渡。火ya应用于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ya的燃烧性能。《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早期火ya兵器,还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兵器的范畴。随着火ya和火ya武器的发展,逐步过度到利用火ya的爆炸性能。、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ya被称为黑火ya或者叫褐色火ya。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如果火ya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就会发生爆炸。火ya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热量。原来体积很小的固体的火ya,体积突然膨胀,猛增至几千倍,这时容器就会爆炸。这就是火ya的爆炸性能。利用火ya燃烧和爆炸的性能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火器。北宋时期使用的那些用途不同的火ya兵器都是利用黑火ya燃烧爆炸的原理制造的。蒺藜火球、毒药烟球是爆炸威力比较小的火器。到了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向“霹雳炮”、“震天雷”也出现了。这类火器主要是用于攻坚或守城。公元1126年,李纲守开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围攻。金与北宋的战争使火炮进一步得到改进,震天雷是一种铁火器,是铁壳类的爆炸性兵器。元军攻打金的南京(今河南开封)时金兵守城时就用了这种武器。《金史》对震天雷有这样的描述:“火ya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这样的描述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是这是对火ya威力的一个真实写照。火器的发展有赖于火ya的研究和生产。《武经总要》中记录了三个火ya配方。唐代火ya含硫、硝的含量相同,是1比1,宋代为1比2,甚至接近1比3。已与后世黑火ya中硝占四分之三的配方相近。火ya中加入少量辅助性配料,是为了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等效果。火ya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10年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一书中介绍了三种火ya配方,以不同的辅料,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不同目的。宋代由于战争不断,对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ya和火ya武器各为一个作坊,并zhan有很重要的地位。史书上记载了当时的生产规模:“同日出弩火ya箭七千支,弓火ya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这些都促进了火ya和火ya兵器的发展。南宋时出现了管状火器,公元1132年陈规发明了火枪。火枪是由长竹竿作成,先把火ya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ya喷向敌军。陈规守安德时就用了“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公元1259年,寿春地区有人制成了突火枪,突火枪是用粗竹筒作的,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不同的是,火枪只能喷射火焰烧人,而突火枪内装有“子巢”,火ya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把“子巢”射出去。“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弹。突火枪开创了管状火器发射弹丸的先声。现代枪炮就是由管状火器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管状火器的发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大飞跃。突火枪又被称为突火筒,可能它是由竹筒制造的而得此名。《永乐大典》所引的《行军须知》一书中提到,在宋代守城时曾用过火筒,用以杀伤登上城头的敌人。到了元明之际,这种用竹筒制造的原始管状火器改用铜或铁,铸成大炮,称为“火铳”。1332年的铜火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铭文的管状火器实物。

    在古代希腊的古籍中,曾经出现过使用硫、松炭、沥青和麻屑制造成所谓“海火”(亦称“希腊火”)的记录。后来,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人也都曾在军事行动中出现过纵火作战的记录。虽然欧洲人曾经发明和改进过“希腊火”,但威力远远无法与中国火ya相比。宋元时,来华的阿拉伯水手在中国人节庆之时释放的焰火和中国船舶装备的火器中,最早接触到了火ya。公元1161年,宋金采石之战中,南宋军队使用“霹雳炮”对蒙古军作战时,也有阿拉伯水手在现场目睹。

    公元123年蒙古灭金之后,将在开封等地虏获的工匠、作坊和火器全部掠走,还把金军中的火ya工匠和火器手编入了蒙古军队。次年,蒙古大军发动了第二次西征,新编入蒙军的火器部队也随军远征。1236年秋,蒙古大军攻至伏尔加河沿岸,在这里击溃钦察部后,进入俄罗斯腹地。在随后的几年中,装备火器的蒙古大军横扫东欧平原。121年月9日,蒙古大军与3万波兰人和日尔曼人的联军在东欧华尔斯塔德大平原上展开了激战。根据波兰历史学家德鲁果斯《波兰史》一书的记述,蒙古大军在这场会战中使用了威力强大的火器。波兰火ya史学家盖斯勒躲在战场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内,偷偷描绘了蒙古士兵使用的火箭样式。根据盖斯勒的描绘,蒙古人从一种木筒中成束地发射火箭。因为在木筒上绘有龙头,因此被波兰人称作“中国喷火龙”。

    阿拉伯人急切打探火器情报,欧洲雇佣兵学会使用火器

    蒙古大军席卷东欧大地,让阿拉伯人也感受到了火ya的巨大威力。由于担心会成为蒙古军队的下一个进攻目标,阿拉伯人迫切希望获得火ya的情报,以提升阿拉伯军队的战斗力。但阿拉伯人缺乏制造火ya最为关键的硝石(阿拉伯人称为“中国雪”)的提炼技术。于是,善于航海的阿拉伯人通过与东南亚各国贸易,间接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硝石。但蒙古人没有给阿拉伯人足够的时间利用这些硝石。1258年2月15日,在唐朝名将郭子仪后裔郭侃率领的手持火器的蒙古大军进攻下,阿巴斯王朝的都城巴格达终于陷落。蒙古人灭亡阿拉伯帝国后,建立起了伊利汗国。这里迅速成为了火ya等中国科学技术知识向西方传播的重要枢纽。而配备火ya武器的蒙古军队在欧洲的长期驻扎,给欧洲人偷窥火ya技术提供了机会。

    由于元朝政府不禁止火器出口,蒙古军队还在阿拉伯人和欧洲人中招募士兵,因此,欧洲人有了足够的机会掌握火ya制造技术。希腊人马克在研究中国火器的基础上写了《焚敌火攻书》,记述了35个火攻方。该书在180年由法国人杜泰尔奉拿破仑的皇命译为法文,随后又被译为德文和英文。

    意大利是获得中国火ya知识较早的国家之一,欧洲人话语中的“火箭”一词就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语中。1379年—1380年间,意大利两大强国威尼斯和为争夺海上贸易垄断权发生战争,双方在这场战役中都使用了火器,这是欧洲人制造使用火器的最早记录。火器在传到欧洲以后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最终成为了欧洲人征服世界的利器。

    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他们仅知道用硝来治病、冶金和做玻璃。13世纪火ya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ya。火ya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ya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ya武器,从而掌握火ya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阿拉伯人与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ya兵器,例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ya兵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ya和火ya兵器的技术。火ya和火ya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的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着威力强大的舰队,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中国的火ya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ya发明中的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ya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ya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ya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昔日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了!火ya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

    ;</九国志.郑传>